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高山之国

2022-05-30海未平

美文 2022年21期
关键词:大月氏肯特塔吉克斯坦

海未平

萨拉兹姆的水系

大月氏就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拉巴特遗址的发掘结果已经证实。

西天山余脉泽拉夫善山、吉萨尔山与兴都库什山之间宽阔的河谷平原、河岸台地和浅山丘陵地带,就是肥沃富庶的巴克特里亞,这里是古代中亚的灵魂,是波斯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控制中亚、南下印度的桥头堡。阿姆河上游河段喷赤河从中穿过,河南为南巴克特里亚,被阿富汗所据;河北为北巴克特里亚,大部分疆土属于塔吉克斯坦,只有东部苏尔汉河中下游地区属于乌兹别克斯坦。

所以,要揭开大月氏在中亚的真实样貌,塔吉克斯坦是必去的地方。

2015年8月,王建新委派梁云前往塔吉克斯坦继续洽谈合作事宜,开展考古调查。那时候,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撒扎干遗址正在发掘之中。

梁云带领王嘎和研究生赵兆从乌鲁木齐启程。由于前路未知,梁云多少有些忐忑。出发前一晚,乌鲁木齐的朋友们为他壮行,酒已酣畅,但他却始终留着半分清醒在思忖着塔吉克斯坦的行程。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飞往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

这一次,他们依然通过王海鹰安排相关事务和行程。时隔五年,王海鹰在塔吉克斯坦的商业活动已经风生水起。他买下杜尚别郊区一个倒闭棉纺厂的厂区,将厂房改造成公司的办公场地。梁云他们就被接至此处暂住。

梁云与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相关机构会谈

王海鹰亲自下厨为朋友们安顿三餐,在烟熏火燎的“嗞喇”声中,手忙脚乱地把饭菜端了上来。尝了几口,梁云笑了,可能塔吉克斯坦的食盐便宜,王海鹰的每道菜都咸到发苦。自家人也不见外,梁云提议大家轮流做饭。四个男人各显身手,饭菜还算将就。闲时偶尔小酌几杯,餐后泡壶茶聊上半天。这让独在异乡的王海鹰倍感亲切。

梁云拜访了塔吉克斯坦考古学界的几位学者,走访了塔吉克斯坦文化部官员。塔吉克斯坦考古学界非常友好和热情地接待了梁云一行,前几年他们通过王建新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已经颇有了解,而且也和王建新建立起了学术联系和友谊,他们对中国同行们充满钦佩和期待。塔吉克斯坦的经济一直不够繁荣,考古研究始终缺乏经费支持。而且,无论政府还是学界都希望本国的考古研究能够开展多方和多元合作,不能完全依靠西方国家或者俄罗斯。这样,几番洽谈之后,合作事宜很快确定了下来。8月初,西北大学和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长期联合考古合作协议正式签订。

除了洽谈合作事宜,梁云他们还有考古调查任务,那就是再次详细勘察塔吉克斯坦西北部的萨拉兹姆遗址。

中亚国家里,塔吉克斯坦始终是一种俯视的姿态。它的大部分国土分布在云端之上的帕米尔高原和西天山,平均海拔达3000米以上,是真真的高山之国。全国人口有900余万,其中塔吉克族占了90%左右。然而,塔吉克族人口最多的国家并非塔吉克斯坦,而是阿富汗。居住在阿富汗的南巴克特里亚和兴都库什山地区的塔吉克斯坦族人,数量多达1000余万。塔吉克斯坦和伊朗是两个族源相近的国家,塔吉克人使用的东伊朗语几乎和波斯语没有区别,但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却一直微妙而敏感。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征服中亚之后,中亚地区的分离势力一直都暗流涌动,从未停歇。公元9世纪末,阿拉伯帝国衰相渐露,中亚地区的割据势力迅速成长,萨曼王朝建立。经过近200年的融合发展,塔吉克民族逐渐形成。而此后,巴克特里亚地区成为他们的主要居住地。这是一个自尊并充满优越感的民族,始终具有一种高贵的气质。

王海鹰找来一辆小悍马载着梁云他们向片治肯特地区的萨拉兹姆遗址进发。那里位于塔吉克斯坦西北部泽拉夫善河的上游河谷,北边是泽拉夫善山,南边是吉萨尔山,行政区划属于粟特州。从杜尚别出发,向北翻越吉萨尔山进入泽拉夫善河谷,然后沿着泽拉夫善河一路向西下行,才能抵达萨拉兹姆遗址。

塔吉克斯坦的山比天还大,山的巨大已经难以用巍峨形容,那是一种压倒一切的存在,人类以及人类的建造物很难在它的面前找到丝毫存在感。这里的道路感觉是用推土机潦草而随意地铲出路的样子就交差了,没有路基,没有道牙,土灰色的路面被石子、水坑、泥窝和深深的车辙所占据,让人无处下脚。

敦厚憨实的司机却有一颗狂野无比的心,这充分体现在他的驾驶技术上。车子一路颠簸,梁云他们感觉心脏都快蹦到喉咙眼了。还好,山间河谷风景壮丽,算是告慰了他们的艰辛。谷底奔腾的河水,山坡上黛青色的草地和墨绿色的松林,以及山巅上皑皑的雪峰,把这个高山之国的神秘和纯净尽现眼前。随着海拔不断升高,偶尔有盘羊和角羊从车前窜过。翻越吉萨尔山的时候,气温很低,浑身有种霜冻的感觉。这里的海拔已经达到4000米左右,属于高山荒漠,植被很少,岩石之中出没着像田鼠一样的小动物。司机告诉他们,这不是田鼠,田鼠在这么高的地方活不了,这是皮卡兔,是兔子的一种,只是耳朵很短,它们在这里靠吃草和苔藓存活。

越过吉萨尔山,一路下到泽拉夫善河谷,再向西而去,快要到达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时候,泽拉夫善河河谷平原上出现了一座土结构的大型聚落遗址,这就是萨拉兹姆遗址。这里距离片治肯特市15公里左右,而距离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不足一百公里。

公元前3500年前后,有一支人群从土库曼斯坦南部、伊朗北部地区开始迁徙,他们可能是部落战争的落败者,也可能是自然灾害的受害者,不管怎么样,故土已经无法生存。这群人沿着阿姆河,然后又沿着泽拉夫善河一路向东前进,到达萨拉兹姆时,被这个土地肥沃、草木茂盛、三面环山的河谷盆地所吸引,这不正是苦苦寻找的乐土吗?于是他们便定居下来,筑城、引水、耕耘。考古发现,这是一支与当地和周边地区没有任何关系的人群,孤独的他们却在此地建立了灿烂的文化。

萨拉兹姆遗址面积有130公顷之大,根据房屋基址的规模,人口不在少数,当时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灌溉农业。公元前1000年之后,萨拉兹姆成为中亚地区有名的冶金中心。泽拉夫善山、吉萨尔山中丰富的金银铜铁等矿产、木材燃料,以及泽拉夫善河的水源和运输通道,促进了冶金中心的繁荣发展。公元4世纪中叶开始,萨拉兹姆古城与西亚、南亚和中国建立了密切的文化和贸易联系,这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古城之一,也是塔吉克斯坦目前唯一的一处世界文化遗产。2001年塔吉克斯坦政府通过一项决议,要将萨拉兹姆历史博物館建成塔吉克斯坦古代创意、艺术和文化中心,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萨拉兹姆遗址可以证明塔吉克人民是中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中亚地区也是古代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萨拉兹姆遗址已经成了塔吉克斯坦的文化象征。

萨拉兹姆遗址是由苏联著名的考古学家伊萨克夫教授首次发现,1976年开始组织力量进行发掘。随着发掘工作持续开展,伊萨克夫发现萨拉兹姆遗址的规模远远超出想象,面积超过百万平方米,有宫殿、神庙和密密麻麻的房屋建筑。1984年,苏联邀请法国和美国的考古学家参与进来,进行联合发掘。苏联解体后,法国考古学家一直坚持至今。他们在萨拉兹姆遗址的旁边修建了工作站。

中塔联合考古队在萨拉兹姆遗址开展考古工作

梁云他们到达萨拉兹姆古城遗址后,就住在法国人的工作站里。那是一院平房,房间干净、整洁、简单、实用。这可能是他们来中亚之后,遇到的最优渥的住宿条件了。

问题却来得出乎意料。到了晚上,蚊子像一支锲而不舍的军团滚滚袭来。这里的蚊子大而犀利,刺一下红包骤起,痛痒难忍。梁云和王嘎无法入眠,拿出看家宝物清凉油。

中亚考古队多年来积攒了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大家都知道,前往中亚时必须带上防晒霜和清凉油。中亚的纬度和海拔都比较高,夏天日照时间长,阳光辐射强烈,没有防晒霜,皮肤很容易被灼伤。而清凉油防暑驱蚊,清凉散热,醒脑提神,止痒止痛,是不可缺少的常备之物。曾几何时,中国的云南白药和清凉油风靡世界,成为主要创汇商品之一。在非洲,清凉油被尊为“东方神油”,是当地的硬通货,可以当作见面礼、小费使用,甚至可以用来交换食物和特产。而现在,它们的名字已经和当年的旧海报一般逐渐在记忆中泛黄、黯淡,只有在爷爷奶奶或者姥爷姥姥的旧斗橱里偶尔会翻出一瓶或者一盒,它们所散发出的刺鼻的薄荷味道,仿佛就是爷爷奶奶那个时代的气息,遥远而陈旧。我们逐渐远离和陌生的不仅仅是云南白药、清凉油、风油精,还有过去的生活方式、生活传统和各种仪轨与禁忌,而这些之中,恰恰有许多是我们最应该保留和珍惜的,就像云南白药和清凉油一样。

然而,单单抹上清凉油已经不能完全驱走萨拉兹姆的蚊子,因为遗址靠近泽拉夫善河,蚊子太多了,也太饥饿了,它们不顾一切向梁云和王嘎围攻而来,嗡嗡如雷。时间虽然已至深夜,两人无法入眠,坐起来抽烟,他们想用烟草的味道驱离蚊子。烟抽了不少,但蚊子却并未散去,两人索性聊了起来。等到感觉蚊子少了很多的时候,抬起头来,天空已经泛白了。萨拉兹姆的第一夜就是一个不眠之夜。

对于萨拉兹姆遗址,2011年王建新曾带队考察过一次,他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规模如此巨大的聚落遗址却从未发现有墓葬存在,那么,居民去世之后埋葬到了哪里?苏联、美国、法国的考古学家们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遗址的探测和发掘上,而王建新则希望中国考古工作者能够在墓葬遗存上有所发现和突破。这也是梁云此次前来萨拉兹姆遗址的学术任务之一。

寻找和勘探墓葬是中国考古工作者的特长,我们有一个扬名世界的工具洛阳铲。梁云从国内采购托运来一套带有各种型号铲头的洛阳铲。存放铲头的铝合金工具箱大而坚固,银灰色的金属光泽闪着现代化的质感。打开箱子,存放整齐的大大小小各款形状的铲头让塔吉克斯坦和法国的同行们发出惊呼。他们可能并不知道,洛阳铲很早就被中国人所发明,而且是民间发明。

梁云带领赵兆在萨拉兹姆遗址周边地区仔细勘踏,并根据经验选出了数十个地点打铲取土,然后进行土样分析,以期从中发现古代墓葬的蛛丝马迹。但结果却并不理想,这里的土壤非常干燥,表面是一层硬土,下面则是细沙状的土质,洛阳铲无法提土上来。即便是梁云这样从工地上摸爬滚打出来的高手,这时候都有点束手无策。他使用各种铲头进行了尝试,仍然无法提取土样。时间过去很快,梁云他们只好放弃。

虽然在萨拉兹姆没有找到墓葬遗存,但王建新、梁云这些中国考古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技术方法,以及专注投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谦逊温和尊重对方的合作精神得到了塔吉克斯坦同行们的赞赏和认可。这为以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9年10月,塔吉克斯坦正在筹备“纪念萨拉兹姆5500年”系列活动。但是,萨拉兹姆遗址的聚落布局、分布范围却一直没有完全搞清楚。塔吉克斯坦的专家们想起了中国特有的钻探技术,于是国家科学院院长法勒赫发出特别邀请函,请中国西北大学的梁云教授组建中塔联合考古队实施遗址的勘探工作。

梁云从河南聘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考古技工一同前往塔吉克斯坦。同样是从杜尚别出发前往泽拉夫善河河谷,但这一次,他们不用再向东绕行了,因为中国援建的从杜尚别直达片治肯特的公路已经修通并投入使用。宽阔的柏油公路,遇山钻洞,遇河架桥,各种配套设施和交通标志一应俱全。考古队一路疾驰,减去不少车马劳顿,平添了几分饱满的自豪。

在为期10天的工作中,考古队累计勘探面积约10000平方米,共发现各类遗迹13处。其中,灰坑5处,房址1处,碎石面3处,沟渠1处,现代废弃水坑3处。令人惊喜的是他们首次发现了萨拉兹姆古城遗址的引水、供水、排水系统。人工开凿的引水渠自南向北从遗址中部穿过,最后汇入泽拉夫善河;从这条主干渠上还分出一条支流注入一个蓄水池,蓄水池的旧址就在工作站院子的前方。这个发现令塔方同行兴奋异常,因为西方学者多年来都没能搞清楚萨拉兹姆遗址先民的用水来源问题,中国人的洛阳铲创造了奇迹。勘察工作圆满而成功。

塔吉克斯坦考古学家波波莫洛夫当场力邀梁云他们参加2020年“纪念萨拉兹姆5500年”的国际学术会议,并在大会上作学术报告,详细介绍这次的勘探和发现。

遗憾的是,2020年1月全球新冠疫情暴发,当年的学术活动未能成行。

初识贝希肯特

2015年9月,梁云结束了在塔吉克斯坦的工作之后,立即前往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参加撒扎干遗址的发掘工作。2016年8月13日至9月8日,梁云带队与塔方考古学家波波莫洛夫为首的团队共同开展工作,对塔吉克斯坦杜尚别所在的吉萨尔盆地进行了系统调查。这次调查共发现人工土丘遗迹36处,坟冢及墓葬区21处,其中新发现封土直径在40-50米的大型坟冢两座,农耕文化居址2处,疑似游牧文化居址1处。这些遗迹属于贵霜时期前后的文化遗存。

无论是萨拉兹姆遗址还是吉萨尔盆地的文化遗存,都位于塔吉克斯坦的北部,而大月氏所在的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则位于塔吉克斯坦的南部,那里才是梁云一直想去的地方。

张骞赶至北巴克特里亚,终于追上了大月氏。《史记·大宛列传》记述道,“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太子为王。既臣大夏而居,地肥沃,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张骞在北巴克特里亚盘旋一年有余,实在无奈,便南渡喷赤河前往南巴克特里亚的大夏。在大夏他看到了来自中国的“邛竹杖和蜀布”,这两种商品都产自现在的四川,于是便询问当地人从何而来,大夏国人回答道,“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说是本国商人从印度贩运而来。身毒,古代印度在中国的名称。说明当时我国西南地区和印度等南亚地区已经建立了商业交往。

张骞由大夏向西行,经瓦罕走廊翻越帕米尔高原进入塔里木盆地,然后沿昆仑山北麓绿洲一路向东行至阿尔金山。翻越阿尔金山之后,他想穿过青藏高原北部的羌人之地返回长安。结果,此处的羌人也已被匈奴征服,他再次被俘获。《史记·大宛列传》记载,“还,并南山,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

喷赤河有一条支流叫瓦罕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河水自东向西流淌,形成一个河谷,这是中亚前往中国的通道之一,被称为瓦罕走廊。近代,英国意欲从印度北上中亚,占据欧亚大陆腹地,而沙俄意欲从中亚南下印度,建立一个印度洋出海口。北极熊和约翰牛在中亚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战略大博弈。经过多轮较量,1895年3月,就在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不久,马关条约签订前夕,英俄之间通过互换外交照会的方式最终划定了中亚、阿富汗之间的边界,将瓦罕走廊划归阿富汗,作为双方的缓冲地带。大清全盛时,帕米尔高原全境属于中国。而此时,帕米尔高原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被剥去大多半。

文献记载的中亚诸国分布图

张骞在大月氏的活动,史书略去了所有细节。不仅如此,《史记》对大月氏国情民情的记叙也只是只言片语。张骞在巴克特里亚地区停留时间长达一年有余,对这里的情况肯定会有一个详尽和深刻的了解,包括政治、经济、人民、宗教、城池、建筑,等等,按说不应该语焉不详。难道还有其他端倪?

其实细究起来,个中问题会略推一二。张骞的中亚之行超出了整个东方世界当时的认识范围,无论是地理知识还是沿途的所见所闻。张骞所讲述的都是亲身经历和亲眼所见,但张骞的这些经历和见闻,司马迁能否用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生活经验来理解、消化和接受?

这其实是两种文化的碰撞。

大汉的中原文化体系通过张骞和司马迁开始试图认识、理解和解释中亚的希腊——波斯文化。但它们之间是那么的不同,无论是价值理念、社会组织、道德规范、语言体系,或者是人种相貌、行为方式、饮食结构、衣冠服饰、用品工具,以及城市、村舍、神庙、墓庐、物产,等等。展现在张骞眼前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巴克特里亚和中国的景象与事物完全不同,而两地的语言并不兼容,也没有对应的词汇来确切表达。所以,张骞可能遇到了一种“语言障碍症”,他知道但说不出来。更何况,他还有许多难以明白之处。比如,信奉祖先崇拜的他怎么可能接受拜火教神庙和希腊神殿里供奉的不是祖先呢?

中塔聯合考古队在塔吉克斯坦瓦赫什盆地调查

所以当张骞与司马迁面对面讲述中亚的经历之时,张骞不免有许多不知如何表达之处,而司马迁也难免有许多无法理解之处。下笔成书,因而也就免去诸多细节,留下太多空白。

我们无法从史书中知道没有文字的大月氏人是如何适应新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环境的。比如,如何面对拜火教、希腊神教,如何统御城市和村社,如何管理商人群体,如何与土著居民相处。还有,他们最终是接受还是拒绝了当地的文化体系,等等。

而所有这些问题,今天要解开谜团,就只能依靠考古发掘了。把目光移至塔吉克斯坦南部时,梁云盯上瓦赫什盆地和贝希肯特谷地。

2017年10月,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与塔吉克斯坦国家考古所合作对塔吉克斯坦南部的瓦赫什盆地和贝希肯特谷地进行了调查。领队是梁云和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的努力金教授。

中塔联合考古队先前往瓦赫什盆地库尔干秋别市东南7公里左右的阿吉纳特佩佛教寺院遗址进行调查。

塔吉克斯坦南部的地形地貌与河流紧密相关。这里的河流基本上都发源于北部山地,然后一路向南奔流,最后注入阿姆河。每一条河流及其支流都在北巴克特里亚的大地上切割冲刷出一条条或大或小的河谷冲积平原,这些河谷平原上的绿洲自古便是巴克特里亚地区物产丰饶的农耕之地,也是波斯和希腊占据时期城池密布之处。而河谷周边的山地和山前台地上的草场一直都是游牧人群的天堂。瓦赫什盆地是这些河谷平原中的一个,它是由阿姆河上游最大支流瓦赫什河和它的支流冲积而成,这里也是塔吉克斯坦最大的河谷平原和农业基地。

公元7世纪中期,大唐帝国平定了西突厥叛乱,在阿姆河以北的中西部及东南部地区设置了羁縻府州,巴克特里亚地区迎来了短暂的和平时期,经济社会得以恢复和发展,佛教也开始复兴,一大批寺院得以新建和重建,阿吉纳特佩寺是其中之一。到了公元8世纪中下叶,阿拉伯帝国扩张至此,伊斯兰教开始盛行,阿吉纳特佩寺院被毁。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苏联组织力量对瓦赫什谷地进行系统的调查,发现并发掘了阿吉纳特佩寺院遗址。他们发掘出了大量的雕塑和壁画,初步搞清楚了遗址的平面结构以及建筑物的情况,基本上恢复了寺院的历史原貌。

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中亚各国相继独立,日本学者趁机进入中亚开始考古发掘。我国当时还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力量有限,错过了这一历史时机。日本学者非常热衷阿吉纳特佩寺院遗址,近年来他们对遗址又进行了小规模发掘,还对发掘出的墙体等建筑遗存进行了保护加固和修复,但效果并不理想。

和中亚的许多文化遗迹一样,地处交通枢纽,就必然体现着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特征。阿吉纳特佩佛教寺院遗址所展现的是瓦赫什河谷腹地,融合了犍陀罗、笈多、贵霜和粟特等多种文化元素的中世纪早期佛教艺术。当然,其中也不乏众多中亚本土原始而独特的佛教艺术杰作。所以,阿吉纳特佩佛教寺院遗址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并由此而被世界各国考古学家所青睐,也就不足为奇了。

考察完瓦赫什盆地的阿吉纳特佩佛教寺院遗址之后,梁云他们当天就奔向了贝希肯特谷地。

贝希肯特谷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国交界处,南临阿姆河,与阿富汗隔河相望;西边翻越巴巴塔格山就是乌兹别克斯坦的苏尔汉河州;东边与卡菲尔尼甘河河谷以阿鲁克陶山相隔。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的封闭空间。贝希肯特谷地南北纵长约50公里,东西横宽约10公里,地势两侧高,中间低,平均海拔约 390 米。谷地内现无大的河流,3月份降雨最多,8月份降雨最少,全年降雨量不超过350毫米,属于干旱地区。但是在古代这里的气候可能湿润多雨,河湖遍布,是适宜放牧的肥沃之地。

20 世纪50年代,苏联考古学者曼捷施塔姆带队对贝希肯特谷地内的图尔喀、阿鲁克陶和考库姆墓地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考古资料,研究发现这里的遗址属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的游牧文化遗存。20世纪70年代,南塔吉克斯坦考古队又对谷地内多处墓地进行了小规模发掘。苏联解体后,该地考古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梁云他们赶至此处时已经到了傍晚时分,但却得到了一个坏消息。贝希肯特谷地因为地处边境一直是军事管制区,而当时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关系紧张,这一地区禁止非军事人员进入。

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对苦难兄弟,在边境和水资源分配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纠纷,双方矛盾最终因为塔吉克斯坦修建罗贡水电站而激发。2010年乌塔关系开始走向持续紧张,直到2016年乌兹别克斯坦新任总统米尔济约耶夫上台之后,双方关系才得以缓解。2018年8月,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双方签署了战略伙伴关系条约,两国关系才得以正常化。

梁云他们来的这个时候,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关系正在缓和,但仍然没有解除对抗,边境上的军事管制区当然不能让非军事人员出入,更何况这帮人里还有外国人员。

最终,塔方领队努力金教授的斡旋和争取产生了作用,军方同意在有军事人员陪同的情况下,中塔联合考古队可以进入贝希肯特谷地考察,但不得停留。这对梁云来说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考古队的车队开进了贝希肯特谷地,他们匆匆忙忙浮光掠影地参观了图尔喀、阿鲁克陶、考库姆墓地遗址,甚至连照片都没有拍摄,因为当地驻军禁止考古队员拿出相机。

虽然是一次简短的考察,但梁云已经对贝希肯特谷地的大致情形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时至当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中亚,大月氏的王庭一直未被找到。谁都知道,如果找见了大月氏王庭,许多历史谜题将迎刃而解。所以,梁云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要想办法找见大月氏的王庭,而贝希肯特谷地是他寄予希望的地方。

卡什卡尔之秋

2018年8月,乌兹别克斯坦的拉巴特墓地发掘工作已经基本结束。这时候,紧张近十年的乌塔关系走向正常化。9月,中塔联合考古队见缝插针,前往贝希肯特谷地,准备对贝希肯特谷地中的遺址进行实地勘察、测绘和发掘。

中方由梁云带队,参加人员有王睿、刘斌、赵东月、吴晨、苏河、肖国强、夏冉、韩烁、邢咚琳、张如意。王睿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刘斌、张如意来自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吴晨来自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赵东月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的教师,苏河、肖国强、邢咚琳、韩烁是西北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的留学生和研究生。夏冉是留学在塔吉克斯坦的中国学生,承担翻译和协调工作。夏冉毕业后娶了一位塔吉克斯坦女子为妻,最终定居在了杜尚别。塔方的人员由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历史、考古与民族研究所的努力金教授带队,几所大学的师生参加。

这时正值秋季。八九月份正是贝希肯特一年之中最干旱的时候,大地已经被蒸发掉了所有水分,天空如同灰烬一般迷蒙,汽车卷起的烟尘,在苍茫的旷野中滚滚而过。

在前往贝希肯特谷地之前,梁云通过对比、查看新老卫星地图,发现谷地西北部的卡什卡尔村以西,地面上密集分布着一些圆点,放大之后,发现是一些土石堆积物,疑为墓葬遗迹,他们决定前往那里。在荒漠和半荒漠地区,地面上植被较少,利用卫星地图寻找和研究遗址遗存是一个效率很高的手段。而且,利用这种上帝视角可以对遗址的全貌和结构关系一览无余。

考古队住在谷地北部加加林村的村长家里。房间按男女分配,数量有限,梁云、刘斌和努力金住在一个小房间里。山西小伙子刘斌从山西大学博士毕业后,前往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就职。他曾有过在蒙古国进行游牧文化考古的经历,这次被梁云邀请过来一起勘察贝希肯特谷地的众多遗址。

野外的考古生活一如既往的艰苦,大家早已习以为常。贝希肯特谷地最大的问题是缺水,以北部为甚,苏联时期修建的水利设施老旧之后基本废弃。村民们为解决人畜饮用和日常生活所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运水过来。考古队雇佣了一个村民,专门运水。尽管如此,大家还是不约而同非常自觉地节约用水,想尽办法一水多用,好在中国人并非没有这样的经历。

即就是如此干旱的地方,老鼠却依然猖獗。自从与人类相伴为生,千百年来,老鼠跟人类一样适应着新的生存环境,适应着新的食物,适应着新的人地关系和人鼠关系。它们生生不息一如人类,人类代代想方设法剿灭它们,但它们也代代想方设法继续依赖人类。

有时候到晚上,老鼠疾步奔跑和啃啮东西的声音太大,吵得人无法入眠,梁云和刘斌不得不起来驱赶。一天早晨,刘斌刚醒来就感觉脚底有一个毛茸茸的又暖又软的物件,坐起来掀开被子,发现是一只老鼠。那只老鼠跟人一样睡眼惺忪,懵懵懂懂。几秒之后,又跟人一样反应过来,窜起来就跑,这边刘斌已经追不上了。

梁云有一只大行李箱,平常存放日常用品和书籍,来塔吉克斯坦的时候,他随身带了一点零食,结果忘记了。等到有一天收拾行李时发现,所有的塑料袋,不管袋子里是食物或者是其他物品,全被老鼠啃烂了。这里的老鼠对人类没有了畏惧,更多的是斗智斗勇。

梁云他们先去查看了卡什卡尔墓地遗址。

根据卫星地图的指引,中塔联合考古队在卡什卡尔村的西边,巴巴塔格山的山前低缓山丘上看到了墓地遗存。这些墓地分布在四个不同小土丘的顶部,考古队把东北部的土丘定为一号墓地,西北部的定为二号墓地,西南的定为三号墓地,东南的定位四号墓地。苏联考古学家在调查和发掘附近地区的图尔喀、阿鲁克陶和考库姆墓地时并未发现这些墓地。卡什卡尔墓地是梁云首次发现并冠名的,这是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塔吉克斯坦的首次,而卡什卡尔墓地也将成为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塔吉克斯坦发掘的第一个考古工地。

考古队决定先开始勘察、测绘图尔喀、阿鲁克陶和考库姆等几个墓地。

图尔喀墓地位于贝希肯特谷地的中部,在山前一个布满荆棘的台地上,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左右的范围内埋葬着348座墓葬,墓葬按照集中程度,被分为18个组,当年蘇联考古学家共发掘了219座。图尔喀墓地是贝希肯特谷地规模和数量最大的墓葬群。

阿鲁克陶墓地则位于贝希肯特谷地的北端东侧,也是山前平缓的延伸地带,不过地表没有任何植被,暴雨山洪冲刷出的沟壑向天裸露,就像一道道皮肉绽开的伤口。阿鲁克陶墓地非常分散,南北长1200米,东西宽500米,有286座墓葬,考古发掘了125座。

贝希肯特谷地月氏时期墓葬分布图1.阿鲁克陶墓地 2.Khan-Gaz北墓地 3.考库姆墓地 4.考库姆南墓地 5.BM-VII墓地 6.BM-IV墓地 7.BM-V墓地8.图尔喀墓地9.BM-VI墓地 10.杳延布拉克墓地

考库姆墓地是贝希肯特谷地第三大墓地,也是距离卡什卡尔村最近的一个墓葬群,在谷地的北端,大概有120座以上墓葬分布在山前一个稍高的土台地上,但被水流冲蚀和人为破坏严重。

除了这三个规模较大的墓葬群之外,贝希肯特谷地还分布着一些零散的墓葬群,中塔联合科考队都进行了勘察和测绘。

根据发掘现场、出土文物和发掘报告等文献资料,考古队对贝希肯特谷地已经发掘的墓葬有了一个详尽的了解。

图尔喀墓地、阿鲁克陶墓地和考库姆墓地绝大多数是偏洞室墓,占比达到80%以上,墓葬形制和我国境内东天山以及乌兹别克斯坦拉巴特墓地偏洞室墓相似。墓葬封堆为低平的土石混筑封堆,封堆体积的大小跟墓主的性别和年龄有关,男性死者的封堆比女性死者的封堆大,年长死者的封堆比年轻死者的封堆大。墓葬的墓道和洞室大多数位于封堆的正下方,少数位于封堆的偏东位置。图尔喀墓地的洞室大多数位于墓道的东侧,而阿鲁克陶墓地的洞室则开于墓道的西侧。绝大多数墓葬墓道底部与洞室底部齐平,但阿鲁克陶的墓葬多有在墓道东壁留有二层台的现象。遗骸葬式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头向大多正北,部分北偏西或者北偏东。除了主流的偏洞室墓葬之外,贝希肯特谷地的墓葬还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石室墓,以及少量的瓮棺葬。这些墓葬普遍存在殉牲现象,殉牲以羊为主,多发现于洞室北部头端。

阿鲁克陶、图尔喀、考库姆墓地的偏洞室墓平、剖面图

当然了,出土文物也非常丰富,各种日用陶器、各类铜铁和金银饰品、铁刀铁剑铁镞武器,等等。

苏联考古学家通过对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的研究,断定贝希肯特谷地墓葬的时间段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期。又发现这些墓葬中的随葬品除过陶器具有本地希腊化特征之外,其他随葬品的特征均以外来因素为主。1954年和1961年,他们对墓地出土的100余个颅骨进行了骨骼学分析,发现贝希肯特谷地墓葬人群不同于本地人群,具有高加索人和蒙古人的混合特征,是一支外来人群。文献记载公元前2世纪中叶至公元1世纪初,占据和定居北巴克特里亚的正是大月氏人。梁云因而认定贝希肯特谷地的墓葬是大月氏人的墓葬,这里曾经是大月氏人活动的重要区域。

中塔考古队对贝希肯特谷地的大月氏墓葬进行了系统的勘察、测量、绘图、摄像和文物研究,对大月氏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活动期间的文化特征有了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这对中国的考古工作者来说,是第一次。不仅如此,通过勘察测绘和研究,考古队还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梁云他们对图尔喀墓地、阿鲁克陶墓地和考库姆墓地进行了整体研究,结果新发现一些了大月氏在社会组织形态和文化习俗方面的秘密。

三大墓地墓葬结构、墓向、随葬品几乎一致,都属于大月氏人群。从墓葬的空间分布来看,墓葬都以组团方式分布,各组团从墓地使用之初就有意安排,是一个稳定且内部有着较大认同的单元,体现着明显的血缘关系或家族关系。各组分隔明显,影响原因并非地理因素,而是家族界限。所以,墓地的形成遵从血缘关系,各小组很有可能是在小的家庭结构单元上形成的,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发展。从陪葬品和墓葬规格来看,这些墓葬的陪葬品大致相同,墓葬规格也基本相似,这些墓地应为社会地位相似的平民阶层的公共墓地。

考古队对比了几个墓地男性与女性的陪葬品,以及墓室与封堆规格的大小,结果发现阿鲁克陶墓地女性死者的地位要高于图尔喀墓地的女性死者,说明在现实生活中,阿鲁克陶女性的社会地位要比图尔喀的高,她们具有更多发言权和财产支配权。还有就是,图尔喀墓地的洞室在墓道东侧,而阿鲁克陶墓地的洞室在墓道西侧。这些都证明大月氏内部不同部落或者氏族之间,仍然各自固守着自己的一些风俗与观念。

总体看来,大月氏来到北巴克特里亚的初期,原有的社会组织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仍然是一个强大的综合体,它的内部仍然传承着游牧民族传统的部落制和领有制。他们在贝希肯特谷地的生活方式也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依然游牧于山前和山地牧场,控制着河谷绿洲上的农业人群,以此获取粮食和其他生活物资。

那么,接着有一个问题就来了。大月氏占据北巴克特里亚之后,这里原有的居民发生了什么变化?逃逸而去?整体灭族?还是仍然居留原处与大月氏人和平相处?

谁也没想到,这个问题在发掘卡什卡尔墓地的时候就得到了解决。梁云总是那么充满好“运气”。

考古队在卡什卡尔墓地发掘四座墓葬,其中一号地点发掘3座,四号地点发掘1座。

这种干旱地区的白土,板结的时候坚若磐石,羊镐挖下去好像蹦在了顽石上,溅起一股烟尘,手掌酥麻,虎口生疼。挖开之后,所有的坚硬就崩化成了粉末,工地变成了细尘之池,队员们行走其中,匍匐其中,挥汗其中,呼吸其中。还好,发掘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多年来在中亚的发掘经历,让考古队对中亚的地理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也积累了很多应对经验。

中塔双方的合作也很愉快,塔方领队努力金教授是一位热情豪爽的大汉,他的语速和他的性子一样急促,爽朗的笑声像原野上骤起的疾风。咧嘴一笑就露出两颗虎牙的刘斌和他成了要好的朋友。在发掘过程中,大家发现了一个问题,塔方考古人员不会使用手铲、毛刷,不会根据土层辨别年代和叠压关系。这时候,中方考古人員就会向他们讲授,特别是刘斌,他是这方面的专家,腼腆而谦逊的他总是很耐心地解答塔方人员的疑问。一段时间过后,塔方的考古人员也都慢慢掌握了这些方法。

卡什卡尔墓地封堆

发掘完之后,考古队发现四座墓的葬俗各不相同。一号地点,有一座墓为墓主上半身二次被扰的竖穴土坑墓;另一座也是竖穴土坑墓,但坑内不同深度连续瘗埋多个不同个体不同部位的骨骼,至少有8例,每例个体骨骼均不完整,骨骼平面分布散乱,还有颅骨置于罐内现象,属多人二次迁葬;第三座墓为三足罐内缺失下颚的成年人颅骨,可称之为“纳骨葬”。四号地点发掘的是一座殓置夭折婴幼儿的瓮棺葬。

四座墓葬出土陶器数十件,铜钱、铜镜、铜铃等若干个,铁器三四个、金泡3枚,还有一些绿松石串珠、滑石珠、玻璃珠,等等。

经过对出土文物的对比研究,以及对人骨进行AMS加速器质谱仪测年,卡什卡尔墓地的年代范围大概在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中叶,基本与月氏时期相同,只是上限更早。

那么这些墓葬的主人是谁呢?会不会是月氏的呢?谜底的揭晓还得从葬俗开始分析。

多人多次扰乱葬和纳骨葬的葬式属于拜火教(琐罗亚斯德教)的迁葬习俗,死者尸体经过预先处理,清除掉皮肉,待白骨化之后再迁置到墓葬内。这种习俗在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中亚后,就开始在当地兴起并沿袭,由此可见,遵循这种葬俗的人群应为当地土著,并非大月氏人。

贵霜帝国版图

而局部(上半身)二次扰乱葬却不属于拜火教习俗。早期铁器时代这种扰乱葬流行于伊犁河流域,卡什卡尔墓地的这种葬俗具体来源于何地,此时并不好判断,但大致方向可能来自北方草原。而且,墓葬的石结构封堆和竖穴土圹墓形,也带有游牧文化墓葬的色彩。

无论是拜火教的迁葬,还是局部二次扰乱葬,均与图尔喀、阿鲁克陶等月氏文化墓地流行的单人一次葬明显不同。梁云最后判断,“卡什卡尔墓地属于本地居民,在月氏进入该地之前已经繁衍生息于此;但其人口构成可能并不单纯,文化上既沿袭了当地由来已久的宗教礼俗,也吸收了一些外来因素”。

大月氏南迁进入北巴克特里亚之后,仍然采用部落制和领有制,月氏王把土地和民众分给五个部族统辖,每个部族任有一位酋长,称为翕侯。这种体制为月氏王国埋下了分裂与覆亡的种子。

公元前30年,五翕侯中的贵霜翕侯丘就却,彪悍而有谋略,他迅速崛起,并逐步消灭其他翕侯,统一五个部落,建立起了贵霜帝国,并延续和继承了波斯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在那个历史时期,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制明显优越于大月氏的游牧部落制。在北巴克特里亚地区应对新的农业文明和商业文明时,大月氏的游牧部落制对社会的治理和掌控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丘就却西战安息,南侵兴都库什山,奠定了帝国的基础。丘就却死后,儿子阎膏珍继位,一样的雄图大略,一样的穷兵黩武,他继续向南用兵,占领了恒河上游地区。之后,迦腻色伽一世继位,这是贵霜帝国历史上文治武功最为卓越的君王。在迦腻色伽的治理之下,贵霜帝国走向极盛,与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帕提亚)、大汉帝国并列世界四大帝国。贵霜帝国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它不但是商品中转地,同时也是文化汇聚与传播的中心,更是东西方的联结者。

学术界长期存在争议,一说贵霜人就是大月氏人,贵霜帝国为大月氏人所建,这一观点占据主流。另一说,贵霜人并非月氏人,贵霜人是当地土著人,贵霜帝国为贵霜人建立并非月氏人建立,这一观点为少数人坚持。卡什卡尔墓地所揭示的当地居民与月氏人同时共存的状况,为这一问题的解答掀开了第一层帷幕。

而月氏与贵霜的问题正是王建新他们准备解决的重大学术问题之一。伴随着对这一问题的考古学研究,王建新所带领的西北大学中亚考古队已经加入了世界历史重大疑难课题的探索之中,而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可能会颠覆世界历史教科书中的定论。

中国声音和中国气派已经渐露峥嵘。

(责任编辑:李雪)

猜你喜欢

大月氏肯特塔吉克斯坦
中国对塔吉克斯坦直接投资风险分析及防范
变成什么好
丝绸之路开拓者
靴扣:贵霜王朝建立者源自大月氏新证
耐心才能办成事
1~2月份塔吉克斯坦煤炭产量同比减少1.1万t
变成什么好
塔上半年的通胀率为4%
浅析大月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浅析大月氏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