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2-05-30方亚君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5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校企

方亚君

[摘           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兼具专业性与应用性的专业学科,对学生的实操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因而此专业人才培养应以职业技能强化、实践能力提升以及就业能力提高作为重点。然而目前许多学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实践教学不够深化问题最为突出。因而需要通过可行性的改革措施实施,化解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中面临的缺乏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师资知识结构不契合实践性教学要求、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且教学不够深入、缺乏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等方面问题。为此,对这些问题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优化策略,旨在基于校企合作,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清晰的思路及可行的路径。

[关    键   词]  校企合作;人力资源管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38-0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校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高校需结合现代企业的岗位需求,在高校中深化开展实践教学,通过工学交替方式,引导更多企业相关人才走进校园,成为高校学生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并为教师及学生走入企业实习实践提供机会,从而培育出契合企业岗位需求及人才任用标准的应用型人才。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此课程应用性极强,为此,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市场需求,基于校企合作的形式实施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师资优化、实践教学深入开展、实践教学基地打造等多元举措推进课程教学改革,进而实现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育目标。

一、当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明确的技能培养目标

专业教学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一些高校未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后岗位的胜任能力纳入考量,因而导致学生能力与岗位难以顺畅衔接。企业在招收人力资源专业人才时,更注重业务技能及实操水平,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时,往往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作为重点,未能体现实务技能目标,由于人才培育目标定位不够清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侧重理论、忽视实践,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市场需求不相契合,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面临困难或就业过程中对岗位的胜任能力不足。

(二)师资知识结构不契合实践性教学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多是没有企业相关工作经验的教师,这些教师自身理论基础较为深厚,但缺乏企业工作实践经验,不具备亲自动手实操能力。加之教学任务繁重,还需承担相应的科研任务,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并没有充足的时间自主提升实操技能,并且学校方面并未针对教师实践技能提升制定出可行性的激励评价机制,对教师主动参与实践活动的驱动性不强,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师资团队在专业实践指导方面相对薄弱,致使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达不到企业需求标准。

(三)课堂教学方式陈旧且教学不够深入

目前,高等教育中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提出新要求,然而却由于教学条件、设施设备、师资力量多方面原因限制了新型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校企合作以就业实习为主,未能将企业岗位需求有效融合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开展教学,未能结合社会发展更新优化知識内容及实践技能,学校及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够深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开展中,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课堂上仍以教师作为主导,面向学生单向传递理论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内容,课堂教学互动性不强,师生沟通交流不畅,并且未能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制约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的全方位发展。

(四)缺乏充足的实践教学场地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主要有校内专业情景模拟教室及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两种实践教学方式。然而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实践中,这两种实践教学模式的建设均不够完善。部分学校的校内专业情景模拟教室规模不大、缺少专业性的设施设备,并且未能及时更新、优化模拟软件。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征的影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接纳量较低,校外实习实训主要是参观企业实践岗位,难以通过真正的实操实训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水平,并且实习时间相对较短,因而校企之间的合作层次不够深入,学生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工作,因而难以创造较高的价值,而长期实习则会导致教学计划难以完成,因而,校外实训开展难以深入。

二、基于校企合作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施路径

基于校企合作这一背景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结合学校、企业以及学生各自的需求,打造一个三方共赢的教学机制。要实现企业及学校的合作共赢,双方需共享智力资本,通过教师到企业挂职、企业专业人才担任学校实训指导教师,或是由学校团队科研攻关企业所提供的人力资源项目,基于学校及企业人力资本整合促进学生师资水平及企业人才能力的同步发展。同时,应注重构建学生、学校及企业的三方共赢机制,即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企业人力资源队伍能力、促进学生成长就业,通过校企合作、资源共享,基于技能大赛、订单式培养等方式,构建三方合作互助的共赢机制,从而助力课程教学的成功改革。

(一)基于就业导向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出契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需求、兼具理论及实践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应将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纳入重点。应基于专业教学目标制订清晰的实践教学目标,着力加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学校方面需要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求及标准,通过走访调查,构建工作胜任力模型,基于就业导向完善与优化课程体系,从而打造实践教学课程平台,进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职业感知阶段

学校应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走入实业实践基地进行参观学习,由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人员作为参观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内容,感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环境氛围,引导学生建立明确的专业学习目标,使学生找准未来就业的方向。除此之外,还可聘任企业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走入学校举办讲座,解答学生在人力资源管理实操中面临的问题,通过与学生面对面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了解,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内驱力,在职业感知过程中提高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2.职业认知阶段

学校方面应通过多元举措的实施,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基于企业真实案例及项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入,或是通过学生参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解决方案设计等方式深化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认知深度,帮助学生找到实际问题化解中专业知识的应用方法。教师可以以各学期专业课程为基础,为学生设计假期调研任务,学生可利用假期走进企业调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活动,而后自主完成调研

报告书写。在此过程中,学生可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真实感受的基础上强化自身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并通过实践操作中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自信。

3.岗位實践阶段

学生岗位实践过程中,应通过校企合作,由学生进入企业参与为期两个月的顶岗实习,以便于通过较长时间的实习工作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了解,增强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熟悉度。岗位实践完成后,学生可更加深入了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同时也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在岗位实践中反思自身专业知识学习过程,通过自主修正与完善职业发展规划,为未来职业发展提供导向。

(二)依托校企合作打造立体化实践教学队伍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应打造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团队。学校教师可利用假期走入企业挂职锻炼,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真正参与,或与企业共同完成合作项目,提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践水平、明确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需求标准,并了解行业发展走向,积累教学素材,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并实现实践教学成效提升的目标。除此之外,还可聘任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作为学校实践指导教师,利用其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实操技能,帮助学生强化自身实践操作水平,并帮助学生适应社会,为学生职业规划完善制定提供指导。此外,学校还可邀请往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对其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及积累的经验进行分享,以便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动态,也可增强其职业发展规划的科学性。

(三)通过校企联合共同研发创新教学方式

学校应与企业加强合作,共同开发有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实施的新型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方式,基于模拟实验室应用,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真实模拟,以便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校企合力构建网络平台教学模式

学校应在校企合作下共建网络教学平台,可在网络平台上公布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重难点,上传练习题及其他资源,在网络上解答学生疑惑,学生可随时随地结合自身实际自主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教师可基于网络平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利用此平台让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并实施课前引导讲解或实施在线测试。企业则可依托此平台布置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相关的项目任务,由专家在线解答学生疑惑。基于双向互动,扩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知识存量,督促其主动更新知识,从而助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信息化开展。

2.引入多元化教学方法

除了信息化建设之外,学校方面还可将项目教学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课堂教学过程,应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选定合作项目,通过学生分组实施的方式,按照要求开展项目任务的研究与分析,由学生小组通过合作探讨完成项目任务,而后由学校教师及企业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负责考核评测学生的项目任务完成情况,以便于提升专业课程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衔接性。此外,还可将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教师主要负责引导或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及独立研究达成任务,使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四)在校企双方共同联合下构建实践技能培养

平台

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及企业应联合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所需要的实践软件实验室以及实践基地,进而构建一个有助于学生应用实践能力提升的实践技能培养平台。一方面可基于企业资源的整合利用提高学生人力资源规划能力、强化学生的薪酬管理及绩效管理等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可进一步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契合性。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践软件实验室

学校与企业共同投入人力、物力打造契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软件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的建设可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辅助,可利用模拟实验的形式在课堂讲解过程中实时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基于真实性的教学环境打造,提升学生参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的兴趣,并可强化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基本技能,增强其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了解,可在学生逻辑分析与问题解决能力提升的基础上,提高其就业水平,使之具备更强的岗位适应力。与此同时,实践软件实验室还可为企业及社会提供服务,可在学校师资优势的充分展现下,面向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咨询服务,既有助于提升师生知识应用水平,又可通过收益获取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开展提供资金支持。

2.校企联合打造实习实践基地

学校可与规模大、人力资源管理相对规范的企业展开长期合作,在企业中打造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践基地,学生可在此基地中实习实践,教师也可走进企业挂职锻炼。与此同时,企业可安排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专家或专业管理人才负责担任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教师,并可从实习学生中筛选人才在学生毕业后留在企业工作,也可在校企联合下,由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师生共同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开发,进而在实践教学基地构建的基础上,确保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均可获得实际利益。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除了规模化企业中建设的校外实践基地外,还可在学校集团下属经济实体资源中打造校内实践基地,如此可有效化解學校与企业沟通不顺畅、合作意愿不强的问题,同时也可构建更加科学可行的调控机制,保障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顺畅开展。

三、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兼顾,方可契合时代发展要求,培育出符合社会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用需求的人才,可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企业管理实习实践扩充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及经验,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依托校企合作助力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应基于就业导向建立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校企合作打造立体化实践教学队伍、通过校企联合共同研发创新教学方式、在校企双方共同联合下构建实践技能培养平台,进而基于课程教学科学改革,培育社会及企业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岩.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酒店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就业与保障,2020(7):80-81.

[2]罗少珍.本科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交际,2020(19):155-157.

[3]成娅.关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3):173-174.

[4]夏文,李显艳.大数据背景下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21):352-353,356.

[5]景玲.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教育观察(上旬刊),2014,3(3):66-67,83.

◎编辑 郑晓燕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校企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