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策略探究

2022-05-30董庆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董庆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方便,与此同时,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协助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也越来越平常化。近年来,运用信息技术来辅助教学的方法越来越多。学校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让学生的课堂从线下转为线上,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不同的方法,保证了学生的教育。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要尽可能地将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充分向学生展示知识内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意义。时代的发展使得教育亦在此过程中得以进步,信息化时代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多种优势,教师如果能够将其进行科学的应用,则会对教学效果形成显著的提升作用。本文基于信息化视野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策略,以优化这一学科的教育。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课堂中,更多的是让学生背诵,然而今天的课堂,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那么实用,此时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课堂模式来迎合新教育的发展,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下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模式便是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二、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问题

(一)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

教师在借助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没有系统的教学体系,也没有提前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安排,只是在授课过程中随意播放一个短片,没有起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实际帮助,也未对学生进行指导。刚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在不知方法时感到迷茫,学习效果便大打折扣,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优势及作用。

(二)教学内容不明确,学生兴趣缺乏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所以对于教师来说,有效的教学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阅读后提出问题或意见,经过小组讨论,最后得出一致的观点,然而,仍然有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课堂上讨论的问题主要是一些基本知识点,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即使借助信息技术,如果内容不明确,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无法达到对课堂的创新,信息技术就成了徒有虚名的工具。

三、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1.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设备已逐渐普及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的教室之中。基于此,教师可以将这一设备充分地利用起来,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的转变,将课堂的学习方式丰富化、多样化,提升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特有的直观性、色彩性的效果展现,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与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成长的节拍”中第一课“中学时代”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将学校中的点滴生活拍照记录下来,进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制作成影集,并在课堂中播放,学生通过观看影集能够充分了解中学时代的生活状态,从而对中学生活充满好奇与期待。相较于基础的教材内容而言,这一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更为有效。

2.微课教学

信息时代,教育教学的方式不止多媒体一种形式,微课亦是具有极大的优势与有效性的形式,因而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中,教师亦可以通过微课将知识有效地渗透于课堂之中,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微课不仅能够应用于课堂之中,还能够应用于课堂之外,即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对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而言,预习与复习同等重要,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以及道德认知的重要学科。因而教师同样需要重视教学的这两个方面,并结合信息化环境,将微课应用其中,以促进学生的德育。以微课巩固学习为例,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学习了“交友的智慧”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微课中融入相关的视频资料,并将课堂教学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复习,进而设置课后作业,即思考性问题,让学生分析回答,从而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丰富教材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教材内容是有限的,在传统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虽本着丰富教学内容的心态进行教学,但由于各方面因素无法将更多的内容融入课堂之中。一方面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讲述课外知识的过程中受时间限制;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设置本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教学内容亦是在备课过程中将其分配,并没有更多的时间讲授其他知识,过多内容的讲授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进度。

相较于以往教师单独的口述讲解,多媒体的图像性以及视频化,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大量的信息,有效地避免了时间局限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在搜集延展资料的过程中提高了效率,亦在渗透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将知识完整地实践于课堂之中。由此可见,信息化为教学提供了便捷,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的效果。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知识点呈现形式多是文字,缺乏新意和吸引力。其内容过于单调和乏味,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投入学习当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联合各个渠道的信息,多角度地分析教材内容,并进行优化,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例子或者素材,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将其与教材衔接起来,并向学生展示。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各个角度理解和看待课本知识,从而分析、理解教材想要传达的意思,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例如,在“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的学习中,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向学生展示文字内容,学生是难以真实地感受教材想要传达的意思的,但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寻找与之相关的内容,如“最美老师”张丽莉的事迹,首先分析这个素材与教材内容哪个点相通,然后利用这个素材来讲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从中达到分析和优化教学内容的目的,让学生更好地通过这个教学素材来理解课本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利用信息技术,关注教学过程

1.互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很多都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目的的,以促进学生良好人格的养成。在此期间,学生对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亦有懵懂的认识,尤其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更是对自身以及成长的其他方面有一定的好奇心,有更强烈的自尊心与害羞的心理,对有些问题不便当着多数人的面与教师沟通。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产业下的网络通信,如广为使用的社交软件QQ、微信等,用于与学生的单独沟通,以提升与学生的互动性。一来,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变化;二来,能够有效地增进教师与学生的情谊,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对学生的引导能够有效地推进。

2.学习状态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偏向于学生的心理与成长,而机械化的传统教学则是以死板的形式进行测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却无从得知。而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德育愈来愈受教育者的重视,过程亦远大于结果,过程导致结果,更作用于结果,只有关注了过程,才能够从根本上分析结果,进而对症下药。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适时地记录学生的成长与学习状态,将其存储于计算机云端,定期进行分析,从而为德育提供有效的数据,为教师的引导提供指导方向,以使学生的成长得到及时的关注。将信息技术合理引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在实际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课件内容时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内容的学习和思考,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引领学生应用信息技术收集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答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互助等形式进行探索,发散学生思维。而不是让学生一直被动接受知识。

综上所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将信息技术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合理结合,可以促使学生从更多的视角和更高的层面来看待这一学科,实现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教学的发展需要紧跟时代的变化,因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与时俱进,利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展开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手段,从各个方面展开德育,以提高学生对德育的认知,从而提升这门课程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法治道德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