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2-05-30潘国富
潘国富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而言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学生可以接受先进的思想,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在文學学习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并有效应用于实际的生活中。中国自古至今都注重文学的教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专题性的教学,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思想内容,发展中国文化,树新风。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包含识字赏文、阅读理解、写作训练等内容,其中阅读占据重要的地位,大量的阅读可以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陶冶情操,提升眼界和思想。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流传至今有着重要的教学意义,说明书籍阅读的重要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意识以及正确的学习兴趣,形成阅读习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对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提高了重视,要求教师采取新颖的思想展开拓展式的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够不断开阔视野,丰富认知,明白更多的道理,积累语言的表达方式。作为一名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有效的阅读教学,拓展学生的阅读面。本文将以此为探究内容展开教学实践,并进行以下论述。
一、运用故事导入,激活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学生的好奇心较大,对于未知的事物有探究兴趣,在这个时期学生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意识,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培养,让学生展开系统的思考,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虽然能够提升学生们的语文阅读成绩,但是并不是让学生由兴趣出发,这样的教学具由一定的强制性,不能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和思考探究的潜能,为此教师在展开拓展性阅读前必须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阅读环境中,感受阅读的快乐,丰富阅读思想。故事是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课本内容展开故事教学,以课本阅读作为引导内容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可以沉浸其中,不断思考,主动阅读。
比如,教师在进行《田忌赛马》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学开始的时候融入讲故事的环节,通过故事的引导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故事的阅读产生兴趣,进而延伸到课外的主动意识。《田忌赛马》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要讲述的是田忌和齐威王赛马的故事,传递的思想是凡是要从大局出发,用自己的长处来对付对方短处,能够舍得局部的失败,从全局来掌握。这个故事具有趣味性,教师采用讲故事的方式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聆听与分析,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学习了什么内容?让学生进行一定的思考和讨论,营造良好的阅读思考环境。在整体的课本内容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问问学生喜不喜欢这个故事,有没有兴趣读更多的故事?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的阅读内容,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有选择地阅读,进而引导学生主动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具有许多教学优点,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故事学习的快乐,让阅读故事变成一种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还可以集中学生的精力,让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收获思想,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进而带着兴趣来展开阅读,提升阅读质量。
二、借助阅读分享,扩大阅读范围
在现代的社会中,文学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们可以阅读的内容数不胜数,但是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如何结合学生的兴趣展开阅读引导工作,让学生可以在语文课本学习的基础上展开拓展性阅读,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内容。教师需要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开阅读的环境搭建,让学生可以较好地展开主动阅读,提升阅读意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知识基础较为薄弱,但是却有一定的责任感,教师如果给学生足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会尽全力完成教师安排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学生的特点展开阅读分享的活动,给学生一个自由阅读并介绍书籍的机会,让学生之间相互介绍,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教学环境,营造语文教学氛围。
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阅读分享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在课下时间寻找一些自己认为有阅读意义的书籍展开阅读,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期限,在期限达到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语文课堂中进行阅读理解分析,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是什么,讲述了什么内容,自己收获的是什么等等,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介绍来有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大家一起介绍书籍,分析阅读的心得感受,其他学生在聆听时可以记录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在课下进行阅读学习,有效展开知识的传播。或者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演讲的活动,让学生按着顺序来进行阅读的演讲,以演讲的方式来介绍自己阅读的书籍内容,有效加强学生对待阅读的认真程度,学生会梳理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实际的演讲中锻炼学生的胆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样可以在互动中展开阅读教学,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交流互动的机会,潜移默化地降低阅读的难度,提升教学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有一个展现自己的机会,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地认真对待阅读,达到较好的阅读拓展学习的效果。
三、培养阅读习惯,丰富学生见识
阅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可以说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信息的方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阅读来丰富自己的思想和内心,是一种知识的传输方式。阅读可以有效地吸收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思想,发扬中国思想,在阅读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断分析,不断思考。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学习的关键时期,教师可以借助阅读来培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让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观念,在阅读中修身养性,形成正确的三观,充实自己的内心。所谓滴水穿石,积少成多,教师可以通过习惯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阅读环境中,展开不断地思考和学习,学生可以适应阅读,习惯阅读,逐渐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以此不断获取知识。
比如,教师可以改变布置作业的方式,由软作业变成硬作业,让学生降低完成作业的思想,真实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把握教学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把日积月累的思想融入教学环境中,通过阅读课外书的方式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多接触书籍,通过积少成多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每日阅读工作,即回家自主阅读一篇文章,并将文章的名字和阅读的实践记录在一个本子上,注明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的情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重点地勾画,形成阅读和笔记结合的意识,更好地让学生融入阅读之中,通过日积月累的积累来帮助学生积累财富。学生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不仅可以积累语文的生字词、好句子,还可以获得新颖的思想,对生活和未来有更多的理解,同时在每日阅读的环境下,学生可以逐渐踏实地学习,习惯阅读,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这样的教学在实际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们不仅可以形成阅读习惯,提升阅读速度,还丰富了思想,开阔了眼界,接受了更多的内容,对阅读有深刻的理解,提升了阅读的教学效果。
四、借助思维导图,理清阅读思路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教育部對小学阶段的综合教学要求不断提升,希望学生能够综合成长,具备一定的思想意识,能够有逻辑性,清楚自己学习的内容,获得阅读分析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吸收思想和学习方式的时期,教师可以借助一些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方式展开知识的构建,让学生能够提升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思维和逻辑性。思维导图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图形、线条、文字等内容来构建内容,突出思想和主题。教师在展开拓展阅读教学时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思维导图的融入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教学内容,清楚整体的思路,通过整体到细节的方式来展开语文阅读,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以综合教学的方式来展开知识的教学,让学生在未来的拓展阅读环节中可以快速把握主题内容,突出重点,提升阅读的效果和效率。
比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小学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主要展开的内容一个是读书的重要性,二是读书和中华崛起之间的关系,可以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让学生重视语文阅读。这篇文章字字句句都真诚,包含了作者慷慨激昂的情感,可以直激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思考读书到底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在作者生活的年代,读书的意义是什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进教师的教学环境,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通过从简单到复杂的方式来进行引导,并将提问的内容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绘制在黑板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思考,并在课堂中展开讨论,学生可以大胆论说自己的思想情感,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之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阅读分析,一步步地进行问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建设阅读思想,让学生获得思维上的逻辑性,教师需要将问题和答案变成思维导图的形式,让学生综合看待教学内容,具有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的思维模式,通过不断的训练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方式和阅读思维,也可以让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更好的分析。《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在知识学习和阅读分析的同时加深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明白课本阅读远远不够,需要自己不断地学习课外知识,展开拓展式阅读,这样才可以达到有效的教学,让学生从自身开始做起,自主阅读,快乐阅读。
五、构建课堂阅读区,有效走近文本
阅读是一种拓展的内容,知识源源不断,层出不穷,知识宛如海洋,是学生一生都学习不完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传承的宝藏。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是却活泼好动,对事物有足够的热情,教师在对学生展开教学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可以有效融入语文阅读环境中,接受阅读,接受书籍,慢慢沉浸在阅读环境中,熟悉文字给自己带来的感觉,丰富自己的阅读兴趣,开阔自己的眼界,在书里得到精神上的支持。
比如,教师可以在班里设计一个阅读区,让每一位学生都捐赠一本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书籍,将书本放入读书区域里,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推荐的理由。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进行阅读,在借书本上写下自己借阅的时间以及名字。在最后的年底总结中,教师可以统计一下哪本书最受学生喜爱,阅读量最多,对推荐这本书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鼓励学生主动阅读,让学生熟悉书籍,将阅读变成生活中的一部分,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让学生得到阅读的信心和快乐。针对这样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实际的课堂中设计一些阅读区域,拉进学生和阅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阅读环境中展开阅读,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借助动手参与,丰富阅读形式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意识,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真实地记录和思考。教师可以采取一些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提升学生的技能,让学生可以踏踏实实地完成阅读工作,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思考,并结合动手绘画等方式来充分地展现阅读内容,达到综合教学的效果。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手抄报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将自己的思想和阅读理解内容以图形和文字的方式展现在画纸上,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自己的内容,逐渐提升自己的辨别能力。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全班的演示,让大家将自己绘制的手抄报进行讲解,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以及自己收获到的内容。教师可以聆听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阅读成果,并进行及时的交流和沟通,有效地推进阅读的展开,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对阅读产生兴趣。具有课外阅读的意识,这样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总之,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综合展开,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主动成长。小学阶段的学生就是处于思维建设和意识建设的重要时期。教师需要有效地结合学生的特点,展开对应性的指导,让学生明白阅读是什么以及阅读带来的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感受阅读的成就感,同时具备拓展性阅读的思想。只有当学生真切地意识到拓展阅读的重要性,才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环境中,进行不断地思考和延伸。学习是一种主动的事情,被迫强迫并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教师需要认真地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来展开引导。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阅读,进而达到拓展阅读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