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30刘蓬涛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2期
关键词:网络协议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刘蓬涛

摘要:随着我国对于计算机网络及其安全性的重视,《网络互联技术》课程应运而生。该课程定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和网络空间安全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实践必修课。目前国内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学中,都或多或少涉及网络互联的相关知识,但是在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文章结合新形势下的应用需求,拟对该课程的知识体系进行优化,尤其是深入探讨其中的实践教学环节,提出合理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以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水平。

关键词:网络互联技术;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网络协议; 路由交换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2-0144-02

1 课程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以及政府和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网络建设提升及网络安全的需求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相应地,我国的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因此,很多学校开始开设计算机网络、网络互联、网络组建之类的课程,而《网络互联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的后续课程,其理论和实践环节进行相应的技术延伸,对于学生加深对网络的理解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以目前的课程现状来看,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已经比较完整,教学内容体现出层次化和多元化,在全面介绍网络互联的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保证在教学中兼顾宽度和深度的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教学还存在不少的问题[1],如教学内容不够独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不够合理、实践课时不够、缺乏合适的实验环境等。文章主要针对《网络互联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探讨,从课程实验环境的选择、实验项目的设置、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2],提出合理可行的改革方案,以期对相关课程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2 课程改革目标

《网络互联技术》可以作为一门实践必修或选修课程,在教学上应该及时调整教育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创新实用特色为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适应当前社会对网络人才的发展需要,培养具有一定网络互联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应用技术人员,对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进行改革。因此,其建设目标可以概括如下:

(1) 对课程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形成“科学、完善、适当考虑社会需求和发展前景”的理论教学体系,同时构建以网络实验室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2) 拟设计课时为64课时,在课时分配上,既注重夯实理论基础,又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即兼顾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应用知识的合理平衡,并相应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

(3) 深入课程改革,合理分配理论和实验教学比例,科学设计教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网络及信息安全实验室等现代教学技术带动教学手段的创新,使学生能够做到真正的学练结合,既能仿真模拟,也能真机操作。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行启发式和小组讨论、实验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全程使用eNSP模拟器进行仿真实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质感。

(4) 在考核方式上,提高实践考核分数,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衡量,探索丰富多样的考核形式和评分标准。

3 课程改革方案

3.1 课程总体方案

首先,明确本课程在整个培养体系中的地位,确定教学内容。

在课程建设之初,要着力于研究《网络互联技术》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作用,研究其与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后续课程《网络安全》等的关联,从教学内容上进行科学设计,使它们能够紧密衔接。

(1) 对先修课程《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汇总,在《网络互联技术》课程中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探讨或者实践。具体涉及的方面包括:网络协议(IP协议、ICMP协议、ARP协议、TCP协议、STP协议、RIP协议、OSPF协议、HTTP协议、Telnet协议、DHCP协议等) 、网络标准(以太网、FDDI令牌环等) 、网络设备及其工作原理(集线器、二层交换机、三層交换机、路由器) 、无线网络设备及通信原理。

在《网络互联技术》中可以设计与网络协议有关的实验,如组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规划VLAN网络及IP网络、IPv4/IPv6地址分配、子网规划等) 、VLAN 注册协议的实现、使用路由器或交换机实现网络互联、生成树协议STP的实现、静态路由的配置、动态路由协议RIP及OSPF等的实现,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明白网络基本技术的应用场景。

(2) 梳理本课程中与《网络安全》相关联的知识点,以便在后续课程中深入研究。具体涉及的方面包括:网络安全协议及技术(基于PPP链路启用PAP认证、网络地址转换NAT、虚拟专用网VPN、配置ACL过滤数据、配置AAA认证等) 、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网络故障排错等) 。

学生通过学习网络安全的理论知识,进而在实验平台上完成相关安全实验,真正将课程体系连贯起来,做到了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其次,确定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学时分配。在改革方案中将课程总课时定为64。其中,理论授课24课时,模块实验24课时,课程设计16课时。在模块化实验中,主要注重学生单人实验,巩固其课堂所学理论知识,锻炼个人的动手能力。

(1) 理论知识包括:局域网设计、网络设备概述、交换网络原理、虚拟局域网VLAN技术、生成树STP协议、静态路由、VLAN间路由、动态路由、网络安全技术等[3]。

(2) 模块实验包括:使用eNSP搭建简单网络、交换机MAC地址表的配置与管理、VLAN及端口模式配置、Hybird端口的应用、STP的配置、静态路由与缺省路由的配置、VLAN间路由的实现方法、动态路由的实现、交换机与路由器混合网络的组建等。

(3) 课程设计主要进行中型企业网、校园网及园区网等的设计和仿真实现。

最后,确定考核方式。本课程为考查课,满分100分。考核主要分为三个方面:①期末开卷考试。②平时表现。③课程设计。在局域网设计与模拟实现环节,以项目化团队实验的形式进行,通过团队成员之间合理分工,积极配置,设计和模拟实现相关企业网或校园网,灵活应用课程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课程设计,最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并现场演示答辩。

3.2 课程特色

(1) 科学慎重地选择教材与实验环境,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首先,从教材选取上,可以选择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华为ICT认证参考书籍,在先修课程的基础上探讨其实践方法。其次,从实验环境的选择上使用eNSP软件,这是一款图形化网络仿真平台,实现对华为数通系列产品等真实网络设备的仿真模拟,仿真对象丰富多样[4]。可以采取“虚拟仿真+真机实践”的模式,使学生由浅入深,在eNSP平台模拟实验后分析实验原理,总结经验教训,进而在真机上实践。这样,有的放矢,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效率。

(2)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为主导,结合行业需求,以“网络组建项目”模式开展实训教学。在教学中,以实际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目标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效率。部分学生规划的网络拓扑如下:

(3) 合理的教学内容、灵活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5]。能够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参与感大大提高,无论课堂听课还是实验环节,学生逐渐培养起边思考边动手的习惯,遇到问题先找理论支撑,再动手实践。课堂气氛活跃,抬头听课的多了,走神的少了。很多学生课下利用实验软件自行完成网络项目设计,有时与老师同学联机解决问题到深夜。

(4)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实行启发式和小组讨论、实验式的教学,引导学生全程使用eNSP模拟器进行仿真实验,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质感。同时,针对每一次的理论教学,后续大多都设置至少1次课的实验环节,采用精讲多练的授课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5) 与合作企业协同育人。从课程内容设置到实验环节规划,再到课程具体实施,每个环节都可以邀请专门人才评估和指导,力争使课堂教学真正培养出专业应用型人才。

3.3 具体案例

在本改革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完成基本实验的同时,发挥创新能力,挑战新技术。例如在某次课程设计中,基本要求可以是这样的:

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出口路由器为R1。校园内仅有一栋办公楼,部署有楼宇出口交换机SW1。其中,一楼部署交换机SW11连接财务处和学生处的PC共计20台(不同处室可分别以一台PC作为代表进行规划,下同) 。二楼部署交换机SW12同样连接财务处和学生处的另外10台PC。西校区出口路由器为R2。校园内仅有一栋办公楼,部署有楼宇出口交换机SW2。其中,一楼部署交换机SW21连接学院办公室的10台PC(不同处室可分别以一台PC作为代表进行规划,下同) 。二楼部署交换机SW22连接科研处10台PC。

在 eNSP下进行仿真实验,组建办公网络。合理规划网络拓扑,完成网络地址及IP地址分配表,对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使该网络满足如下要求:(1) 在校区内按处室隔离广播域;(2) 使全校办公网络PC之间能够通信;(3) 满足网络的可伸缩性以及现有网络所支持的业务;(4) 在充分考虑需求与约束的前提条件下,对网络系统组建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可行性进行充分的验证,完成网络工程技术方案的规划和设计。

针对这一题目,同学们展开了丰富多样的设计思路,如:尝试使用新的端口模式、增加冗余链路和设备、静态路由与动态路由结合使用、通过使用默认路由节省路由条目、进行模拟故障排查等,并将这些内容详细地反映在课程设计报告中。有的小组是这样描述自己的创新的:

本小组在实现全网互通的基础上,创新之处有三点:

(1) 防火墙FW的设立:实现内网可以访问外网,但外网不可以访问内网;

(2) 二层、三层交换机的端口模式采用了hybrid接口;

(3) AR3路由器对于内网实现链路冗余。

由此可见,学生们通过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真正理解了网络互联技术和相关设备的原理,并在具体的工程任务中学以致用,善于解决难题,达到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同时,在综合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中,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養他们合理进行分工、按时完成任务的良好习惯,体会在项目组中承担的角色。而在测试环节,则全面考核学生对整个项目原理和技术的理解,提升学生对于全局的把控能力。

4 结束语

总的来说,经过上述课程改革,《网络互联技术》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得到了整体的融合,从实践教学来看,由于提高了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验的学时分配,并在考试中提升了实践分数比例,学生的动手热情和动手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有兴趣,教学效果自然就得到了提升。《网络互联技术》作为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后续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例如,在实验环节需要进一步合理利用模拟软件和真实网络设备。同时,使部分优秀学生在掌握本门课程的基础技术之外,能够以更加便捷的方式进行能力认证[6],有助于将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融为一体,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供有效载体。

参考文献:

[1] 闫海英,应文豪,钱振江,等.能力本位视域下网络互联技术实践教学改革[J].计算机教育,2020(11):131-134.

[2] 杨敬民,陈添丁,张文杰,等.“四位一体”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9):134-138,142.

[3] 陈文一.阿里巴巴IT定向班《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施[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3):140-141.

[4] 郭丽,刘海燕.基于ENSP的网络互联技术课程考试平台的搭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135-136.

[5] 周晓旭,王志明,王棨.网络互联科技下远程视频教学效果提升策略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22,19(6):141-143,160.

[6] 王建国,刘易.1+X证书制度下“网络互联技术”课程标准的制定[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11):61-65.

【通联编辑:代影】

猜你喜欢

网络协议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一种蓝牙多跳网络协议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载波技术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
基于DPI技术的语音视频流量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