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利新宪法公投失败:制宪进程仍将继续

2022-05-30张芯瑜张裕栋

世界知识 2022年19期
关键词:制宪里奇左翼

张芯瑜?张裕栋

2022年7月4日,智利总统博里奇在首都圣地亚哥举行的新宪法最终草案交付仪式上发表演讲。

9月4日,智利就新宪法草案举行了全民公投。次日,智利选举委员会公布投票结果,61.9%的选民反对通过新宪法,38.1%的选民投票赞成。这意味着新宪法不会生效,现行宪法仍将被沿用。之前智利民众对通过制定新宪法来解决智利所面临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寄予了厚望。此次新宪法草案被否决,表明了智利制宪进程的复杂性,为智利政局发展增加了不确定性。

制宪进程有序推开

智利现行的宪法制定于1981年,当时智利正处于皮诺切特军政府执政时期。皮诺切特时代确立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导致智利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固化、分配不均等问题。智利社会希望通过制定新宪法来解决社会危机的呼声日益高涨。2019年10月,因首都地铁票价微涨,智利爆发了全国性抗议和骚乱。暴乱后,为了缓和矛盾,智利主要政治力量就是否举行立宪公民投票达成共识。2020年10月,智利举行了公民投票,决定成立“制宪会议”,从而开启了制定新宪法的历史进程。

2021年5月,智利举行了“制宪会议”代表选举。选举结果显示,时任总统皮涅拉所在的中右翼联盟在大会155席中共获得37席,未能达到否决宪法修改所需的30%的席位。相较而言,智利中左翼、左翼和独立代表占据了“制宪会议”70%以上的席位,制宪会议呈现明显的趋左倾向。2021年12月,主打“变革牌”的智利左翼竞选联盟“我赞成尊严”候选人、年仅35岁的加夫列尔·博里奇赢得总统大选。博里奇在其竞选期间一直拥护制定新宪法。确保新宪法能顺利通过,成为博里奇政府议程的重中之重。按照已设定的宪法制定流程,新的宪政体制与新左翼政府齐头并进,似乎只是时间问题。2022年7月,“制宪会议”正式向总统博里奇提交新宪法草案。

新宪法草案为何被否

然而,新宪法草案却在9月4日的全民公投中被否决。虽然公投前不少民调结果已经指向“反对”一方会获胜,但公投结果还是出乎大多数人意料。反对一方占比之高,与此前智利人民期待修改宪法的愿望形成强烈对比。

首先,新宪法本身内容存在较多为反对者诟病的争议点。从篇幅上看,新宪法草案“太长、太具体”。新宪法草案长达170余页,共388项条。这份文本被一些分析家认为更像是一份施政纲领,只会增加普通民众阅读和获取重点的难度。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上看,新宪法草案“太左、太激进”。比如,新宪法对堕胎权的保障激起了智利数量庞大的天主教人士的反感;规定妇女在公共事业岗位占比不低于50%以及保护智利人“性别选择和表达权利”,更是引发左右翼围绕身份政治议题的争端;定义智利国家的“多民族性”、建立原住民自治地区,使得部分民众对国家认同缺失和国家分裂感到恐惧。从社会发展议题看,新宪法规定征用地补偿由政府定价而非市场定价的做法,引起农民的不安;加税以支持公共医疗的做法更为纳税人群体所反对。从政府机构的改革上看,新宪法要求智利新组建地区院以取代参议院,引起极大争议。目前总统博里奇所在的中左翼联盟在众议院占据优势,但在参议院却与右翼保持了均势博弈的态势。因此有批评者认为,取消参议院的做法是为了消除右翼反对派力量,进而扩大总统权力。

其次,从制宪过程看,“制宪会议”本身存在一些难以服众的问题。一方面,“制宪会议”出现了无组织和代表缺乏经验的现象。一些代表在洗澡时投票或是打扮成卡通人物上下班,消解了制宪过程的严肃性,造成了选民的反感。另外,“制宪会议”的选举过程受反建制情绪影响,左翼和独立人士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会议内部不同人群间缺乏交流,因此造成宪法草案缺乏代表性。另一方面,在本次公投中采取的“强制投票”的形式没有给选民反馈自身意见的空间,导致选民更倾向于通过“反对”以换取稳妥选择。此外,右翼操控的媒体对新宪法文本的误读加剧了选民对新宪法草案的不信任感。一些右翼媒体对新宪法草案进行极端化的虚假宣传,误导了相当一部分选民。

再次,从某种程度上看,民众否决新宪法草案,也是否定了博里奇政府上任后的国家治理绩效。博里奇出任总统以来,智利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犯罪率等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在政治局势不明朗、新冠疫情和乌克兰危机等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智利经济发展阻力重重。在经济增长疲弱的背景下,智利选民对于新宪法草案所强调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政治正确”的议题更加冷漠。

对博里奇政府造成不小打击

这部被智利左翼视为“世界最进步的宪法”在公投中被否,在智利国内外产生了不同的反响。智利共产党主席吉列尔莫·泰列尔表示:“被否决的是一个宪法提案的文本,但制宪过程仍在继续。”哥伦比亚新任左翼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对新宪法草案遭拒表示了遗憾,并直言这是“皮诺切特复活了”。

新宪法草案公投失败对博里奇政府造成了不小的打击。博里奇上台伊始,便将制宪进程视为重要政治任务,新宪法草案本身也反映了博里奇政府的部分重要执政理念。公投失败或许让博里奇意识到自身所代表的新左翼政治势力存在的经验缺乏与力量薄弱的问题。为了使执政联盟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公投结束后仅两天,博里奇便宣布改组政府,更换了能源、矿业、内政与公共安全、卫生、总统府秘书部等多位部长。另外,博里奇或许也意识到了民众反对的不只是新宪法内容本身,如何在构建“政治宏图”与切实解决当前国家和社会治理难题之间寻求平衡点,是接下来博里奇政府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目前智利舆论普遍认为,这次新宪法草案被否决并不代表智利制宪进程的中断,而是为制定一部更符合智利国情的宪法带来了契机。与此同时,智利各界、各党派已经就未来制宪进程的期限、“制宪大会”代表的选举程序、公民投票的形式、亟待优化的具有争议的文本等展开激烈的讨论。总统博里奇也承诺:“将与国会和民众一道,将他所拥有的一切投入到新的制宪进程中。”

雖然智利新宪法草案未被公投认可,但对智利社会来说这是一次积极的民主实践,对智利新左翼政府来说更是一次警醒:只有将进步主义的意识形态与切实有效的国家治理相搭配,才能使执政者的国家改革理念更具说服力。

猜你喜欢

制宪里奇左翼
江南书院
王世杰与1946年中国制宪进程中的政体之争
各方舆论视域下的1946年“制宪国大”建都之争
委内瑞拉再选举,制宪大会能否缓和危机
我是孤独的不妨告诉你,
左翼戏剧运动时期(1930-1935)
失败的立法者~——国会制宪、法统沉浮与吴景濂在民初的政治活动
前期延安文学对左翼文学的继承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