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探究

2022-05-30丁秋源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2期
关键词: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丁秋源

[摘           要]  应急管理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工作。根据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对应急管理的要求、面对严峻的安全管理形势、应对学生心理状况不容乐观的情形,应以着眼大局,全面协同;预防为主,全面管控;问题引领,全面解决为思路,从组织机构、制度预案体系、“双预防”机制和宣传教育四个方面进行高效应急管理探究。

[关    键   词]  新形势;应急管理;高校安全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2-0157-03

教育事业的发展立足于稳定安全的学校环境,高校校园环境的稳定安全直接关系到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而伴随着国家整体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高校安全在新形势下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从食品卫生安全到学生心理健康安全,对高校应急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应急管理已然在高校安全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指的是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为了将突发事件的影响降到最低,优化校园安全环境,需要对突发事件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进行分析,综合多方面的资源,对突发事件进行预警、控制并处理的过程[1]。为了创建稳定安全的校园环境,通过加强应急管理推动学校整体校园安全管理的优化,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将突发事件影响降至最低,推动学校“平安校园”的建设,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二、高校应急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正式施行

2021年9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新安法”)正式施行。“新安法”在安全意识理念上进行了深化推进,在安全管理上进行了大步改革。明确了安全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新安全意识理念,坚决落实新安全管理要求。

1.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新安法”突出强调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真真切切地彰显国家安全意志的深刻转变,实实在在地体现了国家对“人民至上”“人的价值高于一切”的肯定。现今我国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人民衣、食、住、行的生理需求,解决了人民的贫困问题。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民满足生理需求层次后,第二层次的需求:安全需求就转变为最迫切、最主要的需求。而安全需求中第一要义就是对人民生命的安全保障,尊重生命就是在尊重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权利,就是尊重人民对自我价值实现的权利。对于高校来说,首要任务就是要保护好每一名学生的生命安全,而应急管理正是在指导和引领学生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应急管理正是通过预防手段和应急处置手段,确保不发生突发事件和将突发事件的危害降至最低,确保学生的生命安全。

2.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确立

“新安法”明确提出了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这个方面打通了安全管理责任的“最后一公里”,真真正正地将安全责任从上到下一脉贯通,做到了“横到边、纵到底”。同时通过清单制的方式明确每一个岗位、每一名教职员工的安全职责。让高校在安全管理中形成与人事管理中岗位职责一样的安全职责体系,明确了各个岗位、各个教职员工在安全方面应该做的职责和应当承担的安全责任与义務,同时也明确了各个岗位、各个教职员工享有的安全权利。

高校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也是高校区别于其他单位的重要地方,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安全教育同样是高校安全责任的关键一环。因此高校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问题上还应该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要明确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既是在强调高校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同时也在强调学生自我安全管理责任。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除了在学校教职员工这一层面落实以外,还应该落实到全体学生层面,特别是多数学生普遍入校年龄均已满18岁,应当对自己的安全进行关注和负责。在应急管理上,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当面对天灾(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等)人祸(人为火灾、电信诈骗等)时,都是学生自己第一个在面对,没有人可以代替他本人去承担,需要他自己对自己的安全负责任,需要他自己去分析、去判断、去选择、去决定。正因为如此,要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学校的安全教育宣传,到主动地学习应急处置知识和技能,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接受安全”到“主动管理安全”,从而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要让学生从心底认可自己对自己的安全是有责任的,是需要自己关注和重视的,是需要自己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最终认识到自己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安全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3.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

“新安法”第四条中明确规定要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现阶段国家已经开展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高校要清晰地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对高校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安全管理的有效路径,现阶段高校虽然未按照生产企业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但“平安校园”建设就是在推动高校安全管理标准化。在应急管理方面,高校有许多地方可以借鉴安全生产标准化。首先是应急管理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特别是应急预案的编制上,高校在安全管理上类别众多,又属于人员密集性单位,可参照《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20)进行高校应急预案编制(包含综合应急预案、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理方案),从而确保安全管理类别无一遗漏,实现全覆盖。同时完善应急预案全流程管控,确保应急预案能够及时更新、迭代。其次在应急准备上,除了高校应建立健全应急队伍(如义务消防队等)外,还应该充分协调周边应急资源(如辖区公安机关、消防主管部门、医院、临近单位等),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第一时间校内、校外能够有效联动,协防协控。同时可参考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配置相应应急物资,特别是高校要分析其所处地理环境、周边情况等现实状况,配置有针对性和足够数量的应急物资,并且对应急物资开展有效管理,建立台账、进行维护保养等。最后,应急队伍的培训演练也可以参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提高培训要求和演练要求,提升应急队伍人员素质,提升学校应急处置能力。

(二)高校安全管理形势严峻

高校安全所涉及的类别较多,管理繁琐,除了传统的治安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等安全类别一如既往需要重点防范和关注外,新的安全类别不断扩展,如网络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舆情管控等。现阶段,高校除了要加强预防易引发群死群伤的消防事故、食品卫生事故、卫生防疫事故外,更要突出关注点发式的个人人身安全,如心理健康问题、交通安全、实验室事故等。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应对各种公共公关问题,如事故引发的舆情、学生权利诉求、网络安全等。高校安全情况越发复杂、繁琐,并且大多数时候各种安全问题交织缠绕,不易理清解决,对高校应急管理要求就更高,对应急处置能力要求也更高。

(三)学生心理健康情况不容乐观

现阶段,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高校学生焦虑情绪和强迫症较为严重,也有部分学生存在偏执和抑郁等情绪状态[2]。从不同学历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本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研究生更差;从不同性别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说,女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男生更差;从独生与非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来说,非独生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较于独生学生更差。[3]特别因学业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人际交往压力、社会舆论压力等心理情绪因素导致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比例和有心理疾病的学生比例呈上升趋势,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比例和接受药物治疗的学生比例也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的初期阶段相对隐蔽,外化表现的程度低,不易被高校一线学生管理教职员工及时发现,即使发现也较难从专业角度,用专业方式和语言引导学生进行应对和处置。但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变化发展到中后期外化表现较为明显时,可能已经错过了较好的应对和处置时间。学生心理健康情况的不容乐观对于高校安全管理面临非常难的挑战,也是越来越突出的挑战。对高校应急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

(一)着眼大局,全面协同

高校应急管理要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强化履职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整体安全上来,更要统一到国家安全重大战略部署上来[4]。应急管理是一项专业化很强的管理工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统筹指挥,部门高效联动,学校落实执行,家长支持协助“四位一体”的协同机制,统筹持续推进高校应急管理。

(二)预防为主,全面管控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方针,将防止事故发生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重点,针对高校安全类别多的情况,全面部署,全面管控,对于可能发生突发事件、事故的情况都要统筹到应急管理工作中来。以全员安全责任制为依托,参照安全生产标准化应急管理体系,从明确目标确立、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健全应急管理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教育、培训、演练,做好应急准备等方面的工作,构筑高校应急管理体系,实现高校预防,全面管控。

(三)问题引领,全面解决

高校要坚持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应急管理源头治理。做到应急管理工作问题闭环管理和控制,举一反三,点面结合,充分发挥学校自有力量和外部专业力量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长效统筹、持续改进的良好局面。

四、新形势下高校应急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分工,落实高校应急管理责任。根据“新安法”要求,落实“三管三必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原则,结合高校实际情况,组建高校应急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应急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各个人员职责分工,确保高校应急管理思想认识统一,指挥协同统一,各个环节和要素有人负责。同时依托全员安全责任制,充分调动高校安全管理人员、心理咨询老师、学生管理老师、班主任等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责任落实,职责落地,确保对突发事件的有效预防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及时、有效处置。

确立组织机构后,更要确保人员具备与其承担职责相匹配的能力,高校要有制度、有办法、有要求鼓励学历高、能力强、专业对口的人才向安全管理岗位流动;鼓励在职安全管理人员等积极报考注册安全工程师、注册消防工程师等证书,针对一线学生管理教职员工(含第三方人员、外包人员),积极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训、演练,促进相关人员明确制度、预案要求,具备应急处置知识技能,掌握应急处置理论和方法,熟悉应急处置流程,熟练使用应急设施设备,提高相关人员应急管理能力,整体提升学校应急管理水平。

(二)加强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高校可参照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根据“新安法”要求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内容,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高校要积极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完善高校应急预案体系,确保应急预案体系覆盖高校各类安全類别,能够切实指导高校教职员工开展突发事件的预防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处置。同时要明确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修订要求和条件,定期开展法律法规辨识,总结安全管理规律,分析安全形势和学校安全管理重点,定期开展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确保其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满足学校发展需求和需要。

(三)加强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高校要根据“新安法”要求,落实“双重预防机制”,积极针对学校应急管理开展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始终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采取“四不两直”的方式和多部门、跨部门联动的方式,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和问题梳理,不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和抽查,建立风险台账和隐患台账,坚决落实风险管控闭环和隐患整改闭环,切实消除应急管理中的问题。

(四)加强应急管理宣教工作的开展

高校要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主题宣传教育日,针对学校应急管理开展针对学校师生员工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当天,学校要全面开展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置办橱窗海报、安全征文等活动,促使师生员工充分认识国家战略部署、深刻理解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学习“新安法”等。在“5·12”防灾减灾日、“11·9”消防日、“12·2”交通安全日等专题宣传教育日,学校要开展专项安全教育宣传活动,举办专题讲座,开展应急培训,组织应急演练,提升专项安全应急处置能力,熟悉专项应急处置流程,掌握专项应急设施设备的使用方法。

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工作。高校可组织师生员工采取体验式学习、沉浸式体验、寓教于学的方式,通过参观防灾减灾馆、消防队(站)、应急救援队等场馆场所,参观消防车、救护车、应急通信车、指挥车等设施,使用各类灭火器、消防绳索、假人、地震模拟器等设备,练习消防灭火、应急逃生、应急救护等技术,促进师生员工应急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高校要充分依据学校应急预案开展应急管理宣教工作。高校所涉及的安全类别较多,师生员工在学校内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景较多,高校要树立应急预案是制订出来使用的意识和理念,因此除了要确保应急预案制订切合学校实际外,高校还要加强应急预案的全校性宣教活动,通过发布应急预案、发放应急预案手册或汇编,开展专题讲座和班会活动,制作网络视频教学课程,张贴应急预案海报,制作应急预案宣传橱窗,开展知识竞赛、征文、安全考试,举办师生员工应急预案演练(应针对每一个专项预案定期开展演练)等宣传、教育方式和活动,确保师生员工对学校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都有效掌握,对于应急预案包含的全部突发事件能够有效预防和当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有效应对、处置。特别是师生员工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场景,如化工类专业学生就容易在实验室遇到危险化学品,通信类学生就容易在实验室遇到电器设备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华.浅析危机管理的应急处置机制:以高校校园安全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6):204-206.

[2]王芳.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研究[J].公关世界,2021(6):62-63.

[3]刘超,刘丽,张绣蕊.后疫情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22,8(4):95-97.

[4]余洋,高浩然.“新安法”视域下高等院校加强安全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2(5):138-140.

编辑 卞良胜

猜你喜欢

预案突发事件应急
启东市强化预案演练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核电网络安全应急预案考虑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2016年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解读
紧急预案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