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应用探讨

2022-05-30田志娟田玉梅向姣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35期
关键词:心理大学生活动

田志娟 田玉梅 向姣

[摘           要]  手机依赖又称为手机成瘾,是一种由于个体不受控制地使用手机而使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的强迫性行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的功能不断强大,大学生中智能手机的使用率逐年上升,手机依赖问题日渐凸显,亟待解决。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循证医学研究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可用于行为强迫的治疗。基于此,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线上线下相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中进行应用模式设计,以期为后期实践研究提供参考。

[关    键   词]  认知行为疗法;手机依赖;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35-0063-03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互联网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手机的各项功能不断强大,手机通信、在线教育、网上购物、游戏、導航、搜索引擎等各类移动互联网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智能手机的使用率逐年上升。2022年2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指出,截至2021年12月,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8.9小时,其中10~19岁、20~29岁青年群体在我国网民结构中分别占比高达13.3%和17.3%[1],而这个年龄段大多数是学生,主要为大学生群体。智能手机的使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逐渐侵蚀着使用者的正常生活,青年大学生生活环境自由,思维认知水平、自控能力等均处于不成熟状态,容易沉迷于手机娱乐,发展成手机依赖[2]。据估计,世界范围内青少年手机依赖报告率约为15%~40%,且比例仍在快速增长[3]。

手机依赖也称为手机成瘾、手机焦虑症等[4],主要是由过度使用手机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失控状态,严重影响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大学生出现手机依赖时,将极大地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研究显示[5],81%的学生会在上课过程中玩手机,主要是用于浏览微博、聊天、看小说、看影视剧和玩游戏,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还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秩序,极大地消耗了教师的授课热情和积极性。此外,长时间使用手机,除了可以导致颈椎病、近视、干眼症和骨质疏松等生理疾病,还可使成瘾学生产生孤独感、焦虑感等心理问题[6-8],并引起睡眠质量的降低。手机的过度使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因此,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刻不容缓。

一、大学生产生手机依赖的原因

(一)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比较自由和开放,大学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手机的功能强大,娱乐性强,便成为大学生消磨业余时间的首选。很多大学生刚进入大学生活时,突然失去教师和家长的严格管教,使得他们更容易出现过度沉迷手机的行为。大学生本身自控力较弱,心智还不够成熟,在使用手机时缺乏有效管理,会花大量时间在玩游戏、刷短视频、看影视剧等方面。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受周围环境影响而过度使用手机,他们会因为想要融入其他同学而选择和他们一样使用手机交流和游戏等。另外,大学生普遍追求新奇事物,当网络中出现一些新的娱乐项目时,他们更易选择尝试,或因为从众心理,看到其他同学在使用某一项比较热门的网络程序时,他们也会去使用。也有研究表明[9],很多大学生沉迷手机是因为手机可以让他们短暂脱离内心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

(二)外界环境因素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日常生活基本离不开手机,他们需要使用手机购物、支付、学习、出行等。“互联网+”的推行,使得网络技术融入了各行各业,而近年来在线教育的发展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大学生需要使用手机进行上课、完成作业、参与课堂互动等,还需要从手机中获取考研、考公务员、就业招聘等信息及进行网络报考。另外,家庭因素也对大学生手机使用习惯有很大影响。有很多大学生在家庭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心,与父母缺乏沟通,这样就使得他们更易沉迷于网络环境。还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过度使用手机,营造了不好的家庭氛围,学生会不自主地学习家长的行为,从而产生手机依赖。

二、线上线下相结合CBT在大学生手机依赖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一)线上线下相结合CBT基本流程

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 是目前循证医学研究最多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是由Beck AT.发展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让患者对疾病或不良行为产生正确认知,改变负性自动思维、信念或不良认知和行为,并打破条件性觉醒,重新建立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心理疗法[10],是目前强迫症等心理疾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大部分学者认为手机依赖属于行为成瘾,具有行为强迫的特征,认知行为疗法从改变学习形态出发,运用奖惩分明的形式,在研究者的指导下使研究对象不断重复期望行为,逐渐消除不合理行为,让其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从而修正错误认知,缓解个体情绪症状,积极配合治疗和行为纠正,从而改善手机依赖。传统CBT干预时间大概在3~6个月,在此期间提供16~18次会谈等干预[11],虽然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周期长、次数多、对操作人员要求高,难以在实践中推广。近年来为解决这些困难,有学者提出可利用互联网建立互联网+CBT模式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有学者将基于互联网的CBT治疗慢性失眠患者,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并可通过手机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这就解决了面对面CBT花费高、长期干预难、人员短缺这些难题,可以使更多的人受益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基于此,提出将线上线下相结合CBT应用于出现手机依赖的大学生,构建新的干预模式,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设计原则

查阅诸多关于手机依赖的文献,发现几乎所有改善手机依赖的辅导方案都是从改善孤独感和人际关系这两方面着手,从而达到改善学生过度依赖手机的目的,因此,本研究也坚持了这一设计原则,让参与者通过降低孤独感和提升人际关系的相关主题团体干预后,改善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习惯。通过建立线上CBT互联网资源以解决长期干预人员不足、随访难和费用高等难题,并结合线下团体CBT治疗,以提高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治疗效果。

(三)具体实施方案

1.线上资源分享

创建名为“智用手机”微信群,参与者加入群聊,研究者可在该群发放线上线下活动通知,并可用于活动后感想交流。研究者将手机依赖相关的知识和干预方法通过微信群推送给学生,学生完成内容学习,并在微信群中打卡。每日记录手机使用情况、打卡早睡、手机脱离计划记录及线上反馈。研究者通过线上反馈,总结参与者遇到的问题,并给予及时有效的答复,共性问题可在线下活动室进行统一讲解和分析。通过线上视频、音乐、文章等资料的学习和网络交流平台的应用,既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又可以节省人力资源,增加干预效果。线上活动干预时间为10周,活动推送与线下活动主题相契合。推送的内容主要包括手机依赖的认识、自我认识、自制力的训练、手机的利与弊、面对孤独怎么办、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等。另外,參与者须完成每日线上打卡,包括学习情况、使用手机情况及睡眠情况。活动结束后在微信群做后期随访和疑问解答。

2.线下团队活动方案

线下团体活动干预时间为6周,在线上干预2周后进行活动安排,一周干预2次,一次60~100分钟。团辅方案以心理指导师讲解、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制定计划、自我监督和相互鼓励等形式开展活动,循序渐进地改善手机依赖问题。活动的内容分为包括团队构建、认识你我、手机的利与弊、脱离手机计划、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认识孤独、手机脱离练习、面对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每次活动结束后,完成作业,并可在线上提交作业完成情况。

第一阶段(第1~2次)活动内容为团队构建、认识你我:团队教师提前确定活动时间和地点,参与者加入团队,进行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心理指导师介绍CBT理论和流程,讲解手机依赖的发生原因及危害,建立行为改变的信念和动力激发,并教会参与者放松疗法,包括心理暗示及腹式呼吸等。

第二阶段(第3~4次)活动内容包括认识手机的利与弊和脱离手机计划:通过团队成员讨论手机使用的利弊,相互表达过度使用手机对自己的身心影响,从而达到树立正确的行为认知,增强改变自我的信心,进行行为激活。制订手机脱离计划,学会如何更好地安排时间,规划自己的目标。鼓励每位参与者将自己的手机脱离计划进行分享,以2~3人为一小组,相互督促完成计划内容。小组成员中每天安排一人在微信群会汇报小组完成情况。

第三阶段(第5~6次)活动内容为如何更好地使用手机和认识孤独:开始从认知角度来干预手机依赖带来的孤独、焦虑等问题,主要为发现与识别过度使用手机的不良思维,学会面对孤独的技巧。掌握一些常见的行为干预技巧,如阅读、运动、交友和放松练习等。在团体活动中,心理指导师会将常见的放松练习方法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掌握要点。通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学会放松和转移注意力。

第四阶段(第7~9次)活动内容为手机脱离练习:进一步从认知角度来应对手机依赖所带来孤独、焦虑、抑郁等问题,明确改变行为核心信念及应对消极的主要办法,促进新的有益核心信念的重建。进行合理使用手机的行为强化,促进行为改变。鼓励参与者多感受生活中其他美好的事物,以成功案例为榜样,转移注意力,改变过度使用手机的行为习惯。

第五阶段(第10~12次)活动内容为面对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建立支持系统和合理目标,强化合理使用手机练习,团队一起回顾学习过的技巧,总结本次治疗的收获与感受,鼓励患者接受自我,建立目标,并将习得的经验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随访

在微信平台随访,参与者于干预结束后的第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在微信群中进行行为反馈。反馈内容包括是否坚持行为改变,目前使用手机情况,心理改变情况,是否持续存在抑郁、焦虑等情绪。

三、小结与展望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手机的普及,手机依赖人群比例将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青年大学生自控力相对较差,认知思维能力还不完善,更易形成手机依赖。手机依赖属于一种行为成瘾,与网络成瘾和游戏成瘾等类似。因此,表现出与其他成瘾行为相同的行为强迫症状、难以自我控制等行为特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腹痛、呕吐、心悸、头晕等生理反应。有必要探索一种控制青年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的有效干预措施。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改善心理健康、纠正错误行为常用的心理干预措施。该疗法以目标为导向,聚焦于问题本身,教会患者识别、评估及有效应对自己的行为复发,让其成为自己的治疗师,通过在短期内改变患者错误思维、观点和信念,从而改变不良认知和行为。该方法主要强调自我认知在心理和行为活动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治疗过程中使用认知矫正和行为矫正相结合的干预方式,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时间短、效果明显、复发率低且无副作用的优势。随着计算机信息化的普遍应用,将网络技术与CBT相结合一方面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CBT治疗方案中人力消耗大、随访难及费用较高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更强调思维引导和自我控制,真正做到了以患者为中心,形成正确良性的管理模式。大学生对网络技术接受度高,线上交流互动也更贴合他们对交流的需求。线下利用团队辅导,既可以给他们提供自我认识和行为纠正的理论知识,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让他们多表达、多互动,从而改善抑郁、焦虑、孤独等不良情绪的发生。线下团体辅助和线上网络交流相结合的心理干预方式,贴合大学生心理发展需求,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22.

[2]刘国艳,王亮亮,刘志军.医学院校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睡眠质量调查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

34(2):161-163.

[3]LiX,HaoC.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ental attachment and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among Chinese rural adolescents:the role of alexithymia and mindfulness[J].Front Psychol,2019(10):598.

[4]梁艳,胡晓斌,杜珊,等.兰州市大学生手机依赖症对人际关系敏感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0):1492-1494.

[5]李宝斌,刘英玲.智能手机时代大学生的慵懒特性及其成因分析[J].大理大学学报,2019,4(1):90-95.

[6]Tang B, Wang X, Chen C, et al. The differences in epidem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features of globus symptom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Guangzhou, China:A cross-sectional study[J].Medicine (Baltimore),2018(10):97-98.

[7]陈雪红.专科护生手机依赖综合征与睡眠质量及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8,32(21):3440-3443.

[8]Khan IW, Juyal R, Shikha D, et al.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 but not de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insomnia: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Sleep Sci,2018(11):166-173.

[9]左晓利,黄红莹,孟祥毅.安阳市大专院校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2019,35(10):1428-1432.

[10]Judith SBeck.認知疗法基础与应用[M].张怡,孙凌,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

[11]吴际军,张先庚,王红艳,等.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负性情绪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19):3264-3267.

◎编辑 张 慧

猜你喜欢

心理大学生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大学生之歌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