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路径分析

2022-05-30陈莉雯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民办高校应用型

陈莉雯

[摘           要]  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需的人才类型。与综合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能够集中于某一具体的领域,以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各个行业和领域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我国民办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以民办高校中的舞蹈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民办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路径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    键   词]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00-03

在人们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逐渐提高的背景下,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阶段,国内外拥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舞蹈种类和形式。培养更专业的舞蹈人才,不仅能够满足当前人们对舞蹈艺术的追求,还能够促进舞蹈这一艺术领域的发展。对民办高校舞蹈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路径进行分析,能够为民办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和改革提供借鉴的经验和思路。

一、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定位不够清晰

应用型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内容,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无论是在课程改革的指导方面还是专业课程的教学方面,都缺少能够借鉴的经验。然而,在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机构改革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民办高校已经意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但由于缺少相关的经验借鉴,应用型课程在建设中很难发挥民办高校拥有的教学优势[1]。与此同时,由于缺少明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学生无法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逐渐形成自身的职业规划,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在接受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学习积极性不高,进而影响应用型课程教学的效果。

(二)缺少创新意识

尽管现阶段许多民办高校已经开始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但大多数没有掌握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主要精髓。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即使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目标下,教师在开展课程的过程中也大多以教材中的专业知识为主[2]。而对于艺术类的专业课程来说,尤其是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并不适用于实际的专业知识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满足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建设需求,也会因教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而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三)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目标存在差异

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以就业为主导的培养模式、“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培养模式。在对民办高校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以就业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和“订单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对培养专业化的人才起到理想的效果[3]。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和实际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以考试和综合评价作为评判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标准,反而忽视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兴趣变化。因而这种情况也会导致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实际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

二、以舞蹈专业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作用

(一)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对促进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舞蹈作为艺术类课程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和素养、提高学生舞蹈表现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各种类型的艺术节目和舞台演出的数量逐渐增多,这些艺术节目和舞台演出都需要依靠更专业的舞蹈演员才能够呈现出更高质量的艺术作品。从这一方面来说,民办高校加大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的建设力度,能够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舞蹈专业人才,在满足艺术市场对舞蹈演员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培养和提高文化艺术气息的要求。

(二)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国内外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类型的、独具特色的舞蹈形式。在当前我国学生群体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下,加大对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能够依据不同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其更感兴趣的舞蹈种类和形式,在传承和发扬多种舞蹈艺术形式的同时,也能够实现舞蹈艺术文化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知识的积极性,更好地培养舞蹈专业下设的具体舞蹈种类的人才。

(三)推动艺术表演行业发展

就当前形势来看,艺术表演专业的学生未来的就业前景还是十分广阔的,主要是在表演类或文娱类的机构从事话剧表演、影视表演、音乐剧表演或艺术、娱乐节目主持以及文化文艺宣传工作。无论是商业盈利性质的院团还是社会公益服务性质的院团,都是以实現艺术表演功能与围绕“艺术”提供相关服务产品的。艺术类行业对于人类文明社会而言,起到了三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娱乐功能,可以将舞蹈艺术近似地看成是通过表达人们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使人感到愉悦与启发的过程,而通过文娱来缓解人们的生存压力,既是人们的天性,又是社会的主流需求。二是审美功能,通过舞蹈这种艺术形式,能够使艺术美感这种抽象概念变得具象化、实物化,它取材于生活,既能用来表达生活,又超越了生活本身,而通过舞蹈艺术,能够将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通过以情动人、寓教于乐等现实形式体现出来。三是文化功能,不论是哪一种舞种的舞蹈艺术,它都是某一地域文明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的高度集中统一,以我国的民族舞为例,它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对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载体作用。只有创造出符合公众审美需求的舞蹈作品,才能实现艺术表演的各项功能,但能够触动观赏者心灵的优秀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蹈演员的肢体表达能力、音乐与服装的艺术造型设计和编者的感情流露。所以说,培养以舞蹈专业为主的艺术类应用型人才,正是艺术表演行业繁荣发展的先决条件。

三、民办高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建设路径的具体分析

民办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相比,艺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存在更大的阻碍。针对当前我国民办高校应用型课程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想对民办高校舞蹈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路径进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深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高质量舞蹈专业人才是舞蹈表演行业的生命力,保证教育输送人才的质量就成了民办高校需要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应先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制订相应的教学规划。分析以往以舞蹈专业为主的艺术类课程,发现往往太过注重基本功训练与专业水平训练的教学部分,却忽视了人文教育的重要性,这是十分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舞蹈肢体表演背后的文化背景熏陶作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舞蹈动作与表达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表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不断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在正确价值观导向的影响下,对舞蹈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良好地制订未来的职业规划,才能成为舞蹈行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因而需要教师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在课程中多融入人文教育关怀元素,始终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观念贯穿教学始末。

(二)对专业课程进行科学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效果。基于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课程建设目标,在对舞蹈专业的具体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之前,民办高校要积极关注就业市场中舞蹈领域和艺术行业的发展动态,在了解企业和演出单位对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之后,将现有的专业教学知识与舞蹈演出实践教学相结合。在对舞蹈专业的课程进行设置时,还要注重让专业课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积极吸取市场中与舞蹈专业相关的知识变化情况。

在对具体的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首先要对现有的理论课程进行调整和改善,将实践课程提高到与传统课堂教学并重的位置上。从舞蹈专业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大多更加注重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民办高校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可以通过在校园内部开展舞蹈大赛、文化活动等形式,鼓励舞蹈专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在不断的实践活动锻炼中提高学生应对各种舞台演出的心理素质和实践经验,以此来培养更专业的舞蹈人才。其次,在对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还要将现有的舞蹈知识与舞蹈研究结合起来,并在结合多种不同舞蹈类型应用需求的基础上,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以此来提高舞蹈专业的教学效果。最后,民办高校在对舞蹈专业课程进行设置时,还可以通过打造高校舞蹈专业的精品课程,对舞蹈专业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符合舞蹈专业动态建设和发展的趋势,因而需要不断吸收现阶段市场中出现的各种新型舞蹈元素和艺术信息,以此来增强舞蹈专业教学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知识以及项目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内容作为学校开展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学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对当前民办高校的舞蹈专业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改革时,需要事先将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舞蹈专业知识上转移到满足企业和演出单位的要求上。将企业与演出单位对舞蹈人才的培养要求与行业发展要求相融合,对现有的舞蹈专业教学内容进行调整,让教学内容的改革能够适应当前舞蹈行业的发展需求。

在具体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时,首先要从教学计划入手,对现有的舞蹈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调整,让其能够既满足舞蹈专业课程教学目标,又符合社会和行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例如,在对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时,需要对基本功课程、实践课程的时间和课程安排进行调整,结合当前学生的主要发展特点,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适合的教学活动。其次,民办高校还要及时关注舞蹈专业的行业发展变化,及时将各种新产生的舞蹈元素融入教学过程当中,保证舞蹈专业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最后,民办高校还要引进和开发一些优秀舞蹈作品的赏析和鉴赏课程活动,让学生在汲取优秀舞蹈作品精髓的同时,也能够将其运用到自身的舞蹈表演当中,进而提高学生的舞蹈专业能力。

(四)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高校培养学生过程中最需要重视的一项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为了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拥有生存的能力,能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舞蹈作为艺术专业课程的重要科目,在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够更好地满足舞蹈专业的教学需求,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提高民办高校在舞蹈专业方面的竞争力。

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舞蹈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以更高的热情和兴趣投入专业知识的学习当中,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从这一方面来说,教师需要及时了解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和话题,寻找與学生之间的共同语言,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在进行舞蹈专业的教学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不仅要注重讲解各种肢体动作的发力情况,还要注重传授学生保养和维护身体健康的知识,在保护自身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舞蹈能力。最后,在举办各种舞蹈大赛和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信心,提高各种竞赛活动的参与程度,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与企业通过资源与信息共享实现“双赢”格局,学校通过企业的合作帮扶,能够获得充足的教学资金,从而提高教学硬件配置水平,且能够有效通过企业实习来解决学校理论课程与行业实际脱节的问题,而企业则可以第一手接收到受过良好教育的优质人才。对于舞蹈专业的学生来说,学校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来开展教学,需要加强与各个演出单位之间的合作和联系,在充分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在各种大型活动和专业舞台上的演出和锻炼机会。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舞蹈专业能力,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

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在加强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校企合作与打造精品课程结合起来,将舞蹈课程的设置与现代科研结合起来,以当代社会发展中的最新舞蹈理论知识,提高精品舞蹈课程的建设内涵。与此同时,民办高校还可以在不断的实践和发展中完善舞蹈专业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内容,通过开发一些与专业舞蹈知识和教学相关的课件,为我国其他高校舞蹈专业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的经验和依据,在提高舞蹈专业学生能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我国舞蹈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的建设,对培养更专业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社会对专业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民办高校在对舞蹈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时,不仅要注重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建设,还要从学生个体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要手段,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为舞蹈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机会,让其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李鹏,张自强.关于产教融合发展对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大陆桥视野,2020(11):115-116.

[2]沈仙法.行业能力导向的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与创新,2020(20):50-51,54.

[3]王莹瑶.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7):193-194.

[4]刘旭东.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与突围之道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9(25):188-189.

编辑 栗国花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民办高校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