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2-05-30陈标

教育界·A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适应新课改要求的学习模式,是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的重要途径。但要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积极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就必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优势,优化教学设计,让合作学习更加高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陈标(1969—),男,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东桥中学。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助于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够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发展学生的多项能力,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在实际教学中一种常用高效的教学模式,在各个学科都有着广泛的应用。道德与法治作为与社会生活密切关联的学科,开展小组合作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一、小组分配科学合理,为良性合作做铺垫

小组分配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好的分组能够让后续的学习活动更加轻松和睦,对营造良好的小组学习氛围起着很大的作用,好的分配原则与方法能帮助学生补足短板,发挥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有时会直接根据座位来分配学习小组,这在课堂讨论中有着便利交流的好处,学生可以在座位上直接同相邻的同学讨论交流,有利于课堂秩序的维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分配方式,如果要进行一些情形更复杂、目标更高的教学活动,这种仅仅按座位分配而不是考虑学生自身能力的分配方法就不太合适了,其无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优势,也没有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性格特点。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教学活动的特点和需求,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考虑分组方式,科学分配学习小组,让小组合作更加有效,让小组学习真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

升[1]。在分配小组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照顾学生的自尊心,不能一味地按成绩排名来分配小组成员。一方面,这种分配方式不符合当前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导向。过分注重应试能力,追求“考试第一”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不利于良好班级氛围的营造和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这种分组方式也容易造成小组成员能力不平衡,不利于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

例如,在教学“发现自己”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认识自己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从而积极发展自己,扬长避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夸夸他”小游戏,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轮流描述小组成员的性格,谈谈对方的优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将性格差异大的学生安排到同一组。比如学生a性格内向,不爱说话,但心思非常细腻,学生b性格活泼,有时让人觉得略显“聒噪”,却能够给身边的人带来欢乐,教师可以将学生a和学生b安排到同一组,让他们互相夸夸对方。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个体的差异,发掘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认识到不同性格的人都有自己的优势,让学生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另外,每个小组都要安排一到两名性格开朗外向的学生,以活跃各组的气氛,让游戏能够顺利开展,避免小组成员由于害羞不愿意开口的情况发生。

二、任务设置切实有效,明确要求内容指标

任务设置是指教師设置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对小组提出学习上的要求的过程。教师必须注意,任务要有切实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知识掌握有帮助,最好与课堂教学内容相衔接,比如本堂课学习了礼仪相关的内容,小组学习任务就可以是让学生围绕礼仪这个主题去进行情境表演或资料搜集等。另外,任务的完成指标一定要明确,要求要具体。

例如,在教学“享受学习”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体会学习中有辛苦也有快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科学安排时间。教师可以以“过去一周的学习情况和时间安排”为小组学习的主题,让每名学生对过去一周的学习时间安排进行复盘,整理自己专属的时间安排表,并让各小组将小组成员的时间安排表整合,制作学习小组共同的学习表,让学生反思自己的时间安排是否合理,如果存在不足应当如何改进,鼓励小组成员间互相提出意见,交流学习经验。在共同完成小组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并能了解其他成员的学习情况,还能就如何安排学习时间进行自由讨论。而这都是在确立共同任务并执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

三、小组内部妥善分工,既要合作也要独立

小组分工是一切学习活动有序开展的先决条件,只有将任务分配到个人,才能落实责任,让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浪费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与智慧。小组成员在小组分工中一方面要注重个人的能力优势,另一方面,在独立履行职责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组内成员间的合作,应当在不影响完成自身任务的前提下对其他成员积极伸出援手。小组学习是集体活动的一种,考验的是学生在集体中工作和学习的能力,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

力[2]。学生要在完成学习目标的同时,通过加强沟通、和谐互助让集体氛围更加和谐。教师要起到监督作用,对出现矛盾或困难的学习小组及时予以指点,让学生在集体中学习和合作,有效实现个人能力的发展。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中能做到自律自觉,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调整,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有自己的主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过程中都追求自主性。因此,教师可以把小组分工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内的自由讨论和民主决策来决定每个人具体的任务分配,教师只需从旁引导即可。小组分工是小组合作的一部分,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优势所在,是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掌握的能力。学生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特长,又要勇敢地在团队中表达,当有适合自己的任务时,要勇于担当,主动接受任务,当被分配到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任务时,也要敢于拒绝,及时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免到实际执行环节才出现问题,影响整个小组的学习进度。

例如,在教学“中学序曲”一课时,课后教师可以以“你对中学时代有哪些期待”为主题,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自由结成学习小组,要求每组4-6人,每个小组在下堂课进行成果汇报,汇报形式不定,但要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情感和思考。小组确定后,小组成员一起开会决定汇报的形式,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组员根据确定的形式再进行具体分工。如某小组决定以课本剧的形式展现成员对中学时代的期待,通过展示刚进入中学的学生小明一天的所遇所想来表现在中学时代可能遇到的困难,通过展示小明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表现小组成员对中学生活的设想。接下来小组确定了一个负责记录的“书记员”。小组成员在开会过程中轮流表达了自己对主题的看法,谈了自己对中学阶段的期待和一些烦恼。书记员负责记录每个人的想法,把大家的想法汇总;文笔好和想象力强的学生负责编写剧本,想象力强的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情节,文笔好的学生落实写作;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制作道具和布景,其他成员一起帮忙;沟通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当导演,协调演员和排演流程;胆子大、性格开朗的学生则担任演员,饰演小明和小明的老师、朋友。小组成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在排练中遇到问题时互相帮助,一同解决可能出现的临时情况,这样才能共同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

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课堂延伸

小组学习有助于教师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复杂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到社会这个课堂中丰富学习经验,增强学习环境的复杂性,通过让学生应对和解决各种突发事件,训练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当然,在开展小组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务必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同的活动能发展学生不同的能力,比如资料搜集活动能够锻练学生获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社区服务活动能够锻练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情感感知能力,等等。由于实践活动具有广泛性,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把好第一道关,在开展活动前充分考虑活动是否有益,以现有的学习小组规模是否能够达到实践活动的要求等。

例如,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一课时,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学会了如何分辨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树立了活出精彩人生的高尚追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课后以小组为单位一起到社区做志愿者。学生可以一起排练节目,到养老院为老人表演,或是陪老人说说话,帮老人调节心情。学生也可以一起为社区的独居老人介绍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教老人用手机上网了解信息,或是帮助老人学习视频电话的使用方法,让老人在想念子女时能随时同家人联络,同时还可以向独居老人科普电信诈骗陷阱,让老人提高警惕,保护财产安全。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社会中其他人的需求,学会关怀他人,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活出更有价值的人生,通过小组实践实现精神境界的提升和道德感的培养。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学生还能提升共情能力,深刻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对课堂学习的内容产生更深层的感悟。

五、注重总结实践经验,结合理论形成感悟

小组学习是多人共同学习的过程,参与人数越多,可能出现的情况就越多,也越复杂,在社会实践中,这些问题又会因为环境的复杂成倍增加,所以学生处理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实现自我成长的过程。教师要告诉学生不要害怕問题,而是以平和的情绪、积极的心态主动解决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个人的成长。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感悟,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要珍惜每一段经历,学会在体验中感悟,在体验中总结规律与技巧,提升自身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可能成为学生获得感悟的来源。

另外,既然是小组学习,那么教师也要注意结合课堂知识,让学生抱着对课堂知识进行补充和深入理解的目的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这样才能让课后的小组实践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小组学习为课堂增益,让学生真正受益,提高自身的道德与法治素养。道德与法治学科本身讨论的就是学生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所研究的对象也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也可以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总结经验能够让小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又是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一次有效训练,也对提升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有所裨益[3]。

例如,在教学“亲情之爱”一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分享自身故事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因此存在理解上的差异,如小敏是三口之家,平时同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有周末和节假日才会同父母一起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家看望老人,而小丽和父母、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小敏和小丽之间不同的生活习惯就导致了他们观念的不同,交流陷入了困境。这时小组内部可以将这种差异当成新的讨论主题,共同探讨“家人间的亲情是否和居住在一起有关”相关的问题,从而认识到不同家庭情况下蕴含共同的亲情,这就把原本阻碍小组学习的问题变成了促进小组讨论的主题,不仅解决了学生在交流中的实际问题,而且也为小组学习打开了新的方向。

结语

总而言之,小组合作学习是能够显著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种学习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小组中发挥优势,互助完成复杂任务,共同进步,还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同伙伴增进情谊,共享学习与实践的乐趣,让学习更加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参考文献】

[1]徐丽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强化教学实践性的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17):45-46.

[2]余雪娥.采用任务驱动提高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以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J].教育界(基础教育),2019(10):101-102.

[3]陈莉娟.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全国优秀作文选(教师教育),2021(03):60.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