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唱练耳课程中实际音乐作品应用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2-05-30吕佳茵

艺术评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音乐作品教学应用

吕佳茵

摘要:视唱练耳是高师院校音乐基础课程,主要通过听觉训练与视唱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视唱练耳是引领学生进入音乐世界的钥匙,具有基础性和综合性特点,并承担着专业学科的桥梁作用。为了提高视唱练耳的教学效果,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中的应用也开始越来越被关注。了解传统视唱练耳教学现状,明确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分析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总结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对策,能帮助学生积累音乐语言,并在对音乐作品积极思考的基础上准确表达音乐内涵。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乐作品  教学应用  现状  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J6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1-0101-04

作为高师院校基础学科的视唱练耳课程,承担着发展学生音乐素养和提升学生音乐技能的职能,对音乐人的音乐创作有一定促进作用。受素质教育影响,音乐教育理念实现了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在视唱练耳教学中,音乐作品的实际应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将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能在构建多元化音乐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使中国音乐屹立于世界之巅。

一、视唱练耳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比较早,而且在教学实践中向其他学科延伸的比较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俄罗斯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听与写的能力的培养,注重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音乐,进而提高对不同音乐的判断能力。俄罗斯的视唱练耳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创造力。美国的視唱练耳教学是整合式教学,其将作曲、视唱、对位、曲式、和声等整合到了一门课程中,使得视唱练耳教学特点鲜明。法国的视唱练耳教学为了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加入了很多常规的知识内容,如音乐史、音乐分析等,使视唱练耳教学更实用。德国的视唱练耳教学在考核上独具特色,其将乐理、音乐史、和声等知识融入其中,更利于学生对音乐作品风格进行辨析。国外的视唱练耳教学在识谱听音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科融合,呈辐射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完成对音乐的学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感受力。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视唱练耳的研究主要是从音乐分析的角度实施的,从阅读文献上来看,各高校将音乐分析和听觉训练作为了视唱练耳的主要教学内容。在音乐分析层面上,易山、王新华发表的《多元语境下的艺术高校视唱练耳学科改革新探》中提出利用音乐分析帮助学生理解音乐和表达音乐,并与和声、曲式分析相结合,提升视唱练耳的层次;王蕴萌、赵戈非发表的《论视唱练耳的学科综合性》提出在视唱练耳中融入曲式与作品分析,提高音乐创作的层次;史曼洁发表的《让听觉成为感受音乐的翅膀-浅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问题及相关思考》提出将视唱练耳与乐理和音乐作品结合,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在听觉分析层面上,潘舒硕士学位论文《“音乐听觉分析”课程设计及教材编制的构想-新概念视唱练耳教材探索》着重提出以音乐作品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孙家国发表的《音乐表达范式与听觉分析训练》提出要从音乐听觉训练出发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积累,全面解读音乐,正确表达音乐。国内的视唱练耳教学以听觉训练和音乐分析为主,全面性不强。

二、视唱练耳教学现状

(一)教材选用重西轻中

视唱练耳大概在20世纪初引进到了我国高校,在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基本延续了西方的模式,存在重西轻中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内高校的视唱练耳教材以引进前苏联的教材为主,到20世纪60年代,国内一些高校开始自主撰写教材。到20世纪80年代,以音乐教育师范性为原则,针对高校视唱练耳的代表教材《视唱教程》应势而出,并广泛应用于国内高校视唱练耳课程中。

(二)认识单一化片面化

国内高校的视唱练耳课程教学以功利化和工具化为切入点,是检验学生音乐才能的工具。在具体教学时将学生视谱唱词的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会导致教学过程过分强调视唱,而忽视了练耳。视唱练耳课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和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三)多声部音乐长期缺失

多声部音乐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听觉能力的重要载体。视唱练耳教学中选用的音乐以单声部音乐居多,这无法满足视唱练耳的复杂技能需求,会使得学生在单声部音乐背景下的练习只能停留于单声部练耳。多声部音乐的长期缺失不利于学生多元化音乐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练耳能力的提升,不利于学生多样化音乐的感知。

(四)教学侧重点有所偏颇

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重视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将学生发音准确与否、节奏掌握与否作为教学目标,重视技能的培养。视唱练耳也要如同音乐的演奏、表达等一样,以艺术形式来呈现。技术和艺术是视唱练耳的两个关键因素,艺术的表达需要技术的支撑,艺术表达是技术训练的结果。视唱练耳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现在教学考核的结果是学生只会机械性地模仿歌唱,并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表达,不能独立思考,无法提升自身的音乐综合素养。

三、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音乐作品的意义

(一)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

视唱练耳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传统的练耳能力培养到现代的听觉能力培养的过程。在视唱练耳的初级和中级教学阶段,由于学生的音乐理论基础较为薄弱,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培养学生对音乐音准的辨别上。辨音的训练能帮助学生夯实音乐基础知识,但容易导致学生对钢琴之外的音色无法辨别,进而无法理解音乐作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音乐作品后,教师可依托多种类型的音乐作品的相互作用,帮助学生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理解多元化音乐,并通过该方式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多元化音乐涵盖的知识点不同,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音乐综合元素的认知,进而发展其听觉能力。

(二)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视唱练耳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其要求学生要在学习时除了具备听、读、唱、写的能力,还要能深入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声功能等。将实际音乐作品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能依托不同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如:民族音乐作品民族特色明显,曲风别致,其能帮助学生挖掘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作品的内涵,使学生在了解音乐作品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强化对曲式、音乐史的认知,进而发展综合素养。

(三)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视唱练耳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该技能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其音乐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师范院校音乐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分析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作品和理解作品,进而完成对音乐作品的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辨。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能为学生呈现不同作品的地域特点和审美元素,使学生在理解作品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坚持依托不同音乐作品进行视唱练耳训练,能在了解音乐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挖掘音乐蕴含的美学元素,进而提升审美能力。

四、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的模式研究

(一)在视唱练耳的旋律训练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

首先,对实际单声音乐作品的旋律进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捕捉作品的多声思维。单声部训练是视唱练耳训练环节的基础训练项目,部分单声部实际音乐作品会蕴含着多声部内容,属于隐伏的旋律。利用实际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单声部旋律进行分析,并找出隐藏的多声部线条,能在感受多声音思维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听觉能力。其次,其还可以利用实际音乐作品旋律的分析积累不同的作品特性。旋律是音乐表达作品内涵的关键载体,旋律相当于一条线,通过起伏的运动,突出音乐作品的平衡美。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旋律,能以旋律为支撑,使学生了解不同作品的特性,进而在积累音乐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再次,其能通过对实际音乐作品的对比,掌握不同作品表达情绪的差别。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依托节奏、音高、调性、速度、表情等音乐元素,能进行音乐内涵的呈现,并递进式地将乐谱中的符号还原成音响,将作家的创作意图完美呈现,将演奏者的表达进行重构。音乐作品是表达人的思想的工具,不同音乐作品有情绪上的差别。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分析不同实际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了解作品情绪差别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理解,并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再表达。最后,其还能通过对不同实际音乐作品形象的分析,掌握音乐创作手法。音乐作品的形象是音乐作品内涵与外在表现形式的融合,是对音乐作品创作者的刻画,也是表演者的二次创作。因此,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要利用不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挖掘其表达的习惯,之后再对作品进行剖析,在理解作品内涵的基础上发展音乐思维能力。

(二)在视唱练耳的节奏训练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当学生开始对实际音乐作品进行解构分析时,就要针对作品中的关键元素进行针对性训练。利用实际音乐作品能帮助学生掌握作品节奏的特性,进而了解其节拍风格。旋律是表达音乐作品的重要支撑,它依托于音色、音区、力度、表情、速度等手段对作品的表达产生影响。传统的视唱练耳注重旋律的音高,但实际上,音乐表达节奏更具情感功能。不同的节奏形态组成了不同的音调,其在与音乐其他要素结合的基础上呈现音乐的形象。依托实际音乐作品的形象分析,能帮助学生理解不同作品的音乐表情,进而挖掘隐藏在音乐节奏中的特性。对节拍的掌握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目标,不同实际音乐作品的节拍标记与节拍结构不同,在实际音乐作品呈现时,原本的节拍可能已被重构。因此,依托实际音乐作品的节拍分析,能帮助学生在掌握音乐节拍的基础上随时进行练习的调整,进而体验不同的音乐美。

(三)在视唱练耳的多声思维能力培养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多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关键目标,在训练时,学生主要采用多声部视唱和听写的方式来对其进行掌握。首先,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能为学生的视唱练习营造出一个和谐的音乐氛围。受传统思维影响,学生在视唱练耳学习过程中,能快速地捕捉单线条的旋律,但却无法第一时间捕捉立体的多声音乐。视唱练耳使用的教材案例多为单声音乐,这使得学生形成了利用横向的线性思维来思考的习惯。在视唱练耳的初级学习阶段,利用单声音乐进行教学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能为多声思维的形成奠定基础。教师要先利用實际音乐作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并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横向线性思维习惯,为学生的纵向多声思维奠定基础。其次,利用实际音乐作品分析和声布局。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能通过多声部的视唱练习来帮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进而在分析和声布局的基础上感受低音的节奏和织体。在实际音乐作品应用过程中,和声织体的多声部音乐侧重旋律声部和非旋律声部的立体关系,这使音乐的旋律线条显得跌宕起伏。

(四)在视唱练耳的风格感知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

在视唱练耳教学中,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是教学的重中之重。依托实际音乐作品的应用,能为学生的视唱练耳创建风格化的学习环境。利用实际音乐作品的不同风格,能有效刺激学生对声音的感知,使学生将学习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文化内涵进行连接,进而在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的基础上恰当表达音乐。实际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历史、社会、文化密切相关,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有利于学生对音乐进行多维度解读,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实际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基础上,感受作品呈现的思想及情感。学生根据对实际音乐作品不同元素的划分和了解,能认识音乐作品的完整逻辑,并认识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而建立全方位的听觉感受。

五、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实际音乐作品的实践

(一)制定以节奏为主线的教学计划

在现代视唱练耳教学中,课堂涉及的音乐元素涵盖了音乐史、作品分析、作者重构、即兴演奏等多个方面。在应用实际音乐作品时,以节奏为主线进行教学能突出音乐作品的生命力,能实现教学的循序渐进。节奏可以在视唱练耳学习的不断深入过程中展现无限可能。在确定好节奏主线后,教师要挑选适合的实际音乐作品,目的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依托实现视唱练耳教学的平衡。以《F 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第五乐章主题的视唱练耳教学为例,在播放音乐曲目时,田园的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节奏主线是长值音符在前,短值音符在后,目的是稳定地突出分量。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验曲目的自然流畅和其宽广的情怀,之后在保证主题音高不变的情况下,改写结构组合,再让学生读谱或视唱,目的是让学生感受曲目情绪的变化。曲目主题音高不变,但节奏组合变化后,长音在后面会形成阻碍旋律的节奏感,使曲目的情绪表达由原来的抒情变成跳跃。在学生完成节奏组合变化练习后,教师可以将曲目的速度放慢,将节拍改为二分性律动的2/4 拍,并加入三连音的节奏型,这能够在打破传统比例的基础上使曲目的表达更振奋、更激昂。不同的节奏主线可以形成不同的实际音乐作品的表达形式,也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进而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的本质特征,并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完整地表达。

(二)挖掘所选实际音乐作品的特点

不同音乐作品特点不同,对特点的辨析可以在视唱练耳教学中帮助学生分析音乐的复调、配器、曲式、和声等。教师抓住不同音乐作品的特点,才能使视唱练耳教学更高效。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创作的《音乐的奉献》中的卡农曲就特点各异,这些特点不同的卡农曲将音乐以谜题的形式展示了出来,演奏者需要解答出谜题才能顺利地完成演奏。《音乐的奉献》采用的是弗雷德里克的国王主题,表现在乐谱上只有一个旋律,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其从前到后除了所见的一个旋律外,还有一个声部。演奏者在演奏主题旋律时,需要另一个辅助演奏者从后往前演奏另外一个声部。在演奏到最后一小节时,两个声部的演奏者需要重新颠倒位置重新演奏,这样就能完整呈现作品。找到实际音乐作品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最恰当的训练,让学生在解决谱表问题的同时了解曲目的内涵。

(三)进行不同级别的学生的听觉训练

视唱练耳教学对学生来说,最有效的训练时间是大学的前两年,那么实际教学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即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将实际音乐作品应用于视唱练耳教学中后,可以依托最经典的音乐作品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使音乐作品的价值不局限于某一级别的学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利用实际音乐作品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能提升学生的技术性听觉能力,并让他们将习得的听觉习惯与音乐本身结合,将音乐完整展示出来。同一音乐作品对不同级别的学生进行听觉训练,主要是通过没有提示的听写进行的。没有提示性的听写能培养学生独立听读的习惯,对高级别的学生可先听写和声,再听写旋律、低音和织体;对中级别的学生可先听写旋律,再听写和声。以海顿的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为例,对高级别的学生,可先听辨和声功能与终止式,之后听写旋律,最后听写低音;对中级别的学生,可先听旋律,之后听辨和声功能,让学生根据和声功能写旋律,最后根据和声功能写低音;对初级别的学生,先听写和声部的节奏,之后听辨和声功能与终止式,再根据和声功能和终止式听写低音,最后根据和声功能与终止式听写旋律。

总之,视唱练耳教学是学生多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视唱练耳是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本身,并通过对乐谱的分析,挖掘音乐信息,进而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的一种训练方式。将实际音乐作品应用在视唱练耳的旋律训练、节奏训练、多声思维能力培养、风格感知中,能借助实际音乐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者情感,完整地展示出作品的思想,使学生在立体感受音乐美的基础上掌握听觉技巧,并建立全面的音乐知识体系,在了解不同实际音乐作品表现力的前提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专业实践中。

参考文献:

[1]李鹤.音乐作品贯穿于视唱练耳教学新模式的探究[J].當代音乐,2017(06):21-25.

[2]齐磊.中外经典音乐作品在高职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7(06):26-27.

[3]钱今帼,郑艺.视唱练耳训练高级阶段音乐作品的遴选原则与归类策略[J].当代音乐,2015(31):46-47.

[4]赵康延.浅析经典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黄河之声,2015(16):33-33.

[5]李鹤.浅谈国内外视唱练耳教学改革之现状——以音乐作品教学为例[J].音乐生活,2015(12):78-79.

[6]容艺洋.结合音乐作品的视唱练耳教学探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3(01):98-100.

[7]王丹,王晓.如何应用音乐作品进行视唱练耳教学[J].艺术时尚(下旬刊),2013(08):150-151.

[8]王晓伦.现代音乐作品在培养学生视唱练耳能力中的作用[J].当代音乐,2017(11):29-31,36.

[9]于洋.从声乐教学中来,到声乐作品中去 ——论一首完整音乐作品的视唱练耳教学[J].艺术研究,2019(02):114-117.

[10]梁丽群.浅谈音乐要素听记在视唱练耳音乐实践中的有效运用[J].黄河之声,2018(21):97.

[11]刘畅.论视唱练耳教学中技术性训练与音乐性培养的关系[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21(04):189-191.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音乐作品教学应用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