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背景下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与建设策略

2022-05-30谭必勇刘芮

档案管理 2022年4期
关键词:文化空间文旅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谭必勇 刘芮

摘  要:文旅融合具有推动文旅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独特意义,为档案馆实现文化功能和经济功能的有机统一创造了良好环境。基于消费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从供给侧、需求侧、中介化三个角度分析了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结合我国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实践,介绍了档案馆主导式和档案馆参与式两种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并从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方式,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消费市场,对接用户需求、实现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文旅融合;档案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化空间

Abstract: The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has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culture and tourism industry, creating a good environment for the Archives to realize the organic unification of cultural and economic functions. Based on the idea of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led by consump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the cultural space of Archives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supply-side, demand-side, and intermedi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models of Archives' participation in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namely, Archives-led and Archives-participating, 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in three aspects: enriching supply content and optimizing supply methods, insisting on expanding domestic demand and cultivating consumer markets, and docking with user needs to realize precise services.

Keywords: Cultural tourism integration; Archive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ultural space

互聯网和数字技术创造了一种新的服务供给模式,使传统文旅产业面临产品和市场从形式到内容的结构性变化,[1]给供给端调整带来契机。作为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改善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文化自信与认同的重要方式,文旅融合应运而生。目前,学界的研究聚焦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理论层面,国外,16世纪壮游(Grand Tour)时期,文化体验被视为旅游的主要目的。20世纪后,文化体验与旅游变成相互依存的关系。文化旅游的概念诞生,并随着文化概念的延伸而拓展。[2]随着对文化旅游认识的深入,有学者认为档案蕴含旅游和经济价值,[3]致力于完善档案馆的文化休闲功能。[4]数字时代,有学者认为通过收集和开发数字文化遗产[5]、开展档案文化展演[6]以及做好旅游档案的管理和开发[7]等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我国有学者提出文旅融合为档案馆带来新机遇。[8]综合档案馆因丰富多样的馆藏、各具特色的外观、寓教于乐的活动等特征具备成为文旅场所的潜质。[9]实践层面,各国档案馆参与旅游活动,推动旅游业发展。例如,伊朗旅游营运商协会与伊朗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签订协议,将其作为旅游景点纳入当地旅游线路。[10]近年来,档案馆如何切入文旅融合成为我国档案学界关注的重点。初始,引介英国[11]、美国[12]等国开展文化休闲活动的经验,后侧重于介绍我国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探索,如将档案馆建设成为研学旅行基地,[13]介绍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建设中国丝绸档案馆[14]等实践。

综上所述,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理论和实践呈现多元化态势,体现出档案学界对文旅融合视域下档案馆发展新趋向的关切。但较少有研究从文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探讨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在文旅融合和机构改革的双重助力下,档案工作和档案馆的某些天然属性和后天枷锁逐渐被打破。档案馆不仅重塑文化服务功能,亦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能够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

1 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

1.1 供给侧:供给方式与供给内容的双重变革。供需错位是档案馆文化空间拓展面临的一个典型矛盾,传统档案馆的文化服务难以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精准化的用户需求。档案馆应从供给方式和供给内容两个方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就供给方式而言,一方面,档案馆不仅仅是一幢建筑,反映了时代变迁和地方特色,是这一社会机构在城市空间中的物质性表达,同时也是其社会定位在城市空间中的投射。[15]线上线下融合的供给方式促进了由物理、社会、虚拟空间构成的文化场域——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形成,为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提供多种可能。例如,泰恩·威尔档案博物馆开发的“隐藏的纽卡斯尔”APP可在用户游览城市时,根据定位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推送与城市历史相关的事件。[16]另一方面,全域旅游趋势下,单纯依靠档案馆、政府、文旅产业自身力量已无法精准、有效契合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多元协同、合作供给应成为促进档案馆文化空间扩展的途径。档案馆应与图书馆、博物馆建立协同合作机制,致力于实现资源全域整合、结构全域优化、服务全域提升的目标。

供给内容是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基础。从服务对象而言,档案馆的服务对象逐渐由以党政机关为主转向以社会大众为主。从服务内容而言,文旅融合视域下,档案馆由“资源—服务”二元供给模式向“资源—产品—服务”的多维立体模式转变。打造地方特色文旅品牌有助于档案馆将资源转换成产品,形成文化IP链,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例如,中国丝绸档案馆推出《第七档案室——追踪者的倒计时》解谜游戏,将丝绸档案元素融入“剧本杀+密室逃脱”游戏这一形式之中,形式新颖,寓教于乐。[17]

1.2 需求侧:多元视角和多样需求的双重推动。需求侧改革旨在实现有效需求的释放和需求总量的扩大。本文从游客、资产、互动三个视角诠释需求侧改革给档案馆文化空间带来的变革。

首先,旅游的本质是一种情景交融的审美活动,旅游审美的过程是旅游者作为审美主体对旅游景观客体的情感观照和心理体验。[18]公众不再是档案馆文化服务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具有审美能力和审美需求的用户,更加注重文化的深层体验和情感的双向交流。公众将文化体验与旅游体验融为一体,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也愿意为体验付费,进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公众对于档案馆的文旅活动、文旅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数据作为一种新型要素,是经济发展、刺激消费的重要推动力量。档案馆应树立数据资产理念,释放数据价值。一方面,档案馆可通过数据重塑业务管理流程,实现科学决策、精准决策、高效决策。另一方面,档案馆应开展数据资产盘点工作,通过数据开放共享、数据深度挖掘、数据关联分析、数据安全管理等方式,让档案数据融入社会场景,服务数字文旅。

最后,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应是旅游者主体与文化旅游的客体(旅游目的地、吸引物等)互动关系的构建。[19]文旅活动是旅游者与文化旅游的客体互动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部分档案馆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提供“档案馆+研学”“档案馆+旅游景点/旅游线路”“档案馆+文化体验”等文旅活动。浙江省海宁市档案馆为30多名中小学生打造了“体验档案文化”和“DIY档案”之旅,学生们学习了档案装订、整理、装盒及电子档案的制作过程,拉近了档案馆与公众的距离。[20]

1.3 中介化:文旅消费和文化认同的相互赋值。文旅融合是通过旅游者的消费行为连接起来的主客体关系的新模式。[21]文化旅游是旅游者自我表达的中介,也是标识自我身份的标签。

文旅消费具有符号意义,消费类型的选择、消费对象和方式都在叙说着旅游者自我意识或身份认同的内涵。[22]新时代国家战略主导下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确立“文化体验消费——族群文化共同体构建”的新文化发展逻辑。这就是借助旅游者的文旅消费行为,推动个体的文化身份和族群文化之间的“同构”。[23]基于此,要想实现文旅消费和文化认同的相互赋值,必须借助旅游目标吸引物。在此层面上,档案馆可被视为一种旅游目标吸引物,即文化旅游装置。

一方面,档案馆作为旅游目标吸引物,包含了一定的地理空间位置,“使不同的人得以汇聚在这一文化地理空间,并与某种文化价值或者符号维系着特定的联系与交流”。[24]另一方面,档案馆中馆藏资源形式、样态各异,是地域、民族、国家独特文化的抽象体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形式,档案馆具备成为城市、地域文化符号的巨大潜能。通过场域构建、展现与符号复制、衍生等方式,作为文旅场所的档案馆,可以超越文化属性限制与物理空间的限制。其符号意义能够无限延伸,也可作用于其他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例如“故宫IP”的粉丝群体基于文化认同构建了超脱物理空间限制的文化社群,“故宫”已不单单代表物理意义上的历史文化空间,更代表了一种广泛流行与传播的文化符号。[25]

2 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模式

文旅融合视域下,在消费引领供给侧改革的理念指引下,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变革扩展了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发展向度。我国部分档案馆已意识到文旅融合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参与文旅融合。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根据档案馆主导地位、参与方式、参与程度的不同,本文将其分为档案馆主导式和档案馆参与式两种形式。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江苏省张家港市永利村、唐山市档案馆等机构不断丰富文旅融合的应用场景,提供多元形式的文旅活动。

2.1 档案馆主导式: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有资产重组的过程中,常州市属国有(集体)破产、关闭企业100余家,遗留档案120多万卷。2010年,常州市档案局与常州工贸国资公司联合筹建“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2012年12月26日,該中心由常州市编委会正式批准成立。一个集工商档案保管查阅、工商业历史资料及产品实物陈列展示、工业遗存文化旅游、中小学档案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机构在运河五号创意园区建成。[26]在全域旅游理念的指引下,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积极参与文旅融合。

2.1.1 产业聚合,发挥集群效应。运河五号创意园区位于常州市钟鼓区三堡街141号,园区整体利用常州第五毛纺织厂(原恒源畅染织厂)等工业遗产,在原厂址的基础上,通过“改造、削减、增补”[27]的方式进行改造,已成功打造文创设计区、文保博物馆区、综合配套区、青年创客区等区域,吸引200多个创意团队、3000多人次艺术家入驻。[28]

文旅融合理念下,档案馆可以通过空间集群将与档案产业相关的企业譬如档案管理机构、文创产品开发机构等集中于特定地域,充分发挥协同功能和规模效应,以实现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最大化。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园区以“园中建馆”为特色,使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入驻文创园区,[29]有助于文旅产业聚合发展,发挥集群效应。

2.1.2 政策保障,对接国家战略。文旅融合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一方面,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在2010年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200万元的基础上,于2011年又获得150万元,用于加大规划内重点项目的建设力度。[30]

另一方面,政策的颁布为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应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打响“江南门户·运河名城”文旅品牌,建设一批地标性夜间消费集聚区。[31]街区延长了大运河记忆馆、恒源畅陈列馆、常州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等7大专业展馆和美术馆等公共展示空间的开放时间,推出夜游博物馆、夜游美术馆、夜泡图书馆、夜航大运河等夜间文化产品,让市民在触摸历史、感受文化的同时,体验时尚亲民的夜间文旅项目。[32]

2.1.3 全域旅游,建设城市会客厅。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充分开发利用已接收的破产企业档案,建成了“百年工商档案展示馆”“档案史料陈列馆”“全国劳模档案展示馆”等固定展厅,举辦了“龙城骄子”“关怀与激励”等主题展览,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全省首家的“全国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江苏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3]

同时,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与中国少年儿童发展服务中心、常州日报社、常州广播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打造“童行中国研学之旅”等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特色品牌,吸引了2018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业装备标准化能力建设研修班、海外华裔青少年文化学习团等前来参观交流。常州市工商档案博览中心还积极发挥工业遗存和工业档案的特色文化优势,举办了“百年工商文化游”“创意休闲时尚游”等活动。[34]

2.2 档案馆参与式:方式多样、途径多元

2.2.1 资源汇集,机构整合。作为“红军摇篮、将军故乡”,安徽六安拥有丰富的红色档案资源和红色文化基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红色旅游。红二十五军军政机构旧址、县革命烈士陵园、县革命博物馆、花石乡大湾村被列入全国第28条、第83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中。[35]2014年6月,为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精力,进一步加快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研究开发,金寨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有关加快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将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馆)、革命博物馆4个单位合并,组建成新的“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36]

2016年,金寨县整合党史、地方志、档案馆以及博物馆,成立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专门机构负责红色基因传承的研究工作。[37]金寨县通过机构与人员的重新整合,不仅在部门间形成了协同合作机制,而且建立了专门的机构收集整理红色档案资源,推动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为红色旅游提供文化根基。

2.2.2 馆舍嵌入,协同发展。江苏省张家港市永利村将“档案忆空间”嵌入乡村发展的社会环境及乡村景观的物理环境中,实现乡村记忆空间与现时体验空间的共生。“档案忆空间”设立在葡萄果园内,以展现乡村风貌、农作生产、风土人情的历史照片与体现社会变迁的实物档案为媒介,与原生的乡村自然空间、质朴的社会空间深层联结,赋予其历史传承和不断发展的生命力。该空间可划分为“美丽乡愁”(我们过去的生活)、“金色童年”(我们小时候)、“红色加油站”(先锋驿站)、“文化氧吧”(阅读及未成年人档案展示区)、“老物件展示”等区域,通过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38]形成沉浸式乡村文化空间,展现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图景。游客还可参与农业生产、采摘农产品等活动。馆舍嵌入种植基地的举措既培育了乡村文旅融合业态,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亦实现文化认同与旅游体验的协调统一。

2.2.3 产品供给,打造品牌。目前,档案馆产品供给主要通过研学旅行、文创开发、文化体验三种方式。首先,“档案馆+研学”是继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后的一种新的文化旅游方式。其次,“档案馆+文创”虽然是档案馆的文化职能之一,但是档案馆文创的产品种类、品牌塑造、推广形式、影响范围有待提升。文旅融合为档案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可通过游戏、漫画、壁纸等形式丰富文创开发场景,树立档案馆文化品牌形象。

例如,唐山市档案馆研发了青少年成长档案动画《共同的记忆》和青少年成长档案VR游戏《小小档案员》,为青少年营造出沉浸式的体验氛围。[39]最后,“档案馆+文化体验”是体验经济时代档案馆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新的服务方式,它强调旅游者可以通过参与和互动的形式,体会文化的魅力,获得更直观和深刻的旅游体验。

3 文旅融合背景下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建设策略

无论是主导式还是参与式,档案馆在文旅融合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档案馆有责任、有义务、有能力参与文旅融合。但我国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仍有提升空间。基于此,本文从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方式,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消费市场,对接用户需求、实现精准服务三个方面提出对策。

3.1 丰富供给内容,优化供给方式

3.1.1 数据汇集,积聚服务动能。大数据时代,文旅产业朝数字文旅方向发展。数据是数字文旅发展的核心要素,保证数据汇集的多样性、完整性和规范性是档案馆开展服务、提供产品的基础。

就汇集内容而言,档案馆应增强对地方名人档案、工业遗产档案、红色档案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收集,构建多元档案资源体系。

就汇集方式而言,档案馆应注重历史数据与在线数据的整合,开展数字化工作对传统馆藏如纸质档案、音像档案、实物档案进行数据采集与数字化保护,对档案馆所处物理环境如自然景观、建筑结构等进行全域3D扫描,建立虚拟空间便于线上展览、“云”旅游等活动开展。档案馆还可采用数字仓储技术与云存储技术建设档案数据库,备份保管与实时更新数据资源,为文化空间生产与再生产提供平台。

就汇聚主体而言,档案馆是数据资源建设和数据汇集的主导性力量。同时,档案馆应加强与文化事业单位、地方旅游景区、旅游开发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建设文化大数据体系。

3.1.2 主题分类,搭建应用场景。档案馆可依据文旅场景特色设置中心主题,通过提供档案资源、参与文旅场景搭建过程来建立档案馆文化空间与文旅场景的紧密联系,借助叙事要素与技巧,以叙事的形式,联结档案中的文化价值和信息开放环境中公众的多元化需求,从而引发公众的关注与思考。[40]例如,文旅融合背景下档案馆如何参与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是其今后工作的重点方向之一。一方面,档案馆可以通过馆舍嵌入的方式,融入国家文化公园文旅示范区的建设中,作为游览联程联运经典线路和文旅联盟的环节之一,参与国家文化公园整体品牌塑造。[41]另一方面,档案馆可结合文化公园内部陈设和功能分区,提供“一带一路”场景再现、运河生态文化体验、黄河文化遗产展示等互动式文化体验服务,开发文化创意产品,为公众提供沉浸式体验。

3.2 坚持扩大内需,培育消费市场

3.2.1 特色凸显,促进文化传播。档案馆建筑外观的艺术性与独特性使其成为城市景观的亮点之一,成为地方文化地标,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如上海市政府将浦东原浦江大楼改建成为浦东档案馆,与浦东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东馆共同形成城市文化景观。档案馆与其他文化景观的集群效应使档案馆深度融入文旅融合的进程之中,成为公众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注重档案馆自身形象的塑造和文化品牌的宣传是全媒体时代档案馆良性发展的重要渠道。微博、微信、抖音、网页等媒体集文字表述、画面美学、用户沟通等功能于一体,改变公众对于档案馆的刻板印象,使档案馆走进公众日常生活。截至2021年12月,我国共有430个档案微信公眾号,[42]档案矩阵联盟初具规模,微信成为档案机构宣导的重要阵地。例如,吴江通微信公众号立足于吴江地方特色档案资源,通过文章征集、挖掘馆藏、举办展览等方式吸引了大批公众参与,拥有了一定数量的用户基础。

3.2.2 技术赋能,优化文旅体验。后疫情时代,科技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公众文旅体验。科技发展带动了档案馆数字化转型,档案馆也可依托数字技术丰富数字资源的供给内容和应用场景。用户体验是档案馆用户留存、档案馆品牌塑造的方式之一,是评价档案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技术可以从感官、交互、服务体验三个方面改善档案馆的用户体验。感官体验是用户体验中最直接的感受,主要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影响用户,可以利用3D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等打造虚拟展陈。交互体验注重用户操作与使用的便捷性,用户沟通反馈的畅通性。服务体验可通过电话、微博、微信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多样化的服务途径。例如,新“广州好”百米长卷为国内首部动态交互式数字长卷,采用了浮雕与三维动画投影的创新投影方式,针对8个景点设有8处互动装置。人们可通过体感互动或触发装置,与画卷中的场景形成互动,深入体验风景和感受广州文化。

3.3 对接用户需求,实现精准服务

3.3.1 用户画像,提供精准服务。档案馆文化空间的历史性、地域性使得其资源种类和形态各异,提供的服务与活动也各有不同,面向的受众群体也有所区别。如何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为其提供精准服务是影响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重要因素。首先,档案馆应通过档案网站、微信平台等途径,对用户属性、偏好、行为等数据进行关联,划分不同特征、类型的用户群体。其次,对用户的角色定位和行为特征进行抽取,利用文本挖掘、自然语言等技术对用户的行为进行预测和分析。例如,建设研学基地是档案馆参与文旅融合的一个新思路。研学旅行主要针对学生群体,注重学习性与体验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结合。档案馆可将相关信息推送至教师、家长等类型用户,使教育与档案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内化于心的效果。档案馆还可以通过用户画像的方式及时预测用户需求的变化,为其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减少用户的流失。

3.3.2 加强沟通,建立反馈机制。为了提高用户的黏性和对档案馆的认知度,形成用户社群,强化用户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档案馆应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完善用户意见反馈机制。首先,档案馆应建立多样化的反馈渠道。一方面,档案馆可以通过官微、贴吧、论坛、网站等渠道收集用户对于文旅体验的反馈,支持语音输入、屏幕截图等多样化的反馈形式,优化反馈流程,并对反馈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设置问题处理的优先级。同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用户反馈信息,针对经常出现的问题集中整治和处理。另一方面,档案馆可以通过识别核心用户群体、打造内测群的方式,建立快速反馈通道。其次,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线上通过社交媒体和官网的无缝对接,在线接收用户反馈。线下,建立群众诉求服务机制。通过双渠道联动,彼此互补拉动,提升服务水平,优化用户体验。最后,档案馆应建立用户激励机制。针对活跃度较高、贡献度较大的用户,档案馆可通过划分用户等级、区分管理权限、积分兑换奖励等方式设置激励规则,避免用户流失。

档案馆积极参与文旅融合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解决供需错位问题、优化文旅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尽管两种模式下,档案馆参与的途径略有区别,但无论是主导式模式还是参与式模式,档案馆都实现了文化和经济价值的统一。因此,档案馆应以馆藏资源为基础,以开发利用为目标,以参与文旅融合为导向,借助互联网、新媒体和数据技术等工具,讲好档案故事,让档案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用起来”,推动文化供给的多元化,对接用户的多元化需求,助力经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档案数据治理体系构建研究”(项目批准号:19BTQ09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洋,远平.数字文旅产业的逻辑与转型——来自贵州的经验与启示[J].理论月刊,2020(04):104-110.

[2]张朝枝,朱敏敏.文化和旅游融合:多层次关系内涵、挑战与践行路径[J].旅游学刊,2020,35(03):62-71.

[3]Gilberto C M.What if Documentary Heritage Attracted Tourists? Thoughts on the Potential for Tourism of Historical Libraries and Archives[J].Tourism and History World Heritage-Case Studies of Ibero-American Space,2017:577-578.

[4][哥斯达黎加]何塞·本尔那·里瓦斯·费尔南德斯.档案在休闲社会中的作用[A]//国家档案局编.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文集.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205-222.

[5]Karol K.Digital cultural heritage of rural tourism facilities in Poland[J].Journal of Cultural Heritag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2021,11(04):488-498.

[6]Zemgulys A.Women,Performance and the Material of Memory:The Archival Tourist,1780-1915[J].Victorian Studies,2020,62(03):520-522,555.

[7]Simone O.M.Tourism collections in the Archives of the Wisconsin Historical Society[J].Journal of Tourism.History,2017,9(2-3):270-273.

[8]方鸣,丁家友,裴洋.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档案学通讯,2020(06):54-60.

[9]黄霄羽,张一.文旅融合导向的档案馆新定位:文旅场所[J].浙江档案,2020(03):18-21.

[10]黄霄羽.国外档案新闻工作室.国外档案新闻集萃[J].中国档案,2014(10):65.

[11]黄霄羽,杨青青.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服务创新:文化休闲导向[J].档案学通讯,2018(05):66-72.

[12]黄霄羽,杨青青.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探析及启示[J].档案学研究,2018(06):118-123.

[13]周林兴,邹莎.文旅融合时代档案馆研学旅行基地建设:基础?困境与路径[J].档案与建设,2020(12):17-21,32.

[14]谭必勇.社会记忆构建与地方特色档案资源整合与传播——以“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为例的考察[J].兰台世界,2018(06):13-17.

[15]夏大为.公共服务视角下的当代中国档案馆开放性设计策略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77.

[16]刘芮,谭必勇.国外数字人文地图项目的实践与启示[J].山西档案,2019(05):87-93.

[17]扬子晚报.中国丝绸档案馆跨界合作 推出档案+剧本杀[EB/OL].[2021-11-02].http://www.zgdazxw.co.m.cn/news/2021-10/14/content_325981.htm.

[18][19][21][22][23][24]傅才武,钟晟.文化和旅游融合研究——内在逻辑与政策路径[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1:76,21,45,22,10,35.

[20]吴佩剑.浙江海宁:开启学生暑期档案文化体验之旅[N].中国档案报,2014-7-24(01)

[25]王宇彤,张京祥,何鹤鸣.符号介入:后消费时代的文化空间生产研究——以故宫紫禁书院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20(05):58-64.

[26]翁丽娟.登高望远 永不止步——江苏省常州市档案工作创新发展纪实[N].中国档案报,2016-4-2(03)

[27]张凡.常州运河五号创意街区改造探究[J].城乡建设,2015(10):52.

[28]童华岗.沿着运河看双创:从“工业锈带”到“运河秀带”[EB/OL].[2022-01-15].https://new.qq.com/omn/20211021/20211021A0CLQ700.html.

[29]汪茜.城市空间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以常州市运河五号创意园区为例[J].兰台世界,2019(09):15-19,10.

[30]国资委.运河五号创意街区又获国家资金扶持[EB/OL].[2022-01-15].http://www.changzhou.gov.cn/ns_ne.ws/678722134310672.

[31]文广旅局.《常州市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正式发布[EB/OL].[2022-01-15].http://wglj.changzhou.gov.cn/html/wgxj/2020/EFABJFDB_0514/80424.html.

[32]常文旅.挖掘工业遗存价值打造大运河畔旅游“常州样本”[N].交协之窗,2022-01-06(04)

[33]金云江,张敏,章慧初.情系兰台谱新篇 砥砺奋进铸辉煌——记“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J].档案与建设,2020(04):69.

[34]在创新中奋进——记江苏省常州市档案博览中心[N].中国档案报,2020-9-21(01)

[35]金寨县委史志室.我县4个红色景点入列国家级2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EB/OL].[2022-01-14].https://www.ahjinzhai.gov.cn/zwzx/jzyw/33907460.html.

[36]中廉在线.胡遵远:为红军著书立说?树碑立传的政协委员[EB/OL].[2022-01-14].http://www.chinainc.org.cn/show-9-480011-1.html.

[37]陈诺.漫山开遍“映山红”——老区金寨的红色文化实践[EB/OL].[2022-01-14].http://lw.xinhuanet.com/2021-06/01/c_139982204.htm.

[38]祝小艳.江苏张家港市档案馆 党建结对共建 促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N].中国档案报,2021-01-25(02)

[39]孟韬.河北唐山 打造新时代档案服务“四最”品牌[N].中国档案报,2018-4-30(03)

[40]周林兴,崔云萍.叙事视角下档案文化传播:价值?机理及路径选择[J].档案管理,2021(01):36-38.

[41]新华社.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就《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答记者问[EB/OL].[2021-06-05].http://www.gov.cn/zhengce/2019-12/05/content_5458886.htm.

[42]档案微平台研究.重磅:2021年度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排行榜发布[EB/OL].[2022-02-27].https://mp.weixin.qq.com/s/bwOddHQ7X1veY6ElgKBLYA.

(作者單位:谭必勇,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刘芮,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 来稿日期:2022-04-12)

猜你喜欢

文化空间文旅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黑龙江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探析
文旅融合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
文旅融合下文化遗产类景区体验型产品开发研究
“文旅融合”奏响“城乡大合唱”
文化空间视角下的湖南区域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
民初皖籍知识分子与文化公共领域的建构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十三五”规划
民国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