APP下载

保鲜领域专利的价值度分析

2022-05-30李安徐静赵丽娟

中国食品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申请量分类号专利申请

李安 徐静 赵丽娟

我国粮食、水果、蔬菜、水产品等的产后损失率远高于发达国家,而保鲜是农业和食品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保鲜领域的科研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相关专利申请不断涌现。作为较为前沿的食品研发领域,保鲜领域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经济价值相对较高,有望产出高价值专利。高价值专利是关乎技术创新、科技自立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专利资源。根据现有研究,相关学者对高价值专利概念与内涵的界定主要包括技术、法律和经济价值三个维度,以及技术、法律、市场、战略和经济价值五个维度。基于此,本文对保鲜领域的专利价值度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一、保鲜领域的专利概况

1.专利数据提取。我们对2005年以来保鲜领域的专利进行了提取、统计和分析,考虑到专利从申请到公开的期限为18个月以及专利申请进入审查到结案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本文提取的数据截至2020年8月。专利申请数据来源为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和IncoPat全球专利数据库。整体而言,保鲜领域的专利申请主要涉及保鲜剂、储藏方法和运输方法等,保鲜剂方面则以组合物类型的申请居多。

2.主要技术主题。国际专利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专利文献分类法,用国际专利分类法分类专利文献而得到的分类号称为国际专利分类号(简称IPC)。保鲜领域在IPC分类表中对应的小类为A23B,其涉及的专利技术主题包括:保存,如用罐头贮存肉、鱼、蛋、水果、蔬菜、食用种籽;水果或蔬菜的化学催熟;保存、催熟或罐装产品。保鲜技术可以细分为4个小组,各小组发明专利的申请量及具体含义如表1所示。

将提取的专利数据按照上述4个小组的技术主题进行统计,目前保鲜领域中申请量最多的是A23B7/00所对应的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占总申请量的一半以上。由于水果、蔬菜品种繁多,且水分、糖分含量高,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腐败变质,现有技术多采用保鲜剂、微生物、酶等化学手段以及干燥、低温、气调等物理手段对其进行保鲜处理。

3.分类号价值度的评估和比较。为了进一步确认保鲜领域的专利价值度整体状况,我们将保鲜领域与其他食品领域进行分类号价值度的比较。根据食品技术领域的专利特点,利用IncoPat系统对食品主要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价值度量值进行分析。

涉及的分类号包括A23B(含义: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保存)、A23C(含义:乳制品,如奶、黄油、干酪;奶或干酪的代用品)、A23F(含义: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咖啡;茶;其代用品;它們的制造、配制或泡制)、A23L(含义:食品、食料或非酒精饮料;它们的制备或处理,例如烹调、营养品质的改进、物理处理)、A23G(含义:可可;可可制品,例如巧克力;可可或可可制品的代用品;糖食;口香糖;冰淇淋;其制备),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A23C、A23F、A23L、A23G领域的发明专利申请价值度以5分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而A23B领域价值度6分的专利申请数量最多,且A23B领域价值度10分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这说明A23B领域的专利申请在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保护范围等方面,整体上优于食品领域的其他细分技术领域。

二、保鲜领域的创新主体

1.创新主体概况。保鲜领域申请量较大的是高校和科研院所,我们通过对创新主体进行针对性检索,得到了保鲜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十的创新主体。排名靠前的是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申请量在180件以上;其次是华南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属于第二梯队,申请量在100件左右;第三梯队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申请量在80件左右。

2.创新主体的价值度分布。IncoPat通过专利合享价值度对各个专利申请的价值进行了整体评估,图2展示了申请量排名靠前的申请人保鲜专利合享价值度分布,从中可以看出,虽然浙江大学、江南大学的申请量多,但是并没有出现10星专利;华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均有少量的10星专利。整体来看,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的8-10星专利占比较高,预估可能产生较多的高价值专利。

三、保鲜领域创新主体的专利转化

1.创新主体的专利运营及诉讼概况。专利的转让、许可、质押、无效、诉讼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专利的价值度,我们对上述各方面进行了统计,表2即展示了排名前十的创新主体的专利运营及诉讼情况。

排名第一位的浙江大学虽然申请量最大,但是进行转让或许可的并不多;排名第二的江南大学不但申请量排名靠前,而且发生专利转让和许可的次数也比较多。因此,接下来将以江南大学作为保鲜领域创新主体的代表,对其所申请的保鲜专利进行深入分析。

2.江南大学的保鲜专利概况。江南大学的保鲜专利主要分布在A23B7、A23B4、A23B3、A23L3、A23L1等几个技术主题,即主要侧重于水果或蔬菜的保鲜(A23B7)以及肉、鱼制品的保鲜(A23B4);江南大学保鲜专利的发明人主要集中在张、夏文水、姜齐星、孙金才、陈洁等几位发明人。

对法律状态进行统计发现,江南大学的保鲜专利约1/3处于审中状态, 22.46%处于有效状态,42%已失效,说明江南大学在保鲜领域的保护力度处于本领域的中游水平。在合享价值度水平上,江南大学没有10星专利,7-9星约占42%,5-6星约占49%,说明江南大学在保鲜领域的专利价值度处于本领域的中等偏上水平。

3.江南大学保鲜专利的转让、许可情况。江南大学在保鲜领域的专利共计187件,其中16件发生了转让,专利转让率达到9%。在转让的16件专利中,有1件为受让专利,受让人为邓禹,是江南大学的教授。在所有发生转让的专利中,其中一半为关联转让,关联转让主要发生在母子公司,占比为62%,其他关联子公司、本校教师、共同申请人独有分别各占一件;另一半为非关联转让,其中75%为江南大学与其他公司共有,25%为企业独有。

在江南大学的187件专利中,仅有1件发生许可,且为独家许可,专利公开号为CN101433229A,发明名称为一种提高中脂类淡水鱼休闲制品货架期综合品质的方法。该专利是江南大学与建德市新安江山野食品有限公司共同申请,最终独家许可给江苏省山水食品有限公司。该专利于2008年12月申请,2010年09月授权,2011年11发生转让,2014年08月专利权终止,许可使用年限约为3年。

四、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类号价值度评估可以看出,保鲜领域价值度10分的专利申请数量明显高于其他技术领域。在保鲜领域中,占比最大的是水果和蔬菜的保鲜,现有技术针对水果和蔬菜的保鲜多采用保鲜剂、微生物、酶等化学手段以及干燥、低温、气调等物理手段,具有存在高价值专利的潜在基础。

保鲜领域专利申请量较大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其中,排名靠前的是浙江大学、江南大学;其次是华南农业大学、浙江海洋学院、上海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通过对排名前十的保鲜专利合享价值度进行分析,显示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浙江海洋学院的8-10星专利占比较高,预计可能有较多的高价值专利。

通过对排名前十的创新主体的专利运营及诉讼情况分析可知,江南大学申请量排名靠前,且发生专利转让和许可的次数较多,可以作为保鲜领域创新主体的代表。其所申请的保鲜专利主要侧重于水果或蔬菜的保鲜,其次是肉、鱼制品的保鲜。江南大学保鲜专利的转让率达到9%,其中一半为关联转让,另一半为非关联转让,在非关联转让中,75%为江南大学与非关联公司共有,25%为企业独有。

通过本文的分析,期望为食品保鲜领域的专利价值度评估提供一定的帮助,为相关人员申请和研究保鲜领域的专利提供一定的参考,助力保鲜领域高价值专利的培育。

猜你喜欢

申请量分类号专利申请
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权申请量超5万年
138.2万件,发明专利量质齐升企业占大头
2016年英国外观设计申请量增加55%
A Study of Chinese College Athletes’ English Learning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三步曲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四年世界第一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China handles 467,000 patent app lications in H 1,up 9.6%on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