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霸凌”:美驻华使领馆过度采集中方雇员信息
2022-05-30
近日,曾在美国驻华使领馆工作的李明(化名)在某社交平台表示,美国驻华使领馆每隔几年就要对里面的中方雇员做一次所谓的“背调”(背景调查)。特别是表格上明确备注,中方雇员填写的所有信息可能会提交给美国情报部门,中方雇员敢怒不敢言。李明认为,美国对外宣称保护隐私、尊重人权,但其行为是典型的“双标”。
如不填调查问卷或被解雇
李明清楚地记得自己填写背景调查表时的情景。当时那间房子里只有他和一名负责此项工作的中方雇员,填完表格并签字确认后,被要求当面宣读表格里一句“承诺性的话语”。这让李明感到有些尴尬和诡异,像是自己加入了某个神秘组织。“背调”这样一种在入职新工作时很常见的形式,在美驻华使领馆却变了味道,过度采集个人信息和带有威胁性的规定让很多中方雇员忧心忡忡。曾在美驻华使领馆工作的赵平(化名)证实了李明的困扰,他告诉记者,所有中方雇员在入职时都要接受背景调查,此后每5年还要重新进行一次,涉及隐私的问题越来越多,追溯过往的时段越来越长。
记者近日获得的一份名为《海外背景调查问卷》的表格,即为李明和赵平提到的“安全背景调查”的重要内容。该表格分为“填表说明”和“正式表格”两部分,其说明部分一方面提到“提供信息为自愿行为”,却紧接着出现一段颇具威胁意味的文字:“但如果您不提供所需的相关信息,您的背景调查将无法完成,由此会影响您获得联邦合同雇佣关系……故意隐瞒、误报,提供虚假信息将影响您获取或延续联邦合同雇佣关系……包括但不限于解除雇佣关系或被起诉。”
“无所不包”是这份“调查问卷”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即使用极小号字,也要足足10多页A4纸才能打印完。其内容涉及个人基本情况、居住史、3名7年内非亲属社会关系(的信息)、7年内境外旅行情况、是否被美国及其他外国政府调查等。而中国雇员还需要填写一份额外的《背景调查补充表格》,其中除了几乎所有的亲属信息外,竟然还要提供一位鄰居的信息,而且是必填项。
调查谈话像警匪片中的审讯现场
针对中方雇员个人隐私的调查并不仅仅限于纸面上。据李明介绍,除了要求中方雇员每5年接受一次背景调查这种例行规定外,安全调查员有时还会直接要求中方雇员提供微信等个人社交媒体账号和个人电子邮箱等。除了常规调查,有时美使领馆安全官还会直接与中方雇员进行安全审查谈话。“态度趾高气扬,问话咄咄逼人,令人厌烦。”赵平向记者描述了这类安全审查谈话的情景,他不满地表示:“谈话人和被谈话人共处一室,谈话人会事先拿出很多材料摆在被谈话人面前,类似于警匪片中的审讯现场,然后被谈话人每回答一个问题,谈话人就去材料中找相应的依据,再不断挑战被谈话人的答案。”
虽然大家对这个调查有很多不满,认为侵犯了个人隐私,但是没办法,调查不通过工作就会受影响。
信息或被“分享”给美情报机构
对美驻华使领馆的中方雇员来说,“全方位、无死角”的调查过后,并不意味着事情的完结。美国驻华使领馆的背景调查表格说明列举了这些中方雇员信息的“常规用途”,有11项之多。到底什么才算“常规用途”?根据表格说明,这指的是美国国会、司法部、新闻媒体等机构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使用问卷中的信息。更令人不解的是,甚至情报机构的使用也位列其中。
“美国驻华使领馆的这些做法,是典型的数据过度采集行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唐岚表示,据她了解,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驻外使领馆都没有像美国这样,试图掌控雇员个人生活方方面面的信息,美国驻华使领馆此举是“数据霸凌”,过度收集中国公民数据,与其一贯标榜的“人权卫士”形象背道而驰。
(综合中国青年网、《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