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辛与辉煌:历史细节里的党代会(1921-1949)
2022-05-30
历史上的多少惊涛骇浪,往往始于看似平静的会议桌旁。尤其作为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会议时间是如何确定的
我们知道,党的成立纪念日为7月1日。实际上,党的一大召开时间为7月23日。1921年6月初,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先后到达上海,与上海中共早期组织成员李达、李汉俊建立了联系。经过几次交谈,他们一致认为应尽快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李达、李汉俊同当时在广州的陈独秀、在北京的李大钊通过书信商议,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7月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7月30日晚,会场突然遭到暗探侦察、巡捕骚扰,被迫休会。最后一天的会议是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举行的。
1921年11月,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签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局通告》,明确党的二大拟于1922年7月召开。1922年5月20日,在中国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向共产国际东方部报告,提出中共中央局应迁往广州。此前,中共中央局曾委托陈独秀、张国焘考察广州的政治情况,以决定党的二大是否方便在广州召开。鉴于陈炯明反叛、局势严峻,中央局认为,广州不适合开会。1922年7月16-23日,党的二大在上海召開。
党的二大通过的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章规定,党代会每年由中央执行委员会定期召集一次。因此,党的三大应于1923年召开。1923年5月,根据共产国际指示,中共中央将驻地迁往广州,并开始具体筹备党的三大。6月12-20日,党的三大在广州召开。
按照党章规定,党的四大应在1924年召开。为应对多变的时局,约在这一年7月前,中共中央就决定召开四大。9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召开四大的通知》,明确提出:“地点:上海。时间:十一月十五日起。”11月,共产国际派维经斯基再次来华,并指导中共四大。维经斯基约于11月底或12月初才到上海,故中共中央又将会议召开时间推迟,最终于1925年1月11-22日召开。
按照党章规定,党的五大应于1926年召开。这年4月23日,在上海的共产国际工作人员维尔德给维经斯基发电,提出召开中共五大的工作计划。但维经斯基认为找不到合适地点,建议在5月中旬或5月底召开有五六十人参加的党的代表会议。9月,共产国际执委会远东局俄国代表团在上海召开会议,建议不晚于1927年1月召开中共五大。1927年1月,共产国际执委会政治书记处正式任命维经斯基、多里奥、罗易为共产国际执委会出席中共五大代表团的成员。4月3日,罗易等人抵达武汉。4月4日,共产国际代表团主持召集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共湖北省委员会委员和青年团代表第一次联席会议,决定4月25日召开中共五大。党的五大最终于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由于当时严酷的白色恐怖形势,党的六大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准备。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明确提出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初至三月半之间召集”。1928年1月18日,中央临时政治局召开会议,又一次讨论召开六大的问题,决定大会召开的时间是3月底。但由于此时国内白色恐怖非常严重,很难找到一个能够保证安全的地方开会。赤色职工国际驻中国代表米特凯维奇自上海给共产国际去信,认为中共六大应该不晚于4月份召开,并建议地点放在苏联境内。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将分别于当年春天和夏天在莫斯科召开,少共国际也将在莫斯科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考虑到届时中国共产党将派代表出席这几个大会,而且中共中央也迫切希望得到共产国际的及时指导,因此,中央于1928年2月13日决定,报请共产国际执委会批准中共六大在苏联境内召开,并于3月获得同意。6月18日至7月11日,党的六大在莫斯科近郊举行。
党的七大是间隔时间最长的党代会,也是会期最长的党代会。早在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就将召集七大作为全党“最不可延迟的任务”之一,并委托新的政治局开始必需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反“围剿”斗争以及后来的长征,七大一直未能举行。全面抗战爆发后,1937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最近时期内”召开党的七大,1938年9月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批准了这个决议。但由于环境的变化,七大的会期多次推迟。直到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才在延安杨家岭举行。
会议地址有讲究
1949年之前的党代会会址辗转于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延安等地。虽各具特色,但是均承担着保护与会代表安全、保存革命火种的历史使命。
建党前后,由于经费紧张,甚至参会代表的路费也需共产国际赞助,所以,会场直接安排在党代表家里。党的一大和二大的会址分别设于党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和李达的寓所。但鉴于党的一大的教训,为了躲避巡警搜查,党的二大采取“多开小组会,少开全体会”的方式进行,会议地点也经常更换。李达作为与会代表,在其著作《关于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几个问题》中说:“第二次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十五六人)一共开了三天大会,是在英租界南成都路附近的几处地方举行的。第一天的大会是在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即李达当时的寓所)举行的。第二天、第三天两天的大会是分别在一个地方举行的,里弄和门牌号码我记不得了,但都在英租界,这是千真万确的。”所以,当年在上海的毛泽东找不到二大开会的地方,也是正常的。埃德加·斯诺在《西行漫记》里记载了有关毛泽东与党的二大的回忆:“那年,第二次党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我本想参加,可是忘记了开会的地点,又找不到任何同志,结果没有能够出席。”这也印证了党的二大保密工作确实做得扎实。
党的三大和四大会址都在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毁,因此,会址遗址的查证经历了重重困难,直到半个世纪后才被确认。
从党的三大会址的复原图可见,当时的会议条件确实十分简陋。在一幢临时租用的两间两层砖木结构的普通楼房里,楼下南边一间是会议室,北边一间是饭厅。楼上两间是宿舍,一部分代表就住在这里。会议室当中摆放着一张西餐式的长方形台子,西面是一列长条凳,前后两端都是小方凳。
党的四大的选址考虑之一,是不能在租界内,但又不能离租界太远,以便一旦发现问题,就可立即疏散至租界。因此,党的四大是在上海闸北淞沪铁路附近一幢比较隐蔽、不易被警探注意的三层楼的石库门房子里召开的。
1927年4月27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的第15天,党的五大在武昌高等师范第一附属小学礼堂开幕;第二天,所有代表都转移到汉口靠近郊外的黄陂会馆;同在这一天,38岁的李大钊在北京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被绞杀。
党的六大是党的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具体地址在苏联首都莫斯科纳罗法明斯克地区的五一村一座称为“银色别墅”的贵族庄园。尽管是在莫斯科,但会址同样极具保密性,就连当地居民也甚少知道五一村是会址所在地。大会为了确保代表不被抓捕、杀害,费尽周折为参加会议的代表和工作人员编订了号码,在大会发言和领取物品、材料时均使用号码,不使用正式姓名,党的六大由此成为唯一一次用代号参加的党代会。
时隔17年,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大礼堂召开,这个会址专为召开党的七大而建,历时3年得以建成,可容纳千余人。正如朱德在七大作正式报告之前,特意指出:“过去是租人家的房子秘密开会,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自己修建的房子里召开代表大会。”
可以说,党代会会址从租到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壮大的历程,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逐渐走上了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道路。
从容赴会谈何容易
“为了开党代会,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在今天看来,简直无法想象。”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已是满头华发的李大钊的长子李葆华深情地说,“为什么大家这样冒死也要去开这个会?因为党的代表大会实在太重要了,它往往成为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转折点。”
党的三大代表选出后,分批秘密赴粤。以北方区委为例,12名代表分3批走,为了保密,“不坐同一条船,不乘同一趟车,不同一天走”,但是时间又不能相隔太远。路线是由北京坐火车经天津到上海,再由上海乘船到广州。和罗章龙一起坐船的有湖北省劳动组合书记部负责人项英。到广州后,罗章龙住在中共廣东区委,其他代表则由广东区委派交通员带到指定的地点居住。广东区委对外的代号叫“管东渠”。罗章龙回忆说:“我们每天住的地方都不同。中央负责同志也不住在代表宿舍,每次开会都是有人带路。其他代表则住在代表宿舍。”
江浙区代表、时任江浙区委书记的徐梅坤也曾回忆他们一行6人赴广州参加党的三大的过程。他说:“我和王振一从上海坐船到广州去开会,和我们同船前往的还有李大钊、陈潭秋、于树德、金佛庄共六人。于、金两人是自己出的路费。记得当时于树德没有钱,急得没办法,我给他出主意,让他把邻居一位朋友妻子的金手镯借来卖掉,买了船票。”
六大代表到莫斯科开会时,相对于国内的白色恐怖自然安全得多,但是代表们同样必须伪装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偷偷地越过国境线。1928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各省出席六大的代表冒着生命危险先后到达上海。中共中央将代表们编成若干小组,或乘苏联商船到海参崴(今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然后从那里过境,改乘火车赴莫斯科;或乘船去大连,在大连转乘火车到哈尔滨,再从哈尔滨北上满洲里,偷越国境进入苏联,然后再乘火车赴莫斯科。因为苏联商船较少,多数代表都是走上海-大连-哈尔滨-满洲里的路线。走这条路线危险重重,经常会遇到国民党军警特务和日本警察暗探的跟踪盘查,应对不力即有被捕的危险。
周恩来夫妇的经历颇具代表性。邓颖超专门撰写了《一次遇险与脱险的经过》一文,对此进行了详细回忆。1928年5月初,他们夫妇扮作古董商人,由上海乘日本轮船去大连。当轮船刚停靠大连码头,他们正准备上岸时,驻大连日本水上警察厅上来几个人,对他们进行盘问,首先问周恩来是做什么的,周恩来回答是做古玩生意的;又问做生意为什么买那么多报纸,周恩来回答说,在船上没事可以看看;又问到哪里去,周恩来回答,去吉林;问到东北干什么,答去看舅舅。这几个人当即让周恩来跟他们到水上警察厅。在那里,他们又详细询问周恩来出生年月日、学历、职业等。对于这些人的一系列盘问,周恩来沉着地一一作了回答。
经过一番盘查,日本警察仍没有完全消除怀疑。在周恩来夫妇乘火车到长春途中,仍有日本便衣警察跟踪。邓颖超回忆说:“上车后发现同我们坐对面的乘客是日本人,用中国话同我们攀谈,我们也同他聊天。当时,已识破他是跟踪我们的。我们在长春站下车时,他拿出名片给恩来,日本人有交换名片的风俗(我后来才知道的)。恩来应立即回片。一般人名片都放在西装小口袋里,实际我们没有名片,恩来装着找的样子,‘噢!我的名片没有装在口袋里,还在箱子里呢!很对不起(做要去取的手势),对方说‘不必,不必了。终于对付过去了。”两度遇险后,周恩来、邓颖超终于辗转来到哈尔滨,与李立三等人会合,乘火车到达满洲里。在苏联同志的帮助下,他们成功越过国境,到达莫斯科。
历时一个多月,到6月中旬,党的六大代表们历经千辛万苦,大都安全抵达莫斯科。“到达莫斯科后,代表们必须先留在车上,不许自行下车走动,要等所有的旅客走完之后,汽车直接开进站台,把党代表们拉到会址。换成列宁装或者西服,尽量不使他们显眼。大会不对外发表新闻,闭幕后来自国内的代表立即回国,根据共产国际的部署,分成5-7人一批,错开时间,分头上路。”
党的七大是在延安召开的。但是,战争年代,各地代表来延安开会,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自1939年中央明确要求各地代表选出待命后,不久,代表们即陆续从各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向延安集中。1940年5月,中共晋察冀边区委员会常委兼组织部部长李葆华当选为七大代表。在奔赴大会途中,他和战友遭遇日军伏击,随行的一名代表坠入深沟壮烈牺牲。
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带领华中赴延安干部100多人,在八路军第115师一个团的护送下,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踏上返回延安的千里征程,准备筹备和参加党的七大。历时9个月,穿越100多道敌人封锁线后才到达延安,算得上是一次“小长征”。
“山一程,水一程,万里长征足未停。太行笑相迎。昼趱行,夜趱行,敌伪关防穿插勤。到处是军屯。”这首《长相思·冀鲁豫道中》是陈毅1944年1月赴延安途中所写。1943年11月25日,他从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次年3月7日到达延安。为参加党的七大,陈毅走了近半年,一路上共写了11首诗词。
七大代表们历经艰险,分批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宝塔山下。由于会期推延,许多人已在延安等待数年。由此也可以看出,战争年代召开一次党代会,是多么不容易!
会议成果凝聚辉煌历史
党章是党代会的重要文件资料之一,党的一大到底有没有制定党章?其实在筹备过程中,陈独秀曾起草过一份党章,主张中央集权制。寄到上海,李汉俊看了不满意,又起草了一份,主张地方分权制。但这两份草案在哪里?有没有提交一大讨论?迄今为止,还没有找到单独称为党章的文件。
但在嘉兴南湖的船上讨论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可以读到实际属于党章的条文。由于当时没有条件把档案保存下来,这部纲领现在没有中文原本,目前的版本是依据俄文版和英文版翻译过来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共15条,无论英文俄文都缺第11条。现存l4条,共700余字,第一条就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宣告了党的诞生。
党的二大的历史地位是很重要的。概括起来,二大延续了一大的工作,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正式决定加入共产国际。在党的建设问题上,则是制定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了党的纪律,并通过了第一个《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第一次明确阐释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基本思想;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党的二大还汲取了一大缺乏必要档案资料的教训,不但发表了大会宣言,而且铅印了含有大会所有决议案的小册子。但要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下保存会议的成果谈何容易。中央档案馆珍藏的二大唯一存世的中文文献——《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铅印小册子就是由中共早期全国21名工人党员之一的张静泉保存的,他委托其父亲修了一座空墓,用油纸将文件裹好放入空棺里才得以保存至今。
1923年党的三大对党章条文只作了个别改动,主要规范了党员入党的程序,严格了党员入党手续,为提高党员质量,第一次增加了党员候补期的具体规定,首次提出党员可以“自请出党”,即后来说的“自愿退党”。从三大開始,对党章进行局部修改,成了一个惯例。
另外,党的三大制定了第一个关于党中央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的法规性文件——《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法》,其中还对中央局秘书一职的设置和任务作出了规定。第一个按此规定担任秘书的就是毛泽东。毛泽东在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同时担任中央局秘书。其职责是负责党内外文书、通信及开会记录,管理党内文件,“本党一切函件须由委员长及秘书签字”。党的三大的最后一天,全体代表来到黄花岗烈士陵园,由瞿秋白、张太雷教唱《国际歌》。在雄壮有力的歌声中,三大胜利闭幕。在党代会闭幕式上唱《国际歌》的惯例,也由此开始。当时唱的《国际歌》,是由瞿秋白本人在1923年翻译成中文的。
1925年通过的四大党章,第一次将支部规定为党的基层单位。党章中规定“凡有党员三人以上均得成立一支部”;同时,规定将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总书记”,将地方各级党的执行委员会“委员长”改称“书记”。
1927年党的五大,将中央执行委员会改称中央委员会,并第一次设立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这是现在中央领导机构设置及其称谓的起点。五大没有直接修订党章,而是委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大会闭幕后修订的,这是唯一一部不是由党代会修改的党章。因为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和革命群众,在这个背景下,党代会着重于研究如何解决革命危机问题。
不过,五大党章的修订幅度较大,无论内容还是体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且开创了党章史上的多个“第一”。比如,首次明确规定“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首次规定入党者的年龄必须在18岁以上;首次规定设立中央政治局及中央常务委员会;首次规定建立监察委员会;首次具体提出对党员和组织的处罚规定;首次规定设立非党组织中的党团等。这些规定,中心都是建立严密的各级组织,加强党的纪律性。
由于党的六大是在莫斯科召开,因此受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影响较大。斯大林甚至还参加了大会主席团,这是中共党代会史上绝无仅有的。相比于此前的党章,六大党章特别强调共产国际的领导,比如在第一章即规定“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之一部分,命名为‘中国共产党,为共产国际支部”。
从1928年党的六大结束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中间经过了17年。其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战火的洗礼,领导人民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经历了两次“左”倾错误的重创,遭遇了国统区地方党组织被破坏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大考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经历了党的队伍的迅速壮大,成为拥有121万名党员的大党;经历了全党范围内的整风运动,实现了党内在思想上、政治上的统一。
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夜,党的七大召开。七大有三个最重要的报告:毛泽东所作的《论联合政府》书面政治报告,但毛泽东没有念,而是另外作了口头报告;朱德所作的《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刘少奇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七大党章的修改制定工作,是在刘少奇的主持下进行的,其过程充分发扬了民主,有时为了一句话、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仔细推敲。比如,党章规定,党员可以“在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对于其中的“任何”二字,就经过了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上,刘少奇对党章报告作了说明——党章强调扩大党内民主,也就是党内的群众路线,包括党员有在一定的会议上批评党的任何工作人员的权利。对于这一条,刘少奇说,他动摇了几回,“任何”两字写了又圈掉,圈了又写上。讨论中,对“任何”二字是否要写有不同意见。周恩来以亲身经历表示,过去就是吃了没有下级批评的亏,如果路线错误早有人说,至少要好点;写上“任何”二字,是整风经验的总结,实践起来,利多害少。毛泽东也表示,应该信任群众,绝大多数的群众是为党好的。因此,最后决定“任何”二字还是保留。
七大党章有很多重大亮点和特点:第一次增加了总纲部分;第一次将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次历史性飞跃;重点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第一次对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容作出明确界定;第一次设置中央委员会主席职务和明确规定设立中央书记处;第一次增加“党的地下组织”一章;重新规定设立中央监察委员会,并设立地方监察委员会等。
党的七大历时50天,毛泽东在闭幕词中肯定七大是“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团结的大会……是团结的模范,是自我批评的模范,又是党内民主的模范”。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共产国际已经解散,七大党章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实际,独立自主制定的第一部党章,标志着党在政治上和党的建设上走向成熟。
从党的七大开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建立起来了,全党实现了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空前团结和统一,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摘自《文史博览》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