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位桥吊司机的拧劲和闯劲

2022-05-30魏一骏

文萃报·周二版 2022年40期
关键词:吊具港区码头

2020年3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冒雨察看码头现场集装箱作业场景,听取港区情况和复工复产情况汇报,同港口职工代表亲切交流。桥吊司机竺士杰作为代表向总书记汇报工作。

在码头待了20多年,竺士杰的肤色黝黑,利落的平头,穿着略显褪色而又整洁的工作服,看起来质朴敦厚。时间的磨砺,使他成為在高空中“穿针引线”的桥吊高手,每一个动作的精细控制都早已形成肌肉记忆。

不过近年来,码头设备智能化改造快速推进,远控操作集装箱装卸成为大趋势。竺士杰这样的老司机遇到了新挑战。

“过去我们工作时全凭肉眼。用上远控后,操作传统设备‘望闻问切的方法都不管用了,没有自己的直观感受,只能依靠画面和数据。”竺士杰说,“驾驭这样的远控设备,对我来说是全新课题。”

去年6月,穿山港区完成首台传统桥吊的远控改造,竺士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分多钟!首次尝试,耗时比操作传统设备的平均用时足足多出一倍。竺士杰心里不是滋味:“这哪行啊,用时太长了!”

桥吊效率是一座港口运行效率的关键指标之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一流标准,远控操作效率必须提高!”竺士杰“不服输”的拧劲上来了。

当年,技校毕业进入港口工作之初,竺士杰就憋着要争上游。工作不到半年,他就成为操作20多米高龙门吊的熟练工。“桥吊司机技术含量更高,我就想上40多米的桥吊挑战自己。”日复一日的刻苦练习,让他创造了一小时起吊185个集装箱的纪录,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如今面对新挑战,竺士杰又成了刚入门的“学徒”,一头扎进对远控操作的研究,也激起了自己的闯劲。

没有经验可循,就自己摸索。他和同事研发了一套集装箱码头作业动态模型。“有了模型,能把抽象理论变成直观动作,让司机理解设备运行原理,在操作端降低故障率。”

采集数据、设计图纸、寻找材料……日常工作之余,竺士杰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开发这个模型上。

竺士杰和同事们一边钻研理论知识,一边苦练操作技术,终于有了收获——

宽敞明亮的远程控制室里,19个摄像头传回作业现场不同角度的画面,清晰呈现在6块屏幕上。竺士杰端坐在操作台前,眼观六路,确认着码头作业面安全。

“一切准备就绪。”一挡、两挡、三挡……左手轻推摇杆,千米之外的49号桥吊无人司机室开始向前运行;右手同时推动吊具起升手柄,吊具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弧线,精准定位,稳稳抓住集装箱。

“1分36秒!”数字在计时器上定格,竺士杰挥了挥握紧的拳头,“太好了!基本接近传统设备的操作时间!”

“箱子运行环节还可以优化,在人工介入和系统之间,尽量无缝对接。”拧开矿泉水瓶盖,还顾不上喝一口,竺士杰便和身旁的工程师交流操作感受,提出改进建议。(据新华社9.25讯 魏一骏/文)

猜你喜欢

吊具港区码头
全自动化码头来了
八绳防摇系统钢丝绳与吊具的连接方式研究
一种新型集装箱起重吊具设计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
抛丸机吊具的通用性设计以及抛丸器的布置
前往码头
在码头上钓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