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三段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2-05-30刘潇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22年5期
关键词:英语绘本阅读能力

刘潇

[摘 要]采用三段式(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教学法开展英语绘本教学,是阅读教学中非常有效的方式之一。阅读前教学是阅读活动的热身,有助于激活知识背景;阅读中教学要精读文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阅读后教学要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通过三段式教学法开展英语绘本教学,从获取表层信息到发展思维能力,再到语言运用,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发生了质的变化,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英语绘本;三段式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15-0066-0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精美有趣的图片、喜闻乐见的情节、发人深省的寓意,深受学生喜爱。它是英语教材语言知识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在英语课堂中引入绘本,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教师对绘本处理的方式,决定学生阅读绘本的效果。通常情况下,教师可在课堂上采用三段式教学法教学英语绘本,即阅读前教学、阅读中教学、阅读后教学。下面从教学实践出发,谈谈如何运用三段式教学法教学英语绘本The ducks shadow。

一、阅读前:活动热身,激活知识背景

读前热身是阅读课的起始阶段,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在情绪、思维和知识上做好学习准备。这个环节的教学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效果。阅读前活动的设计不能凭空想象,要基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和教材特点,融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要围绕知识目标,为后续教学服务。教师可以营造充满趣味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教学片段1

T:(呈现家乡面貌的图片)My hometown is getting bigger and bigger. The buildings are getting taller and taller. It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How about yours?

S:...

T:(呈现一张影子的图片)Look, whats this?

S:Its a shadow of stone.

T:What shadows? Lets guess.

S:Maybe this is the ducks shadow.

以上为阅读The ducks shadow前的热身活动。阅读绘本前,教师与学生交谈城市的变化,这是学生熟悉的话题,语境真实,且话题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自然有话可说。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将绘本中的主要句型前置,让学生在熟知的语境中,以交谈的方式感知目标句型,扫清后面学习的障碍,缓解焦虑紧张的情绪。更巧妙的是,教师一开始就用目标句型来介绍自己生活的城市的变化,其意图是示范句型,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学生通过交流习得目标句型,就能准确地表达出来。另外,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让学生找自己的影子,自然过渡到绘本The ducks shadow的学习,此处的安排有趣、巧妙、得体。这样的热身活动既能激活学生已有的语言知识储备,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适时引入文本教学。绘本阅读教学的读前活动形式多样,可以是师生或生生之间的问答交流,也可以是游戏激趣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目的都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后续阅读教学的铺垫。阅读前教学的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应把更多的时间留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阅读前教学要有普适性,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阅读前的活动中来。

二、阅读中:精读文本,培养综合能力

读中环节是一节课最重要的部分。这一阅读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让学生对阅读文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和思维品质,实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目标。读中环节是学生英语核心素养形成的重要时段,因为它以语篇为载体,学生的语言技能是在学习语篇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的;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在教师梳理、解析语篇内容的过程中培养的;文化意识是教师通过剖析语篇寓意,基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向学生渗透的;学习能力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控、選择恰当的学习策略而获得的。由此可见,在这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文本阅读的策略非常重要。

有效的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实现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课堂提问是教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常用手段,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要根据语篇教学步骤,设计有效的实践活动和有梯度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文本、深入思考,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依据教学步骤,推进文本学习

读中环节一般根据“总—分—总”或“分—分—总”的模式进行教学,以保证阅读教学层次分明、逻辑清晰。“总—分—总”模式的第一个“总”指向文本整体,主要通过观看全文本视频,或听全文本音频来整体了解文本;“分”指将文本内容进行分段教授,细致处理文本细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使学生在对绘本图画和情节的解读中领悟文本寓意;第二个“总”为整体巩固文本内容。

“分—分—总”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整体感知文本的环节,其中第一个“分”是分步感知文本,后面的两个步骤与“总—分—总”的后两个步骤一致。“分—分—总”模式适用于教学有悬念的文本,其分步处理可以保证故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教学片段2

T:What is the story about? How do you know that?

S:The ducks shadow...

T:Whats the little duck watching? What does he ask? And what does the old tree answer?

S:...

教师教授文本时采用“总—分—总”的模式,让学生“Read for main idea”,讨论故事的主要内容“The ducks shadow”。教师以一个统领性问题“What is the story about?”带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使学生对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师通过问题检测学生是否听懂,也体现了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教学目标。“总—分—总”的模式比较常用,大多数阅读教学都适用。教师通过追问“How do you know that?”带领学生回归文本,学生再读文本确认答案的正确性,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确认答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回归文本的过程,英语教学应始终以文本为重。

分步处理是阅读中的重头戏,主要由实践活动和问题组构成。在整体处理文本后,教师提出细节性问题,引导学生再次详细阅读文本。教师提出的问题层层递进,彼此联系,难度逐渐增大,提高了故事的整体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教师还给予阅读技巧的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shadow”和三个动词“watch、ask、answer”,帮助学生学会在自主阅读中掌握阅读技巧,找到关键词或者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在分步教授文本环节,教师既要关注学生在文本解读过程中对文字的意义建构,也要关注文字内容背后的意义。

分层处理文本后需要进行整体的归结,这多以朗读、表演、复述的形式进行。阅读活动的安排要照顾各个能力层次的学生,让学生既能体验到语言学习的乐趣,又能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给学生留足练习时间,并在学生自由练习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复述环节需要教师提供恰当的支架,可以是故事地图、思维导图或关键词等。也就是说,读中环节必须对文本有一个整体重温的过程。

教学片段3

T:Lets read the story emotionally.

S:...

T:Here are three tasks for you, you can choose one of them to show us.

(1)Read with partners;

(2)Retell the story with the story map;

(3)Act out.

S:...

(二)重视问题设计,深入学习文本

美国优秀教师格雷塔曾说过:“如果一定要我说教学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问题。当教师能够不断向学生提问并得到回答的时候,就已经接近想要的目标了。”因此,教师要具备会提问的能力。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类型(事实性问题、分析性问题、推理性问题和评价性问题),因为教师提什么问题、如何提问对培养学生的思维非常关键。事实性问题一般基于文本或现实生活,多以“What”提问;分析性问题多以 “Why” “How”提问;推理性问题由文本表层信息揭示事物本质;评价性问题多为读者的个人观点。教师在提问的时候切忌思维太过跳跃,带有逻辑性的问题才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尽可能地将问题串联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彼此勾连的链条。

教学片段4

T:If you have questions, who will you ask?

S:...

教学片段5

T:What does the old tree answer?

S:Your shadow grows longer because youre growing taller.

T:Do you agree with the tree?

S1:I dont agree with the old tree. Its because of the sunlight.

T:Can the little duck grow much taller in one afternoon?

S2:Nobody can grow as fast as this. In the afternoon , the sun is lower and lower. You can not be taller in one hour. You can not be shorter in the morning and longer in the evening.

上述兩个教学片段,教师呈现了两个问题:一是让学生讨论“How to solve the problem?”,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策略性指导;二是辅助学生回答“你同意老树的想法吗?请陈述自己的观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立足阅读文本,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表观点、阐述原因。此处的教学安排是由文本向观点升级的深度思考过程,可有效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该文本是童话故事,老树的回答和鸭子的回答带有不真实的色彩,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了解老树这样回答的原因和结果。这时,学生的阅读从文本、文字理解的层面进入意义思考的层面,再经过推导、分析,进入真正的生活当中去解决问题。这就是绘本学习的精髓所在,通过故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再联系生活,指导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三、阅读后:读写结合,培养语用能力

阅读后是将语言学习转化为语言运用的阶段,也是对文本的再认识过程。这个阶段通常以各种练习形式呈现,说和写都可以作为阅读后的拓展环节。说是写的基础,写可以促进说的能力的发展,可以激活学生的语言知识储备,发展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阅读前是导,阅读后就是用。

教学片段6

T:How about your changes in yourself. Here are two tests for you. You can choose one of them.

Test 1:Im getting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Im becoming ___________.

Test 2:Im___________ because___________   . Im becoming___________ .

读后活动对英语学习非常重要,它是综合展示学生阅读成果的关键环节。教师以写作作为读后活动,教会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用学到的语言内容、语言框架和目标词汇,结合自己的思考来描述自己的真实生活。在读前环节中,教师以“...getting ...”这个句型结构导入主题;在读后环节,教师将该句型结构安排为写作内容,紧扣教学目标,任务从口头升级为笔头,前后呼应,同时隐含一定的情感教育色彩,使学生对自身有一定的认知,从而在写作中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培养。

绘本教学是一门技术。如果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摸索、潜心研究,深入挖掘绘本资源,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为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 杜 华)

猜你喜欢

英语绘本阅读能力
英语绘本对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在快乐的英语绘本阅读中自然习得知识
英文绘本的选择及其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