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劳动教育
2022-05-30王艳英
王艳英
【摘 要】从2017年新学期开始,《道德与法治》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这个课程从多角度进行法律教育和品德教育。小学阶段属于启蒙阶段,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要从小学开始扣好,此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周围的潜在因素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会促使学生个性特征和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会对以后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和劳动教育同等重要。从小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观念的灌输,对于他们今后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我国的劳动教育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地位,教材不重视劳动教育模块课程、忽视家校衔接、社会对劳动教育不重视等都是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为例,对劳动教育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措施,并给出了未来的展望。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劳动教育;措施;展望
從古至今,中华民族就是一个热爱劳动的民族,男耕女织是世人羡慕的生活。劳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须面对的,它能使人勤奋,使人智慧,使人有创造力,使人幸福快乐。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观念灌输和劳动教育实践是必须的,这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近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文件政策,系统设计,全面部署,构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体系,劳动教育已上升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小学的劳动教育实施还走在探索发展的道路上,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出现了家校教育目标不一致,一些学生不会劳动、缺乏劳动意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这些都与新时代的教育方针不符,更不符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学生的育人目标,这就需要我们想到一些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劳动教育根植于小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一、渗透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代小学生普遍存在劳动意识淡薄、不具备基本劳动能力的问题,这也表明了当前我国劳动教育的成效并不理想,如果不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长久下去,必然会影响到青少年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影响到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传承,影响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甚至在更大层面上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实施有很多问题,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不注重劳动教育模块
课程劳动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也是塑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对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而劳动教育是其中非常一项重要的内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大量关于劳动教育的素材,为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重要载体,但实际授课中,教师往往不重视劳动教育模块的课程,有的蜻蜓点水似的说几句,有的甚至不讲。很多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不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劳动教育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渗透劳动教育,影响了最终的教育效果。
(二)忽视家校衔接
目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时,常常是由学校单方面推进,缺少与家长的协调沟通,没有建立相应衔接机制。在单方面的教育背景下,家长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学生没有动手实施的机会,影响具体的培养效果。
(三)整个社会认识不到位
目前整个社会都比较重视小学生的学习,而不重视小学生的劳动能力,家庭中,家长包揽家务,其出发点是让孩子好好学习,但是却让孩子理所当然地认为家务就该家长做;学校里,口号标语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从来没有一句标语是让孩子们好好劳动;社会上,似乎认为劳动者是不光荣的职业。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在道德与法治中渗透劳动教育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的。
(四)认识停滞在理论层面
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只停留在课本层面,很少展开实践活动。教师在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只重视理论内容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品质、人格等方面的关注。其实社会实践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措施,只有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素质。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但在目前的劳动教育中,较多教师都在纯理论的劳动教育中,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并无实质性作用。
二、渗透劳动教育解决措施
加强劳动教育,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又是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需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为目标,劳动教育重在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体验中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如何利用两者在育人方面的契合点,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劳动教育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师进行讲授的主要参考来源,教材编写不好,就相当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材编写,可以是单独成册,也可以是在道德与法治课本里单独成章。最好可以编写成故事的形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故事中体会和感悟。教材编写一定要避免教师在黑板上“写”劳动,学生在课堂中“听”劳动,回家后在电脑上“玩”劳动,一定要让学生亲身实践、亲历情境、亲手操作,在劳动实践过程中能出力流汗,能磨炼意志。编写完成后,要认真推敲,确保教师教得有依据,学生学得有效果。
(二)重视家校合作
家长很容易忽视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其实小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能力、劳动习惯的培养都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只有家校合作,才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具体来说,可以定期在学校开展以改变家长劳动教育观念为目的的讲座,首先让家长转变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其次才能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也可以以传统节日文化为切入点,如在重阳节开展敬老尊老活动,让同学们在家里听爷爷奶奶讲劳动经历,感受他们勤俭、奉献的劳动精神,重拾崇尚劳动的观念,尊重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
(三)教师做好榜样
模仿是人类最基本的技能,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方式。俗话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可以让人更好地进行对照式自我反思,是人动力的源泉。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更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传。小学生模仿力和可塑性非常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自然而然成为他们有意或无意中模仿的对象。这种无声的示范作用最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教师的劳动观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四)丰富劳动教育内涵
课程要劳“育”化,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特点,挖掘蕴含的劳动教育内容。劳动创造了人类、创造了历史、创造了世界,劳动不分贵贱的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勤劳俭朴、艰苦奮斗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劳动文化教育;歌颂劳动模范、歌颂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精神教育;劳动要有科学的方法、规范的意识和创新的意识等劳动理念教育……要在学科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全面融入劳动教育的思想观念,增加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环节,让学生体会自己的行为,增强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开展劳动实践活动
活动中育人,学生的兴趣更高,体验更加深刻,更能体现学生的劳动价值。教材中阅读角的故事“我给外国客人当讲解员”“社区助读小组”让学生体验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感受;知识窗中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一些现象的好处或坏处,“做家务好处多”中还列举出做家务的具体好处来正确引导学生;小调查和小制作活动中,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与同学分享劳动喜悦,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深挖重组教材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劳动与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丰富劳动体验,提高劳动能力,深化对劳动价值的理解。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意义分析
在小学生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学生掌握劳动技能,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劳动教育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劳动教育的作用对学生实施全面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要想确保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活动,就必须抓住学生劳动教育的这一关键时期。在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劳动教育,是最合适的阶段,也是十分合理的途径。
(一)有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立和培养
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素养的重要课程,而将劳动教育渗透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既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受到磨炼,又能让学生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让其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二)有利于学生思维智慧的形成和发展
家长有一种错误的观念,认为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而劳动会耽误他们学习的时间。其实适当的劳动不仅不会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任何不利影响,反而在劳动中学生可以劳逸结合,既动手又动脑,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会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有助于开发其创造潜能。
(三)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在尝试过劳动的快乐后,其劳动热情会非常高涨,不仅愿意主动参与劳动,还会知道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前提,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同时,学生在劳动过程中会感受到他人劳动成果的不易,从而主动关心他人,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渗透劳动教育未来展望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劳动劳动教育,使其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在实践中引发道德体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知,促进学生由“知”向“行”的转化,实现知行合一。
在道德与法治实践中,摆正劳动教育的位置,结合时代创新劳动教育形式,结合生活拓展教育途径,提升道德修养。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将劳动素养评价融入学科教学评价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相应测评融合机制,从不同维度给予量化评比,发挥劳动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激励和导向功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总结相关问题,通过多元化的劳动教育培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渐进性的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创新策略方法,引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辛勤劳动并使其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信念,这是教育的重点与方向。
我国现阶段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可以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参考文献】
[1]管延爱.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J].中国教育学刊,2022(1):107.
[2]马旭龙.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措施[J].文理导航(下旬),2021(12):85-86.
[3]张莺.劳动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研究,2021(26):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