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的“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实践

2022-05-30王灵柱

化学教与学 2022年20期
关键词:教、学、评化学核心素养一体化

王灵柱

摘要: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为例,阐述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具体措施。通过预设教学和评价目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展开教学,及时有效进行评价,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构建基于评价先行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和反应

文章编号:1008-0546(2022)10x-0065-03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依据化学学业质量标准,评价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化学核心素养的达成情况,积极倡导“教、学、评”一体化,使每一个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1]“教、学、评”一体化和“教、学、评”一致性有何区别?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也是很多一线教师一直感到困惑的问题。崔允潮等详细阐述了“教、学、评”一致性的意义和内涵,提出“教、学、评”应被看作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相互影响。[2]卢臻认为“教、学、评”一体化是对“一致性”的提炼与概括。[3]王云生进行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与实施的探索。吴星指出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教、学、评”一体化。[4]这些研究成果为理解“教、学、评”一体化以及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可借鉴的实践经验。然而,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关心的还是教与学,对于教学效果的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关注不够,“教”“学”“评”仍然呈现割裂分离的状态。

本文以“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为例,尝试探索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期将化学核心素养落到实处,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评”三位一体,紧密联系,相互融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应先对课标、教材及学情深入分析,制定可测量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确定教学和评价任务,创设可评价的课堂教学活动(见图1)。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目标

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强调目标设计先于教学活动设计,此目标包括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传统课堂教学设计通常只关注教学目标的预设,不能体现“教、学、评”的一体化。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科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目标之魂,教、学、评的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科核心素养的统领下逐步开展。从课程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归宿,教、学、评是基于目标展开的教学实践,没有清晰目标,就无所谓教、学、评的教学实践,没有清晰的目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性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2]也有研究者将“教、学、评一致性”称作“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当然,目标导向下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要明确教学目标还应关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教材和学情确定“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一课的教学目标和评价目标(见表1)。

二、教学与评价的基本思路

课堂教学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学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所以,教学评价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末,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同时要注重评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发挥评价诊断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本课以教学和评价目标为导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以教学情境为线索,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确定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与评价思路(见图2)。

三、教学与评价流程

“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要镶嵌入评价活动,保证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有对应的评价活动,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以及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本课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分别以任务驱动教学,及时进行评价,在“教、学、评”的过程中落实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1.创设情境,引发思维冲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教学情境1]将盐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学习任務1]从以上实验中能发现什么问题?又能提出什么问题?

[评价任务1]通过学生的表现,诊断并发展学生对无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的认知水平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思维冲突,引发深层次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酸和碱的某些化学性质,对酸和碱之间的反应有所了解。通过设置无明显实验现象的酸和碱的反应来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对化学问题的探究欲,又可以引发学生思维活动,促进深度学习。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联系对比,培养学生证据推理能力

[教学情境2]将盐酸逐滴加入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学习任务2]观察到什么现象?现象的变化说明什么?由此现象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又有哪些启示?

[评价任务2]通过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一致性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概括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酸和碱接触时酚酞溶液颜色的变化,结合酸碱指示剂变色的规律,引导学生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酸和碱之间可以发生化学反应的结论。一系列进阶性问题、任务的设置可以促使学生思维活动逐渐深入,充分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在解决问题、任务的过程中,学生的证据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3.迁移应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情境3]演示草酸固体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的实验。

[学习任务3]能证明草酸和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的依据是什么?还能从哪些角度设计实验证明酸和碱之间会发生反应?

请从不同视角设计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案。

[学生方案]

方案1:向盛有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的鹽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现象。

方案2:向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再加入锌粒,观察现象。

方案3:向盛有盐酸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振荡后,再加入碳酸钠固体,观察现象。

方案4:利用温度计等仪器测量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

……

[评价任务3]通过学生合作设计、汇报实验方案的表现,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迁移应用水平、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固态草酸和固态氢氧化钠间反应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体会从检验新物质生成的视角来判断酸碱中和反应的发生。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能从反应物的减少、生成物的产生以及实验现象的显性化等角度设计验证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案,组织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自评、互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方案设计和评价能力以及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4.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情境4]小组合作完成各自方案的探究实验。

[学习任务4]汇报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证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佐证。

[评价任务4]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诊断并发展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概括归纳能力以及证据推理能力。

[设计意图]在学生完成各自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合作探究的意识。在完成探究实验并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于证据的逻辑推理能力。

5.宏微结合,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能力

[教学情境5]演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同时展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学习任务5]分析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导电的原因,概括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微观本质,并能用符号表征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本质。

[评价任务5]诊断并发展学生从微观视角来认识和解释宏观现象和反应的能力。在用符号表征和反应微观本质解释的过程中,诊断并发展学生多重表征描述化学反应的能力。

[设计意图]设置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实验,再现可溶性酸、碱在溶液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使微观现象显性化,有助于学生建立科学的微粒观。通过分析酸碱中和反应微观示意图,引发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从而形成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的能力。

6.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科认同和社会责任

[教学情境6]展示生产、生活中利用酸碱中和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例图片或视频资源。

[学习任务6]说出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处理酸性污水等蕴含的化学道理以及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评价任务 6]通过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表现,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知水平和利用化学原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加强学科价值教育,树立化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学科价值观。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环境等领域中的化学问题,逐步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教、学、评”一体化正深刻影响着课堂教学,践行“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交流研讨、师生互动、课堂训练等形式将课堂上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出来,然后对教与学的效果进行即时评价,诊断并调控教学过程,使教与学、教与评、学与评有机结合,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顺利达成,使化学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高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 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崔允漷,雷浩.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4):15-22.

[3]卢臻.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揭秘[J].基础教育课程,2016:8-11.

[4]陈新华,张贤金等.我国“教、学、评”一致性研究:评析与展望[J].化学教学,2020(7):23-29.

猜你喜欢

教、学、评化学核心素养一体化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
探寻构建“教、学、评”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从“教、学、评”三个步骤出发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化学反应速率”教学实录与反思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在教学中培育合作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