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龙泉寺出家的北大数学天才“下山”了

2022-05-30仇广宇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36期
关键词:龙泉寺眼疾下山

近日,“北大数学天才柳智宇还俗”的话题,登上各大社交媒体热搜热榜。柳智宇曾是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满分金牌获得者,曾被保送至北京大学数学系,并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但2010年,他大学毕业后前往北京龙泉寺出家,当时引发舆论哗然。据悉,目前柳智宇已经悄然下山还俗,在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

从“师傅”变成心理咨询师

十几年前,柳智宇“上山”时,位于北京西郊的龙泉寺在北京的大学生中颇有影响。那时,包括他在内的十几位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北航的高材生都选择在这里出家,一度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柳智宇曾经就读于武汉的华师附中,从小参加数学竞赛训练。2006年7月,就读高三的柳智宇在当年举办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的保送资格。

在外人看来,柳智宇已经走上了一条学术的康庄大道,但他的身心危机早就开始浮现。他在高三时就患了眼疾,近乎失明,无法长时间看书。进入北大之后,柳智宇的成绩依然排在前列,但眼疾并没有治好。比起其他同学,数学不再是他得心应手的天赋,而是需要付出百倍努力去维持的技能。他失去了最初的热情。

大四,柳智宇选择出家。出家后的日子并不清净,在山上,他们这些出家人必须早上4点半上早殿,上午工作或学习,午饭后一点半继续工作学习,4点半上晚殿,上课,直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有段时间,除了日常事务,他还要参与寺院里的房屋修建,要在半夜1點到3点盯着工地的运作,回去休息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床。

劳累是柳智宇提到寺院生活时最常流露的感受,是劳力,也是劳心。他曾经为龙泉寺做过宗教典籍的出版工作,极度认真,每天工作12个小时,最后却没办法获得一个正常的署名。过度劳累造成的健康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他。

2017年,柳智宇考取心理咨询师的证书,2018年开通公众号,开始做网络咨询。大概从那时开始,他的行为就已经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出家人了。2018年起,他开始参加寺外的一些心理学培训班,试着接受一些采访,推广“佛系心理咨询”的项目。心理咨询成了他打开世界的钥匙,来求助的人让他更加清楚地看到了众生的苦恼,也满足了他天性里面利他的一面。

找到自身定位

今年8月,在一条短视频中,柳智宇对大家宣告,他已经在2022年春节期间还俗,正在“华夏心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还俗后的柳智宇仍是一名佛教居士,除了一些必要的佛教戒律需要遵守,他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上班后,他的日常生活和所有年轻白领都差不多,现在,他与别人一起合租。

龙泉寺一直对科技持开放态度,所以,柳智宇“下山”之后对社交媒体并不陌生。不过,有过出家经验的他,对一些事的理解还是和其他人略有不同。比如,微信的转账功能让他颇有兴趣,因为僧人不能碰钱,但这个功能让金钱在软件里流来流去,也没经过人的手。“所有事都交给‘马化腾去管,我就不用花钱了。”他开玩笑说。

他曾经沉迷的数学并没有荒废,仍然在他的工作中发挥作用。来访者中,有一些对学习丧失兴趣的少年,他对他们特别关注,不想把他们变成做题机器,就用APP游戏打卡的办法,帮助维护他们对学习的热情。这种特殊的关怀角度,也映照着他青春期时的那段因为眼疾导致对数学丧失热情的经历。

柳智宇的那些毕业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高校的师兄师弟,在龙泉寺事件后也在探索自己的出路。目前,他们的出路大概有两种:一部分人找到了外地的寺院继续修行,另一部分也像他一样,还俗入世,寻找新的定位。如今看来,曾经显得“离经叛道”的柳智宇,算是跌跌撞撞较早地找到了自身定位。(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仇广宇/文)

猜你喜欢

龙泉寺眼疾下山
隔核桃壳灸治疗眼疾的临床研究论述
塞外珍宝
双下山
老人调理好饮食有助于预防眼疾
人老眼疾多 谨防青光眼
下山记
送“鸟”归家
小猴下山
小猴下山
龙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