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的思考
2022-05-30唐世英
唐世英
课堂讨论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学习小组进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讨论是实践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核心理念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新课程理念要求紧扣“教”和“学”,实现教师的“教”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而要实现这两个转变,课堂讨论无疑是一种较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在此,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讨论式教学作了一定的思考。
一、明确课堂讨论的目标
讨论式教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课堂大部分时间掌握在学生手中,因此,在讨论开始之前,应当确立讨论的目标,避免学生毫无目的的讨论。例如,在学习《答谢中书书》这节课时,我在备课过程中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朗读课文,深入阅读课文,了解作者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为了让学生真正的感受祖国大好山川的美好壮丽,我用幻灯片放映出诸如庐山、泰山、峨眉山等山川图片,然后又用多媒体播放描写美好山川的经典诗词《望庐山瀑布》,将学生带到一种歌颂祖国山川美景的诗意境界,并引发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并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先通读一遍课文,标记出不认识的生字生词,然后我给学生串讲一遍课文,重点讲解一些词句,使学生能够理解本文的基本含义,随后带领学生进入阅读的第二个环节,即精读重点部分。我安排小组讨论对精读部分划分层次,然后对每一个层次进行阅读理解,在阅读理解中我会提示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体验去展开想象,想象具体情境,投入感情的阅读。之后我安排学生分组有感情的阅读课文,并可以加上动作和手势。本节我通过让学生在小组中参与阅读训练交流,并引导学生进行有步骤的阅读,教会了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在阅读欣赏中體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精选课堂讨论的内容
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讨论式教学方式成功的一个关键是讨论内容的选择。(1)选择有价值的重要议题。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背影》一课时,我是这样引导的:“我读完这篇文章,觉得它与数学有一定的渊源。(当然, 我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些夸大)”(学生当时很奇怪的看着我)我没有理会(这正是我所希望的),又接着说,“我发现文中有的细节刻画与阿拉伯数字3和4有密切关系,不知道你们发现了没有?”这时,学生自然的哗啦哗啦的讨论开了,通过合作很快得出答案:“ 三次写流泪”、“四次写背影”,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作品主题的理解,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全篇的教学,就这样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了。(2)选择容易引发争论的议题。如在柳宗元的游记《小石潭记》一文中,作者初到石潭的“心乐之”与后文中提到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情是否矛盾?经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作者初见小石潭确实有中欣喜之情,但当看到眼前这凄凉的景物时,想到自己的政治遭遇,不禁引发一种悲凉凄楚的情感。
三、营造课堂讨论的氛围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成为课堂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参与与互动,一言堂式的教学使教学氛围空洞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眼球,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语文学习情况不甚理想。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引入讨论式教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学习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讨论式教学《藤野先生》这节课时,我首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有关鲁迅生平介绍的纪录片的片段,帮助学生了解鲁迅所处的时代特点以及他日本留学的经历,并让学生联系本节课的预习和同桌讨论鲁迅的生平和写作的关系,并通过影像的方式生动呈现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了解到了作者生平和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过和同伴讨论交流,促使学生更好的领悟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也使课堂氛围变得活跃、生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之后我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我又放映了一段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像,并让学生结合具体课本内容进行小组内讨论,帮助学生感受时代背景,并逐步与作者的心境感受靠拢,更好的体味鲁迅先生所处的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国情国力,以及油然而生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四、引导课堂讨论的过程
课堂讨论的过程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讨论开始之后,教师应当在教室中轻轻来回走动,观察学生的讨论状态,准备随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爱抓住细节争论不休,或是只谈些现象,未看清本质,或者有时出现偏激情绪,甚至出现不恰当的言辞,就需要老师去正面引导。如在《阿长与〈山海经〉》中写到长妈妈她懂得许多规矩,“正月初一, 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 恭喜恭喜!”“吃福橘”“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 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 ”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笔墨写长妈妈懂得这么多的规矩呢?大部分小组回答都很正确,的确写出了长妈妈的“封建迷信”思想,这时老师有必要补充:还有着跟千百万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普通劳动者一样的特点:麻木!教师可以这样一步步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阿长,不仅守旧,也渴望追求美好的生活。
当然,一种教学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讨论式教学法有利有弊,这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现状选择恰当的时间去使用。在使用讨论式教学法之后,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以完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