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时而化,铸就名言新经典

2022-05-30桑迪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23期
关键词:萧克海神名言

桑迪

新生名言一

新时代青年就应该以笔为剑,胸怀天下,在波澜壮阔的人生征程上,镌刻下自己的坚实足印,收获属于自己也属于时代的精彩。——2022年6月6日新京报社论

时事关联

6月7日,又是一年高考日。受全国三月份以来散发疫情的影响,今年的高考可以说是一次特殊的大考。高考前夕,上海一位考生的妈妈在给孩子的一封家书中这样加油鼓劲: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属于他们的“不易”,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对于高考而言,疫情这道加试题,本身就是一种考验和磨砺,青春也会因此有了不一样的颜色。一个人的一生,总会遭遇一些事情,唯有直面困难,勇往直前,才是正确的姿势。

名言溯源

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萧克将军

名言故事

抗战期间,任新加坡《星洲日报》特约记者的黄薇以记者身份到延安采访。经过一个多月的参观访问,她深深地被延安清新的政治环境和融洽的军民关系所吸引。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她开始深入华北敌后战场开展采访报道工作,坚持以实地采访撰写通讯稿件,对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各地军民的抗日事迹进行了深度报道。很多海外华侨通过这些报道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抗战情况,增强了必胜信心,踊跃回国参加抗战,支持抗战。萧克将军曾为黄薇题词:“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

素材点拨:这两句话指明了言论与真相的重要性。生活是最好的平台,生命是最好的巨笔。无论是悲欢离合,还是酸甜苦辣,都是人生滋味,都是笔下春秋。一笔虽弱,却能秉持文化血脉;一文虽少,却也能尽烁人性光芒。这两句话可以用于言论、担当、文化等话题。

运用示例:萧克将军曾说:“以笔为剑,当得三千毛瑟枪。”话语简洁,却充分说明了言论的威力。人人为正义和真理发声,社会才充满希望。昔日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称赞鲁迅是二十世纪亚洲最伟大的作家。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也评价鲁迅是中国二十世纪无人可及也无法逾越的作家,而在著名作家木心的心目中,鲁迅先生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文体家”,更是超越罗曼·罗兰的存在。原因无他,正在于鲁迅先生将笔化作利刃,将文字化为枪炮,奋笔疾书,战斗了一生。

新生名言二

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以海纳百川应对百年变局。——新京报快评

时事关联

2022年5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会70周年大会暨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上发表视频致辞。在致辞中,他说:“我愿重申,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不会变,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中国领导人再一次重申对外开放。

名言溯源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庄子·秋水》

名言故事

河神见识短浅,狂妄自大,秋天时看见河水暴涨淹没—切,就以为天下美景皆在于此。等到顺流到达北海后,见到了大海的辽阔景象,他才明白先前的自己是多么可笑。海神感嘆道:“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海神看似也“骄傲”了起来,但后面紧跟着的一句话表明海神有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自我认识,“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即我从来就没有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么了不起。

素材点拨:这一则名言强调了人们认识事物的复杂性,即事物本身的相对性和认知过程的变异性,指出了认知的不易和准确判断的困难。这一段名言也给人们呈现了道家思想的一鳞半爪。道家文化与哲学是中华文化传统最深邃博大的根源之一,以它的崇尚自然的精神风骨、包罗万象的广阔胸怀而成为中华文化立足于世界的坚实基础。

运用示例:北海收纳万千河流,从不自以为多,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海于天地之间,也只像小石小木于大山之中而已。人又远不能与江河海洋相比,可见天地之博大,而人之渺小。我们自以为历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炎凉世态,但这些对于天地来说都是微不足道的。生命虽有限,但心之力量却是无限的。把心胸、眼界拓宽到与海洋一样宽广,还有什么烦恼能侵袭我们呢?

(编辑:王冠婷)

猜你喜欢

萧克海神名言
河神与海神
萧克镇南历险记
美出动“海神”侦察南海
海神之海盗惊魂
名言趣画
读名言 话工作
萧克上将与共和国元帅
杨尚昆、萧克同志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