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识字教学与课外阅读作伴

2022-05-30吕海锦

文理导航 2022年31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

吕海锦

【摘  要】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识字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呈现,所以要想学好语文,就要先从多识字、识好字开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程中的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切入点,是实现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实现语文教学的关键。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试着将识字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增加学生的识字量,促进学生的阅读活动。

【关键词】识字教学;課外阅读;识字量

一年级新生入学,学生识字量参差不齐,大部分识字量很少,很多学习任务无法独立完成,对于学习内容的记录、作业要求的记录,通常只能通过文字拼音混合法完成记录,有时出现多个字母错写、拼错或是错别字,那记录就成了“天书”,谁也搞不懂,谁也看不明白。课堂练习中,每一题都需要老师读题目,讲清题目意思才能尝试完成,读题目、解题意就花去了大量的练习时间,实在是“事倍功半”,效率太低。所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就成了低年级教师面临的“头等大事”。更何况,仅靠课本中的识字教学所完成的识字量,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在实际学习、生活中的识字需求的。于是,让低年级的学生快速、高效地提升识字量就成了小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了。心理学家认为,6~12 岁是人类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时期,这一阶段,应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将识字教学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让识字教学之花在课外阅读中香气四溢呢?

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语文教学尤其是识字教学一直备受语言学家、一线语文教师关注,先后出现了“随文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部件识字”等20多种识字教学方法,这些教学方法目的一致,却又各具特色。在实际的识字教学过程中,这些优秀的识字教学法也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但这些识字教学法大部分运用于课堂教学,我们如何对其进行拓展、延伸,使其作用于课外呢?

至圣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倡导启发式的教学,强调对学生思维情绪的调动。《学记》中的“教学相长”思想,其实就是肯定学生主体主动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体现了教和学之间是能够互相帮助的。近代,陶行知先生在杜威先生的“从做中学”思想基础上又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还有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等等,探寻这些观点,我们是否可以尝试:充分调动学生在识字教学活动中的兴趣,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教学合一,将课内的识字学习扩展到课外阅读中去。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将识得的汉字用起来,再去学更多的汉字。

中国语言文字委员会、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所长佟乐泉先生指出:“儿童的言语发展是综合能力的发展,并不是某个阶段只发展识字能力,而另一个阶段只发展阅读能力。”那就让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试着将识字活动与课外阅读有机地结合,在不断增加学生识字量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开展。

二、多认少写,及早阅读

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1~2年级累计认识1600个左右汉字,能正确书写800个左右汉字;3~4年级累计认识2500个左右汉字,能正确书写1600个左右汉字;5~6年级累计认识3000个左右汉字,能正确书写2500个左右汉字。这些数字再一次明确了课标中“多认少写”的要求。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在《课程改革中识字与写字问题解答》中强调:“认写分开,及早阅读。”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会直接影响学生读写能力的强弱。

孩子们都喜欢课外阅读,一个有趣的故事会让他们听多少遍也不感到厌烦,如果教师在课内能借助精彩、有趣的故事情节,先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识字的兴趣,继而在识字的基础上,让学生去读更多的书,那就可以将识字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了。所以识字是阅读的前提条件,阅读是识字的运用过程,它们相互辅助、相互促成,缺一不可。

三、识字阅读,相互推动

从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心理发育的规律来看,阅读能力是他们获取新认知的重要途径,而阅读的先决条件就是要有一定的识字量,据很多相关的教育和心理研究表明:5岁以后,儿童逐渐建立的语言能力,至12岁,儿童的语言发展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在这一时期唤起学生的识字兴趣,增加识字空间,丰富识字渠道,以识字促进阅读,将会大大提升学生的识字量。

(一)利用拼音

拼音是识字的工具,一年级学生在熟练掌握拼音拼读的基础上,可以试着看一些带有拼音的简短儿歌和故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用儿童的表现欲刺激他们对于识字的需求。这样,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通过听、说锻炼学生,起到了早读、广读的效果。阅读过程中,汉字通过视觉、听觉反复刺激大脑,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美好碰撞,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积累了语言素材,又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了“多读多识”“乐识爱读”的学习氛围,阅读资源也得到了共享,一举多得。

(二)亲子共读

依靠拼音阅读,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可是低年级学生受识字量的限制,刚开始自主阅读时,读一篇文章通常要花很长时间,有时可能会读不下去,半途放弃。这时就需要教师和家长作为领跑人,陪着孩子一起读,亲子共读就这样开始了。

一年级学习完课文《乌鸦喝水》后,同学们对寓言故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他们很愿意读一读《伊索寓言》。可是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在没有拼音的辅助下要独立阅读《伊索寓言》这本书,实在是有些困难的。面对教师的阅读推荐,孩子困惑了,家长着急了——我们家孩子不肯读书怎么办?以后是不是语文学不好了呢?其实这个时候千万不要给孩子戴一顶“不爱读书”的帽子。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在孩子睡前陪他讲一讲故事,和孩子共读《伊索寓言》:孩子讲一段,家长讲一段,遇到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语,一起查查字典,做个记录。这样不但增加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增加了识字量,积累了语言素材,还能很好地增进亲情,更重要的是还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记得一个毕业多年的学生在回母校探望时,回忆起当年和爸爸一起看《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时,与父亲一同装扮强盗对话的情景,还津津乐道——“巴士贤”(主人公的名字)三个字就是在那时认识并牢牢记住的。

(三)由字入篇

语文学习是一个由字到词,再到句、段、篇的过程,但有时我们也不必墨守成规,可以直接由字到篇,更好地保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识字量。

一年级上学期在学习《ie üe er》时,学生认识了“雪”字,于是我借机告诉他们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她的名字就叫“白雪公主”,想知道她的故事就去读一读《格林童话》这本书中的《白雪公主》吧。于是,一个孩子、两个孩子……更多的孩子开始读《格林童话》了。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机会可以开展识字活动:在学完了《中国美食》后,让同学们在自己的课外书里找一找带有火字旁的字,看看谁找的多,谁认识的多,说说它们都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知识多;在学完《羿射九日》后,让同学们去读一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在那里找找后羿,找找那些爷爷奶奶都知道的英雄人物和动人的故事,和爷爷奶奶比比谁的故事讲得好听……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如果,我们能让每一个汉字都有它识记的出处,错别字的出现率应该也会大大降低吧。

(四)借助工具

借助工具识字是识字的重要方法。可是在二年级初学生只是接触了音序查字法,这远远不能满足他們对课外阅读的需求。于是基于学生对汉字的偏旁部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在给学生读《鹅妈妈的故事》时,我先给他们读了第一段,声情并茂的朗读使故事中小主人公的命运牢牢抓住了他们,就在这时,我戛然而止,转而告诉他们使用部首查字法查找生字的方法,让他们借助字典识记生字。为了继续了解故事情节,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字典自己试着往下读,很快学会了部首查字法,同时又掌握了一种认识生字的方法。

此外,我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生字“采蜜集”,按照字典上音序排列的顺序,在每页上写下一个字母。这个本子专门用于平时收集新识的生字,如收集到生字“国”,就放在“g”的这一页,并给“国”字组一个词(中国)。等下一次拿出“采蜜集”时,就再把这些字认一认,读一读,加深印象。当然,同学们也会将自己在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生字记录下来,与其他同学交流,互相学习。

(五)关联识字

有专家研究发现,儿童对汉字字形的精细感知能力,会随年级增高而增高;汉字字形结构的常见方式作为已有的经验,是影响感知、辨认字形的重要因素,这种影响随年级升高而增大。由此,儿童时期对汉字基本字形的识记越多,今后的识字量就会越大。

有些汉字由于部件复杂,学生比较难于识别,我们也可以帮他们拆分汉字,找出汉字部件的关联性。如学习“鹰”字,先把“隹”字部拆出来,问问他们还在什么字中看过这个部件,也许有的学生能说出来,也许没有学生能说出来,这都没有关系,让他们自己去找,因为“寻找”的过程就是在识字。找出来后再让他们发现字与部件之间存在的关联——大多数含有“隹”字部的字都与鸟类有关。诸如此类的识字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对于汉字字形的精细感知的能力,同时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汉字的辨识能力。

四、培养兴趣,内外延伸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足够强烈时,就有了足够的动力去克服生字障碍,从而得到识字锻炼,完成识字任务。而识字过程中的成就感会不断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从而能使阅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开展一次“采蜜集”展示活动,举办一次成语接龙大比拼,举行一次“故事大王”竞赛……像这样以识字为目的开展的课外阅读活动有很多,它们把认识、巩固生字的过程由课内向课外不断延伸,这样既可以为教师减负,又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在课内识字向课外阅读延伸的过程中,阅读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识字又拓展了阅读的空间。学生在读书中不断获得识字的“勋章”,体会到了识字带来的乐趣。识字又推动阅读,让阅读成为了一种奖励,二者相互推进,互为动力,使学生快乐地成长于文字的天地中。

识字是书面语言发展的首要阶段,它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若能随时以学生为教学核心,不断积累、探索识字教学中的经验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进行识字学习,就能使学生不但学得轻松,而且记得牢固,为学生未来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总而言之,课内识字离不开课外阅读的滋养,课外阅读又得益于课内识字,两者结合方能使识字之花四溢飘香。

【参考文献】

[1]庄淑卿.小学语文低年级有效识字教学策略探微[J].新教师,2022(4):24-25.

[2]王碧云.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和阅读教学的关系研究[J].考试周刊,2020(88):41-42.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
关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浅谈识字教学中的“比较”策略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