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古诗文鉴赏方法

2022-05-30苏正杰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写景抒情意境

苏正杰

古诗词鉴赏类试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题,也是学生最容易失分的题。其实“一看二找三析四明”的四步法是快速、準确鉴赏诗歌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该四步鉴赏法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看。就是看标题、作者、注释。

1.看标题:①写作对象。所谓写作对象就是作者在作品中要进行描写的人、物、景色、事件、地名等等。如《使至塞上》,诗人王维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学生在欣赏语言的过程中,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态与志趣,从而读懂理解课文。②写作题材。写作题材指在素材基础上提炼出来的,用以构成艺术形象、体现主题思想的一组完整的具体的生活材料,即写进作品里的社会生活。如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共五首,诗歌的题材就是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③写作目的。就是作者通过文字传播的方式,将他的认识、思想和情感传达给更多的人,进而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如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④感情基调。就是作者所写诗歌的感情基础,或者说是诗人写诗歌是所透露出来的感情。

古人赋诗的普遍现象,或借诗歌以抒写怀才不遇、沉居下位之苦;或感发其报国无门、不为当道所重之愤;或逞其离愁别绪、物是人非之感;或叙其命运无常、孤苦无助之难。

2.看作者:①创作内容。诗歌创作内容,要求形象生动传神,创造优美意境,思想内容深刻,语句高度凝炼集中,概括性强,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凝聚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富于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有鲜明的节奏感。②创作风格。诗歌的创作风格是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

如李白,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人们称他为“诗仙”。

3.看注释:①写作背景。就是诗人为什么要创作,可以是一件有意义的事的触动,可以是某个人对诗人的启迪。②生平简历。就是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③字词注解。就是让学生依照注释的解答来理解诗的内容。

二、找。就是找意象和意境。

1.找意象:意象就是诗歌中倾注了诗人的思想与诗人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寄情山水、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

2.意境:①意境,顾名思义“意”是情意、意绪,即诗人在诗中所抒发的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的生活图景。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词选取了“驿外”、“断桥”、“黄昏”“风和雨”等意象,描绘出了一幅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以及所受到了打击的画面,流露出词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②诗歌的意境是依靠意象来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

三、析。即析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1.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通过外貌、言谈、行为举止等向他人所展示的有关此人物性格、内质等抽象元素在他人内心中的具体反映。①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②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如苏轼《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让我们看到了词人在风雨中拄竹杖,穿芒鞋,吟啸徐行的豪放洒脱形象。③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中,我们看到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漂泊江南的形象。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她身上融合了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2.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即自然景物形象和咏物诗中被人格化了的客观物象。一般此类题的答题格式为四步:描图景+点氛围+明手法+析感情。如杜甫《绝句二首(其一)》“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此诗描绘了初春美丽的景象:春天,阳光明媚,江山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滩上安静地睡着。这是一幅祥和、美丽、明净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后安定愉悦闲适的心情。

四、明。即明写景技巧和抒情技巧。

1.写景技巧: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抒情。古诗词中常见的写景手法:①比喻、拟人、夸张、借代等修辞手法。②衬托、对比、烘托、色彩渲染、绘形绘色、白描等的表现手法。③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远近结合。如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词的上片写景,你认为这首词写景的好处主要表现在哪里?答案:①写景生动活泼,层次分明。由远到近:远景(“林断”“山明”),描写远处的树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近景(“竹隐墙”“乱蝉”“衰草”),描写翠竹遮隐着墙,墙外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再由上而下地写景:上写白鸟在空中翻飞,下写红荷映水,散发着幽微的清香。②动静结合,形象逼真。词中写“林”“竹”“山”是静景,但用了动词和形容词“断”“明”“隐”,使这些静景顿时栩栩如生;写动景“乱蝉”“翻空白鸟”,形象活泼。词生动地描写出一幅夏末秋初美丽的图景。③写景有声、有色、有香,相映成趣。“乱蝉”描写雨后蝉的呜叫;“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红白相映,色彩鲜明;“细细香”写出荷花散发出的淡淡清香。

2.抒情技巧:抒情技巧是诗歌的核心和归宿。古诗词常见的抒情方法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叙事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等。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学生在平时尽可能多地掌握诗的知识和鉴赏方法,在解答诗歌鉴赏题时就能充分地调动自己的记忆,把诗歌作者所透露出的信息充分地挖掘出来。

猜你喜欢

写景抒情意境
回忆,也是写景的利器
如何写好写景作文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写景的妙招
春 日
会抒情的灰绿
写景篇:写一种自然现象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简论抒情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