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描绘景物

2022-05-30程霞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22年26期
关键词:日光野花丁香

程霞

人在自然中生活,与自然相互依存,无论是写人还是记事,都离不开对景物的描绘。

如何把景物写得鲜活灵动呢?

除了明确写作目的外,还要注意从不同角度着笔,立体呈现景物特征。

一、观察视角的变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如俯瞰、仰望、远眺、近观、平视、侧看等;写作顺序同样也很重要,或由远及近,或从前到后,或从里到外,或从整体到局部等,这样,景物所呈现的特点才有层次感。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一文中就通过观察视角的变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秀美的济南风景画。文章首先俯瞰全城,得其全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然后,将镜头拉近,详细描绘雪后的山景,按照“山上——山尖——山坡——山腰”的顺序,让读者饱览雪霁初晴的一山秀色。

写水色时,则采用由下而上的顺序,由水面兼及写天空,“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井然有序,写出了大自然的美。

同学们在描写景物时,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角度和写作顺序,就能拓宽视野,不仅写起来得心应手,也能使读者充分领略景物的美。

二、多重感官的变换

描写景物需要绘色、绘形、绘声,使人看得见、摸得着,这需要尽可能地调动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结合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的描摹。换句话说,多感官描写景物,可使景物更加鲜活灵动,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如宗璞在《丁香结》中,就把丁香写得富有诗意。

作者描写了城里、城外、斗室外以及雨中丁香的颜色、形态和气味。文中,有对花形的工笔白描——“十字小白花”“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采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出丁香花俏丽的姿态。也有写意式的色彩描写——“雪白”“莹白”“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外的莹白渗過来”。作者用印象派的画作来比喻朦胧细雨中的丁香,富有色彩美、动态美、艺术美。

通感手法,又称“移觉”,指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发生转移,让人的听觉、视觉、嗅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转化,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使读者的感受更加真切具体。如“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济南的冬天》),“热带的天气”会让人感受到温度,这种逼人的热感可使人产生“响”的感觉,“日光”则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亮”。作者用“响亮”一词,将触觉转化成听觉与视觉,日光之“毒”倍增,“叫人害怕”。

三、动景静景的变换

自然景物有动景,也有静景。在描写自然景物时,要把景物的动静状态结合起来,这样,既有了静物的“俏姿”,又有了动景的“生气”,更符合大自然的本来面貌。

如朱自清的《春》:“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从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生长在草丛里的野花本是静态的,但作者却将其人格化,“眨呀眨的”写出了野花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生姿的动态美,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四、虚景实景的变换

“虚”景,即未出现之景,也就是联想、想象之景;“实”景,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的景物。“虚实相生”,指由眼前之景联想到已逝之景或未来之景,将不同时空领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进行描述,造出新的画面,使文章的境界开掘得更深。

如朱自清的《春》:“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观赏眼前春花,闻到花朵香甜的气味,不禁驰骋想象——树上已经果实累累,从未来的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

虚实结合法的运用,不仅能拓宽描写的视野,更能升华文章的主旨。

总而言之,要细致观察、开拓思维,灵活变换角度,同时把多种描写手法结合起来,才能将景物描绘得生动传神。

猜你喜欢

日光野花丁香
永远的丁香
丁香
野花(外一章)
随日光衰老的石像
《野花也妖艳》
丁香本马
风中的野花
日光性角化病的诊治进展
晒书日光香
调节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