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研究

2022-05-30郑艳琴

新课程·上旬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双减初中生

郑艳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为学生减负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重点,“双减”政策的提出顺应了当前教育变革的趋势,教师需要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将课外作业和课题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用高质量的作业来代替烦琐、无效的作业,最终实现给学生减负的目的,真正实现作业为教学活动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处于这一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必须顺应教育变化的趋势,做到分层布置作业,让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作业,这样可以促进初中生数学学科得到共同进步。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主要分析“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

一、初中数学作业布置的现状

(一)数学作业内容单一、枯燥

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作业可以说是提升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数学学科。数学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撑,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够做到学以致用。但是,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对作业的布置停留在以往的模式当中,认为“题海”战术成为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大量的练习才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数学作业内容基本上都是让学生在学习了新内容后,完成相应的课后习题,还有一部分教师会给学生布置额外的作业,教师留作业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巩固课堂所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可是这样的作业过于单一和枯燥,机械化的反复练习导致数学作业失去了本身的意义,无法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对初中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毫无帮助。

(二)数学作业对学生吸引力不足

数学学习对初中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有着很高的要求,大多数初中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弱,无法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尚不充分,教师却一味地布置作业,想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掌握知识,但是对学生而言大量的作业完成起来难度较大。面对大量复杂的数学习题,初中生的兴趣极低。初中生面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起来较为费力,学生更愿意将自己有限的时间放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对于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一部分学生无法如期完成,若是教师一味地逼迫学生完成作业,很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下,数学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极低,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极为不利,甚至会影响到数学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教师对作业布置花费心思少

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布置作业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在作业的设置上很少花费心思,大多数教师认为只要合理地创造课堂教学环境,就能够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忽视了作业对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未能认识到作业在巩固课堂知识、构建知识体系上的重要意义。面对学科基础差异较大的学生,教师布置统一的作业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这部分作业却得不到提升,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作业的难度较大。这样的作业缺乏普适性,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意义不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只是按照自己的经验或者是根据教学需求来安排课后作业,很少考虑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作业量上毫无区别,这对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毫无帮助,甚至会挫伤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这样的作业无法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一)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素质教育实施的今天,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把握数学教学的含义,将初中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理解数学概念。因为学生的学科基础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在学习侧重点和教学进度上有所区别,此外,还需要借助作业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具有针对性,不能只是简单地按照考试成绩将学生进行分类,而是需要深入学生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情况,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有的学生在教师讲解了知识点后能够很快地掌握基础知识,但是遇到题目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对于这类学生,教师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重点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一部分学生的数学基础较为牢固,并且能够灵活应对各种题目的变形,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可以自主命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升作业的趣味性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具备创新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要想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师就必须在作业布置上花费一定的心思。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趣味化的作业,在每天的课后作业当中增添一些选做题目,如在学习“三角形”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现实着手引导学生熟悉三角形,比較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锐角三角形的不同,从而总结三角形的特征和特性,实现数学学科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趣味性的作业,学生才能发现数学学习所具有的乐趣,从而消除对数学作业的厌恶感,才能勤于动手、善于动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促进自身的数学水平稳步提升。

(三)丰富教师认识,更新作业布置理念

课后作业可以看作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作业的确能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因此,教师首先需要意识到作业的重要性,更新传统的作业布置理念,打破作业形式单一、枯燥的现状,提升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才能使作业的效果得到有效发挥。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正确地看待作业改革,努力探索有效布置作业的新路径,借助有效作业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最终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另外,理念是引导行为的关键,教师必须紧随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认识到“双减”背景下数学学科的改革要求,及时转变自己的观念,在作业布置上进行深入的探究,提升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四)丰富初中数学作业的形式,实现多样化的作业

布置作业的目标在于促进初中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业的改革势在必行,教师需要将作业融入日常生活当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学科的乐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作业的布置上,教师要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是新知识学习的基础,预习作业要求教师要提前设置探究性的问题,通过作业的形式将问题留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现有的数学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自主的探究。预习作业设置的重点在于加强学生已有知识和数学活动之间的联系。例如,在教授“三视图”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制作小正方体,然后动手进行正方体的组合拼接,从正面、上面、侧面来观察图像,将自己看到的图像绘制下来,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前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内容,还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在正方体的制作、拼接过程中可以加强对图形的认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数学活动的趣味性,这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有益。

(五)合理设计数学作业内容,注意作业的分层设置

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抓住学生的成长特征和心理变化趋势,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在作业的布置上尽可能做到分层开展,作业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首先,教师需要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按照学生的学科基础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征合理地设计作业,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对于学习基础扎实、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有针对性地布置部分探究性的作业,这样让学生逐步思考和探索,通过作业来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数学作业得到思维的提升。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借助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作业的设置上,不能设置难度过大的题目,需要将简单题和难题结合起来,有一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让学生通过作业能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候主要要求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联系,杜绝布置难题,以防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双减”背景下初中数学作业分层设计进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双减”工作的开展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尤其是在作业的设置上,教师需要做到为学生减负,在减负的同时还要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这对作业设计有着很高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作业设计模式,设置分层作业,提升作业布置的有效性。初中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离不开作业的支撑,分层作业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学习需求,分层作业有着很强的针对性,通过完成作业可以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有利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双减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