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下例谈数学教学中“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2022-05-30蒋仁贵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底数问题链指数函数

蒋仁贵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版)的基本理念之一:高中数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这一理念,结合数学学科上的特点及对学生层次的要求,在我校高一级数学科组开展了“走班制”分层教学实验的研究。基于这种背景,笔者就同一内容《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分别在A1和B1两个班级授课,并从分层教学的角度给出问题链设计的几点思考。笔者以课堂实验为切入口,创设出学习“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问题链。

一、“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授课中,问题链的设计及思路

1.1主题活动一:复习指数函数的概念.

引例1:将一张A4纸进行对折,一次对折后变为2层,两次对折后变为4层,三次对折后变为8层,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进行下去,设对折的次数为,得到纸的层数为,则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引例1,设疑激趣,借助传统文化知识和课堂小实验作为引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为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研究做好铺垫.

问题1:指数函数定义中对于底数的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要求?如果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会将问题进一步细化:①若會出现什么问题?②若会出现什么问题?③若又会怎么样呢?

设计思路:学生在上一节概念课中学习了指数函数的定义,对其呈现形式有了一定的理解,通过进一步细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会更加深刻理解对底数的要求.

1.2主题活动二:探究指数函数的图像

问题2:当指数函数的底数时的图像和性质有什么不同呢?

设计思路:回顾引例1、2,学生会有一个直观的印象,当时,随着的增大,函数值越来越大,猜想应该为递增函数;当时,随着的增大,函数值越来越小,猜想应该为递减函数.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为接下来的画图做好铺垫.

问题3:结合以往学习一次函数经验,怎样研究指数函数性质呢?

设计思路:该问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启示学生面对未知函数进行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从“数”的角度不容易解决,转而由“形”作为突破口,体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4:我们如何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呢?

设计思路:这是解决本节课问题的题眼.通过回忆以前学习函数的方法,对一个陌生的函数,可以通过列表、描点、连线的方法得到函数的图像.要求1、3、5、7列的同学画的图像;2、4、6、8列的同学画的图像;同时要求邻组的同学相互交流并给予对方评价.学生们通过作图和相互交流,从感性和理性上都增强了对问题的理解.

问题5:利用几何画板,通过改变底数的大小,观察图像的变化,总结指数函数图像变化的一般特征是什么?

设计思路: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展示,增强学生们对底数的大小变化引起函数图像变化的直观感、动态感.

1.3主题活动三:探究指数函数的性质

问题6:在同一坐标系中,指数函数的图像随着底数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问题7: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底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指数函数图像有什么关系?

设计思路:问题6、问题7作为下一问题的铺垫,学生通过观察图像发现:①这些图像都在轴上方,并且一端无限靠近轴;②这些图像都经过点;③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位于第一象限的图像的底数越大,对应的图像位置越高,简称“底大像高”;以此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抽象和逻辑推理等核心素养.

问题8:观察函数的图像,讨论指数函数有哪些性质?填写关于指数函数性质的表格.

设计思路:通过表格的填写,引发学生对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及其他性质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充分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直觉和感悟能力,形成对本节课难点的突破和解决策略.

1.4主题活动四:本节课的总结反思

问题9:在探究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的过程中,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10:本节课你积累了哪些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提出了反思的任务,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而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好的进行数学建构活动,为后续的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授课中问题链的设计策略

反思“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课的问题链设计,笔者总结了以下策略.

2.1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在思考如何设计问题链时,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学情以及现有认知水平,不能想当然的就设计出问题.由于问题的设计是相对动态的,而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也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为此在设置问题之际,务必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贴近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又不可离教学内容太远,这样就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其进入最佳的思维状态,形成学生主动思考、探寻知识的课堂氛围,并乐在其中.

2.2把握问题的“精细性”原则

为了凸显“问题链”的教学长处,对于“问题链”的设计务必做到精细性,保證每一个问题的设计都为教学服务,没有掺杂成分.而要达到精细化的设计要求,就要保证每一个问题的精准性,这种精准性不是精巧,是在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心理和知识基础上设计出来的.

2.3注意问题的“梯度性”

众所周知,知识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应用有一个过程,并且不同层学生在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基础等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问题链设计中必须注意问题的“梯度性”,引导学生顺着问题链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自我建构知识的过程,有步骤地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本节课的设计从课堂小实验回顾指数函数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函数性质的研究方法,到探究如何得到指数函数的图像,再到利用描点法作特殊函数的图像,最后到用几何画板观察图像的变化规律,最终得出指数函数的一般图像和性质.整个问题链的设计体现了“梯度性”,使其成为学生“思维的阶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高质量的问题链的设计,实现数学课堂的高效率,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品质,促进学生不失全面又有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于忠,关于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的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高中数学教与学,2011.9

[2] 杨慧,高中数学教学的“问题链”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底数问题链指数函数
幂的大小比较方法技巧
同底数幂的乘法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如何比较不同底数的对数函数式的大小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2)
比较底数不同的两个对数式大小的方法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