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022-05-30闫永平
闫永平
应考锦囊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论述类文本阅读部分设置了两个能力层级:一是理解,二是分析综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考点属于“分析综合”的第一条要求,能力层级属于C级。
论述类文本的表达方式属于议论,以理论性、逻辑性、针对性为突出特点,其基本类型包括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文艺评论等。无论是全国卷还是新高考卷对于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主要体现了高考语文选材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等特点,渗透了“以德树人”“素质教育”“文化素养”“核心素养”等内涵。其目的是加强考生的德育教育,全面提升考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渗透素质教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整体的综合语文素养。该考点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且常和“分析综合”中的其他考点综合起来进行考查。选项常见设误方向包括“曲解文意、张冠李戴、以偏概全、偷换概念、因果混乱、混淆时态、无中生有、说法绝对”等8种形式,重点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理性思维等能力。
对于“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一类题型,考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找”——根据选项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的区间。有些信息可能集中在某一自然段,有些信息则分散在整篇文章中。考生既要有局部意识,更要有整体意识,才能做到不漏、不遗。
“二画”——对于找到的区间信息用不同的符号勾画圈点,并依次表明与其相关的是A选项、B选项、C选项还是D选项。以选项信息为引导,以文本信息为依据,瞻前顾后,对相关信息的前提条件、后续结果予以延伸,可以避免信息遗漏。
“三比对”——重点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对句子的相关词语做初步判断,特别关注表范围、程度、指代、时间、时态、是非、频率、语气等的词语。其次是对句子之间的关系予以比对。句子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设题的重点,以“逻辑推理”为原则,特别要重视选项的句意关系和原文表述是否一致,如果是复句更要详细推敲。再次是分析比对选项的前提条件和表述结论是否和原文一致。命题者往往会无中生有以及有意扩大或缩小范围,混淆扰乱考生的思维,对此我们应高度重视。
考题连线
(2022年高考语文全国甲卷论述类文本阅读)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考古发现的金银器实物在名目和数量上远远比不上典籍记载,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
B.考察一个时期社会的审美风尚,应先注意其时金银器皿和首饰流行的工艺设计以及对时代风尚的传播。
C.无论哪朝哪代,金银器纹样设计都脱不开祈福与怡情两大主旨,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的纹样设计也是如此。
D.给没有文字或鲜有文字的金银器成品命名,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A项,“而其价值和意义却在典籍记载之上”错,无中生有。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考古发现的实物,就名目和数量而言,虽只是载籍的冰山一角,却是以形象示人;对于工艺美术要讨论的核心问题,即造型与纹饰,它提供了最为直观的实例”,这里只是在说考古发现的实物有其自身的价值,而没有把它与典籍记载进行比较,二者应当是各有价值。
C项,“都脱不开……也是如此”错,表述绝对,根据原文第五段“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工艺美术是共性多、个性少、最为贴近生活的艺术。无论哪朝哪代,祈福与怡情都是纹样设计的两大主旨”,选项缺少一个前提条件“从造型设计的角度来看”。
D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是命名的主要依据”错,无中生有。原文第五段末尾只是说“文,即人对物的命名,此中包括了对物之本身和物所承载的意义的理解”;而通过第六段“纹样设计所涉及的图式演变……一是设计者和制作者共处的风俗与共享的文学所形成的文化生态”可知,其所处时代的社会风俗和文化生态影响的是金银器纹样设计的图式。
【参考答案】B
針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民族精神,是人类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表达传递传统文化精髓已成为当代中国艺术创作面临的重要课题。传统文化要想展现魅力,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线,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创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增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其意义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更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近年来,传统文化由于缺乏时代特色表现,受到冷落。传统文化的形成和表达,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固定模式,保持稳定是传统文化的特色,但也对传统文化发展带来阻碍。社会的发展、意识的更新,降低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以至于人们对传统文化表达缺乏兴趣。随着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意识增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正逐渐得到缓解。
首先,要善于运用现代文化平台展现传统文化魅力。现代文化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现代人为适应时代需求和发展形成的一种新文化体现。现代文化适应现代人对生活发展的需求,处处体现时代特征,已成为不同国家现代社会发展的共性,现代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使人们更愿意接受现代文化。传统文化如果仍以传统表达形式出现,会降低对大众的吸引力,其受众只会越来越少,发展的途径也会越来越窄。传统文化要想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发展,就应融合现代文化中,借助现代文化传递传统文化魅力。
其次,要借助高科技传递传统文化艺术价值。传统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是文明传承发展的动力。科技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科技在带动社会产业革命的同时,也让传统文化有了全新表达形式。传统文化可与高科技手段融合创新,使原本固定模式下的传统文化表现科技化、动态化,展现时代特色,演绎创新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增进传统文化表达,要通过各种表现形式来增加影响力。传统文化大胆地走出去,向世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以和为贵、守诚信、求大同的价值追求,通过文化交往促进国家、民族间的和谐。英国哲学家罗素对中国文化推崇备至,他曾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品质若能够被世界采纳,世界将充满欢乐祥和。”因此,传统文化要善于结合世界潮流与民族特色,将传统文化基因推广传播,把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在世界上弘扬起来,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文化价值被世界认可。
(摘编自张兴华《传统文化如何表达才能彰显魅力》,《人民社论》2017年4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现代表达形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借用与创新,既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展示,又是以当代艺术形式传递传统文化生命力,是对艺术人文精神的再造。
B.随着社会上“回归传统,重视传承”意识增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得到缓解。
C.传统文化如果仍以传统表达形式出现,不仅会降低对大众吸引力,其受众还会越来越少,而且发展的途径也会越来越窄。
D.要使现代文化成为不同国家现代社会发展的共性,就必须让其适应现代人对生活发展的需求,处处体现时代特征。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将传统文化用现代表达形式进行借用与创新,才能彰显其文化魅力。
B.我们一方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稳定,更要利用现代表达形式,使其影响扩大,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C.借助高科技,不仅可以带动社会产业革命,而且可以使传统文化有全新的表达形式。
D.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如果只注重传统表达形式,不仅会降低对大众的吸引力,其受众也会越来越少,而且发展的途径也会越来越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