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在落地 作业改革在行动

2022-05-30王兴洲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摘 要】文章以“双减”政策为背景,以作业改革为重点,以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为切入点,重点阐述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借此助力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让教育真正回归校园。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双减”;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24-0238-04

“双减”是新时期的教学指导,关注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强调教学提质减负,提倡让教育回归校园。众所周知,数学作业是数学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有效实施数学教学的助力。传统的数学作业以书面形式为主,实践证明,学生面对传统作业时往往缺乏兴趣,难以通过完成作业增强数学学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导致学生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影响身心健康发展[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数学作业贯穿教学始终,助力学生高效学习,帮助学生有效掌握知识,锻炼相关能力,实现提质减负。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分为课前自学、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三大阶段,这三大阶段是数学作业的载体,如设计前置性作业可以使学生获得自学机会,生成自主学习活动,初步认知新知,锻炼自学能力。所以,在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双减”的契机,以不同教学阶段为立足点,设计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助力学生进行课前自学、课堂练习、课后巩固,借此使学生扎实掌握知识,锻炼相关能力,增强数学学习效果,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实现全面发展。

1   设计前置性作业,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基于预习阶段的活动,是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的保障[2]。因此,在预习阶段,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多样的前置性作业,助力学生自主学习。

1.1  设计观察类作业,在观察中自主学习

观察是学生建构认知最为直接的方式。新课标提倡生活化教学,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现象,观察生活,既可以使学生与数学现象互动,初步建构数学认知,又可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为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奠定基础。对此,教师应设计观察类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自主学习。以“认识钟表”为例,钟表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立足于此,教师设计观察类作业:大家家里都有钟表吗?请大家在父母的帮助下观察自己家的钟表,看看能发现什么,和父母说一说自己的發现。在作业设计完成后,教师将其发送到班级微信群。同时,教师在微信群中向家长提出任务:“尽量和孩子一起观察指针式钟表。”在家长的帮助下,学生细心观察,有所发现,如钟表上有十二个数字、每个数字之间有五个小格等。实践证明,通过完成观察类作业,学生不但做好了课堂学习准备,还锻炼了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此外,家长也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有利于实现家校合作育人。

1.2  设计搜集类作业,在搜集中自主学习

搜集是学生建构认知的重要方式。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直接与其互动,建构初步认知,也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资源,为深入探究做好准备。所以,教师应设计搜集类作业,引导学生在搜集中进行自主学习。以“认识人民币”为例,人民币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一定的了解,立足学生的生活经历,教师设计搜集类作业:大家在生活中见过人民币吗?大家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呢?五角硬币?五角纸币?请大家搜集人民币,并将其带到课堂上。在此作业的引导下,学生走进生活,搜集人民币。在搜集人民币的过程中,学生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建构直观认知。并且学生将搜集到的人民币带到课堂,便于进一步观察、探究,增强认知,为提升课堂学习效果奠定基础。

1.3  设计阅读类作业,在阅读中自主学习

阅读是学生建构数学认知的方式之一,新课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多阅读。大量的数学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储备,建构数学认知,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由此,在预习阶段,教师设计阅读类作业能助力学生自主阅读,建构数学认知。以“1—5的认识”为例,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读绘本,根据其兴趣,教师可以数字的数学史内容为重点,自制数学绘本《阿拉伯数字的故乡在印度》。数学绘本图文结合,形象直观地展现了数字的发展历史。在实施课堂教学前,教师将数学绘本发放给学生,并设计阅读类作业:相信大家都认识了一些数字。那么,大家知道数字是怎么来的吗?是谁发明的吗?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家长一起读一读《阿拉伯数字的故乡在印度》。这样的作业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在作业的驱动下,学生自主与家长一起阅读数学绘本,认识数字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再次认识数字,增强数学认知,为进行课堂探究打好基础。同时,部分学生还因此感受到数学家们坚持不懈的美好品质,受到良好的熏陶。

2   设计随堂性作业,课堂练习

随堂性作业是基于课堂教学阶段而设计的作业,是学生进行课堂练习的“法宝”。数学课堂教学是实现提质减负的关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建构数学认知。因此,教师应把握课堂教学时机,设计多种类型的随堂性作业,生成练习活动,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形成数学认知。

2.1  设计游戏类作业,在游戏中进行数学练习

游戏化教学是契合低年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游戏化作业是游戏化教学的重要构成。有效的游戏化作业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学生在玩中巩固所学,有利于增强课堂学习效果[3]。由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所得设计游戏类作业,促使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进行课堂练习。以“认识时间”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钟表,并拨动表针,展现不同的时刻,引导学生细心观察,读出时刻。在体验此活动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认识到了“1小时=60分”,并能读出时间。立足于此,教师及时呈现游戏类作业:看来大家都知道了怎样读出钟表上的时间,下面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吧!老师在电子白板上展示不同时刻的钟表,大家认真观察,轮流读出时刻,出现错误时,这位同学就要表演一个小节目。在弄清楚游戏规则后,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想要参与这个游戏。于是,教师在电子白板上呈现钟表,学生认真观察,迁移认知,自主读数。在学生读钟表时刻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学生可及时提供帮助,增强其认知效果。

2.2  设计书面类作业,在书写中进行数学练习

书面类作业是数学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而分层教学则是落实因材施教的实践方式[4]。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据此分层设计书面类作业,保证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同时,教师要就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点拨,帮助其查漏补缺。以“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教师讲授完新知后,在电子白板上展现常规口算题和变式口算题。①常规口算题:54+28=_____;15+78=_____;65-29=_____;33+9=_____;34-19=_____ 。②变式口算题:48+35=_____;76+18=_____。

在展示练习题的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机选人进行口算。在此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会集中注意力,认真口算。当学生给出正确答案时,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使其获得满足感;当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引导,使其查漏补缺。实践证明,学生通过参与分层练习活动,及时应用了所学知识,实现了学用结合,深化了数学认知,能够实现提质减负的目标。

2.3  设计交流类作业,在交流中进行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的目的之一是引导学生完善课堂认知,增强课堂学习效果。交流是学生梳理所学、完善认知的途径,在交流的过程中,能锻炼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对此,教师可设计交流类作业,引导学生在交流中进行课堂练习。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为例,在课堂上,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收集数据、制定问题解决方法、分析调查数据等活动,帮助学生建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相关认知。立足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呈现交流类作业:在这节课上,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地体验活动。那么,通过体验活动,大家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自己体验了什么活动,掌握了哪些知识,然后再和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分享体验的活动和获得的知识。在这一作业的引导下,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回顾课堂所学,建构数学认知,发现知识漏洞。之后,学生与小组成员交流,向他人学习,弥补知识漏洞。最后,教师随机选择学生,引导其表述课堂学习所得,并进行点拨。通过完成以上作业,学生复习了课堂所学,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认知,能够锻炼其沟通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   设计拓展性作业,课后巩固

拓展性作业是基于课后阶段而设计的作业,具有巩固知识的作用。“双减”政策将课后作业设计作为教改重点,要求不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书面作业,要丰富作业类型,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在课后阶段,教师设计多种类型的拓展性作业,能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同时锻炼相关能力,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3.1  设计绘制类作业,在绘制中巩固所学

绘制类作业是以梳理基础知识为主的作业,梳理基础知识是学生深化数学认知的重要途径[5]。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较强,在完成绘制类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会发挥自身能力,边回忆课堂所学,边用不同方式展现所学,由此巩固课堂所学,锻炼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切实提升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以“角的初步认识”为例,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体验探究活动,了解了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了比较角大小的方法。基于学生的学习所得,教师设计绘制类作业:大家在这节课上已经初步认识了角。那么大家都了解了角的哪些内容呢?请大家先想一想角的相关内容,并绘制图像,展现这些内容。大部分学生对此尤为感兴趣,积极回忆、绘制,某学生的作品如图1所示。

由学生作品可见,通过完成作业,学生不但梳理了课堂所学,还锻炼了绘画能力。此外,大部分学生因完成这一作业,还提升了数学学习兴趣,能够自觉走进数学课堂,从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3.2  设计操作类作业,在操作中巩固所学

操作类作业是集观察、动手、描述等为一体的作业。小学生的操作欲望较强,乐于体验多样化的操作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发挥主观能动性,细心观察,认真描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锻炼观察能力、数学表达能力等[6]。由此,教师在课后阶段可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设计操作类作业,使其在操作中巩固所学。以“观察物体(一)”为例,通过课堂教学,大部分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物体的形状。立足于此,教师设计操作类作业:请大家在课后和小组成员合作,拿出自己喜欢的学习用品或玩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描述这些物品的形状。教师在课后服务时巡视课堂,发现大部分学生情绪高涨,认真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品,并积极思考,组织语言,描述物品形状。其他成员则认真倾听,发现、指出问题,然后再次合作观察,正确描述形状。这样的作业不但使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还使学生通过体验观察、操作、想象、描述等活动,掌握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3.3  设计表演类作业,在表演中巩固所学

表演类作业是应用数学知识生成具体场景的作业。新课标提倡数学教学情境化,情境是学生探究、应用数学知识的载体。小学生有较强的表演欲望,实践证明,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可以发挥自主性,生成适宜场景,自然而然地应用所学,增强认知,锻炼多种能力。因此,教师可立足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精心设计表演类作业,让学生在表演中巩固所学。以“认识时间”为例,在课后阶段,教师把握课后服务时机,设计表演类作业:在学习完这节内容后,相信大家对钟表、时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用到钟表,如父母在早上的时候会根据钟表显示的时间喊我们起床。那么,你每天几点起床呢?几点吃早饭呢?几点出门上学呢?请大家先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情况,记录具体作息时间,然后再和小组成员一起制作钟表,并操作钟表,显示具体时刻。在操作钟表的過程中,一定要表演出具体作息活动哦!这一作业极具趣味性,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纷纷回忆日常生活,制作钟表,并用肢体动作表演出日常作息情况。在学生自主练习后,教师在课后服务时组织表演活动。在表演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一人表演,一人拨动钟表,一人描述作息情况,有效配合,展现了一场场精彩的表演。在此过程中,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深化了数学认知。

综上所述,数学作业应当贯穿小学数学教学始终,如此方能生成多样的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数学教学提质减负。鉴于此,在实施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双减”政策为指导,以作业设计为重点,以不同教学阶段为抓手,依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前置性作业、随堂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促使学生经历自学活动、练习活动和巩固活动,由浅入深地建构数学认知,锻炼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应用能力等,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实现数学教学提质减负,推动数学教学真正回归校园。

【参考文献】

[1]陈祥彬,陈思怡.“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一)——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内容设计[J].小学数学教育,2022(Z1).

[2]任喜相.“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与评价新思路[J].新课程,2022(1).

[3]钟丹韫.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及实施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A1).

[4]郑璟.“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J].教育界,2021(45).

[5]裴雅兰.减负增效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对策研究[J].学周刊,2021(32).

[6]刘苏.作业“慧”设计 学习更给力——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与布置[J].读写算,2021(23).

【作者简介】

王兴洲(1977~),男,汉族,甘肃平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科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

猜你喜欢

作业设计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