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
2022-05-30金学兰
金学兰
为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师通常会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最主流的方式仍然是提问。提问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帮助教师实现与学生的高质量互动。然而在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虽然已经实施了提问策略,但实际上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好,没有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能力融合到一起,达到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目标。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问题过多,多而不精
以往的教学模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一直讲解,并没有留给学生过多思考和表现的机会。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但是课堂教学却出现了新的问题,就是教师提问的内容过多,并没有对学生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学生在课堂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思考,而是一味应付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不具备思考的深度,从而失去了提问的意义。
(二)教师经常重复问题
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总是不断向学生提问重复的问题,学生只注意到了教师在课堂中重复的问题,却没有进行深入思考,这样就会使宝贵的教学时间白白浪费,失去了课堂提问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中不断重复提问的原因,就是担心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听清楚自己所提的问题。同样的问题重复多次之后就容易使学生走神,不再认真听讲。
(三)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短
一些教师考虑到课堂教学时间和进度的问题,在提出问题之后并没有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和交流时间,在一部分学生还没有反应之前就把答案告诉学生,然后再进行课堂讲解,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导致思维能力长期得不到有效发展。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的具体策略
(一)注意提问频率和时间的合理分配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同时针对关键内容进行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的问题有足够的计划和安排。教师的问题数量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问题,提问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进行思考,要避免出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耽误过长时间的情况。
通常来说,对于课堂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1~3分钟的思考时间,而对于课程结尾时的拓展性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延长学生的讨论时间。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一课时,文章中大篇幅书写了作者的回忆。教师在前期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寻找作者回忆中出现的关键内容,并且将其与藤野先生联系到一起,思考相关内容体现出了藤野先生哪些性格特点;后期则要对这些内容体现出的藤野先生的人物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进行提问,升华本节课的主题。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更好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和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找到正确方法。
(二)把握好问题的层次和深度
初中正是学生的思考方式逐漸由具体向抽象转变的阶段,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把握好问题的层次性。教师在前期可以进行简单的记忆性提问,而后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教师仅仅对课本内容进行低层次的提问,很容易导致提问环节过于形式化,并没有真正对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进行锻炼。例如,在学习《使至塞上》这首诗时,教师要针对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及作者的人物经历进行介绍和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续要针对这种边塞诗词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思考曾经还学过哪些边塞诗词,并且重新对诗词进行理解,说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心态,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加强对答案的有效引导
初中生的思考方式还不够全面,因此在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很多学生的答案都不够详细。教师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首先,教师要让学生讲述清楚自己的观点,然后教师要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提问或评价,从而帮助学生意识到自己回答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深入地对文章内容和中心思想进行挖掘塑造。
例如,在学习《醉翁亭记》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篇幅描写醉翁亭的景色,学生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景色描写上,从而忽略了作者对自身情感的表达。教师要根据学生回答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提问,引出作者借景喻情的写作手法,并且引导学生发现作者具体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从而对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