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经济责任审计的调研与思考
2022-05-30李文侠郭月仙
李文侠 郭月仙
去年,渭南市审计局对全市10个县(市、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了调研。通过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激发了审计干部和被审计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为党委和政府选拔任用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优秀干部发挥了参谋助手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主要做法
(一)健全体制机制,加强组织保障。健全的经济责任审计机构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保证。根据规定要求,市县两级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建立健全了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或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从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审计谈话、审计整改、成果运用等方面,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为统筹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完善规章制度,坚持有规必依。一套适配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是搞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保障。市县两级结合各自实际,出台经济责任审计各项规章制度28个,对审计对象、项目计划、组织实施、审计内容、责任界定、结果运用等进行了明确和规范,为科学、规范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供了法规遵循。
(三)统一文书格式,规范审计文本。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文书格式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基础保障。根据中、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结合渭南市实际,制定了一套包含审前调查内容、审计实施方案、审计通知书、审计报告、审计结果报告等5个审计文书模板,要求各县级审计机关遵照执行,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体现经济责任审计严肃性、审慎性。
(四)创新工作方式,细化工作方法。近年来,市县两级遵照中省要求,着力推进审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调,着力推进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审计方式的融合互补。坚持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其他专项审计(调查)等相结合,通过融合式、嵌入式、“1+N”等审计项目组织方式, 做到“一审多项”“一审多果”“一果多用”。市上和个别县还通过领导干部离任交接制度,有效划清交接双方经济责任界限,增强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有效解决“离任必审”的问题。
(五)注重结果转化,助力党委决策。审计结果的有效利用是党委政府行之有效决策的有力依据。在调研中,市县两级审计机关都能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定期将本阶段完成的审计结果报告报送本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纪委、组织部等相关单位,为党委、政府及相关单位在年度考核、干部考核使用、巡查等方面提供参考,为党委政府正确选拨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依据,使审计结果利用实现最大化。
(六)修订整改办法,强化跟踪督查。审计整改督查是加强审计有效整改的重要手段。调研发现,市级及部分县级分别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办法。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被审单位,做到立行立改。在审计结论发出后,及时督查被审计单位,限时落实审计整改。市县两级均将以前年度审计的整改落实情况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主要内容,并对未按期整改问题给领导干部划分责任。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项目计划不规范。2020年,10个县(市、区)有8个县与组织部门协商并接受组织部门委托,经审委会批准的审计项目105个涉及115人。有2个县未与组织部门协商,审委会办公室年初直接安排审计项目11个涉及16人。调研发现,基层在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中前期调研准备不够,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财政财务隶属关系、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情况等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调研,致使委托不科学、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各县(市、区)均未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二是大部分县(市、区)中途追加项目未经审计委员会批准;三是大部分县(市、区)的经济责任审计委托项目,都是批量委托,且全部为离任审计,时间要求紧、任务重,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四是有两个县在没有项目计划的情况下,自行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五是个别县(市、区)存在越权委托审计项目的现象。比如:某县委组织部委托对一名副县级实职领导干部(属市委组织部管理的干部)兼任镇党委书记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超出干部管理权限委托;六是个别县存在同一个审计对象,委托频次高。如某县对一名领导干部任中审计结束不到3个月,领导干部离任,组织部继续委托离任审计;七是个别县委托的领导干部所在单位属二级非预算单位,不掌管人财物等职责,不具备审计条件。以上制定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计划不规范给审计机关实施带来了困惑和屏障。
(二)审计重点不突出。经对10个县级审计机关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进行查看,发现大多数存在聚焦经济责任不明显,没有紧扣“经济”和“责任”,监督角度零散,揭示问题零碎,缺乏对涉及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的深层次实质性问题的揭示和思考,审计结果层次不高、实用性不强。大部分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全部属财政财务收支方面问题,审计报告几乎是预算执行审计或者财务收支审计的翻版,审计内容不全,缺少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及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机构编制管理、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内容。
(三)审计评价不科学。调研发现县级审计存在审计评价不准确情况。一是有的审计评价意见固定套用,不结合被审计单位的工作职责;二是有的审计评价意见过于宽泛,对审计中没有涉及的事项进行评价,超出审计的范畴,评价和审计结果不相符;三是有的评价内容不符合经济责任审计内容要求,没有从领导履职、贯彻执行国家相关经济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情况、机关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责任界定不准确。2020年10个县(市、区)共出具经济责任审计报告115篇,报告反映查出问题505个,其中:直接责任126个、领导责任354个、主管责任21个、未定责4个。通过查阅审计报告发现,存在定责不准确的情况。主要表现:一是有的县对一些一般性的属于财务人员账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而给领导干部界定了直接责任,如:某县审计的有关单位固定资产未登记入账,往来长期挂账未及时清理等问题,均给领导干部界定了直接责任;二是个别县不考虑领导干部的分工和问题形成的原因,将所有问题均定性为直接责任或领导责任;三是有的县对一些二、三级单位存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与被审计领导干部无直接关系,也界定了责任;四是有的县将应该对领导干部界定责任的问题,放在了其他应说明的情况部分,没有界定领导干部所负责任;五是给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界定了责任;六是个别县把一些根本不属经济责任事项问题界定责任。更有個别县新《规定》已经出台1年多,还未认真执行,竟给被审计领导干部界定主管责任。
(五)审计报告撰写不规范。在调研各县(市、区)审计实施情况时,通过抽查部分审计报告发现,审计报告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审计报告基本要素不全,内容各异,个别问题定性不够准确,问题叙述和定性不符;二是审计报告反映的问题仅仅从财务收支合规合法性的角度提出,没有上升到执行相关财政政策和宏观管理的层面;三是大部分审计报告缺少经济责任审计救济途径,给经济责任审计带来了风险;四是审计建议和审计查出问题不匹配,针对性不强;五是审计内容不全面,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性质、不同地域特点的领导干部区别实施不同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和干部监督管理要求差距很大。
(六)审计整改不到位。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县审计中未将被审计单位审计结果和整改情况列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内容。审计结束后未对审计整改提出要求,未将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纳入年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内容,也未制定相关的制度办法进行规范。
(七)结果利用不到位。调查了解到,大部分县没有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没有召开过联席会议、办公室会议,各成员单位没有协商过经济责任审计有关事项,项目计划完全是组织部一家说了算,且全部是离任审计;没有健全的审计结果运用机制,创新结果通报制度、督查制度和整改问责机制等。
意见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积极开展研究型审计,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促进反腐倡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更大作用。
(一)提高站位,创新驱动。紧扣时代发展主题,牢牢把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分析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实转化为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效的思路和举措,围绕党委和政府经济工作目标任务、重点工作部署和推动宏观政策有效实施,扎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和保障作用。
(二)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各级审计机关应加强与组织、纪检、巡视等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工作,进一步强化审计成果运用,提高审计效能,真正发挥审计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用。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流程,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中长期规划,科学判定并由组织部门进行项目委托,由审计机关独立组织实施。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相关业务知识的培训,尤其是要认真学习规定中审计对象的确定、审计计划的制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内容重点、审计报告要求及结果利用等,真正讓规定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适当增加集中学习培训频次,重点加强对审计干部的党政方针、政策落实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研究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四)完善台账,强化监督。严格落实审计机关的跟踪督促整改责任,建立审计后整改台账,常态化开展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跟踪督查,实行整改销号制。提升整改在经济责任报告中的分量,以增强各级领导干部整改落实的责任意识,提高审计监督作用,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威慑力,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
(作者单位:渭南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