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高山清渠”发现黄大发

2022-05-30何建明

读报参考 2022年23期
关键词:大发水渠山体

央视热播剧《高山清渠》将何建明的报告文学《山神》搬上了荧幕,黄大发寻找水源的曲折过程,让人感慨万千。何建明撰文回溯当年实地采访黄大发的经历,“过险象环生的擦耳岩,蹚过满是苔痕的沟渠”,其惊险与艰难令人读过难忘。

天险之渠上,初识黄大发

5年前的夏天,因为看了手机上的一块“豆腐块”小文章,我就决定去那个“高山清渠”上找那位用了32年时间、带领乡亲们开山筑渠、致富草王坝村的老支书黄大发。

“走!往前。再往前走一点!”刚到村里,仅有1米5左右的82岁老人黄大发,便把我及当地宣传部门的几位同志带到了1000米高的悬崖之上。在相距我三五米前的石渠坎上,他如此一次次地招呼着我。

天正下着雨,我们行走在千米高的悬崖边上一条被当地人称为“天渠”的堤沿茬子上。身子的左侧,是嶙峋峻峭的山体;右边,是万丈深渊。居高临下,远望山脚底的公路,如一根细线银丝。双脚之间,便是这条令我慕名而来、如今被乡亲们叫做“大发渠”的天险之渠。

所謂“天渠”,其实是在山体边缘中开凿出来的一条大约宽六七十厘米、平均深五十厘米的石渠,一边傍着大山山体,一侧是峭壁悬崖。站在山底往上看去,石渠犹如刻在大山颈部的一条被割切的缝线。平行观察,“天渠”宛如系在山腰上的银丝绸带,那清粼粼的泉水,潺潺而流。

悬崖上的水渠茬子仅有20厘米左右,黄大发可以在上面稳健行走。在这么窄的“石沿沿”上,黄大发已经走了整整几十年,身子丝毫不晃不摇。整个行进中,黄大发告诉我,身子得往右边倾斜一点儿。也就是说,有意将身子重心贴向山体,一旦摇晃,也是撞在石崖上。我心想,如果真的摇晃起来,那得头破血流啊!这就是第一次跟黄大发去看“天渠”的现场感受与经历。

黄大发似乎早已看出我有许多疑惑的问题要向他提出,然而他却偏偏不接话茬,而是实实地让我在现场感受“天渠”之“天”的一面。“凿这一段渠,我们整整用了半年时间。人多了没用,光两个人也不知凿到何年何时,所以那半年里,基本上都是我带着村里五六个骨干吃住在这里……”黄大发一边用手捞着清澈的泉水,一边跟我聊着他的“渠”。

水源地冒险,佩服真“山神”

第二天,我们整装出发。从黄大发所在的草王坝村到水源地螺丝河,有二十多分钟的汽车行程。小车在山谷之底行走,黄大发让司机在半途停下车子。

“喏,你看我的渠在那儿——”黄大发待我推开车门,便拉着我指指与天接壤的大山顶端说。我仰头看去……看到了——在大山的颈部,有一道浅浅的“刀痕”清晰地刻在那里。在山底看去,如今被百姓称为“大发渠”的水渠,确实如天渠一般,令人肃然起敬。“你,这个——!”这一刻,我向他连连伸出大拇指。

他再次满意地笑笑。“走,到螺丝河。”从小车上下来,我们直奔水源地。依然没有路,“路”便是通向草王坝“天渠”尽头的石壁。由于不同的海拔,所以这里的水渠基本是贴在一条山谷溪流之上的岩壁上。此处的水渠大小与几公里之外的“天渠”差不多,不同之处是这里的渠壁简易得多——内壁是山体石壁,外壁则比前一日行走在高山的水渠宽度窄了一半,平均也就十来厘米,且长满青苔,许多地方被草木掩盖着,湿淋淋奇滑无比。

先是一个流着水的陡坡……众人的一番前拉后推,总算把我“送”到了“路”上。还好,只湿透了皮鞋和裤腿,没有伤筋动骨。但之后的“路”就是“二万五千里长征”:那已经好几年没有人走过的十来厘米宽窄的渠坎上,不仅有青苔,而且还有不少残泥,两者混在一起,再加上老天下着蒙蒙细雨,这就让人“五岭逶迤腾细浪”了——你每一次抬腿,必须慎之又慎,直到先迈出的那只腿稳稳落定时,方可再抬后一条腿。然而,人在几乎悬空的十来厘米的石壁上行走,宛如一个从没有练过平衡木的人,一下子让你上去比赛开练,身体绝对很难保持左右不摇晃。

“天渠”的水源真容貌出现了!它完全没有我想象中的波澜壮阔,更没有如湖般的壮观,也没有平展如镜的气象……它只是从高山往下流淌的一条溪沟,一条比较大的溪沟而已。就这样一条溪沟,让黄大发和草王坝的几位与它久别的村民们,如见久别的老友一般欢欣,他们甚至连蹦带跳地下到了溪水中,有的狂喝起来,有的一掬又一掬地往自己的脸和发上泼,有的则站着不停地傻笑着,嘴里嘀咕着“真清”“真好”一类的话。黄大发也一样,像孩童般地将水往古铜色的胸前拍打着……我也被黄大发和草王坝村民们的这场景所感染,不由蹲下身子,捧起一掬清泉放入口中,啊,真的很甜、很甜!

那一刻,我内心发出一声感慨:呵,黄大发,我总算在这“高山清渠”上找到了你——一位“当代愚公”!我心目中的“山神”。

(摘自《新民晚报》何建明)

猜你喜欢

大发水渠山体
三姐妹
济南市山体修复中的植物应用与技术——以济南市卧虎山山体公园为例
输水渠防渗墙及基岩渗透系数敏感性分析
最后一次机会
最重的工作
山体别墅设计分析
城市山体保护规划的实践与探索——以武汉市新洲区山体保护规划为例
不是我少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