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文化金融创新与发展研究
2022-05-30李沅津李士华马康杰
李沅津 李士华 马康杰
摘要:文化金融可以理解为由文化产业而催生出的一系列金融、资本服务,文化金融主要为文化产业所服务。南京文化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是从宏观层面上分析,目前仍旧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很多小微型企业进行融资的渠道相对狭隘、企业所有的知识产权价值的评估过程困难,而市面上常见文化创业金融产品的种类停滞不前,这些综合因素都影响了南京文化金融的再度创新。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政府创建了全新的金融文化产业服务链,启用至今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各类资本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改善了南京金融创新的历史大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文化金融;文化企业;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06
1南京市文化金融发展现状
2013年11月,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同时,对交通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中国银行首批4家文化银行授牌。南京市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创建“全国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工作方案》《南京市小微文化企业金融服务券实施管理办法(试行)》《南京市文化银行贷款风险代偿操作细则》《南京市文创天使跟投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文化征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比例调整的通知》,2020年南京市委、市政府针对疫情出台《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致力于将疫情中小微企业的影响降低,确保其稳定发展。
2020年电影业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严重,紫金农商银行、南京银行与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共同推出“苏影保”和“影院快贷”,帮助10余家影院企业获得近30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帮助影院企业渡过疫情寒冬。此外,金陵文化小贷公司也不断探索出为文化企业专门定制的、优质、创新的金融服务,如“影视制作创意类项目贷款”“版权质押贷款”等。最后,对于文化企业需要的文化类融资担保业务,南京市鼓励和支持相关担保机构积极开展,为文化企业提供信用保证和风险保障。2020年,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903.8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1%,人均接受文化场馆服务次数6.0次,均位居全省第一。截至2021年一季度,南京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共有1793家,从业人数288011人,营业收入达764.1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8.3%,营业利润26.85亿元,净增29.33亿元。
南京市在2013年挂牌成立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在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目前已经形成日趋完善的金融服务链,将文化小贷公司、文化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相连接,促进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发展。目前,在南京有市级文化产业园区84个,省级文化产业园区2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12个。
2文化与金融产业链之间的创新与发展
2.1利用政策和资金鼓励文化与金融之间的融合发展
从根本上看,南京文化金融产业和其他类型的产业相比,具备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政府部门对其施加的影响力相对于其他产业要多得多。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推动文化与金融产业融合的基本方式并不体现在投资的具体项目上,而是通过源源不断制定政策的方式,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调动企业和金融机构发展和创新的积极性。
2.2以平台服务文化与金融融合发展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推进文化与金融的不断发展,南京以园区企业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从而采取“政府性引导干预、企业化生产运作”的具体模式,从而构建有代表性的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从时间节点上分析,截至2020年底,南京在各区域示范基地所搭建的公共服务平台总量已经超过百个。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地域比如: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创意设计指导中心、“创意南京”文化产业融合平台等,平台尽可能采取了企业标准化的生产运营模式,从而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2.3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不断探索与创新
在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引工作下,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以數据化管理为基础,利用资金支持,为文化企业建设提供各项补助服务、产权评估等交易性融资服务,充分发挥了文化金融服务的各项功能,具体表现在对于保障措施的完善和服务平台的更新打造。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建立了文化企业库,并和相关文化企业人员加强联系,了解文化企业需求及发展情况。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作为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服务平台,再加上政府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已经连同不同金融机构开创了新的融资模式,如“服贸贷”“永续贷”“文化征信贷”“收视费权益类支持贷款”“浦文贷”“广告服务贷”等创新型文化金融产品。南京市文化企业多数为中小微企业,这些文化企业无形知识产权较多,具有轻质押、融资困难的情况,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打造合适的融资模式,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中小微文化企业支持的精准性,使其更加快速发展。
2.4南京文化金融制度创新
自2013年起,南京市相继推出三十几项政策支持南京市文化企业发展,这些政策相互组合,相互作用,覆盖南京市文化金融服务各个方面,打造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链条。其中创建了文旅企业资源库,目前已入库企业3200余家。另外,在供给端方面,积极构建文化银行贷款的风险补偿、利息补偿、贷款补贴等机制,另一方面,鼓励文化类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如南京市金陵文化科技小额贷款公司,将贷款与风险投资结合,满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需求,提供创新、专业、优质的金融服务。此外,南京市支持担保机构为文化类企业提供资增信、融资担保服务。从以上这些政策以及措施能够从本质上看出政府对文化企业有明显的政策支持。
3分析南京市文化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
3.1产业方面仍旧存在明显限制
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南京目前整体的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人逐渐理清了文化性事业与产业之间的区别,在重新明确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和方向后,文化产业才真正意义上得到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进程。即使目前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很多经营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仍旧占据很大比例,它们对于企业主体的认知不够明确,经常进行行业垄断,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的局面发生。从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南京上市企业的净利润要比以往增长大约20%左右,在同等类型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准,但是与此同时还是有很多中小型企业无法盈利,导致差距越来越大。
文化产业当中融资方式的局限性。从目前南京文化产业融资的情况看,主要载体集中在相关基础设施、微小型企业以及中型企业,其中前类属于主体部分,是短期内促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渠道之一。然而当前市场经济中更加信奉“文化产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很多开发商还会打着促进文化发展的名号进行商业性质的开发运作,在笔者看来这些行为的出发点和动机都和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初衷相违背,不会具有长远的发展意义。另外从产业的需求出发看,金融资本更加看重企业背后的文化价值与市场效应,对于众多微小型企业来说,发展的时间较为有限,它们的资产或多或少的存在排他性、专业性,即使也具备强烈的发展欲望,但由于积淀有限就容易出现资金链短缺的问题,从而导致无法满足商业银行的支持条件。
3.2金融支持方面尚不成熟
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联系相对较弱,而文化企业由于自身的特殊性,缺乏能提供银行信贷的抵押品,企业规模较小,分散风险能力较差,因此银行信贷较难展开。南京市金融服务中心曾推出过“文化征信贷”以期来缓解部分文化企业贷款压力,但是从目前的态势来看,致使文化企业融资困难的根本症结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信用体系不健全、公司管理模式不到位、相关信息不对称都造成文化企业难以获取充裕的资金。文化产品具有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大部分文化产品只能创造出短期的现金流,而不能实现长期稳定的现金流,因此,大部分文化企业具有高风险性,而因为文化企业的这个特点,难以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南京市金融服务中心曾联合金融机构推出一些特色型的金融服务产品,但是文化企业、文化产品种类繁多,针对性服务产品较少。
4文化金融发展建议
南京市文化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南京市文化金融的发展建设目前还不能够满足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南京市文化企业多而分散,能够跻身行业顶尖领域的企业较少,南京市应当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使文化金融的发展不断加深。
(1)从文化企业方面。
文化企业应从内部剖析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多个方面增强自身实力,从企业自身出发,根据自己的企业特色,对企业进行定位,规划未来的发展情况,制定企业运作计划,打造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影响力,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能够吸引更多资本投入。另外,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纵观每一个行业的发展,其前期都需要一批龙头企业带动,龙头企业可以给予正在成长期内的中小微企业经验支持,另外,在产品创新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文化企业也要注重科技的应用,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了解客户需求,创造出受众更广的产品,再通过互联网等科技手段将产品推销出去,增加企业知名度的同时获取一定盈利。传统文化企业要结合目前的科技手段,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运用到文化产品,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2)从金融机构方面。
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文化企业融资需求的了解,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企业制定出不同的金融产品,目前来看,中小微文化类型企业仍然有融资困难的问题,信用评级体系、资产评估体系应当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降低融资难度,支持文化企业发展。另外,在近两年,南京市疫情对文化企业带来一定冲击,特别是中小微文化企业,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可加快建立线上金融服务体系,增加办事效率,为文化企业提供帮助。最后,金融机构之间应当加强联系合作,文化银行、担保机构等应聚集起来,形成一条完备的金融服务链,为文化企业发展解决实際问题。
(3)从政府政策方面。
文化政策也是文化金融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近些年,南京市政府从顶层设计开始,制定了系列政策措施以促进文化金融业发展创新。但在新时期的经济发展中,地方政府部门也将着眼未来,紧跟时代潮流,研究制定适应新型文化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文化金融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此外,政府部门也要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融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金融机构解决对文化企业的投融资需求,引导社会资金机构对文化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另外,政府部门也要建立人才培养计划,由于南京市高等院校数量众多,政府部门也可以引导高等院校和有关科研机构协作,培育将理论知识和实际能力融会贯通的人才,目前我国文化金融发展较快,有可能存在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文化发展的速度的情况,因此应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边晓红.促进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实践探索[J].时代金融,2015,(35):277-278.
[2]李士华.创业投资企业的企业文化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9,(04):46-48.
[3]李士华.中国创业投资在科技金融中的定位和作用[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1.
[4]李士华,徐勇,杨广彬,等.创业投资发展模式创新研究—基于美国创业投资发展模式[J].现代商贸工业,2019,40(20):40-41.
[5]缪大伟,冷蕾.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1):2020年南京市文化金融发展报告[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190-200.
基金项目:金陵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疫情下南京市创业投资发展战略研究”(202113573025Y)。
作者简介:李沅津(2000-),女,安徽砀山人,金融专业本科生;李士华(1976-),男,博士后,金陵科技学院讲师,经济师;马康杰(2001-),男,江苏南京人,金融学专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