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序列化训练探究
2022-05-30宋增才
宋增才
【摘要】“双减”背景下为了减轻学生在初中语文作文序列化训练中的负担,并取得良好成果,本文将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紧贴“双减”政策内涵思想,提出了作文序列化训练的改进策略。通过研究,初中语文作文序列化训练方式得到了优化,每个步骤的实施方法更加合理,不会给学生造成过大负担,同时也兼顾了训练功能性。
【关键词】“双减”政策;初中语文;作文序列化训练
“双减”政策是我国有关部门近些年提出的义务教育改革方针,其主要内涵就是减轻当前教育环境中学生面临的过大负担,使负担处于合理区间,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思维来理解知识,同时也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问题,使得教育事半功倍。这一基础上,初中语文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展开改革工作,其中作文序列化训练就是重点改革对象,即以往序列化训练过于侧重教学,导致学生在训练中的负担过大,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旨在贯彻“双减”政策,合理为学生减负,但如何进行改革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需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训练前评估,分组设定训练内容
根据学生在作文序列化训练中的表现了解到,很多学生之所以會在训练中感到巨大负担,是因为他们认为训练的内容不符合自身的需求,即一方面一些学生认为训练的内容自己已经能熟练掌握,但因为其他学生还没有掌握,所以教师一直要求自己也进行相同的训练,故从个人角度出发这种训练意义不大,其更希望结合其他内容进行训练,而教师并不会这样做,导致承受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训练内容不是自己擅长的,确实有训练的必要性,但是教师在训练内容中提出的要求难度过大,或者要求太多,导致自己无法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完成训练,这同样会导致此类学生出现较大的负担。
面对这种情况,建议教师在训练之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然后再根据评估结果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每个小组来设定训练内容,即假设评估结果中显示A与B组学生已经掌握了训练相关知识点,而C与D组学生并未掌握,那么就将A和B组学生分为一组,将C与D组学生分为一组,然后针对A与B小组,教师要提出新的训练内容,而针对C与D小组,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知识认知水平对训练内容难度进行调整,诸如学生对于知识的认知比较浅薄,那么训练中提出的内容就应当是相对简单的基础内容,由此实现减负。
二、训练中监督,实施引导教学
要在序列化训练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且不给学生造成太多负担,就需要学生在训练学习中保持较高的积极性,但学生在任何形式的学习当中都可能遇到困难,而学生很难依靠自己进行应对,若困难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下降。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取决于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感兴趣程度,可以说学生如果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感兴趣程度比较低,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且很难提升,相反无须太多干预,学生就会保持更高的积极性展开学习活动。而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并不高,且很难提升,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传统,没有帮助学生及时应对困难,同时是教师在序列化训练内容设计中更加关注教学需求,不会结合学生兴趣取向来进行设计而导致的。在这一基础上,缺乏积极性将导致学生出现很多不良的学习表现,不利于学习质量,故教师为了保障学习质量,往往会迫不得已向学生提出一些强制要求,而当教师提出这种要求就会给学生造成压迫感,这种感受将使得学生出现心理负担甚至厌学情绪。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师在序列化训练中先转变自身与学生的地位,改变现有教学模式,即新教学模式中学生应当是主导者,而教师则需要作为引导者展开教学工作。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将拥有充足的能动性空间,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思维,因此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积极性,而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当通过监督、引导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能动性空间作用:第一,教师要对学生的序列化训练过程进行监督,以便第一时间发现困难,及时予以引导帮助,即若发现困难,教师要予以学生正确思路,以便学生顺延思路自己找到答案,不能直白告诉学生答案;第二,要结合学生兴趣取向来设计训练内容,借助兴趣吸引学生,促使学生主动进行训练,并且在训练中进行思考;第三,可以按照以上学生分组成果,实施合作式训练教学,即教师针对每个小组的学生提出一个训练主题,诸如序列中某个环节的写作命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去解读这个命题。
总之,在作文序列化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分组的方式设定训练内容,确保内容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由此就能贯彻“双减”政策,合理为学生减负。
参考文献:
[1]崔敏.“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路径[J].语文教学通讯,2022(10):4.
[2]武廷信.初中毕业班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探索与实践[J].语文天地:初中版,20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