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学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启示
2022-05-30秦淼
秦淼
摘 要:[目的/意义]红色文献是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研究目录学对各高校红色文献的阅读推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通过分析目录学价值在阅读推广工作中的体现,总结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推广现状,从四个方面指出红色文献阅读推广面临的关键性问题。[结果/结论]将目录学知识融入阅读推广工作中,提出目录学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启示,为高校图书馆馆员今后的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思路,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
关键词:目录学;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
引言
红色文化是中国在特殊历史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的先进文化。它承载着我国革命历史与伟大革命精神,也是与社会进步和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意识,注定成为引领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和主旋律文化。记载着这些记忆的书籍以及其他类型资料,统称为红色文献。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其红色文献的建设与推广具有价值导向、辅助教学科研以及思想教育的作用,肩负着传播人类优秀文化的使命。如何把红色文化建设好、服务好和传承好,做好阅读推广活动,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任务。因此本文在揭示目录学对于阅读推广价值基础上,分析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推广现状,指出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目录学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启示,以期为高校图书馆馆员阅读推广方案的建设提供思路。
一、目录学价值在阅读推广中的体现
目录学是基于解决人类巨大文献财富和读者对图书特定需要之间矛盾而产生发展的。“目”指篇(局部章节)、卷(整体文献)的名称;“录”是关于文献内容、作者信息以及对其评价等说明。目录,也称书目,是讀者与文献之间发生联系的中介、桥梁乃至目的地。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从汉代刘向、刘歆父子最早校书并撰写目录开始,人们就在不断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将这些文献资料进行排列、选辑和记录。从目录的产生到现在目录学的发展,书目有效搭建起读者和图书之间的桥梁,尤其是在实现从“文献整理”到“知识整理”的飞跃后,推荐书目与导读在阅读指导方面的独特价值,将阅读推广和目录学紧密联系在一起。
1.揭示阅读门径
我国经史图籍犹如浩瀚大海,读者要进行科学研究或解决某个问题,无一不需要由目录来引导。尤其如今借助互联网发展、网络阅读和数字阅读的普及,使得资源载体发生变化,文献数量增加,读者更如海中孤舟,极易迷失方向。再加上影音技术、数字技术等科技的变革给读者带来全新阅读体验,也增加了读者辨别资源、精准获取资源的难度。在图书馆读者工作中,导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指导和帮助读者正确、高效地利用各类信息资源是图书馆基本职能之一,也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体现。目录学可以引导学生读哪些书,掌握目标领域文献的基本状况,揭示读书门径。在针对某项研究时,能够揭示前人已经做过哪些研究,研究到哪种程度,取得哪些成果以及查找相关文献的线索与方法,粗知学术源流。目录学知识对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选择地阅读,并对其搜集资料,利用文献撰写论文等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2.提供阅读的工具
我国目录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指导阅读的职责,清代学者王鸣盛所言:“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目录学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为宗旨,揭示文献内容,成为诸多学者治学的有力工具。如导读目录能够深度揭示文献内容,帮助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知识和理解文献;主题目录便于读者根据某一主题内容来查找与之相关文献;科学研究中,目录学亦能帮助研究人员从宏观上掌握研究历程。互联网时代,各类文献信息呈现爆炸式增长,无序且泛滥的信息增加了搜寻和组织利用的难度,读者不再专注全集资源,而是重点获取有相关度顺序、可供选择的资源列表,数字目录学便应运而生。依靠搜索引擎、网络链接等网络技术辅助,数字目录不但能够展示学术文献的索引、摘要等信息,同时注重解决文摘索引数据库与全文库之间、不同全文库之间信息资源衔接。其指导阅读手段,如网络导航、数字导读书目、数字文摘和提要、文摘与索引、书评和指南、著录与注释等,不仅导读效果大幅提升,读者使用也更加便捷化。
3.满足个性化需求
受专业特征、地理位置、年龄阶段等因素影响,不同读者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有所不同。读者主体意识日渐增强,阅读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同一阅读主题,不同读者,不同阅读目的,对文献资源也会呈现出不同选择。推荐书目一直是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传统形式,围绕某个主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推荐,是目录学知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有效应用。随着个性化需求出现,图书馆通过分析读者的兴趣和行为,预测读者的阅读倾向,为读者进行“个性化推荐书目”的制定。信息技术发展使得采集并分析用户的信息成为可能,可以通过用户主动提交或系统在用户许可情况下,采集其利用信息资源的偏好、信息行为等,逐渐完成用户画像,再与信息资源进行匹配,实现面向用户的个性化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也可以根据特定用户及其目的,提供可定制的书目服务,提升用户黏性。
二、高校图书馆的红色文献推广现状
1.红色文献资源——重藏轻用
高校图书馆是进行文献保存的重要场所,是对广大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阵地,红色文献作为我国特有的文献类型,各图书馆都在不断丰富其文献资源种类与内容。但从各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完整性和利用率来看,还存在较多问题。一方面文献杂乱,以自主收录为主,没有完善的建设机制与分类体系,导致有的文献找不到,而有的文献副本太多,读者借阅起来没有头绪。同时,文献大多以纸质资源为主,比如图书、报刊等,数字资源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文献利用率较低,师生主动借阅的情况较少,即便有读者希望阅读,但不知从哪本书入手,缺乏相应的书目导读作为指引。图书馆自身也只是简单地将同类型文献放在一起,没有揭示文献内容,也无法做到挖掘其潜在价值,间接提升了读者的借阅门槛。
2.红色专区——上座率低
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建设大多都与馆内的红色阅读空间建设同时开展,如红色书屋、党史学习专区等,形成红色教育阵地。空间建设上突出红色元素,如墙壁装饰党旗、伟人画像、经典语录等,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近年来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在线上开展网络红色空间的建设,如党史专栏、红色文化专区等,集合大量电子文献资源,便于读者快速获取。但目前而言,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处于“藏”大于“用”的状态,无论是馆内空间还是网络空间,上座率和点击率都较低,极少有读者坐在专区研读红色文献,网络资源的下载也较多是带有“任务”而进行。如何将红色专区利用起来,发挥红色文献的价值,将是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中的重点。
3.主题活动——读者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积极开展红色文献阅读推广活动,线下活动如党史展览、演讲比赛、党史学习讲座、沙龙论坛等,线上活动如网络讲堂、征文比赛、党史知识竞赛等,种类多样,但多沿用传统推广形式,并没有突破性创新。多数高校图书馆红色主题的阅读推广活动,师生主动参与度较低,较多安排读书协会、各学院学生党员等强制参加。读者兴趣难以调动的原因较多,比如图书馆前期缺少统筹规划及系统性思考,照搬以往活动案例,同时对读者阅读需求和阅读习惯缺乏调查,活动过程中无法达到深层次互动,事后也没有相应活动评价体系等,这些原因都导致阅读推广活动的“一次性”,活动与活动之间、活动形式与红色文献阅读推广主题之间没有形成横向或纵向连接。
4.推荐书目——针对性弱
推荐书目是针对一定读者对象,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推荐,供读者学习某门知识,了解某一事件而编制的书目。推荐书目是阅读推广活动健康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高校图书馆大多只是将书目名称进行简单罗列,如“新书推荐”“十本红色经典书籍推荐”“本月推荐书单”等。这样的推荐书目主题过于宽泛,同时缺乏书籍介绍、推荐性书评等内容。一方面不能有效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发挥其指导阅读作用;另一方面缺乏理论指导,推荐主题之间、书目之间无法形成横向与纵向的联系,也无法充分发掘文献中蕴藏的价值。
三、目录学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启示
1.编制推荐性专题书目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如今社会主义建设,每个时期所产生的文献资料都详细记录着我国的发展历程,如今人们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掀起了对我国红色历史学习的浪潮。在这种红色文化主旋律下,便应运而生了较多书籍和影视剧作品,但其质量良莠不齐,对学生读者而言,难以对文献的内容进行鉴别与选择。
有效推荐性专题书目应该包含书籍介绍、推荐性评价等内容,是对文献知识的一种系统整理,呈现出书目整体知识背景。目录学知识应用,不仅仅是向读者推荐书籍,更是为读者提供或者指明一种读书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全面,而在于选择。尤其是数字时代下的目录学,能够帮助读者解决数字资源爆炸式增长和阅读之间的矛盾。在我国红色文化长河中,所发生的每个事件或问题都能够形成特定专题推荐书目,高校图书馆可以从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角度来进行编制。这样既能够达到引导阅读的目的,同时也能够有效地将红色文献资源横向连接起来,发挥出文献价值。
2.个性化书目服务
每个读者都带有其独特个性化,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读者面对同一主题时,其閱读需求都是不同的。推荐性专题书目,主要是从知识或文献内容出发而进行编制,适合面向大众化阅读需求的图书推荐;个性化书目,从读者需求角度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个性化书目服务对高校图书馆馆员馆藏资源运用能力具有较高要求,需要馆员充分了解馆藏资源,熟知文献内容,对文献进行知识整理。进而,在了解读者对于红色文献的阅读水平与需求基础上,才能够为读者制订出一个科学可行的阅读计划,引导读者由浅入深进行学习。读者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红色文献资源的潜在价值被充分发掘,有助于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服务质量。
3.推广目录学知识
古语有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目录学作为一门拥有悠久历史的学科,不但对指导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组织、存储、利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读者来说也是一种重要阅读工具。高校图书馆促进目录学知识的推广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针对高校图书馆馆员,作为红色文献的主要推广者,其自身应具备一定目录学知识,并在编制推荐书目、组织推广活动时,将其运用到主题选定、书目甄别以及推荐语撰写等环节,这样推广与推荐才更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二是针对读者,要注重方法的学习,一方面在读者掌握一定目录学知识后,才能学会自主选择红色文献、阅读红色文献;另一方面,学生读者学习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运用到阅读实践当中,有助于形成良好阅读习惯。
四、结语
目前,图书馆红色文献的建设呈现出内容多元化、建设模式多样等特点,红色文献的阅读推广成为各高校图书馆重点项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然而传统服务模式很难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何在推广过程中发挥红色文献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功能,仍然需要图书馆馆员进行不断探索。国内针对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的相关研究虽然不少,但将目录学知识与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相结合的研究并不深入。目录学知识在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包括导读书目、书评以及提要等内容,是读者在进行文献阅读前重要导读工具。高校图书馆应在红色文献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充分发挥目录学的致用之道,在推广书目选择方面应剔除那些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很小的文献,帮助读者解决“想了解某个主题应该选择什么书”“哪些书需要精读”“哪些书只需泛读”等问题,激发读者爱书、读书的热情。同时,高校图书馆也可以根据导读书目以及读者阅读反馈来检查和补充红色文献资源,提高文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光祚.目录学的对象和任务[J].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报(图书馆学专号),1959
[2]陈志新.中国目录学传统的当今表现——目录学去哪了? [J].图书馆,2020
[3]何志鹏.目录学视角下的高校图书馆网络导读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大学,2020
[4]董 敏,刘夏辉.目录学知识于学术研究之功用管见[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5]王余光.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M].北京:朝华出版社,2015
[6]武汉大学、北京大学《目录学概论》编写组.目录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82
[7]刘旭青,柯 平.目录学知识在阅读推广活动中的应用价值[J].图书馆论坛,2019
[8]钟智锦.推荐书目的发展概况及前景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3
[9]陆 艳,朱军华,罗素洁. 图书馆红色文献研究现状与策略[J].图书馆论坛,2021
[10]彭凤兰.论红色文献及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资源建设——以湘西红色文献为例[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
[11]张晓丹,包和平.网络资源导读——数字目录学的发展途径[J].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16
[12]方吉萍.“红船精神”融入高校红色阅读推广的路径研究——以嘉兴学院图书馆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
(作者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