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效率提升研究
2022-05-30梁文
梁文
码头人员的效率优化有助于码头服务水平提升,本文首先对影响集装箱码头作业人员效率的阻碍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成因,并提出了从优化流程、预防倒箱和提升人员业务水平三个方面来实现码头人员的效率优化。
一、引言
集装箱码头堆场是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合体,现代集装箱码头的生产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世界工厂”地位的夯实,外贸行业蓬勃发展,集装箱运输在中国飞速发展。提升集装箱码头的作业效率有助于提升集装箱码头的整体服务水平,而码头物流行业的根本因素在于人,要打造世界一流的码头,就必须提升人员的效率。要提升人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在于管理,如何合理安排人员的作业,不仅可以提升周转速度,而且还能极大提高码头的利用率和通过率。
二、影响码头人员效率的因素
从码头的堆场作业流程来看,场地面积大小、设施自动化程度、流程等待等因素,会影响到人员的效率。堆场面积大、设施自动化程度高、排班更合理,会让效率提高一些。但是,如果资源投入过多,面积过大,则反而会影响人员的效率。所以,码头在设计初期,就应当根据未来的货量情况匹配适宜的面积和设施。
当前,影响码头人员效率的成因主要有:
(一)排班问题
如果人员排班不够合理,就会导致堆场的机械设备线路可能发生拥堵,人员就必须在设备中进行等待,造成浪费。车辆、集装箱、轮船等待的时间越长,越影响堆场作业效率、人员效率。笔者从日常的人员排班现场观察和调研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班次冲突问题。进箱过程往往以轮船排期为导向。但是,在制定排班计划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进场收箱、船次装载发箱的时间冲突,抑或者因为轮船未能按照计划停靠的时候,就可能造成装卸班次冲突,这样就可能造成人员闲暇时间过长,高峰期却因为设备冲突、时间冲突造成无效等待。
第二,作业安排不合理,可能造成人员的无效等待。比如,在安排铁路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因为同时场内场外的作业,无法在某一个时段专注一个事项,导致人员效率下降。
第三,中转箱卸船收箱和装船发箱的作业安排冲突问题。中转箱的作业环节比较特殊,一艘船卸下来的箱子往往会分几个船次运送出去。这就造成了中转卸船和装船作业的交叉进行、相互影响,既有中转箱卸船操作,又有中转箱装船作业,几个环节之间的作业安排产生冲突。
(二)堆场倒箱影响效率
在码头的操作流程中,存在着大量的翻箱操作,翻箱操作的流程本身并不产生增值,造成了人员效率的浪费。通过笔者对现场的调研,发现许多无效的作业往往是因为排期、外部因素、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这些因素如果能够避免,势必可以提升码头人员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卸船收箱形成提箱倒箱影响人员效率。通常情况下,进口箱遵循LIFO原则(先进先出)。是在实操过程中,堆场的使用占比较高的情况下,卸船作业难以对区域进行合理归并转的情况下,空位、空排的情况就不多。有些卡车司机为了省事,就把新卸的箱子压在原来旧有的箱子上面,造成了进口提箱作业的翻箱,影响效率。
第二,进箱收箱形成的提箱倒箱。配载过程中,往往要求大不压小、重不压轻。但是出口箱进场的控制力较弱,为了提升码头的利用率,无法按照箱子的实际重量进行高低错位的摆放。通常码头在操作过程中,会根据箱子的重量和船次分段分区域摆放。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船舶对于配平的要求较高,在对于集装箱的重量吨位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就可能造成集装箱存放库位和实际装载的不一致,需要进行翻箱操作。这就造成了效率的下降。
第三,装船发箱过程中形成的提箱装箱问题。造成这个冲突的表现主要是装船计划和执行的差异,目前很多码头采用的是船舶控制员的作业路调配,也就是每部作业塔吊的作业泊位、作业次序,在实际操作中,如果船舶控制员不能很好地和船舶配载员进行沟通,就可能造成发箱过程中的翻箱。
第四,提箱发箱造成的提箱倒箱。通常在提箱发箱环节不会有倒箱的情况,但是如果出现没能按时提箱或者插队提箱的情况,就会对码头的计划产生影响和变化,需要重新安排提箱业务,这就可能造成倒箱情况的出现。而且,如果提箱过程中已经出现倒箱的情况,如果没有适当调配计划,将造成后续的二次倒箱。
三、码头人员效率优化的策略分析
为了提升码头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就应当提升流程的自动化数字化程度,提高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从软硬件、设备人员方面共同提升效率。
(一)优化作业流程
作业流程是物流、码头堆场人员效率优化的根本,好的流程有助于解决流程之间的等待、冲突、无用功造成的浪费,有效提升作业效率和人员效率。
第一,做好堆场的计划。计划人员首先必须熟悉场地,明确现有场地的存储能力,掌握本堆场排放的原则。出口方面,要根据未来的船期、出口箱的数量、泊位分配、装卸塔吊的情况,预留一部分产能给到先到场的集装箱泊位。对于即将靠港作业的船只,要检查船上的位置和堆场上即将发运货物箱位之间安排是否合理。根据客观实际情况更新集装箱位置,尽可能做到就近装卸、先进先出。进口方面,预先与船舶公司核對确认即将靠近的船舶卸箱数量,提前预留出卸货的空间和箱位。
第二,确保计划的落实。有完美的计划,没有良好的执行,就犹如空中楼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方面要有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计划内容的落实,另一方面要有足够的后备方案,要紧密监控船期、拖车、交箱作业的进度,对于业务发生变化、外部因素突变造成的顺序更迭,要确保及时更新计划,错峰排班,避免人员过分集中在一个班次一个区域内作业,影响效率。根据内部需求,及时调整区位的用途,避免存放的空置和拥挤。
第三,要有一定的缓冲区域。要提升人员效率,就应当在时间和空间上设立足够的缓冲区域,在闸口和集装箱堆场之间设立缓冲区,集装箱卡车在进场办理手续的时候如果出现排队等情况,应当要有合理的空间缓冲区域,同时系统应当将车辆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堆场调度员。对于堆场的人员,则要有机动小组作为缓冲,对于某个班次业务出现高峰的情况,机动小组及时予以支援,消除高峰带来的作业压力影响,避免因为业务时间空间太过于集中而影响到人员的效率。
(二)预防倒箱
第一,在堆场接箱过程中,应当根据历史数值,充分考虑到目的港的箱子数量、装卸顺序来预测未来轮船的装卸方案,以便堆场更好地安排箱子次序。在不违反预配原则下,尽可能减少误差,提升人员的快速装卸能力。
第二,在装卸过程中要注意同一目的港的箱子避免过分集中,这样很容易造成装卸因为过于集中在某个位置而影响效率。同一货主的货物应当尽可能堆放一起,根据箱子重量进行合理配载,确保装载稳定性。
第三,码头应当根据指定的装卸计划,卸船过程中注意重箱和空箱分开,将中转、码头交货、货站交货等类型的业务箱区分开来。同时,码头也应当运用工具及时通知收货人来提货,加快中转速度,减少场站滞留的时间。这些无用的浪费消除后,将大大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
(三)提升人员业务水平
要加强堆场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在公司内部形成学习的氛围。老员工对新员工传帮带,实施轮岗制度加深员工对各个岗位的理解和学习,加强日常业务学习。让员工对计划安排、船舶配载、业务沟通、外语能力等都能够有质的提升。通过提升堆场人员的业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作业效率、人员效率。
对于堆场的实操人员而言,业务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由于培训资源、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建议采取分层培养的形式。对于业绩好、态度好、能力佳的操作人员,增加培训机会,学习更多的设备操作。对于业绩较差的人员,则安排老员工、优秀员工传帮带。对于能力达不到要求且培训后无法改变的员工,则调离岗位。实现团队的优胜劣汰和团队人员效率的保障。
加强对员工的数字化能力培训,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场站的工作效率。通过人人掌握数字化,实现自动化操作提升人员的效率,减少劳动力的人工干预,提升码头运营效率,极大地解决船舶装卸的效率问题。
(四)构建一体化作业体系
一体化作业是提升人员效率最根本和有效的手段,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上文描述了大量的具体实操环节提升作业效率的点,但是子模块的优化未必能让整个系统的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甚至有可能因为子模块的优化影响到其他模块,甚至全局系统的效率提升。所以,构建一体化作业体系,可实现人、机、技术、流程、管理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
第一,加强岗位人员的培训力度,要符合标准流程进行操作,要有实时的管理。实现人员的一体化配合。
第二,设备要有易用性、易接触、易维护的特点。采购适合本码头业务需要的设备,让人能够易于操作,实现机器的一体化配合。
第三,技术、流程、管理的一体化协调。不同的技术、流程要配合不同的管理,机械化程度高的码头,就应当加强对员工的机械操作培训和机械养护安全的管理。人员密集型的码头,则侧重于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生产、标准流程制定的管理。通过技术、流程、管理的多位一体实现效率的提升。
四、借鉴优秀案例与正确认识评价指标
国内有许多集装箱码头在短时间内一跃成为全球前列的大港,一方面得益于国内经济的欣欣向荣和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于码头的自我学习、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本文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港口集群中甄选优秀案例,以供借鉴参考。
(一)沪东
上海沪东集装箱码头公司成立于2002年,是中外合资公司,位于上海浦东外高桥,离入海口80公里,长期无风浪。引进国外先进的市场运营理念、技术、管理。码头线1.5公里,拥有巴拿马岸桥14座,堆场90万余平方米,可以处理12万标箱。沪东集装箱公司的经验主要在于:第一,管理理念先进,率先开展了闸口人工预录入、门到门空箱堆场、外高桥和洋山港联动等服务。第二,信息管理系统先进,引进国外先进的TOPS码头装卸运营系统,实现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度,大大提升了效率。第三,勇于创新,沪东港区率先提出预防性维修理念,避免设备停机造成的损失;对设备能耗进行了监测,实现了节能减排;推出了闸口无人作业的理念,减员增效。基于上述的先进经验,沪东取得了优秀的作业效率,最高台时量68标箱/小时,15799标箱/天。
(二)盐田港
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隶属于和记黄埔,拥有天然深水港,现有16个大型泊位,可以接受1.5万标箱级别的集装箱船入港。码头线长8公里,泊位水深15米以上,有51臺超巴拿马岸桥,累计岸桥74台,闸道73条。盐田港的先进经验主要是智能系统、网络作业、维修保障三方面。第一,智能管理系统,每年更新和优化,对船舶进港计划、装卸设备调配、集装箱堆放进行智能化分析和自动化调度,大大提高准确率和作业效率。第二,网络作业,港区内5G网络全覆盖,作业人员通过手持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数据操作、沟通、货物扫描等动作,实现作业实时反馈,确保码头操作有序进行。第三,维修保障及时准确,盐田港的码头系统7×24小时无间断运行,通过专业化的保障团队、应急预案演练、及时的维护检查,盐田港实现了全年计划外停机小于3小时、单次维修平均时间低于30分钟、连续1000天无故障运行的好成绩。去年全年码头标箱操作1300万个,单日最大操作量31021个,进出闸口平均时间小于30分钟。
(三)天津港
天津港成立于1980年,是我国最早的现代化集装箱专业码头。海铁联运是天津港的特色,通过铁路将运力延伸到西藏、新疆等内陆地区,以及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乃至中欧班列。天津港泊位4个,码头线4公里,最大水深20米。拥有10台超巴拿马岸桥。可以操作5万标箱。天津港的经验在于客户服务、质量认证、创新能力。第一,客户服务,天津港设置了客户服务中心、网上自助平台,客户可以通过客服中心和自助平台办理服务,贴心高效。第二,质量认证,天津港通过第三方认证机构来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先后通过了ISO9002、IS014001等国际质量认证,得到了专业机构的认可。第三,开拓创新能力,天津港在集装箱装卸环节率先引起了领先同行的堆场三维实时动态模拟控制中心和集装箱生产控制和可视化管理系统两个系统,实现了集装箱作业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提前疏导、避免碰撞等风险。通过三个方面的优势,实现了最高428箱/船小时,每个岸桥平均作业效率36标箱/时,作业效率已经是业内领先。
结 语
码头业务日趋繁忙,要在堆场上处理更多货量,就必须提升人员效率。为此,要从作业流程优化、预防堆场倒箱、提升人员业务水平来提高人员效率,提升码头的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