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形式探究
2022-05-30段文静
摘 要: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一项就是美术教育,美术教学在个人的终身发展过程中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小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综合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深入探究,人们对小学的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美术作品的评价形式也要跟上教育的发展,以多种形式、多个主体、多个角度开展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从而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中的创造力、创新力、思维能力,最大限度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形式
美术教学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在课堂中、创作中、作品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美术创作、美术作品的理解给予恰当的点评,让学生从中肯的评价中更了解自己的想法、了解学习美术的意义,从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短板,发挥优势和长处,进一步激发创作灵感。但我们所追求的评价不是单一地对学生做出精准式的结论,而是从创作意图、过程、作品和学生的状态等方面提出建议,分析优劣,进一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培养学生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和创作的动力。
一、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形式探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美术课堂评价形式的探究是素质教育发展的结果
美术教学和小学生的美术作品,需要的是教师的指导和建议,而不是对小学生的美术创作过程和作品以等级或者分数的形式进行点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探究评价形式,是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新课改下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的结果。探究美术课堂评价形式,是突破传统教学中单纯的以优良差或者分数判定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进步,将美术教学评价融入学生的创作中、美术作品的理解中、感受美术作品的情感中。评价的对象也更加多元化,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权威”话语权,学生可以参与、师生之间可以互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点评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评价方式。
(二)美术课堂评价形式的探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美术课堂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发展过程中,教师不再是课堂唯一的“发声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观点、教案提出意见,教师对学生的创作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从这一点上看,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对美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要在日常工作中不忘自我学习、自我提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美术教学,不再用一成不变的教案开展教学。教师要通过培训、网络资源、教师互评等形式提升美术教学素养,因为只有教师不断地提升、变得更强大,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学生的“十万个为什么”,才能不被学生问倒,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树立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形象,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动力。
(三)美术课堂评价形式的探究让评价更具针对性
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很少重视学生的体会,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授课模式从讲述、板书到学生的临摹,程序化的教学过程让美术课堂评价的形式以美术作业内容为主,评价的结果也是简单地呈现优、良、差。但是,现代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增加评价形式的探究,这种教学的转变本身就让美术课堂的评价具有了针对性,作品不再是反映学生美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
例如,在《走进大自然》的美术教学指导中,学生手中有丰富的水粉材料、各种各样的油画棒,在小学生的内心世界里,大自然中有着无数有趣的事物,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评价中不要将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某一季节或者某一物体上,而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自然界的认知,用笔描绘出自然界的美。作品展现的景象可以是一幅落日的余晖,可以是风雨中的一把伞,也可以是路边的一棵小草。只要是学生自己思维下的作品,都值得被肯定,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创作过程的指导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建议,而不能简单地给出“画得很好、画得很像”这种评价答复。
(四)美术课堂评价形式的探究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是一种鼓励和激励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适时、恰当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美术的理论性知识比较枯燥,美术学科本身也具有抽象性,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教学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让学生在美育中具有更高水平的审美能力。加之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一般情况下小学低年龄阶段的孩子很难安静地坐下来画画或者进行手工制作。结合学生自身和學科特点,需要教师以不间断的评价提示学生、督促学生、指导学生,确保美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如小学生与教师之间良好的互动、学生作品的制作。教师如果能够把握各个时机,使用恰当的语言或者方式提出评价,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与激励,会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更具信心,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
二、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形式的现状分析
(一)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的功利性占据了主导地位
传统观念中,小学美术教学与升学没有关系,学生的主科成绩是教师和家长关注的重心。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高中阶段出现了美术专项学生和美术能够助力升学的情况,一些家长将学生送去学习美术。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要会画、要画得像,认为只有画得像、画得逼真才是好的美术作品,忽视了美育中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和学生美术素养的提升。这种错误的理念和单一的评价方式逐渐让学生失去了对美术的创作灵感和兴趣,也达不到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单一
一般情况下,教师是评价的主体,教师的评价代表着决定性的优与差,小学生对教师的话也深信不疑,认为既然是教师说的,那肯定就是对的。教师在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进行评价时,关注的焦点往往是美术的技能和技巧,对学生的创造力没有过多关注,对技巧或者技能的评价往往也仅限于学生的作品训练中。而小学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美育中感受美术的魅力,要影响学生的“三观”、情感能力和学习能力,最终实现美育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养、责任心直接影响学生对美术的认知,很多学生在小学阶段开始正式接触美术,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观念不能与时俱进,美术教学质量就得不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得不到正规美术教学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美术兴趣、美术视野、审美能力的形成都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多样性的小学美术课堂评价形式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关系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点评与督促,关系到学生在各种评价中得到的意见和建议后的改进,如果缺少了正确的课堂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业水平高低、优缺点就缺少了正确的认知,在进步的空间上就会停滞不前,教學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美术教学中,评价的方式更应该是开放性、多元化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启发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使创造力得到不断提升。
(一)在美术课堂中给予小学生正确的评价,让学生的个性得以放飞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具有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只有看到了学生的独特性,尊重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观点,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让这种具有生命力、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呈现出的是学生个性的张扬与丰富性。如在课堂《影子的游戏》美术教学中,面对事物的影子,有的学生习惯观察,在观察中感受影子随光线的不同变化;有的学生善于把握影子的形状,在不同的角度能够描述出不同影子的形态;而有的学生则可能更富有想象力,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影子的色彩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特殊色彩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的想法给出正确的评价,让学生在合适的时候获得鼓励,增加自信。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美术创作的灵感
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在美术学习中每一幅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了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不断地优化评价方式,保护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不是以一种单一的目光要求学生整齐划一。如《生活中的趣事》,学生根据自己独有的经历和记忆描绘出的场景各不相同,表现形式和实现的方法也有差异性,如果某两位或者多位学生的美术作品相同或近似,反映出的则是学生之间的抄袭和模仿。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美术作品进行评价时,要重点突出生活中的趣事是否表达得清楚、画面是否真的很有趣、学生能不能清楚地将自己作品中所反映的趣事讲述给同学听。教师要有重点、有目的地优化课堂评价方式,保护学生创作灵感。
(三)多种评价方式叠加进行,课堂氛围更好,评价效果更好
传统的认知里,课堂评价是教师工作的一部分,与学生没有关系。在探索评价形式的过程中,多样性的评价方式具有积极、民主的意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师生之间互评、同学中间互评四种方式相叠加的方式,根据课堂教学的需求采取合适的评价方式。如教师要求每次的美术作业中,让学生预留出相应的评价空间,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在小学生的眼中更能发现细节问题,发现美术作品中的精彩;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让学生在自评中能够看到自己的长处和缺点,这才是促进学生更快成长和进步的方式,因为学生终究要脱离教师的指导,如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评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师生互评的方式中,学生放下了对教师的畏惧感,对教师不再具有深深的戒备心理,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对教师的看法,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板书作品或者教师的点评做到畅所欲言,体现出亦师亦友、更为民主的师生关系。在叠加式互评模式下,美术教学的课堂氛围更加融洽,评价效果和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四)以竞技的形式开展班级、校园、网络等形式的美术作品展览
美术教学中,为鼓励学生善于动手、动脑,善于创作,教师可以不间断地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学生作品在展览的过程中能够被更多的人看到,能够听到多种形式的评价与反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学习上的成长与激励,因为每一名学生都想要展示出自己最棒的一面,收获好的评价。但是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握作品展览的数量,以学生之间竞技的形式,每次选用八至十幅具有特色的作品进行展示,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激励,被选中的学生争取下次的作品更出彩,没有选中的学生内心暗自鼓舞加油,争取下次能够让自己的作品被展出。作品展览的形式可以是多样化的,比如在教室的一角设置一块简单的展板,专门用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或者在学校宣传栏、学校的陈列室内展出作品;也可以利用现代发达的网络,将学生的优秀作品通过各个网络平台展出,让学生在收获的评价中不断改进、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五)重视美术课堂中综合性的评价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成长、成才应该是综合性的,某一方面突出不一定是优秀的人才,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是培养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对学生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评价,除了对美术作品的评价外,教师也要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各种反应,如有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效果特别好,有的学生对色彩的直觉感受特别突出,有的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看到其他同学的困难而积极地给予帮助,有的学生在小组创作中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或者创新意识,这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体现了学生的道德与修养。美育的教学不仅是审美情趣的培养,也包含着对学生心灵美的培养。如果缺失了心灵美,学生是无法画出精彩的美术作品的。教师美术教学中的评价要注意到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利用综合性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四、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中的多元化评价教学的探究对美术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保持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保护学生创新创作动力的保护剂。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中,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审美能力和情趣相应的得到提高,是切实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的途径。教学要继续保持对美术课堂多元化评价的做法,不断地加以探索和总结,推动小学美育向纵深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彭奎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上旬),2017(1):169.
作者简介:段文静(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本科,小教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