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他们正在老去

2022-05-30喻之之

伊犁河 2022年2期
关键词:黄陂二叔叔叔

喻之之

我所认识的桥桥叔叔

九斤他爸和德生叔叔在石库门口支了张折叠小方桌,请明明叔叔喝酒,一碟鸭头,一碟毛豆,一盘牛肉,一盘虾球,在坐的还有桥桥叔叔。

但并不妨碍他们兴致依然很高。桌腿边放着一只铝皮水桶,桶里放着七八支已冰好的啤酒,头顶是从二楼伸出来的竹竿,上面晾着各式长褂短裤,内衣裙子。

德生叔叔说,人不总是要向前看,共产党就是向前看。

桥桥叔叔停了筷子,握着酒杯,却不往嘴里送。他瘦了,——也许是老了的缘故,平头里出现好多白桩子,矮墩墩厚实的背也驼了些许。也许对于他来说,他更愿意往后看。

年轻时的桥桥叔叔个子不高,但很有几分滑稽。什么流行追赶什么,收音机、花衬衣、大喇叭裤,他都是工厂子弟中最先拥有的。姑太常说,如果严打时不是她把桥桥叔叔和二叔锁在阁楼上,他们两个都被枪毙啦。桥桥叔叔捡回来一条命,更爱折腾了。他爱唱歌跳舞,一跳一整夜,天快亮时,常被起夜的邻居发现他醉倒在马路牙子上。打牌,打群架,那更是常事。他的班呢,上的有一搭没一搭的,偶尔无聊,想起来还有个班要上,便去点个卯,那也纯粹就是去呼朋引伴,或者找领导的茬,领导被找得烦了,把手一挥,跟门卫说,以后那几个泡皮要进来,你就拦着,说我出差了。这话是桥桥叔叔自己告诉我们的,他一边说一边笑,笑得脑壳朝后一仰一仰的,他说,他怕我们,你晓得吧?为此,他很得意。

你,你,你,你说么事,你个乡里伢?桥桥叔叔当着我们的面,跟明明叔叔扯皮,明明叔叔是他的哥哥,他一向对哥哥姐姐直呼其名,他之所以说他们是乡里伢,是因为他们都是在黄陂出生的,只有他,是在汉口出生的。明明叔叔摆一摆手,脸上看不出波澜,走开了。桥桥叔叔笑着,我们也都笑了,我觉得他是在逗我们玩。

没多久,桥桥叔叔就从厂里出来了,他的传奇人生自此拉开了序幕,一会儿听说,他扒火车去了新疆,立志要做大新疆的垦荒第一代,但没过多久,又听说他打电报回来了,叫二奶奶速速寄盘缠去,“否则,你们的幺儿子要饿死在北大荒了,让你们俩老人连尸骨都见不上。”原来他又去了黑龙江,二奶奶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地当了金镶玉的耳坠子,叫明明叔叔快快寄路费去,要跑,跑快点!二奶奶命令明明叔叔。

没消停两天,桥桥叔叔又去了广州,倒腾电子手表和黄金。那段日子,他可神气了,每逢亲戚宴会,总在大厅里转来转去,不时撸起袖子来看看时间,卷起左手袖子,赫然戴着一只金光闪闪的手表,卷起右手袖子,又戴着一只金光闪闪的手表,你再摸摸他的兜,还有几个。等大家都落座了,他拿一只出来,对姑太说,姑姑,你最疼我的,孝敬您一只。

姑太抿嘴笑着,桥桥叔叔把姑太的手托着,小心翼翼卷起袖子,帮姑太把手表戴上,他啧啧咂着嘴,说,你看,你们看,多漂亮啊。他托着姑太的手腕,在桌上绕一圈,向大家展示,又托起她的手腕,送到她眼前,说,您看看,您看看,几点了?——准得很吧?电子的!姑太眼睛笑眯了,准准准!准得很。又问,那几多钱咧?我把钱给你。

那哪要您的钱?我孝敬您的。桥桥叔叔半蹲着身子,伏在姑太身边。

哟,是不是呀?我还是给你吧,我怕哪天你一发恼,要连本带利讨回去。姑太眼珠一转,笑眯眯看着他,桥桥叔叔被看得不好意思了,说,那您非要给,我还不是接倒,您也莫这样子损我啊。

大家都哈哈大笑了。姑太把小挎包拿出来,掏出坠着珍珠的布钱包,打开暗扣,刚准备把钱掏出来,桥桥叔叔一下蹦起來,一把抢过姑太的钱包,拔腿就跑,边跑还边喊,您娘莫撵莫撵!算入股入股!

姑太一边追一边骂,汉桥啊,你个砍脑壳的。但对于她疼爱的这个侄子,她也是没有办法的。

桥桥叔叔还做过很多其他营生,比如挎个相机,在桥头堡帮人照相(他说他和大桥有缘),翻录磁带,出盗版书,开溜冰城,开小超市……那时他们家已在水塔后的老甫街建了一栋两干四层的楼房,一楼他正开着小超市,那时还是九十年代初,武汉的超市还不多见。

很快就见到了桥桥叔叔,他老远张开手臂,对我们笑脸相迎,嘴里直喊着,之之,之之。他把我带进他家超市里,让我想吃什么自己拿,看着琳琅满目几整面墙的零食,我确实惊呆了,我的眼睛还没办法停留在哪一包零食面前。看店的嬢嬢站起来了,她迅速而果断地帮我选了好几样,塞到我怀里。我低头看了看,里面最大的一包竟然是红薯条……我心里五味杂陈,而我想吃话梅、陈皮……这是一种什么感觉,我说不上来,但迫使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轻轻把那堆东西放在凳子上,悄悄走了出去。

后来桥桥叔叔做起了烟酒批发,听说他还包车到湖南去贩烟。我们是从二奶奶嘴里听到这个消息的,在她的七十大寿上,桥桥叔叔包了龙王庙边一所游轮改造的水上酒店,号称什么皇宫的。她坐在包房的上首,手里捏着绣花手绢,手指上戴着桥桥叔叔花八千块买的翡翠戒指,依然开心不起来。她一会儿拍一下大腿,一会儿抬起手来揩一下眼睛:就是那个司机呀,半路上说要上厕所,跑到草丛里半个多钟头,就是他,肯定是他,举报的……跑一趟只几百块唦,举报,打个电话,有一万块钱的悬赏……一车货,一车货,几万块,都没收了呀……亲戚们大概知道了是怎么回事,没有人觉得桥桥叔叔不对,只陪着二奶奶叹气。

很快到了千禧年,市里修江汉路步行街,老甫片区拆迁,桥桥叔叔分到了好几套房。他搬到了后湖,有房子有车子,有门面,嬢嬢依然开副食店,看店,桥桥叔叔依然上天入地地到处跑,他仍然相信那句“富贵险中求”。亲戚们也变成了一年一度的清明节祖宗坟前见,偶尔听人提起桥桥叔叔,说他家的儿子上小学了,上的是贵族学校,一学期学费三万。

三万,好家伙,我家屋后的春元爹咋着舌头说,三万块,在农村,要读个大学呀。

桥桥叔叔的哥哥姐姐,包括我们,都不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三万块的学费,哪配得上他儿子那个无价之宝的名字呢——他给儿子取了个名字叫“玉玺”。

时间往后推移,桥桥叔叔身上有了一些变化。他不那么爱开玩笑了,走到哪里,迈着八字步,腰杆挺得笔直。每逢清明节,小轿车吱溜一声刹在我家门口,然后上坟,吃饭,吃完走人。爷爷照例要见缝插针地拉住他,苦口婆心地嘱咐他要走正道,他一边频频点头,一边指挥他老婆和姐姐把南瓜土豆、梅干菜、咸菜,还有丝瓜瓤子搬上车。他们走后,留下一桌子的残羹冷炙,和椅子上的两片面包,我们都还没吃饭,弟弟拿起面包问,妈,这是带给谁吃的啊?我妈看了看,说,还剩下两片,你说带给谁吃的呢?弟弟想了想,悻悻地把面包扔下了。

后来我还见过桥桥叔叔几次,有一次竟然是在我们校长的办公室里。他显然不是来找我的,他来给朋友的孩子办转学,看到我他很是惊讶——我倒不是那么惊讶,因为他曾夸过海口要把我调到那个学校的,所以我猜测他认识校长。

桥桥叔叔渐渐成了我们酒宴上的谈资,不管他出不出现。在黄陂乡间热气腾腾的酒桌之间,在汉口飘浮着各种奇怪味道却充斥着大部分黄陂乡音的大小酒楼上,在高朋满座的欢声笑语中,只要引领话题的人,稍微提一下桥桥叔叔,便会得到一些他很富有的信息,不仅富有,而且三教九流,朋友极多。于是,桥桥叔叔那张笑脸,和他那满足而自负的表情,便在满屋子缭绕的烟雾里浮现了出来。

这中间又过去了很多年,再见桥桥叔叔是爷爷的葬礼,二叔的葬礼。桥桥叔叔突然就老了,沉默了,迟钝了,不那么爱说爱笑,爱发表宏论了。明明叔叔不爱谈论他,有人谈起,他也只是摆摆手,说莫问莫问。我们只能从他们的穿着打扮和言谈举止上,默默地猜测,桥桥叔叔破产了。

在奶奶的葬礼上,我又见到了他,弟弟和他一起守夜,喝酒,相谈甚欢,仿佛是忘年交。我一直以为,桥橋叔叔会一直阔下去,然后两家的关系越走越远,仅此而已。但当我看到他老去和悲戚时,仍然有一丝伤感,尽管这是一个我无法亲近的亲戚。

正在恍惚间,在黄昏的里弄里,桥桥叔叔举起酒杯来,我想了想,决定还是跟他干一杯。

前进四路上的二叔

我一直认为,二叔的人生应该是一部内容丰富的长篇小说,但如果允许我来写的话,我一定要把结局修改得美好一点。

二叔出现在我视线里的时候,就住在前进四路。他块头很大,讲一口地道的黄陂话,声如洪钟,笑声爽朗,他一说话,整个屋里便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他是妈妈的表弟,爷爷(其实是外公)的外甥,他管爷爷喊大舅,也是爷爷最疼爱的晚辈,没有之一。

二叔是十七岁进城的。进城之前,在村里当小队长,他把小队搞得红红火火,却无心得罪了大队书记。一次争吵后,他把铁锹一甩,挑着一担空箩筐就进城了。听说走了一天一夜,是走到花楼街姑太家的。

二叔没有别的门路,便打起了水产品的主意,借钱去江边贩海子、鱼虾和甜菜头。粤汉码头,十七、十八码头是他常去的地方。冬天水落了,步踏又长又高,还结着薄冰,二叔光着膀子,挑着湿淋淋的鱼虾从水边一口气跑到步踏顶端。二叔有的是力气,也没有吝惜他的力气。

得空的时候,二叔还去车站路贩塑料油壶卖——这倒是小挣了一笔,可一个油壶怎么说也要用七八年,这项“买卖”不可持续,他还得再想别的营生。苹果、山药、甘蔗、皮带、手套……但凡街上看得见的,二叔都想过试过,他从没闲着。

除了要勤快,口勤,手勤,脚勤,心眼活,还要小心躲避工商和警察。终于,二叔等来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他在交通路水产街租下了一个档位,开始卖牛肉。他的日子终于稳定下来,每天有进项——算是在汉口站住了脚吧。

二叔的桃花,大概就是那时候来的吧。据说想跟二叔谈朋友的姑娘伢,从江汉关排到了交通路。谁谁谁,打一对长辫子,一走路,辫子跟细腰一起扭动。谁谁谁,是吃商品粮的,工厂子弟。谁谁谁,那叫一个白,圆,圆得那叫一个好看……这都是小姑太的原话,但二叔听从大姑奶奶的话,回乡娶了邻村的友桃姨。

婚后的生活幸不幸福旁人不得而知,但二叔的两个儿子相继呱呱坠地,生意也稳步向前。交通路的档位扩张了,变成了四个,他又在复兴村开了家屠宰厂,收生牛,屠宰,腌制牛皮,流水作业。他把弟弟妹妹乡里乡亲都带出来了,想做生意的,跟着他做生意;想学手艺的,安排师傅教他们手艺;想进工厂的,托人送进工厂。他找了中间人做保,花了三万元,在前进四路青鸟火鸟娱乐城旁的巷子里,买了一楼一底还带一个小院子的私房,一家四口在繁华的大汉口安下了家。

二叔阔了,但他也没有忘记穷亲戚们。他每年都会托村里的客运汽车给各家捎回来大量的鱼、苹果、牛肉、猪肉、猪油。路途遥远,不能亲自送来,他便吩咐工友弄好,亲自送到车站。哪家有小孩要读书了,筹措不到学费,二叔听说了,必定送去一笔大家都觉得还体面的款项。我和爷爷去汉口玩,他带着我和爷爷以及小姑太一家逛商场,给几位老人里里外外换了个新。爷爷个子小,裤子要打边,就连见多识广的中心百货的裁缝都不无肉痛地说,这一剪刀下去,几十块就没了啊!二叔只一笑,笑声震得楼宇作响。

二叔算是成功了吧?在乡里人眼里,这就是了。把乡下老婆和两个儿子的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走到哪里都有人恭恭敬敬喊一声“二哥”。正在田里劳作的老人,远远看他走来,也会直起身子来,等着喊一声“老二”。就是在汉口火车站,有人打架,如果有人喊一嗓子“许老二来了”,打得正酣的两方也得暂时停下来,抱着脑袋保持片刻的安静——这不是成功是什么呢?

大概二叔也是这么想的吧。他那个时候有没有一点飘呢?应该是有一点的,但不严重,只是微醺,像喝了七八分的酒,总的来说还是稳得住的。

直到后来,二叔去红安收牛,遇到了小娘娘。他把她带到了汉口。

因为疏于管理,生意走了下坡路,加上两次酩酊大醉之后大输,又因为维持不了虚荣的排场,开始涉足不法生意……一个穷小子像码金砖一样码起来的一点家业,哪经得起这样两次三番遭到风吹雨打大浪淘?很快就被洗劫一空。难能可贵的是,小娘娘没有离开他,在他51岁的时候,为他生下了他的第三个儿子,当然,这也拉开了他凄风苦雨的晚年生活的序幕……

二叔只活了65岁,因为心肌梗塞死在了他位于杨汊湖七楼的出租屋内,谁知道那个待人和善,一脸乐呵的大块头是曾经在后湖一带叱咤风云的“许老二”呢?

我想起读书时,二叔带着小表妹去看我,那时武汉还没有禁止“麻木”(三轮车),我为坐不坐人力麻木而纠结。二叔说,出体力的人,不怕出体力,就怕没饭吃。只一句话,就点醒了我。

我向二叔抱怨过事情难做,他便笑我,要是成功那么容易,那不好多人都掇着梯子跑到你前面去了?我被二叔堵得只有哑然失笑,笑过之后,也就豁然开朗了。

二叔是成功的吗?他可能更接近黄陂人常说的“玩味”,他玩过味儿,确实是很铺张很排场地玩过味儿,但是玩过之后呢,玩过之后就没有了。他为什么没能走得更远?是学识,是见识,是时代,还是命运?

他是改革开放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是千千万万走出去的黄陂人中的一员,也是我有血有肉有恩情的二叔。

猜你喜欢

黄陂二叔叔叔
长腿叔叔的三次长高
为什么不能蒙着头睡觉?
城市中小河流生态治理探索——以武汉市黄陂河道治理工程为例
送别二叔
一部城乡文化交融发展的乐章
传说的语言结构分析——以黄陂木兰传说为例
二叔请客
二叔进城
熊叔叔
熊叔叔的生日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