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筹融资途径及风险防控
2022-05-30刘永超
刘永超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令当今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了各种机遇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经营基础,提高经济效益,企业不仅需要结合市场当前的动态发展状况提出新的规划,在经营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产品以及创新能力的研究,这些都需要以充足的资金为前提。筹融资活动为稳定和促进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链。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国内企业在筹融资方面仍存在诸多困难。企业筹融资作为企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筹融资方面的风险防范十分重要。若未能在筹融资过程中对各类风险事件严于防范,则可能对企业财务、产品生产等多个环节产生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影响企业正常发展。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企业融资活动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重点内容之一,能确保资金的快速积累,对企业开展经营活动,产生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筹融资作为市场经济的金融活动,其每一步变化均会对企业的财务产生直接影响。筹融资办法、路径选择和筹融资额度的选择,必定会促使企业资本构架的变化。在处理不当的情况下不仅会加大企业财务负担,如果筹资后本金和利息无法及时偿还,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如何以内外资本途径在短时间内筹集所需资金是当前企业集团筹融资的关键因素。
一、筹融资活动的风险
企业的融资通常会涉及大量资金的运用,准确运用内外筹融资途径在短时间内筹集足够的资金是融资成功的条件。不同融资措施往往具有一定的风险差异,且对企业的资本规模和架构产生极大影响。企业经常以内部和外部作为筹融资途径,内部途径即企业内部所留存的资金,含税后利润、未使用或未划分的专项资金等,而支付方式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外部途径则包含股票、债券、卖方融资、杠杆收购等。在仅依赖内部融资的情况下可能导致财务危机产生,其原因在于:国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盈利能力较低,由此导致无法依赖自身规模迅速筹集足额资金。其次在使用内部筹融资的情况下需考虑融资并购,可能对日常运营产生财务影响。
(一)即便权益融资可通过股票形式筹集资金,但由于无法确定到期日,且未能形成现金支付的上下限,即便资本风险较小,但中国对权益融资的需求相对较高,相关法案对新股的首次发行、配发以及范围均做出了规定。在该情况下无法及时利用融资机会,权益融资则不可避免会引起股权构架改变。权益融资同时可包含普通和优先两类权益融资。前者风险多在于普通股东的投票权,由此在普通股过多的情况下会促使企业管控权发散。另外多数普通股权融资将让企业无法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的资金构架,且无法享受债券融资的税前减免优势。另外普通股权益融资的监察成本相对较高,定价普遍低于债券和优先股,由此普通股承销成本通常高于优先股或债券。而优先股的风险则主要体现于税后资本大于负债的税后资本成本,该类股东承担相对较高的财务风险,但可获取固定的投资回报,因此其发行效果通常低于债券。
(二)负债融资风险
相对于权益融资,负债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不会吸纳股权构架,流程也相对简短。但国内企业平均负债率普遍在65%以上,偿还本金、利息后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导致企业资本构架整体恶化,企业极易受资金链影响。另外,国内金融政策的严格性促使融资来源繁琐,资金筹集相对困难。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银行信贷资金主要可作用于企业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的缺口,无法作用于融资信贷。另外企业融资的风险较高,各类银行无法提供支持,由此企业债券和股票权益的产生,可促使企业能够通过筹集固定投资资金作用于企业的发展。
负债融资的主要风险多在于投资者的负债风险和目标负债的债务风险。负债融资相对于权益融资更具风险性,其主要在于扩大收入波动,而其中杠杆收购融资的影响更大。作为新型融资手段,该措施在西方国家中使用率较高,即通过完成融资交易加大对融资的财务杠杆交易。而该类融资本质在于企业需经过借贷购买被收购的企业产权,并在融资后作用于目标企业的资金或现金流量偿还债务。
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高负债融资同时也为杠杆收购的发起人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资本构架的高负债比例和需要向债务资本提供者支付更高的利率抵償,由此导致该收购模式使企业债务负压的增大。在未能进行良好资金规划的情况下极易导致企业应负债而破产。
目标企业融资并购前的办法、资金构架差异会促使长期和短期资本和负债资本的差异。融资企业需根据负债偿还时间长短和企业日常运营资金额度,调整资金回收期和贷款类别时间的一致性,加强合理、科学的资金构架规划。
二、企业融资的问题和原因
(一)筹融资的问题
目前企业在筹融资方面的主要问题体现于:(1)企业对渠道认知不充分,各类融资方式的优缺点掌握不足,导致企业融资方式单一或方式不符合当前企业的发展阶段,加大了企业经营和财务风险系数;(2)中小企业缺少融资渠道,中小企业受发展规模和信用限制,不符合债券或股票等方式的资金筹集要求,多数企业仅依靠银行贷款获取资金,而贷款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同时可能受银行风险偏好影响,整体效率较低。
(二) 筹融资难的原因
筹融资难通常可分为内部和外部原因。
内部原因在于:(1)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多数企业由于缺少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导致财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信息透明度相对较低;(2)企业未能建立完善的信用管理系统,由此导致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出资人无法了解企业信用,则不可以较高的信心参与投资;(3)企业内部人员对金融市场理解不够完善,促使融资决策受到影响。
外部原因在于:(1)金融体系不够完善,未能形成健全的法律规范,也无法规范和约束融资行为,并且部门和机构的监管方式相对于市场更加滞后,融资环境需及时进行优化;(2)银行作为主要金融机构,可享受国家政策支持,但无法满足资金提供的需求;(3)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放贷期间,可能受内部风险和考核影响,导致放贷力度不平等现象,多数情况下因中小企业规模不足、偿还能力弱等问题难以获得贷款,金融机构更愿意投资于国企或大型公司,最终导致中小企业的发展难度较大。
三、优化筹融资途径的策略
由于企业筹融资的问题主要偏向于内外两种因素,由此优化筹融资的途径也需要结合当前的情况进行考量。
(一)内部问题对策
加强对内部的管理是解决企业筹融资的首要问题,确保企业内部稳定发展是企业的基础工作内容。企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对策:(1)规范企业的产权制度,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健全的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能够稳定进行经营活动;(2)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机制,加强对财务会计、信息透明度的建立和完善,以此作为企业投资人进行筹融资的前提;(3)加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新技术、新方法探究,企业良好的效率和发展前景是投资人信心建立、吸引筹融资的重要前提;(4)加大对新筹融资渠道的寻找力度,建立科学的分析理念,保证资金运用的及时性。
(二)外部解决策略
外部策略通常可体现于三个方面;其一在于企业与筹融资银行所建立的沟通关系,两者具有相互依赖性,需要持续加强金融机构对企业业务的发展调查;其次在于体现银行筹融资机构的管理水平以及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各类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后则体现于政府部门对经济市场的鼓励,通过鼓励融资创新、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引进其他先进的市场管理理念以完成对国内资金管理的创新,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融资提供渠道和制度支持。
四、企业融资风险和防范
目前仍存在对融资风险认知不足的企业,可能引起各类融资风险。
(一)企业面临的融资风险
1.债务融资风险
债务融资即企业面向社会、个人或机构所形成的借入资金、票据、债券等的筹融资方式,其成本低、速度快,但需要定期支付利息,在经营状况低下的情况下可能成为企业的负担,加大企业的经营压力,严重情况下可能形成债务风险甚至破产。
2.股权融资风险
该方式不需支付定期利息也不需进行本金的归还,在偿还资金方面压力相对较低,但该方式会引起企业股权稀释,投资者在获取该企业的部分股权后可能使得最高持股人的持股比例降低,而其中部分本身持股较少的股东则可能完全丧失股权,企业管理人员在产生意见分歧的情况下可能受股东影响无法确定最终决策。
3.国家和市场环境风险
国内市场以及经济状况也可能对企业的筹融资状态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银行的利润和汇率的改变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成本的变化;紧缩财政以及货币价格的调整会导致融资期间形成一定的风险;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货币的贬值,企业的融资成本会明显增加。
(二)企业融资风险防范对策
1.构建科学融资结构
融资结构即企业在筹融资期间所形成的资金结构体系,其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和科学性可能对未来的资金管理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在选择筹融资方式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所需资金以及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在使用资金期间需要重视效率的提升,以此提高融资能力。
2.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科学的风险评估方式可加强企业对风险的防范,结合考虑企业内外部因素,提高在融资过程中对资金的监督,将融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机制落实。由此要求企业密切调查市场经济和自身融资能力水平,结合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建立风险管理系统,保证决策实施的可行性。另外企业需根据风险预警目标和管理队伍的能力选择评估方式,对风险级别和影响结果进行深入分析,以此为融资决策提供参考。
3.确认资金需求量
融资開展前需结合项目的投资需求和时间进行分析,企业无论在融资的方式还是途径中,充足的资金均为开展融资活动的前提。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量进行融资方案措施的拟定,以降低各类风险事件发生。另外融资过剩可能导致其成本增加,使资金的使用率降低,另外融资量不足又会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项目开展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融资前需要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求确定资金需求量,以此为融资计划的开展提供前提。
结 语
企业发展无法离开项目的推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项目开展均涉及资金的应用。因此需要全面提升融资水平,并在开展融资活动期间结合内外因素制定合理的融资对策,规避风险事件产生,为企业的正常经营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