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
2022-05-30张歆晨
张歆晨
摘 要: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学生对于道德和法治要有明确的意识,然而互联网中所蕴涵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很容易由于一些不良信息产生错误的观点或养成不良习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对改变传统应试教育起到了推动作用,不仅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能充分发挥现代先进科学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互联网科技;有效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0-0171-03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eaching of elementary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ourseand the internet
ZHANG Xinchen (Xinggang School,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students must have a clear awareness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However,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Internet is uneven, and students are prone to have wrong views or develop bad habits due to some bad information.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ourses and the Internet has played a role in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exam-oriented education. It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but als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modern advanced scientific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mprove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urriculum; Internet technology; Effective integration
小学是塑造一个学生人品、志向、情感、价值观念的关键时期,评价学生的方式也从原来的书面成绩转变成多元化的评价。随着应试教育转变成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育出德、智、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德”与“才”不可偏废。道德与法治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综合性人才。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课程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有效地将课本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传递给学生,教师应当积极尝试有效地将互联网与课程内容相融合,创新教学内容,有利于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丰富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
(1)课堂开设不够合理
据调查发现,许多小学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够重视。该科目的教师往往是由语文教师或其他科目的教师担任,其中大多数为班主任身兼两职,备课精力有限,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研团队。除此之外,该课程的设置也不合理,难以保证基本的开设课时,导致学生和教师对这门课内的重视程度不够,背景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目的。
(2)教学模式单一枯燥
虽然目前正处于信息时代,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许多教师并没有合理借助这一充足的信息资源宝库,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主的上课形式不断弱化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导致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够高,再加上他们对互联网充满好奇心,许多学生在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前提下,就盲目接触大量信息,导致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难以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许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成为一个有用的学习工具,反而在数量庞杂的网络信息下,形成了畸形的价值观,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互联网融合教育的重要性
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学生,天真烂漫,对于事物没有自己的分辨能力,别人说什么就认为是什么,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而互联网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也蕴涵着先进的信息技术,在传统教育改革中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互联网技术,通过多媒体、音频教室、计算机等作为教学载体,将原本死板的教学课堂变得活灵活现、生机勃勃,将原本复杂、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打造高效课堂。教师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导者,发展道路上的指明灯,更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动脑,乐于思考,敢于发言,能够踊跃地投入课堂教学之中。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通过将互联网与课程有效融合,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并运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创设教学情境,从学生身边较为常见的例子入手,引入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的内容,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由此可见,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相融合,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课堂教学的内容以及形式,发挥互联网信息教学的优势以及教学价值,提高学生的核心素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互联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要讲授教师书本上所涉及的案例以及理论知识,而且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以及法治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使其全面发展,提升核心素养。然而,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很多教师虽然关注互联网有效结合的优势以及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以灌输式为主,很多课堂教学形式徒有其表,实质内容没有发生改变。而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互联网的运用会分散学生注意力,便对这一教学方式有排斥心理,依旧沿用未经创新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于小学生受到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限制,简单的授课模式难以让小学在课堂上立即吸收课本中的知识,配合多媒体教学和情景教学小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课程所要传达的思想。此外,教师对新教学技术的掌握也影响着教师将课程与互联网融合的程度。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自身对于互联网、信息技术一些高科技的设备运用较为生疏,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问题。特别是由于没有专门的道德与法治专业研究队伍,在这门科目上便更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师为了节约课堂教学的时间,大部分课程并未采用互联网融合的方式,选取的内容年代也较为久远,导致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较低,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的效果较为不理想,长此以往,将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开展受到重重阻碍。
4.互联网融合的策略
(1)融入时政内容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单单局限于课本上知识点的教授,越来越多的教师通过互联网,将时政引入课堂的教学之中,促使小学生能够更加关心、更加了解我国的政治、军事等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政治思想水平,丰富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互联网中蕴涵丰富的时政内容,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科学知识,且其内容的多元化、丰富性等特点,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的热情,学生也能结合当今时政,了解人民军队的英雄故事和世界政治局势的不断变化,对于课文的内容也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落实立德树人,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同时,小学道法课堂上引入互联网上的优质道法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理解世界格局和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各种成就。例如,教学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过程中,小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时政内容,在课堂上讲解当今的中国国防,了解自身所处的国家,自身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的历史与文化,自己本民族的生活习俗,为小学生提供自身定位的基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能够更好地掌握政治知识“国兴我荣,国衰我耻”,提升学生政治思想。通过互联网中时政内容的讲解,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课堂的专注程度,加强学生对于我国国防情况的了解,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且有利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提升课堂效率。这样互联网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小学课程既“入耳”又“入心”,能够更好地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培养。
(2)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情境
对于小学年龄段的孩子,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培养,应该结合实际生活,有效融合互联网的内容,切不可急于求成,需要循序渐进。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以及年龄特点,通过生活中的事例,运用互联网创设生活情境,引入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通过互联网所创设的情境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其生动形象的学习环境营造,将书本中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多个角度引入与课程相关的学生身边的人和事,深化课程内容,通过与互联网有效融合让课程更加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理解。小学生能够作为课堂主体,进行自主探究,在情境中掌握知识点,敢于开口,提高随机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安全护我成长”这一章节的课程教学,教师可以先利用互联网收集一些安全教育相关的视频或者一些较为常见的事故引入知识点,再结合实际生活,有利于多媒体等互联网设备创设情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身临其境,仿佛处在课文中的世界,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宽思维与眼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必备的生活安全小常识,让同学们积极讨论。教师也可以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关注上学路上的红绿灯、斑马线,询问他们闯红灯,不走行人道的行为是否正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内容,形成安全意识,让学生积极地提出看到的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在此期间,教师还可以通过事先用互联网收集的一些小故事,在学生面前进行展示,提示在这些故事中蕴涵的安全威胁,便于学生记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互联网所提供的多彩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也能于书本上的知识有更清晰的理解。
(3)拓宽课外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所反映的社会多姿多彩,其传递的内涵扎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予人们规则与制约,维持着社会的秩序。在互联网繁荣昌盛的阶段,教师更应该通过互联网丰富小学阶段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储备,拓展课本的知识,并根据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着手,逐渐融入多元化的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科学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养成正确的三观,并拓宽其眼界。此外,利用互联网的互联互通性,可以将道法专业的教师和有革命经历的老同志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方便地请入课堂,让这些“特殊教师”现身说法,能够让学生们对课程内容有更多角度的认识,并且通过与他们的对话交流让学生们感受到自己如今生活来之不易。这样学生才会珍惜现如今的生活,并且发愤图强,扎实走好每一步的学习之路。例如,“感受家乡文化,关心家乡发展”这一课程的教学,教师在教授完课文知识之后,可以通过互联网衍生课文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教师需要结合课文涉及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通过互联网收集每个学生家乡在几十年前的样子,并将它们剪辑成一个视频,吸引学生的目光,与现代社会的繁荣发展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学生的视觉冲击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乡的喜与忧”这篇课文做教授知识点的含义,体会到祖国母亲繁荣的不易,感受祖国发展的历程,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4)强化网络道德与法治教育
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能够有正确的认知能力,在面对同样复杂的信息时,不会盲目相信,因此,这就需要借助互联网让学生认识它的双面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便捷,例如点外卖,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由于互联网缺乏真实性,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欺骗。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例如,在线交友被诈骗或者听信虛假客服向游戏里充值等都是一些新型诈骗手段。这些都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向学生重点讲述,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戒备心理。除此之外,家长也发挥着重要的教育角色,能够监督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控制每天的上网时间,避免过分沉迷网络,给身心带来双重损害。这样才能达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开设目的,让更多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问题。在面对一些新型事物时,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产生更加客观的意识。
综上所述,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是实现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丰富的信息以及先进的基础与教学教育两者相辅相成,互相联系。因此,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水平,熟练地掌握一些信息技术的使用方式,促使互联网能够与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相结合,通过时政知识的融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法治意识;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创设情境,能够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挖掘知识点,提高记忆以及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通过拓宽课外知识,帮助学生构建更为完整的知识框架,更加清晰地理解做人处事的道理,提高其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白宗东.利用电子白板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应用研究[J].读与写,2015(12).
[2]张建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生活化教学策略[J].启迪与智慧,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