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劳动教育,活化政治课堂
2022-05-30林大伟
林大伟
【摘 要】劳动教育的历史由来已久,向来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我国德育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近年来在功利主义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劳动教育逐渐脱离社会实践,变成了纯粹的理论教学,也成为了学生思想政治考试的一部分,再加上当代许多学生自小在家长的溺爱中长大,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劳,自然也没有义务劳动的概念。通过让学生学习劳动模范精神、走进劳动者的日常生活、参加劳动实践活动,在学生的脑海中重建“劳动”概念,让劳动教育改造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关键词】劳动教育;高中政治;教学实践策略
高中政治学科在高中教学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人生发展道路的选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实施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中的渗透策略时,教师应当将自己作为学生的行为表率,与学生同进退、共呼吸,和学生一起参加劳动实践,为学生亲自讲解政治理论知识,使劳动思想融入到学生日常行为中。
一、高中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如今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本该由学生亲身经历的劳动教育活动全部变成了课本知识,学生失去了一个亲身感受的机会。有的小学在安排教学计划时将升学考试内容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将劳动教育这样在升学考试中不直接占有分值的教学内容就不纳入高中思想政治的教学方案,学生在上课时也不会学习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所以劳动教育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体系中名存实亡。
在开展高中思想政治的劳动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缺少对劳动教育正确的认识,所以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时比较敷衍,导致劳动教育内容说教性比较强,缺少生动性,学生也逐渐对劳动教育产生了抗拒心理。除了学校领导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劳动教育的忽视,学生自身缺少劳动经验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许多学生都出生在千禧年之后,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所以学生很少有参加劳动的机会,自然也无法感受到劳动的乐趣。部分学生生活条件比较富足,因此价值观也发生了扭曲,在日常生活中讲究攀比,经常浪费食物等各种资源,对劳动者也缺乏同理心,性格也比较恶劣。
二、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活化政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宣传劳动模范人物精神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的劳动渗透教学时,教师要发掘课本教学资源,提炼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劳动教育思想进行有机融合,通过为学生播放优秀劳动教育影片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内容,学习模范精神。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一年级教材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时,教师在班级中开展了“了解劳动模范事迹,学习劳动模范精神”的班级教学活动,为学生播放了劳动模范的相关影视片段,带领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反思,并且重新制定了班级的规章制度,使劳动教育渗透到学生校园生活的方方面面。经过慎重考虑,教师将焦裕禄作为高中政治劳动教育的模范人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新中国人民公社时期劳动模范的奋斗精神,教师从网络上为学生搜集了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料,有新华社的纪念文章,也有文艺作品。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观看了焦裕禄书记在河南兰考县治沙时的科普影片,在1962年,焦裕禄同志在党的委派下来到了兰考县,当时的兰考县正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粮食收成非常不理想,春天的风沙、夏秋的水灾、盐碱地碱性超标都令本地粮食产量大幅下降,许多农民吃不饱肚子只能去外地逃荒。在风沙、盐碱、内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下,焦裕禄书记毅然与广大劳动人民站在了一起,焦裕禄书记感谢了党将他派到最艰苦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自己,焦裕禄书记还说不改变兰考的情况自己绝不离开工作岗位。在看到此处时,许多学生已经将兰考县恶劣的自然环境记录了下来,有的学生神色凝重,已经陷入了思考当中,接着纪录片为学生展示了焦裕禄书记如何改变兰考县委悲观主义的干部作风,如何走进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用群众的智慧来应对三害。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焦裕禄书记的所作所为,教师也为学生播放了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老师主演的电影《焦裕禄》,在这部电影中,焦书记走遍了兰考大大小小的沙地、盐碱地,对兰考县的受灾情况了如指掌,在看到焦书记肝病严重却战斗在抗灾第一线时,许多学生已经留下了热泪。在电影片段观看结束后,许多学生久久不能平静,在交流感想时,一位学生哽咽着说:“一直以来我都以为所谓劳动教育不过是让学生多干点活儿罢了,直到今天我才意识到,劳动教育绝没有这么肤浅,劳动教育继承了先烈的艰苦奋斗精神,它不仅是对我们日常行为的改造,也是对我们劳动思想的改造。”听到学生能有这样深刻的感悟,教师也很欣慰。在观影交流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一起对班规班纪进行了修改,增加了许多具有实际意义的劳动内容,在组织上更加强调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发挥劳动模范的榜样作用,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更加积极向上。
(二)开展市场供求关系调研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市场调控的原理,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一场小型的社会调查实践,学生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市场的上下游运作,还可以学习经济常识,充实自己的思想政治知识面。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一年级教材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时,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到了位于学校附近的大型农贸市场进行社会调查,为了让学生明白供需关系的原理,这个活动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供需关系等基本经济原理,感受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在价格调控中发生的作用;二是为了改变传统高中政治劳动教育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走到劳动者中去,体会劳动者谋生的不易,教育学生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而奋斗。带领学生对大型农贸市场进行考察时,教师也适时地穿插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内容,使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进行有机融合。首先,教师为学生讲解了“市场决定资源配置”这一经典的经济学原理。教师向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是否注意到农贸市场的商品价格每天都在变动,你知道影响商品零售价格变动的原因都有哪些吗?在听到这个问题后,许多学生都面面相觑,由于生活经验的不足,许多学生缺少生活常识。在沉默了一段时间后,一位学生不确定地说:“农贸市场上的商品零售价格应该和进价有关系吧。”教师肯定了他的想法,同时也说进价只是影响零售价格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但这并不全面,教师也举例说:“有的商户自己就是商品的生产者,在销售过程中也没有中间商的加价环节,因此进价因素对售價的影响比较小,我们也可以观察到这类商户的零售价是相对较低的。”为了解答学生的困惑,教师和学生对售卖不同类型商品的商户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学生了解到,影响售价的因素有许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市场的需求,而这是通过对上一年的销售情况来进行预判,这就是说商户掌握的信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要承担一定的经济风险,在走访过程中,许多商户都肯定了这个情况。一位售卖水果的商户告诉教师和学生,自己在卖水果的同时也种植了一些本地特色水果,在生产和销售的环节中,除了需要承担一定的种子、农药、化肥和一些人力运输成本以外,果农需要很谨慎地对下一年度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判断,否则既会因为种植量过小而错失商机,也会因为供大于求而导致商品单价的下降,进而是利润空间被压缩。听完这位商户的讲解,学生纷纷感慨进行商业贸易的辛苦,也能体会家长在抚养自己长大成人时所付出的牺牲,在这次劳动教育中,许多学生能够用一个比较成熟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自己目前的生活,有的学生一改性格浮躁的毛病,变得更加沉稳和懂事。
(三)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
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來到了城市公园中,进行主题为“爱护自然环境,清理生活垃圾”的志愿活动。在志愿活动开始前,教师将学生分为了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不同的功能区,小组人数在十人左右,小组的分工由学生自己来决定。
例如,当教师在讲解统编版高中政治一年级教材的《综合探究践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进步》时,对于教师来讲,十人小组并不是随意划分的,首先由于本地的城市公园区域较大,所以小组必须有足够的人数来完成相应的工作量,但是小组人数过多也对个别组长造成较大的管理压力,而十人的编制正好可以保证分工的细致性。在劳动工具方面,教师已经为学生提前做好了准备,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劳动制服和劳动保护措施,在志愿活动正式开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动员演讲”,教师以城市中的环卫工人为例,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从环卫工人的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中传递到学生心中,在教师动员下,学生的士气不断高涨,随后教师和学生正式开始了今天的志愿活动。在清理环境的劳动中,教师也和学生站在一起,为了让这次志愿活动更有合理性,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负责区域的环境进行了考察,将清理区域按照不同层级进行了划分,以便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更需要劳动的地方。以草地片区的清理工作举例,教师和学生首先对草地区域的垃圾类型和垃圾分布区域进行了分析。教师首先带领学生对青草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部分区域的青草长势明显要比周围区域较差,在高度上也不一致,这说明此区域一般是群众的休息区,娱乐活动较多,也较有可能在暗处隐藏一些生活垃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将清理区域进行了划分,为垃圾比较多的区域分配了更多的清理人手。教师和学生首先将一些诸如纸团、塑料袋这样比较明显的生活垃圾都收进了编织袋中,针对像烟头、纸屑这样隐匿比较不容易被发现的小型垃圾,学生将清理区域进行了二次划分,每个负责人员只需专注自己身前的一小块区域即可,通过使用这种细致的小组分工策略,学生的劳动负担减轻不少,劳动效率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更加高涨。经过近一个小时的奋战,城市公园中的许多卫生死角都被清理了出来,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学生都感到满足和快乐,教师观察到许多学生在这次志愿活动中拼尽全力,虽然灰尘和汗水模糊了脸庞,但是每个人的脸上都闪耀着劳动者的光辉,这次劳动实践活动令学生的思想境界上升至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进行劳动教育渗透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提出的教学意见和建议,为学生设计贴近生活、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将高中思想政治理论与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对教学环节进行一定的设计,为学生烘托教学气氛,将学生带入到劳动情境中去,使学生全身心地感受劳动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薛久俊.高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2(2):126-128.
[2]朱金峰.高中劳动教育的意义重构与实践路径[J].新教育,2021(34):76-78.
[3]赵权斌.城区高中劳动教育实践形式探讨[J].读写算,2021(33):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