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渗透体态律动的策略

2022-05-30叶慧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玩中学体态律动小学音乐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设计“玩中学”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参与体态律动。教师可以将体态律动融入作品欣赏、歌曲演唱、综合实践等各个不同的学习环节中,并把握节奏练习、音准练习、强弱练习等时机,引导学生参与身体律动。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采用游戏法、体验法、创编法等各种不同的形式,更好地体现“玩中学”的特点。

【关键词】“玩中学”;体态律动;小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2)18-0185-03

体态律动能加深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学生要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情感、动作和意志去体验音乐,这种听动结合的方式能唤醒学生音乐本能中的节奏律动,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1]。“玩中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强调让学生将“玩”和“学”结合起来,通过“玩”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玩”的过程中自由、愉快地探索和学习。小学生一般都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基于“玩中学”的思想,将体态律动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动起来,提升音乐素养。

一、切中肯綮,探寻体态律动教学领域

(一)感受欣赏,领悟旋律风格

体态律动能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有助于创设一个“玩”的情境,学生能更投入地参与活动。教师要认识到体态律动并不是单独的教学环节,它可以和各种音乐学习板块结合起来,起到让学生“玩中学”的教学效果[2]。如在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作品的时候,学生可以随着音乐旋律律动起来,进而更好地感受音乐节奏,总结音乐风格。

《花之圆舞曲》的特点是舒展柔美,其旋律具有圆舞曲的典型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花之舞会”的游戏,扮演花朵和小精灵,在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充分律动起来。教师提出问题:“大家注意一下我们动作的快慢和节奏,有怎样的特点呢?”学生认为:“圆舞曲的节奏比较舒缓,节奏不快,所以比较适合跳舒展的舞蹈。”如此,学生便结合律动提升了赏析效果,感受到了圆舞曲的风格。

在欣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时候如果能加入音乐游戏,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则能将呆板的音乐欣赏课变得更有活力,学生可以结合音乐旋律、节奏律动,整体地感受作品的特点。这样的教学不是枯燥地学习音乐风格,而是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总结音乐节奏,归纳风格特点,学生的赏析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二)歌唱表演,表现乐曲主题

在歌唱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融入体态律动,让学生直接抒发情感。这样学生就不是枯燥无味地背诵歌词,而是将情感融入歌唱表演中,能更深刻地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好一个土娃子》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抓土娃子”的小游戏,學生一边唱歌,一边伴随音乐动起来,当音乐突然停下的时候,学生都要保持原来的姿势不能动,如果动了,就表示被“抓住”。学生发现,由于这首歌的节奏比较快,所以身体律动也是快节奏的,当音乐突然停下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控制不住,因此有不少学生都被“抓住”。在律动游戏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这首作品的主题是什么呢?”学生结合律动分析:“刚刚我们的动作都很欢快,所以这首作品也展现出了土娃子活泼好动的一面,表达了浓浓的乡土情结。”

歌舞律动表演能让学生进入“玩”的状态,同时也能让他们在表演中体会作品的特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浓厚,就能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形象化地记住歌词。

(三)综合实践,凸显个性情感

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实践体会作品的情感,增强探究意识、创新意识,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能综合运用各种音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困扰的时候,教师不妨让他们在音乐的伴随下律动起来,并将探究环节和“玩”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就会提升。

围绕《草原小姐妹》,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假如有蒙古族的同胞要来我们学校做客,你会和他们跳怎样的舞蹈,唱怎样的歌曲呢?”教师分别播放蒙古族、藏族、佤族、维吾尔族等不同少数民族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说说不同地区民歌的特点是什么。同时,学生还要思考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找到它的标志性动作。最后,学生参与角色扮演的活动,分别扮演蒙古族客人和主人,通过歌舞的形式体现出少数民族同胞好客、善良的特点和浓浓的情感。在此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总结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而且还升华了情感。

在综合实践中,学生要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和他人沟通。教师要让学生以玩游戏的方式融入活动中,从而提升音乐实践力和创造力。

二、相机而动,探寻体态律动教学节点

(一)节奏练习时,把握音符时值

教师要把握各种课堂生成资源,相机而动,将体态律动融入课堂中,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各种音乐知识。节奏律动在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用节奏能创造出一种身心之间的敏捷而正确的反应力量,要让这种节奏感受成为生理的经验,在唱歌、游戏等过程中都要实施节奏训练[2]。

《我们的田野》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二拍子、四拍子节奏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入体态律动,先分别演奏二拍子、四拍子节奏,然后让学生采用拍手、跺脚、摇晃身体等方式将节奏展现出来。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大家对比一下,二拍子和四拍子哪一个节奏更快一些呢?”让学生对比这两种节奏在时值上的差别。由于加入了身体律动,学生很容易就从动作的快慢入手分析出节拍的快慢。之后,教师给学生介绍其他的节奏,让学生一一用体态律动展现出来。最后,组织游戏活动,教师弹奏一组节奏,学生要快速用动作将其表现出来,这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的节奏知识。

瑞士作曲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节奏运动和学生的天性有密切的联系,而身体运动和音乐、孩子的游戏活动能够很好地结合。所以教师要巧妙融入节奏游戏,让学生律动起来,让其在“玩中学”。

(二)音准练习时,找准音高音位

音准问题也是学生学习音乐时面临的主要问题,他们很难控制高音和低音,更难以流畅地进行高低音之间的转换。结合“玩中学”的思想,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和音准有关的身体律动游戏,让他们通过自己身体位置的高低感受音的高低,这样能让抽象的音高知识变得更直观,学生更容易掌握。

《谁说女子不如男》中有不少高音段落,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找到音高音位,教师组织其参与游戏活动,用身体高度代表音符的高低。如“do”的音比较低,那么学生就要蹲下来,抓住自己的脚腕,并做出“躲”的动作;“mi”的音比较高,学生可以稍微站起身子,并做出眯眼睛的动作。这样就将音高和身体动作结合在一起,而且也和各个音符的唱名结合在一起,学生能发现这样识记音符更形象,效率也更高。最后,学生参与“找音高”的游戏,教师唱出一个音,学生要做出相应的动作。此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教师唱出一段旋律,学生依次用动作将旋律展现出来。

在不断的律动中,学生掌握了身体高度和音高之间的关系,他们在演唱实践中能巩固知识,从而解决音准问题。

(三)强弱练习时,分辨节拍流动

达尔克罗兹特别强调,对于孩子来说,刚刚开始学习音乐的时候,他们对双数音阶的节拍掌握得比较好,但是对单数的节拍则掌握得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设计相关的小游戏,让学生在律动的过程中感受节拍的强弱,分析节拍流动的特点。

学习《跳吧!跳吧!》时,教师给学生展示新疆儿童跳舞的场面,让学生说说这是哪个民族,他们在做什么。然后让大家一边唱歌,一边律动起来,感受音符的强弱。学生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强音,用拍大腿的方式表示弱音,这样就能让学生用肢体动作分辨节拍流动。学生很快发现这首歌曲是2/4拍的,所以比较欢快,其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所以在拍打的时候也很有规律。教师又提出了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大家还知道哪些不同的节拍呢?它们的强弱关系是什么呢?大家可以将其拍出来,和同伴做小游戏,看看他们是否能猜出这是什么节拍。”

在身体律动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总结出节拍的强弱关系,如分析得出二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那么,学生在演唱的时候也会遵循这种规律,用力度不同的动作配合表演,表演能力就会有所提升。

三、匠心独运,探寻体态律动教学方法

(一)游戏式,契合心理特点

“玩中学”的课程设计形式比较多样,除了采用游戏的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的课程形式也符合“玩中学”的特点。教师要结合学情和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方式,渗透体态律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游戏式活动是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小学生一般比较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的这个特点,设计相关的游戏,让学生充分律动起来。

学习《森林的小鸟》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小鸟归巢”游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放若干把椅子,椅子的數量比学生的数量要少一些。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律动起来,做出各种飞翔的动作,当音乐停下的时候,就是小鸟归巢的时候,学生要快速跑到椅子前坐下,没有抢到座位的学生被淘汰。这个游戏非常有趣,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能够通过律动感受到作品的旋律美。

采用游戏教学法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教师要积极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让他们体验音乐、学习音乐。

(二)体验式,想象多元意境

体验式也是“玩中学”的课程中常用的方式,它的特点是可以唤醒学生的多元体验,让他们进入唯美的音乐世界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在体验式课堂中,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的听觉、视觉感官充分调动起来。同时,还要让学生的身体也随之律动起来,全身心地感受音乐,这样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其更好地理解作品。

《战台风》是一首激情澎湃的乐曲,展现的是码头工人和台风激战的场景。教师可设计体验式课堂,用多媒体设备展现台风来临的场景和码头工人忙碌工作的画面,同时给学生介绍演奏的乐器。接着,教师让学生分两组参加角色扮演的活动,一组扮演“台风”,要将“物资”抢走,而另一组则扮演“码头工人”,要将“物资”抢回来。学生要伴随音乐的节奏行动,音乐如果节奏较快,那么他们就要快速移动,反之就要慢速移动。学生进入到了特定的情境中,体验更深刻,更容易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获得了初步感受,进入了情境中,如果此时能辅以身体律动,那么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的影响下进入多元意境中,从而提升自己的感受能力。

(三)创编式,激活创新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创编音乐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情境,让学生以玩的心态参与创编,和同伴合作分析创作主题,借鉴他人的音乐作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创编的过程中开展律动,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灵感,增强其创新意识。

《杨柳青》是一首展现江南风韵的作品,教师可引导学生伴随音乐律动起来,并参与自主创编的活动。教师提问:“你认为怎样的旋律能体现江南的风情呢?大家可以伴随节奏摆动起来,表现江南水乡的风情。”在小组互动中,学生回忆起了评弹、江南丝竹的旋律,并在此基础上哼唱新的曲调,加入了一些体现流水的体态律动,展现出了自己的创新意识。最后教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看看谁的创编更符合江南风情。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元创编活动,还可以将身体律动融入其中,添加简单的舞蹈动作,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作品的主题。

学生在表现音乐的时候,常常用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用体态律动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律动有关的游戏,将律动渗透到学习的各个环节,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瑶.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育学模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5.

[2]费薇.体态律动在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作者简介】

叶慧(1994~),女,汉族,江苏淮安人,本科,中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玩中学体态律动小学音乐
少儿器乐教学法创新研究
利用体态律动,提高小学低年级阶段欣赏能力
在玩中学,学中练,打造小学体育活力课堂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开启学生智慧,构建快乐课堂
如何走出小学音乐教学的困境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小学体育之玩与学
如何开展学习性区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