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井冈山上的湘赣边界“一大”

2022-05-30

读报参考 2022年30期
关键词:八角楼特委井冈山

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镇,谢氏慎公祠坐落其间。这是一处有着特殊意义的革命旧址。90多年前,这里召开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话语铿锵地阐述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个人和一封信

1927年,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党的工作被迫转入地下。同年8月,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9月,毛泽东等领导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利,向南转移至农村地区。后来,一个人的出现,让起义队伍改为走上井冈山的道路。

这个人就是时任湖南浏阳县工农义勇军第四团第二中队党代表的宋任穷。彼时,中共江西省委机关已经转入地下,带着队伍要来参加起义的宋任穷,在省委的秘密驻地见到了省委書记汪泽楷。汪泽楷对宋任穷说:“你来得正好,听说‘秋暴的队伍已离开浏阳向莲花一带行动,你赶快带一封信去。宁冈有我们党的组织和党领导下的几十支枪,要他们到那个地方去。”毛泽东看到汪泽楷的信后,立刻与前委同志商量,但没有得到大家的赞同。最后,毛泽东以决断的语气说:“目前敌强我弱的形势,需要我们退到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去。”

后来,起义部队到达永新县三湾时,减员较大,人员不足千人,组织很不健全,思想相当混乱,再不进行问题整改,恐难以完成艰巨的斗争任务。在此背景下,毛泽东主持召开了前敌委员会,提出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史称“三湾改编”。

当年10月,毛泽东率部来到井冈山茅坪,之后于11月上旬在茅坪象山庵召开了宁冈、永新、莲花三县地方党组织负责人会议,详细了解了湘赣边界各县的实际情况,并得出结论:党在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较好;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易于部队筹款筹粮;这里地处两省边界,距离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城市比较远,加之湘赣两省军阀之间存在矛盾,敌人的统治力量比较薄弱。经过慎重考虑,毛泽东等选择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

“红旗到底打得多久”

早在1927年12月,毛泽东就曾以前委的名义,通过湘南特委和吉安县委分别向湖南、江西省委及中央写报告,建议组建湘赣边界特委;次年1月和3月,他又先后向湘、赣两省省委和中央打报告陈述理由,但都没有得到明文批准。此前,有中共湖南省委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边界工作。1928年3月,前委被撤销,导致整个湘赣边界没有党的领导机构。这时,急需成立边界地方党的最高领导机构。

彼时,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部分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军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红四军”)。随后,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两占永新城,三次击破敌人对根据地的“进剿”。边界武装力量顿增,红色区域不断拓展,军民革命热情高涨。然而,湘赣边界党内一些人的思想一时难以转弯,产生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在此紧急形势下,赣西特委于4月底转来了江西省委的一封信,同意湘赣边界组建特委。

1928年5月20-22日,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茅坪的谢氏慎公祠召开。这次会议相关记载与史料甚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编研陈列室主任饶道良说:“因为大部分参会人员后来都牺牲了,会议情况也几乎没有文献记载,或是难以保存,我们只能把零散的碎片式回忆搜集起来,大致还原当时的情况。”1980年代中期,湖南省安化县档案馆在清查档案时,发现了1928年7月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攻打郴州时被敌方掠去的一部分文件。其中,国民党第十六军政训部于8月翻印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政治纪律决议案”,但只残留两条内容,其余部分均缺失。

关于会议内容,主要来自日后一些文献资料,包括毛泽东所著文章中提到的相关内容。据曾任湘赣边界特委委员的陈正人后来回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成立湘赣边界特委,作为地方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机关。此外,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提到,会议解决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这个疑问,“因为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不答复中国革命根据地和中国红军能否存在和发展的问题,我们就不能前进一步”。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成员为毛泽东、朱德、陈毅、刘寅生等19人,后来又加上了杨开明、袁文才和莲花县委两位同志等4人,共23人。毛泽东、宛希先、刘真、谭震林、谢桂标5人为常委;朱德、陈毅、刘辉霄、龙高桂为候补常委;毛泽东任特委书记。

“成立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能够更加全面地统领根据地的工作,对于在井冈山扩大根据地、建立工农武装、开展土地革命和加强武装斗争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饶道良说。这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面、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标志。

只准点一根灯芯

“天上的北斗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闪银光,井冈山的人哎,抬头望哎,八角楼的灯光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光下写文章,革命风雷笔下起,五洲四海红旗扬……”这些歌词出自歌曲《八角楼的灯光》。八角楼是茅坪当地一栋土砖结构的两层楼房,楼上有一个透明天窗,依中医八卦之理,修成了八边形,因此而得名。

1927年10月至1929年2月,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期间,毛泽东一直居住在八角楼里,领导和指挥井冈山的革命工作。彼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不断壮大,国民党当局为了扼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不仅在军事上对井冈山发动多次“会剿”和“进剿”,经济上也对井冈山实行严密封锁,使井冈山根据地所需的服装、弹药、柴米油盐极为紧缺。

为进行长期的革命斗争,毛泽东精打细算,教育红军战士节约粮油等。当时井冈山只出产少量茶油,大部分用油要靠下山打土豪获得。因此,毛泽东刚上井冈山时,就向部队宣布了用油规定:各连及以上机关办公时,用一盏油灯,可点三根灯芯;不办公时,应将油灯熄灭;连部留一盏油灯,供值班、查哨用,只准点一根灯芯。毛泽东以身作则,经常在一根灯芯的微弱光线下,写作、学习。井冈山上,全军也严格执行了这一规定。每到夜晚,熄灯号响后,只有连部的一盏油灯点燃着。

1928年10月,中共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在茅坪白云寺召开,毛泽东起草了会议决议,《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就是其中一部分。同年11月,毛泽东在八角楼给中央写了一个报告,即后来收入《毛泽东选集》的《井冈山的斗争》。

在报告最后,毛泽东充满自信地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在阐述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这一思想时,毛泽东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正是像井冈山这样微弱的“星星之火”,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燎原之势。

(摘自《环球人物》王喆宁)

猜你喜欢

八角楼特委井冈山
八角楼的灯光
井冈山诗五首
青春舞动《八角楼》
井冈山
西安文理学院王延华教授关中特委旧址写生选
井冈山抒怀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井冈杜鹃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