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筑魂,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2022-05-30宋佳羚
宋佳羚
[摘 要]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所在,是高校内涵发展的根基所在。于学生而言,教师是“引路人”,是“大先生”,是“筑梦人”。高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人才培养的质效作为最重要的检验标准,牢牢把握提升教师幸福感满意度、构建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两个基本点,分步骤、分阶段有序推进,构建宣传教育、考核监督、奖励惩处、组织保障四项机制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
[关 键 词] 高校;师德师风;立德树人;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100-03
一、师德师风的基本内涵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职责时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这一概念,基于教师这一特定职业产生,具有一定的崇高性和独特性。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经说过,在中国,只有两种职业,人们会直接将其与“德”这个字联系到一起,即医生和教师,因此,我们常常把“医德”和“师德”这两个词挂在嘴边。教书育人与治病救人,都是令人尊敬的职业。医生负责人的身体健康,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挽救的是人最珍贵的生命;教师负责人的心理健康,春風化雨、润物无声,唤醒的是人最纯净的心灵。因此,师德赋予了教师这一职业最崇高的自豪感、最真实的满足感、最美好的幸福感和最强烈的责任感。师风,是指在特定范围内,某个行业的整体风气和风尚,包括但不限于一定范围内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其他社会关系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和氛围。师风的形成与一所高校的综合实力、教师素质、文化氛围、制度体系等一系列因素均存在密切联系,是学生满意度、教师幸福感、学校美誉度的关键所在。师德和师风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数个体显现出来的“师德”凝聚在一起就形成了“师风”,而特定环境下的“师风”也会对个体的“师德”产生影响。总而言之,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者的灵魂所在。
随着时代的发展,师德师风这一概念也在不断充实新的内容,注入新的内涵,被赋予新的价值。从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到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描绘和诠释师德师风的成语和诗句层出不穷,师德从古至今都被名人大家反复歌颂和夸赞。而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更是在中国步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从政治方向、爱国守法、文化传播、教书育人、关心学生、行为得当、学术规范、公平诚信、廉洁自律、奉献社会、言行雅正,对师德进行了更加系统、全面的阐释,是当前高校教师规范自身行为、践行师德师风的根本遵循。
二、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重要场合发表的关于教师的重要论述,构成了一套系统完备的师德观。这些师德观充分彰显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值得每一位高校教育工作者悉心钻研、身体力行。
2014年,在第三十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上,凝练、总结了好老师的基本特质和必备素养,自此,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成为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共识的检验和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时,提出了当好学生“引路人”的殷切嘱托,“四个引路人”与“四有”好老师一脉相承,从老师对学生引导的方面进一步具化了师德师风的时代要求。同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就高等教育发展方向提出了“四个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言传与身教、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四对关系,并将其概况为“四个相统一”[1]。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师德师风定义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2],这个“第一”赋予了师德师风在师资队伍评价中绝对的先占和主导地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得以突显。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传播”和“三个塑造”来概括教师的时代重任,并以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方面的“六个下功夫”勉励广大教师以生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用坚持“八个相统一”[4]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高标准和严要求,同样,这些要求也适用于每一位高校的教育工作者。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眼中,教师是“引路人”,是“大先生”,是“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以宏阔的视野境界倾注情怀,以科学的理论思维构建体系,以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化实践[5],诠释了师德师风的深刻内涵,剖析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价值,并对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修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近年来,随着师德师风建设在各类重要场合和会议中不断被提及,国家和省市各级出台有关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新时代高校教师行为准则、师德失范处理意见或办法、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等方面的制度文件,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被提升至战略高度。不难发现,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缺少抓手、缺乏制度等问题已经得以解决。但相应地,各高校在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首先,师德师风建设制度虽初步构建,但体系不健全、落实不到位。随着国家和省市各级师德师风建设文件的出台,各高校要开始结合实际情况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建章立制。不少高校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师德师风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等文件,初步构建起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体系。但事实上,个别高校在制定相关文件时存在“生搬硬套”或是“瞻前”不“顾后”的情况。例如,在拟定相关制度文件时,盲目照搬或照抄上级文件,缺乏对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创新性思考,一定程度出现文件“千篇一律”,无法“因地制宜”的情况。再比如,缺乏对高校现有制度体系的盘点和分析,没有考虑到师德失范处理办法与学校现有的教学事故处理办法、教职工违纪处理办法、党纪处分等相关文件的衔接性和契合性,导致在处理相关问题时可能出现“多把尺子,多个标准”的情况。同时,虽然师德师风文件制定一般都比较严苛,但在认定和落实的过程中,部分高校还存在“宽、松、软”的现象。
其次,虽然各高校都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但活动的覆盖面和实效性还非常有限。不少高校组织开展的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活动,仅面向部分老师,参与率较低,无法达到全员覆盖的要求。又或者不少高校通过线上培训的方式实现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全覆盖,但由于网络培训存在过程难以监控、结果难以检验的问题,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同时,师德师风建设正面典型宣传多,但负面警示教育少,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的运用力度还不够,范围还不够广泛,举措还不够有力。各高校开展师德师风负面警示教育的频次较低,尤其是“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的意识不够强烈,最终淡化了负面警示教育的威慑作用。
四、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的方法路径
(一)一个中心
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人才培养的质效作为最重要的检验标准。一名好老师,首先应当把“学生需不需要,学生受不受益,学生满不满意”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师德师风建设也应当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大局,聚焦于“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重点关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关系,重点考察教师教书育人这一根本职责的履行情况。
(二)两个基本点
一是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着力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围绕的是教师这一主要群体,与严格的惩罚措施相比,通过正面引导和权益维护来激发该群体本身对这份职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更为有效和持久的措施。要让更多的教师在充满正能量的环境氛围中,增强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让其不仅能舒心从教、安心从教,更能热心从教,甚至倾心从教。
二是要健全科学的制度体系,全力构建持续更新、动态完善的体制机制。师德师风建设首先依赖于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侧重点会有所变化,因此,师德师风建设不能仅凭一成不变的“老套路”,更需要灵活多变的“新思维”。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紧跟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充实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内涵,持续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三)三个阶段
师德师风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项漫长的系统工程。因此,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分步骤、分阶段确定目标任务,确保师德师风建设进程有序稳步推进。一般来说,系统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进度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是制度构建期。此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初期阶段,重点要将制度体系和责任机制构建起来,为后面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遵循和政策保障。健全的制度,是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首要前提。因此,高校要首先检验师德师风建设有哪些制度,这些制度是否能够涵盖师德师风建设的方方面面,这些制度是否能很好地服务于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高校要努力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制度文件,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责任分工,构建起集“宣传、教育、考核、奖励、惩罚、监督”等诸多要素为一体的完备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体系。
二是宣传教育期。此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中期阶段,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旨在通过较为浓厚的宣传氛围和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营造老师争先创优、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这一阶段分为氛围宣传和教育两个部分。宣传一方面让德行高尚的师者获得幸福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重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实现面向更广泛群体的教育功能。同时,制定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分阶段、分类别地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并将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到岗前培训、日常讲座、专题培训、实践活动、表彰奖励等方方面面,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师德教育体系。
三是提质增效期。此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巩固阶段。要将前期和中期的建设成果进行总结、深化以及延伸,从而化风成俗,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这一阶段,高校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进一步延伸至各学院。各学院要结合各自特色,创造性地自主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宣传一批师德正面典型,推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逐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四)四项机制
着力构建宣传教育、考核监督、奖励惩处、组织保障四项机制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相互衔接、相互协调的工作格局。首先,宣传教育机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抓手,要构建多样化、可持续的宣传机制和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教育体系,以宣传引导教育,以教育促进实效,实现师德师风建设宣传与教育的良性互动。其次,考核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依据,监督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环节,要建立多层次的监督体系和常态化的考核制度,完善考核和监督的方式方法及指标体系[6],有效运用监督手段,科学善用考核结果。最后,奖励和惩处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手段,高校要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原则,对师德高尚者,毫不吝啬地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对师德失范者,毫不手软地给予严厉惩处,在表彰奖励和问责惩处的同步推进中,营造奖罚得当、宽严相济的工作作风。同时,组织保障机制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坚强后盾,高校应推行师德师风“两级”管理体制,校级层面建立师德建设委员会,统筹和协调师德师风建设,把好方向、管好大局、定好基调;学院层面,成立师德建设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具体谋划、具体落实。
师德师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师德师风长效机制构建任重而道远。高校要着力构建体制机制,全力营造利好氛围,激励广大教师将育人和育己相结合,将为学、为事、为人相统一[7],时刻警惕失范行为,坚决不碰师德红线,以“师德”为荣,更以“师德”为任,争当新时代的“点灯者”,争做新征程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09-11.
[4]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義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
[5]柏路,包崇庆.习近平关于师德师风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容结构及理论品格[J].思想教育研究,2021(9):10-16.
[6]周宏武,余宙.做好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考核的策略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22(2):15-17.
[7]梁德东.构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J].人民论坛,2022(4):101-103.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