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教学与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对策研究

2022-05-30王慧萍罗利学文佑臣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初中生价值观青少年

王慧萍 罗利学 文佑臣

新时期青少年想要得到健康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接班人”,其自身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必须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前阶段,初中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过程中采用合理化、科学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初中生未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现如今,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青少年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有效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课题。

一、解析价值观的主体内涵

辞海中针对“价值观”的解释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根本态度。价值观具有一定行为取向的功能和作用。比如,资本家的价值观通常是以实现个人利益为主。而以工农为基础的无产阶级的价值观,则必然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宗旨。价值观是建立在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上而做出的理解、认知和判断,也可以称之为一个人认识事物、辨别是非的取向与思维,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鉴于此,价值观既可以看作是一套组织行为的具体程序,又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人、事、物的善恶、是非以及重要性的不同评价与理解。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对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新时期教育发展速度不断提升,全世界教育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多年以来,国内外教育界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深入探索和研究已逐渐成为一个热门教育话题和问题。但客观而言,针对当前各阶段历史教学与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问题上的深入研究涉足者却数量不多,尤其是站在一线基础教育工作者的角度来讲,从历史课堂教育作为总体出发点探讨与研究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成果同样少之又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2月13日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由此可见,历史在一个国家所起到的教育价值以及占据的重要地位不可或缺。“历史学科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研究”这一课题主要以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育为出发点,针对青少年的价值观有效构建与培养进行较为深入、具体、细致的研究,无疑会对当前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理论形成一种更好的深化、完善与丰富。平心而论,一个人的价值观将直接影响这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未来的发展。鉴于此,新时期全面针对青少年价值观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便在于其现实价值。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大环境下,在历史课堂教育实践中科学引导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不仅能帮助新时期青少年获得健康成长,还能对整个中国青少年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对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教学意义和深远影响。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利用历史资料精准分析、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

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想要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首先可以从历史史料进行入手,引导和带领初中生针对各种历史史料进行精准分析和深入挖掘,进而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水平。例如,在教学“抗日战胜的胜利”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初中生准备一些关于抗日战争的优秀历史文献、历史资料、文学作品、报纸摘要以及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视频剪辑等,通过各种历史史料的直观化、立体化展示,启发初中生的思考,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不畏牺牲、抗日英雄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精神肃然起敬。并通过挖掘与分析历史史料,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丰富知识内容和历史素材,开阔眼界的同时,让自身价值观得以有效培养,能深刻感受到抗日战争的残酷与艰辛,进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从小养成强烈的爱國主义思想和家国情怀。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列举当前青少年思想中一些不应有的享乐主义价值观、消极人生观、崇洋媚外思想等反面案例,让青少年能时刻警醒、防微杜渐,拒绝一切腐朽思想和文化糟粕的污染和影响,始终保持健康初心、刻苦学习、努力奋斗,形成正确的“三观”思想,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教师在各种历史问题假设中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

某种意义上来讲,历史车轮在前进道路上的发展既存在各种偶然,又堪称一种必然。而针对偶然性而言,可能改变历史往往会是一个时间点、一种选择、一个决定或者只是一个瞬间;针对必然性来讲,人类社会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拥有自己独特的规律与固有的规则。在这种历史创新化发展大环境下,教师在教学上可以别具一格、别出心裁地指导初中生在一些假设以及假定条件下去重置历史,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例如,在教学“秦统一中国”一课时,本课主要针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做出的一些施政纲领以及取得的优秀政绩进行了分析、评判与研究。教师可以针对“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进行相应的案例分析以及历史问题假设与重置。万里长城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文明奇迹之一,但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时可谓劳民伤财,并且由于过渡压榨劳动人民和摧残劳动人民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暴乱。站在当时秦朝的民生角度分析,百姓由于万里长城的修建而怨声载道、痛苦不堪。结合这段历史,教师可以展开相应的历史问题假设教学策略:同学们,学过这段历史之后,让我们来进行如下的假设,假设在那个历史年代秦始皇并没有一意孤行去坚持修筑万里长城,那么随着历史的推演与发展,后来的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各国与地区的人民则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与发展?是否会真的如当时的民生所愿,过上一种安稳、和平、幸福的生活?实事求是地讲,无论学生针对这一历史假设和历史重置做出怎样的解答和解读,都不会有一个绝对性的答案,也无法判断是与非、对与错。但是通过各种历史假设与重置,学生能站在现今的角度去分析和推理一些历史问题,并且在思想上得到升华,重新反观各种历史发展和最终走势,更加清晰地认知历史和感悟历史,潜移默化地培养出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让自己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三)教师组织历史问题的矛盾争辩,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上进行历史问题分析和解读极具实践性和创新性。如同一枚硬币有“正”和“反”两面性一样,世界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新时期,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培养初中生科学的、客观的、中立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优秀价值观。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历史问题以及相关矛盾的各种争辩来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比如,新时期全球一体化趋势愈发明显的大环境下,中国的发展势头之快、发展形势之好全球有目共睹,而“东方巨龙”之所以能屹立于东方之巅、世界之林是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也是因为我们无数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为后世子孙开辟了道路、铺平了道路,并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照亮了新中国未来发展的光明之路。站在另一个角度和层面来看,倘若我们每个人将眼光集中在以家庭为单位的情感理解与认知上,显而易见,无论哪一个年代、哪一场战争、哪一次牺牲,都意味着有家庭失去亲人、有孩子失去父母、有老人失去儿女,这种情况无疑是残忍和残酷的。但即便如此,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和不屈不挠的性格同样让一些敌对分子和反华势力“闻风丧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的:“中国人民不惹事也不怕事,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腿肚子不会抖,腰杆子不会弯,中华民族是吓不倒、压不垮的!”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历史矛盾问题两方面的争辩和解析,全面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让青少年从小领悟到:有国才有家。小家与大家,小我与大我,成全与牺牲之间的历史辩证关系。进而在一些历史问题的争辩学习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体会到国家和民族在发展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

综上所述,新时期教育教学大环境下,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实践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历史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采用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正确价值观。并且不断探索、不断钻研、不断反思,在有效培养初中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视域下促使初中历史教育教学整体质量和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历史学科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形塑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91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初中生价值观青少年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青少年发明家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