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兴趣课堂建设

2022-05-30王书云丛悦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生药学植物学药用

王书云 丛悦

[摘           要]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临床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且课程内容繁多松散、知识点掌握困难。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与积累,结合学生学习状态、自学能力和课程特点,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化潜能,借助网络信息开展多形式、多元化的兴趣课堂的探索与实践,加强课程学习的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药学人才。

[关    键   词]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专业技能培养;兴趣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55-03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市考察时提出,中华民族几千年都是靠中医药治病救人,尤其是经过抗击重大传染病之后,我们对中医药的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对绿色药材的向往,使得中医药迎来了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身为中医药专业的一员,在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更需要我们传承精华、守正创新。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实践性、直观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1],包括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两部分。药用植物学是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用植物学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其形态构造、种群分布及资源开发的一门学科;而生药学主要是利用植物学、化学等学科和现代科学技术对生药进行真伪优劣的鉴定、品质评价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的一门学科。其中,药用植物学中植物器官形态特征是药材鉴定的理论基础。

近年来,国家为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提供了一系列政策上的支持与保障,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药材的真伪、优劣是中醫药产业质控的源头,药材质量没有保证,药材、饮片及中成药的质控将是空中楼阁。目前,无论是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领域,还是流通、应用领域,从来不缺少熟练掌握仪器分析技术的从业者,但急需大量具有对药材真伪鉴别能力的药学人才。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主张,“以本为本 四个回归 一流本科建设论坛”指出高校的进一步教学改革,应提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综合发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目前,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堂教学基本为教师灌输式讲授,学生被动接受,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却忽略了实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2]。掌握药用植物学与生药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是衡量学生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也是未来工作中必备的专业技能。因此,对该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实际鉴别经验的药学人才,是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师要共同应对的课题。

一、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效率不高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提高,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搜集药材种植、采收、加工等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知识,甚至用模拟动画进行演示,将抽象的理论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课堂效果。但是“识药须识味”,没有亲身感知,尤其遇到性状特征相似、易混淆的药材,学生就会缺乏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听不懂、记不住、想不起、用不了”,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和厌学情绪。

(二)学生存在畏难心理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理论性、实践性、直观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内容枯燥无味,知识点繁杂分散。学生刚接触该课程时,在教师的调动下对校园植物有认知的兴趣。但是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药用植物及生药的种类繁多、形态构造多样、类群特征易混,且内容松散、知识点掌握困难,理论与实践相分离造成学生存在畏难心理,有碍培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三)课程教学课时不足

药用植物学重点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分类鉴定特征,而生药学的重点是生药的来源、产地、采制、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定及常用伪品的鉴别等,课程内容松散、知识点多而杂、逻辑性不强。教师需要精心组织教学、丰富学习方法、细化讲解内容、活跃课堂氛围,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学生也需花费大量时间理解记忆从而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而36学时的理论教学明显不足。

(四)学生专业技能不足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目标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药材的基源、性状、显微和理化四大鉴别方法,并能准确识别药材的基源,辨别药材真假与优劣。因学时和条件限制,学生对于课程要求300种药材、饮片的识别尚不熟练,更不要说药材真伪优劣的鉴别,专业技能未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善用典故与经验术语,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中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我国中医药博大精深,本草著作有400余种,凝聚了前人的精辟论述,民间也有众多有趣的传闻逸事。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与经典故事来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奥秘。经验术语用简洁易懂的短语,形象地描述药材的重要特征,是前人数千年来鉴定药材的经验总结。例如,讲授人参药材时,引入典故“千草之灵、百药之长的神草”“千年人参会跑”“赶山挖棒槌”“人参娃娃”等,结合经验术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人参的植物形态——“三花”“巴掌”“二甲子”“灯台”等,药材性状特征——“雁脖芦”“枣核艼”“铁线纹”“珍珠须”等。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印象、容易记忆,效果事半功倍。另外,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奥秘,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随时隨地学习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和完善,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的教育、学习平台应运而生[3]。药用植物数字化资源共享作为一种研究型、探索型的学习平台,以更直观、生动的模式补充传统以图为载体的书本教学的不足。为顺应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药用植物学教学水平,将拍摄的校园植物、野外实习基地、中药标本馆、药材显微粉末特征、理化反应的图片及视频资料整理归类,建立药用植物图库、药材及饮片图库、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图库、理化反应过程及结果库,使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认识药用植物与生药的形态结构及真伪鉴别特征,实现随时随地浏览学习。目前,已拍摄河南省特色药用植物的生境和器官特征图片500余种,制作腊叶标本500余份、药材及饮片图片300余种,已拍摄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图50余种,为建立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提供了素材保障。此外,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拍摄或者网上搜集自己家乡道地药材的种植、采收、炮制、加工及应用相关图片和视频,为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添砖加瓦。

(三)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激发学习兴趣

虚拟仿真是专业实验、实训教学中的新型教学手段,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各种虚拟实验环境和实验内容,让学生感觉像在真的实验室中操作预定的实验,具有实用性、高效性及操作性等特征[4]。目前,学院已经搭建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并对学生开放,学生可以以实验人的角色在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上进行虚拟实验。教师可以利用线上平台答疑解惑,也可以对实验开展量化考核,以评估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登录虚拟仿真平台,不受限于特定场地和时间,自由选择实验的预习、复习和巩固,虚拟仿真平台配合实验课程的方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实践锻炼

中药标本馆是集教学、医药文化与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展馆,是学生技能培训的重要基地。我院中药标本馆共设有生药标本区、贵重药材区、腊叶标本区、浸制标本区、经典方剂区、动矿药物标本区、仿真中药房、中药多媒体展示区等展区,有常用药材标本400余种、贵重药材标本30余种、腊叶标本360余种、浸制保色标本200余种、动物药标本20余种。开放中药标本馆,感受中医药文化,让学生从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亲身感知药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理论描述找到每一种药材的关键鉴别特征,增进学生对药材的了解,加深知识点印象,增加课程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识药和辨药的专业技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为中医药文化的继承、传播与创新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将生药学要求掌握的300种常用药材及伪品装入药材托盘,每盒12种药材,让学生将药材托盘带回宿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认真观察、学习,从而弥补课时的不足。

(五)组织药材技能竞赛,强化专业技能

积极开展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竞赛,进一步推动高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技术技能水平和培养质量,达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目的。竞赛设为:植物标本识别、药材和饮片辨识、未知药材粉末鉴别三个环节,每个环节30分钟。(1)植物标本识别。随机抽取常见药材原植物标本50种,要求写出植物科名、种名。(2)药材和饮片辨识。将课程要求掌握的300种常见药材随机抽取50种,要求写出药材名、用药部位。(3)未知药材粉末鉴别。将3种未知药材粉末混合,通过制作临时装片、显微观察,绘出显微特征并得出结论。通过组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强化专业技能的锻炼,从而培养出专业技能过硬、综合素质高、竞争力强的药学专业技能人才。

(六)创造条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

带学生到附近的药材市场、药店、药材加工厂、生药种植基地进行市场调研,开阔眼界,了解本地区药材市场中的交易情况如品质的真伪优劣及药材最新的发展动态。例如,人参是名贵药材,市场价格较高,伪品较多,药材真伪鉴别是从事鉴定工作的基本素质,因此,要求学生对人参市场上常见的伪品(商陆、垂序商陆、华山参、野豇豆、锥花土人参、山莴苣、桔梗等)进行区分鉴别,让学生分小组讨论,通过全面地观察正品与反面教材伪品的各项特征,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人参常见伪品的鉴别特征和鉴别方法,使学生对正品有更深入、更清楚的认识,从而培养出具有实际鉴别能力的药学人才。第二课堂的开展,集游、乐、学于一体,不仅能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药材现状和信息,为今后的工作做出更好的职业规划。

(七)开展问卷调查,不断完善教学方法

教学方式能否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最有发言权,因此,学生的反馈意见对于教师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是至关重要的。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全面客观收集听课学生的意见建议,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开展查漏补缺,不断改进完善,力争使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对今后药用植物学和生药学教学改革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结语

兴趣课堂建设是一个多因素、多渠道立体的网络结构,得益于科学的教学模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在优良传统的基础教学模式上,针对现状,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典故与经验术语、组织药材技能竞赛、开展第二课堂、建设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和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等资源和方式,使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更加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要求。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有限的课时中开展更直观的实验教学,真正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兼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于海宁,唐岚.网络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在《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7):17,81.

[2]孙小红,杨群,邱桂佳,等.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兴趣课堂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3(8):102-104.

[3]姚天月,罗胜,李思云,等.药用植物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成效:以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农技服务,2021,38(1):165-166.

[4]丛悦,张峰,王书云.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中药鉴定学”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J].科教导刊(上旬刊),2020(34):166-167.

编辑 司 楠

①基金项目:河南省医学教育研究项目“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导向的《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兴趣课堂建设”(Wjlx2021045);慕课助力下的中药鉴定学混合式教学特色的构建与实践(Wjlx2021044);河南大学2020年度校级本科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作者简介:王书云(198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究。

通讯作者:丛悦(1978—),女,辽宁通辽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中药活性物质基础研究。

猜你喜欢

生药学植物学药用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民族药柳兰的生药学鉴别
植物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植物学
羊肚参的生药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