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驻德国大使:我在德国22年

2022-05-30宋春丹

文萃报·周五版 2022年43期
关键词:联邦德国施罗德施密特

2009年7月2日,第八任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登上回国的民航班机,结束了7年半的任期。在断断续续驻德的22年中,他几乎亲历了中德建交后的每一个时代。

慢热的“质变”

1973年9月5日清晨,马灿荣作为翻译和同事一行四人从北京启程,前往中国驻联邦德国大使馆常驻。为了节省外汇,他们选择乘坐火车,路上经过了12天的长途跋涉。波恩经济高度发达,花草繁茂,与当时的中国完全是两个世界,让马灿荣十分震撼。

使馆的主要任务是广交朋友,同时深入了解德国情况,为国内提供决策參考。

1974年5月19日,施密特继任联邦德国第五任总理。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时任国防部长施密特就对中国有一种“政治上的好奇心”。

1978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访问法国、联邦德国、瑞士、丹麦和比利时。施密特在与谷牧会谈时表示,希望中国经济强有力地发展起来,中国作为亚洲稳定因素的作用应大大增强。同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签订科技合作协定,这被解读为两国关系发生“质变”的标志。

去欧洲考察的首选地

1982年,科尔继任联邦总理,他一上任就表示,中德两国在重大政治问题上广泛一致,有很多合作潜力可利用。中国使馆工作也由此发生很大变化,节奏明显加快。马灿荣回忆,中国各种代表团和考察团在改革开放后蜂拥而至,德国拥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最需要的雄厚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中国在欧洲考察的首选之地。他还记得时任交通部部长叶飞访德时专门安排两天考察中国还没有的高速公路,对用料选择、风险规避、材料承受能力等问题都咨询得很仔细很专业。

几乎同时,中苏关系开始解冻,影响中德关系的苏联因素不再构成障碍,新中国和联邦德国的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

2001年10月28日下午,时任外交部部长助理马灿荣接到通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任命他为驻德大使的议案。他立即开始做赴任前的准备。他1993年1月结束第二次驻德任期回国,时间已过去9年,过去熟悉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必须从头了解。

2002年1月2日,马灿荣离京赴任。此时,德国首都已从波恩迁至柏林,科尔政府也已被社民党和绿党联合组阁的施罗德政府所取代。

施罗德是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生运动积极分子,对中国多有好感。施罗德在1998年到2005年担任联邦总理期间六次访华。马灿荣出任大使期间每次都奉命回国陪同,他感觉施罗德对发展对华关系有一种激情。

2005年11月,基民盟主席默克尔当选德国联邦总理。默克尔照例每年举行新年招待会,邀请各国驻德使节出席。她同马灿荣握手时总特意要他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问候,再问候他本人的近况,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马灿荣认为,这是她示好的一种特有的方式。

“我这里还有邓小平先生喜欢的烟”

2009年6月初,马灿荣接到离任回国通知,他的辞行拜会日程很快排满。因跌倒受伤有一年多没公开露面的科尔高兴地接受了他的辞行请求。施密特打破多年来雷打不动的惯例,不参加《时代周刊》例会,在马灿荣向汉堡市长辞行当日在汉堡会见了他。默克尔也打破一般不接受外国使节辞行的惯例,在总理府接见了马灿荣。

如今遗憾的是,一些老朋友已经不在了。2015年,96岁的施密特去世。2017年,87岁的科尔去世。

马灿荣记得,当年科尔多次到中国大使官邸做客。他爱喝冰镇的青岛啤酒,每次使馆招待员都早早在冰箱里备足。

施密特1982年卸任后潜心研究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问题,尤其肯定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马灿荣到任之初拜访他,他在柏林的办公室里指着桌上的中华牌和熊猫牌香烟说:“您看,我这里还有邓小平先生喜欢的烟呢!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宋春丹/文)

猜你喜欢

联邦德国施罗德施密特
德前总理要求前妻放弃使用他的姓氏
二重秩序的悖论:施密特和阿甘本对马勒布朗士哲学的再解读
施罗德年内与韩国女友完婚
媒体指施罗德“助理”实为其新女友
带着GPS去流浪
带着gps去流浪
联邦德国向军事科学院军史部赠书
联邦德国军事历史研究局的任务及史观
联邦德国举行“中国抗战全面爆发51周年学术报告会”
来自联邦德国的军事历史研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