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研究

2022-05-30南梦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南梦飞

[摘           要]  在教育迅速发展的背景中,主要以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意义和新时期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其次,从通过优化课程改革,实现资源整合教育,构建教育工作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优秀思政队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完善思想考核制度,将认同纳入评价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大学生;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007-03

一、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意義

第一,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石[1]。作为一名大学生,有必要在大学期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一方面需要从思想方面进行强化,另一方面更要落实到实际行为方面,这样才能为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民族观能够引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看待民族问题,并且对民族有更深的认知,普遍反映为学生对民族问题的自身看法,主要体现在问题处理方法和态度方面。同时,学生一旦树立良好的民族观,也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保持正确的行为。

第三,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历史观是学生对事物认知的基础之一,学生经常会结合事物的历史发展过程对事物进行定性。在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阶段,要让大学生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历史渊源以及在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应该意识到由于所有民族的共同努力,才实现了如今我国的繁荣发展。另外,会对学生的文化观念起到一定的促进和影响,促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文化秉持客观的态度,感受不同文化中的魅力[2]。

二、新时期强化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挑战

(一)单一的思政教育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思想文化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但因为教师队伍和教育不均衡以及教学功利化等一些问题,很多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停在表面,并没有为学生深入讲解其中的思想内涵[3]。一些教师还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通常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虽然这种教学方式对应试教育有一定帮助,但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培养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的价值观念,也不能促使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中掌握正确的观念,不能对自身行为进行规范。学生长时间处于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不仅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长时间还会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生为了获取思政课分数采取一些错误学习手段,不能从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方面进行优化,更不能实现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效果。

(二)大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现阶段的大学生群体一般都生活在条件相对优越的环境中,很多家庭对学生比较溺爱,这也是导致一些大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自我思想和功利思想一个主要的原因。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也正是心理和性格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成熟定型的主要时期,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性格特点主要体现为不稳定,有较大情绪波动,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带来的影响,并且在价值观的判断方面,容易趋于片面化和从众化,不能根据自身的思考做出正确的理性判断。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叛逆心理,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开展正确的引导,很难帮助学生在心理方面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对于一些思想严重的学生还会走向歧途,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4]。

三、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对策

(一)通过优化课程改革,实现资源整合教育

首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引导作用。很多学生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会在思想方面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甚至对中华民族共同体产生心理抵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需要从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丰富学生的思想文化,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通过思政课程中的理论教育,针对社会中的负面思潮进行回击,对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全面性把握,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之间形成积极互动,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其次,将课程育人的效果发挥到最大化。很多学生仅仅是在口头方面宣扬民主思想,对民主思想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内涵,缺乏对民族概念的深入理解[5]。并且很多学生对于中华民族概念的认知也存在片面化,不能从根本和实质上解释什么是中华民族。面对这一困境,高校需要为学生构建有关课程,引入新颖、高效的教育手段,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了解中华民族内涵的学习中,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深化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最后,不断丰富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思想意识能够起到促进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校也要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工作衔接,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校园中展开宣传,可以通过宣传栏、校园广播以及电子显示屏等方式进行传播,也可以为学生举办相关的文艺汇演和演讲比赛等,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使学生真正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感。

(二)构建教育工作平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第一,发挥共青团对学生思想引领的积极作用,加强学生对活动的参与度。针对学生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共青团需要为大學生开启正确的思想引领工作,首先可以发挥教育优势,为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讲座和主题团活动以及学生喜欢参加的教研活动,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统一,保证学生的思想朝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方向发展。其次,发挥服务优势。共青团作为给予学生提供服务的组织,与学生之间在构建高效沟通的基础上逐步走进学生内心,针对性解决学生思想和心理存在的问题。同时,也可以为学生设置第二课堂,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后,发挥组织优势。在校团委和学生会的帮助下,带领学生开展有效活动,引导更多学生朝着这一目标进行努力奋斗[6]。

第二,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经过调查分析有利于进一步掌握师生在思想方面的动态,在分析大数据的基础上完成精准判断。在构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时,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的优势,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发展进行实时跟踪,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扼杀在起始阶段。

第三,开展网络阵地。新时代背景下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所采取的方法,必须要具有新颖性和先进性,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融入互联网工具,如微信公众号、直播软件等平台,为学生发布更多具有正能量和弘扬中华民族共同体有关的知识内容,调动学生对内容了解的积极性,其中可以将历史发展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知[7]。

(三)打造优秀思政队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第一,更新教师自身观念,发挥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效果。学生处于大学阶段,教师作为主要的负责人,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但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中,仅仅完成了教书的内容,并没有对育人职责有更多重视。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良好的传统教育并不应该被抛弃,而是需要针对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行弥补。教师应该针对这些问题和学生进行积极互动,并采用主题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更多具有趣味性的语言,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较高的求知欲,并进一步发挥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为学生带来正能量。同时,高校更要提升对教师队伍的重视程度,不仅提升教师队伍水平,还要从优化教师自身思想观念入手,进一步实现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

第二,设置专门课程,针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内容开展全面性讲解。在教学实践中,将五个认同内容和课程进行融合,进一步提升学生自身的爱国主义思想,加强民族团结和中华文化自豪感教育,并对其中的政治常识、民族政策进行知识拓展,实现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针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师不能单一地为学生传输片面性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做到真正用耳、用脑、用心,这样才能实现课堂内容设置的真正目的[8]。

第三,进一步完善教师考评制度,完善教师职称评价。如果院校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方式仅仅体现在简单宣传方面,这样就会导致教育形式化。需要强制度建设,才能保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教育进行落实。院校可以将培养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任务纳入指标化,针对教师开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果进行检验和考核,再通过量化考核的形式作为教师职称评价体系中的关键因素,通过这种方法促进教师加强对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教育力度。

(四)完善思想考核制度,将认同纳入评价

一方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融入入党指标内容中。学校针对学生党员的选拔阶段,存在对学生入党动机考察不完善、把关不严格、程序表面化等问题,尤其在学生党员选举中将学生的成绩作为主要标准,通过学生的成绩来决定是否能被选举为党员,并没有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进行考察。院校需要从严格规范入党程序和入党纪律方面入手,将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内容培养进行整合,完善对入党学生的五个认同教育,并将五个认同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之一[9]。随着入党流程和制度不断完善,将入党过程变成教育大学生的一种途径,实现学生思想的净化。

另一方面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学生的综合评价之一,同样作为评优和评奖考核的重要条件[10]。针对学生综合评价方面,不仅注重学生的德育和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其他能力,这样才能为学校发放奖学金提供合适人选。总之,对学生开展综合素质评价,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做到学生的综合评价和自身利益之间紧密关联,学生才能对综合测评提升重视程度,这样也能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个认同融入综合测评内容中的最终目的,并通过科学的方式完成指标量化。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中华民族精神。同时,引导大学生在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过程中,能够树立主人翁精神,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政治和文化,有利于学生在处理政治和文化关系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郭锦鹏.新时代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21(1):8-15.

[2]姚上海,罗高峰.聚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推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创新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论坛综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6):96.

[3]巴曾锐.辅导员在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角色责任[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60-64.

[4]李云聪.新时代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养成教育路径探析[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9,28(9).

[5]廖文巧,廖永林.地方高校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探析:以四川地方高校为例[J].南方论刊,2020(4).

[6]孙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究:内涵要素,建构过程与培育路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 37(2):115-119.

[7]毛阳.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研究现状与深化[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1,13(6):92-97.

[8]李令.高校管理下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研究[J].今古文创,2020.

[9]郭远,吴秀兰,张越.民族地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的逻辑意蕴与实践路径探析[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3):27-34.

[10]陈孝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背景下的高校民族团结教育[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21,9(3):15-20.

编辑 尹 军

猜你喜欢

共同体中华民族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