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22-05-30陈国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应用型

陈国宋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正在逐步更新,民办高校的定位不同,其人才培养模式也会有所差别,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需要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所以当前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得到相应的重视,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福建省的民办本科高校数量不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数量更少,以福州理工学院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进行合理的探讨。

[关    键   词]  应用型人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12-03

学校文化指的是学校中形成的一类特别文化。这种概念并未指出学校文化的真正意义,但是却指出了学校文化的发生场地——学校。众多学者对学校文化的研究各抒己见,但所有人都认为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需要在校园建设中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体现其教育效果。生源不同让民办高校的定位与其他高校有较大的差距,只有优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提升教学的实际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民办高校教育成为我国高等人才输出的主要场所。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学生群体,如何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促进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经成为许多民办高校所重点研究的问题。现阶段民办高校课程设置与社会教育需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需要选择合理的发展战略解决这些矛盾,要将精神文化作为大学文化建设核心,形成鲜明的应用型大学文化,提升应用型大学文化的实际内涵。由此可见,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进行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概念

为了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高校需要根据学校整体教学情况选择合理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策略。所谓应用型人才指的是面向不同岗位的需求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岗位的合格型人才。如今应用型人才在市场中十分受欢迎,应用型人才教育工作更加注重实际的操作环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简化一些理论性知识讲解,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实际操作,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让这些应用型人才能够实现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在毕业后能够最快地成为企业的核心生产力,让企业在应用型人才的助推下实现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这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价值。在当前市场环境中,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市场中炙手可热的人才种类,也是当前企业比较看重的一类员工。所以在高校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更多人在学校的学习过程中掌握更多专业的技能,让他们能够尽快熟悉岗位环境,有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具备更大的职业优势[1]。

(二)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方法

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传统人才培养有较大的差异。传统教学工作中,教师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以让学生具备更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应用型人才主要培养和强化的是学生的实践能力,以让学生在工作岗位能应用更多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遇到的问题。民办高校作为一个面向就业的高等教育机构,需要着重于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掌握更多在工作岗位上可以用到的实际操作技能,具备更强的工作能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一种战略,能够为社会经济建设提供更多的助力[2]。目前大部分地区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训模式比较规范,已经选择出合理的教学途径来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1.采用校企联合的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的岗位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即使民办高校对于硬件、软件设施投入力度再大,学生进行多次校内实践,也难以完成真实岗位模拟,但是利用校企联合的模式进行教育便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规划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让企业的基本需求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因素,形成学校与企业对口的就业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毕业后第一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企业实地培训,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训,提前感受岗位的氛围,能够及时意识到自己工作上存在的不足,优化自身的工作能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提升应用型人才教学效果。

2.采用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

学生如果仅仅学习公共基础类课程,很难通过此类课程了解并制订出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调整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设置,以此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更加清晰,规划出光明的前景,还可以让学生在保留自己兴趣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灵活应对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变化,保证学生能够在毕业后找到更好的工作[3]。

3.采用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

很多民办高校课程教育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专业知识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让学生的理论根基更加稳定,但是却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民办高校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而作为应用型人才,最需要具备的就是更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就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相应的实践水平也得到显著的提升,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以上三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福州理工学院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让毕业生真正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衔接,建立起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了应用型人才的大量输出,为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

不可否认,民办高校与传统公立大学在教学规模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社会对民办高校的认知存在偏差,认可度也相对较低,导致部分学生对民办高校的认知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他们往往存在不自信的问题,认为在校学习只是消极度日,学不到真正有用的知识,也无法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未来可能找不到更好的工作。这些问题让很多教学工作陷入了瓶颈,学生不积极配合教师,不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很难提高教学质量,更不用说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了。针对这一问题,需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手段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让学生更加自信。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习相关知识,调动起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需要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为前提和关键,树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清晰地认识到差异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差距,社会分工的不同也只是承担的使命不同。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以后,自然会自觉地完成自己的目标、规划,在后续的学习中也会有良好的表现[4]。以下进行具体分析。

(一)多种手段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开展

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采用一种方法难以满足多元化教育的需求,因此需要利用多种手段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效果。目前,大部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表现为服从、严肃。民办高校校园文化需要与实际的教育功能相结合,以此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目前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将校园文化融入教学中,在教授学生文化专业课的同时渗透鲜明的导向思维,要让更多学生了解应用型人才的实际价值,让他们能够努力学习,完成学校所规划的教学目标,将自身所学与未来的工作相联系,打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将更多校园文化建设基础概念传递给学生。

二是利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打造鲜明的校园文化。应用型人才与企业的实际人才需求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活动来确立现阶段的人才能力需求,让更多企业与校方进行合作,与学生进行沟通,模拟各个岗位的招聘流程,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形成健康、良性的校园文化[5]。

三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让学生能够为了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努力。经过社会文化的建设,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普遍树立了成为应用型人才的学习志向,提升了自身的学习热情,但是对于职业生涯的进一步规划仍然处于迷茫状态,所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需要聘请专业教师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指导,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职业定位,为后续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助力[6]。

四是鼓励学生实践。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这样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快速成为企业内的主干力量。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具备更强的包容性,为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多进行真实模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也可以安排各类实践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提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和实践能力,让校园文化建设成效得到显著的提高[7]。

(二)从软硬件设施上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成果

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无形的活动,但是在教育工作中发挥的功能却是十分强大的。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需要以符合校园文化导向的方式进行校园文化建设,要引导学校文化升级,保证教学质量,在软硬件设施上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求。例如,可以提供自习室等环境,为学生学习知识提供条件;可以开设一些专业性实践场所,让学生能够尽早了解职业环境及其特点;可以让学生进入实践场地进行模拟实训,通过逼真的环境让学生尽快融入自身的岗位,合理选择自己未来的就业途径。其次,学校还要打造出具备更强专业能力的师资力量和师资队伍。很多专业教师可能学习了相应的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过多的实际工作经验,因此很难对学生的实际操作提供更多的指导。这要求学校应聘请更加专业的教师,让他们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实训环境更加真实,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显著的提升。再次,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为学生配备办公软件、信息化教学系统,通过信息化技术力量为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保持更加强烈的学习热情,让信息化建设的完成推动教学事业的发展,让应用型人才发展战略打牢基础,让教学发挥更强大的价值,让校园文化建设真正实现教育的意义[8]。最后,学校也需要创建一些有效的教育环境,比如,打造文化长廊、设立文化宣传周、建立宣传展示栏、利用好校园广播等,这样才能让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润物细无声地融入教学中和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进而影响学生的一言一行。

通过以上几种校园文化建设措施的实施,能让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有效落地,让校园文化建设的速度得到显著的提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战略的支撑下,校园文化建设将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通过这些教学理念与实践操作的相互融合,能够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迷茫的状态,寻找到自己想要完成的发展目标,让民办高校的应用型人才输出率得到显著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选择合理的建设方法才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形成校企对接的关键模式,这种模式受到了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由于很多民办高校并未认识到校园文化与校园教育之间的必然联系,导致相应的教学策略比较薄弱,很多教学工作无法高效开展。所以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需要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将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本项目研究重点、难点在于高校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很难既符合高校办学宗旨又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地完成相应建设,所以需要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化。本项目研究,为福州理工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参考,为福州省其他民办本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1]薛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策略研究[J].人文之友,2021(10):81-82.

[2]石海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专业社团建设路径探索:以中华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CWU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社团为例[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21(4):109-114.

[3]董杰.文化育人视野下应用型高校美育建设的价值与实现路径[J].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21(4):19-23.

[4]梁淑霞,张红,王丽燕,等.地方本科院校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培育途径探索[J].现代园艺,2021, 44(3):181-183.

[5]潘冬南.工匠精神与应用型旅游人才核心素养培育:价值维度与融合路径[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11):71-73,76.

[6]张倩.“双创”背景下陕西民办高校创新型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西安翻译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40-141.

[7]王婷,刘珥婷,郝越敏.媒介融合時代民办高校校园新闻的探索与发展:以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文传播报》为例[J].西部广播电视,2021,42(15):220-221,240.

[8]裴虎城.环境育人背景下民办高校校园绿地景观建设研究:以山东华宇工学院为例[J].黑龙江科学,2021,12(15):74-75.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