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体国家安全观护航民族复兴

2022-05-30王珏

客联 2022年5期
关键词: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珏

摘 要:国家安全是指国家的政权、主权等各方面利益处在不受威胁和侵害的状态。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内涵、外延等各方面的整体认识,这种认识随着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014年,习近平在国家安全委员会上第一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概念。本文主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内外背景和理论来源为基础,通过梳理和分析,重点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基本特点及重大意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实践要求,为今后坚持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形成

安全指的是一个主体在主客观上都没有危险,国家安全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只有提出和形成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才能维护和实现好国家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为维护和实现好国家安全提供了正确遵循。追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主要依据,不仅包括纷繁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其形成也借鉴和继承了古今国内外关于国家安全的优秀思想。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际背景

1、国际局势加速变革调整

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随着世界的变革,国际形势也正在经历着深刻变化,并且不断呈现出不确定性、多变性等特点。当前国际形势正处在新的历史拐角处,各种国际战略力量加速分化组合,国际力量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际关系的演变和调整既进入了快车道又具有深刻影响力。世界经济仍然处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全球经济恢复和增长的缓慢给世界主要力量的分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新兴大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他们在国际事务中拥有的话语权不断增加,旧有的全球治理体系和治理格局被逐渐打破,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在新一轮的全球治理中日益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全球地缘政治、经济由近代的欧洲中心化向现代的边缘化转变,新一轮的国际综合实力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尽管世界和平的大势从长远来看是不可逆转的,但是就目前时代发展的阶段性来说,世界上存在着太多不确定情况,局部的战争威胁依然存在。在世界的一些地区,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争端问题日益突出,各地区现实和潜在的危机随时都有可能爆发。

2、周边安全形势复杂多变

中国所处的地理区位直接决定了国家周边环境的复杂程度。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超级大国不断地向全世界传递一种错误的理念即中国的迅速崛起必然会挑战美国作为世界霸主的地位,中国一定会走强国必霸的旧路,中美两国也必然会掉入“修昔底德陷阱”。这种错误的观念再加上世界经济和战略重心逐渐加速向亚太地区转移,使得美国重新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增大,整体的国际竞争力提升,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仅引起远在西方美国的忧虑和觊觎,同时中国的和平崛起让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包括日韩等发达国家也觉得是对其自身发展的严重冲击。由于历史问题遗留下来的中印边界问题,近几年由于印军多次无端的挑衅使得中印边界问题变得十分紧张,进而严重影响了中印两国边境地区的安稳。同时,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型大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正在受到严峻挑战与威胁。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形势也面临着很多新的不稳定因素。

3、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非传统安全给国家的发展与稳定带来的威胁和压力越来越大。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2013年爆出的“棱镜门”事件很好地说明了经济安全和网络信息安全等非传统安全要素已经对一个国家的整体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非传统安全凭借形式的复杂多样性已经渐渐超过了传统安全所带来的威胁,其中包括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发的自然灾害频发,还有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传染性疾病和疫病疫情,经济方面可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势头发展迅猛的网络安全,人类永恒的能源与粮食安全,影响国际和地区局势的恐怖主義和海盗活动,还有一些非法移民问题和不断凸显的海外利益安全等,这些问题都是阻碍和挑战一个国家继续生存与不断发展的大问题。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内背景

1、新时代国内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和国家的发展虽然历经了风风雨雨,但各项事业所取得成就是日新月异的。当前的中国,包括经济在内的各方面综合实力都向着世界前列迈进了一步,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迈上了新台阶。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了许多成果,区域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中国的对外贸易、投资和外汇储备上了一个新高度,人民群众生活感觉越来越幸福,心里越来越满足。事实证明,中国已经迎来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中国也存在着许多史无前例的困难。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表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依然存在,自主创新力不够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社会民生领域存在的短板依然突出,全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尚需提高。民主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党建和反腐工作任重道远。民族分裂势力、境外势力有所抬头,这些势力对中国的渗透加剧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面临新情况新问题。

2、中国正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离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近,为世界所作的贡献越来越大。开放一定会带来进步,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促进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互动,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的繁荣富强需要一个安定的国际环境,世界的稳定和谐也需要中国的广泛参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国和主要对外投资国,是中国成功走向世界的一个鲜明信号。但是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增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安全风险,中国的外贸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海外中国人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在海外的国家利益,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踏实有力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走向世界的另一个重要信号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加深。中国参与地区和全球治理的热情从未消退过,并在这个过程中始终关注和参与国际上的各种事务,始终展现应有的国家形象,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创造了许多发展中大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新经验。突出表现有,中国为了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积极应对全球挑战,坚持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了促进世界经济向好复苏,积极应对逆全球化,提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等倡议。中国为了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新秩序,坚持改革和创新并重,中国积极推动南南合作,一直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全球治理,对国际事务共同发声,在国际社会上共同争取话语权。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1、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国家安全思想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相关论述中尽管没有直接使用过国家安全这一概念,但论述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这些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最经典的理论基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魂”之所在。

第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安全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国家不是从来就有的,其在本质上产生于不可调和的阶级矛盾,是统治阶级维护自己的统治和利益的工具。因此,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在本质上也都是资产阶级维护自身的统治,并对无产阶级进行压迫和剥削,代表其自身利益的工具。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在打倒资产阶级并推翻其专制统治后,为了更好地对国家和政权进行管理,保持政权的稳定,必须坚决打碎并铲除全部旧的国家机器,必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个新型的国家机器。无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的政权之后,其维护本阶级的政权安全和保证自身的安全、实现国家的安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列宁认为,一个国家的政权安全是这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安全。政权是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来维护统治阶级的权力,无产阶级建立和领导的政权是代表多数劳动群众的利益来管理整个国家的政权,所以维护无产阶级专政政权的稳固和维护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是一样的。

第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的经济安全思想。马克思在研究经济危机时,他开始主要关注的是工人的个人消费,后来他转到社会需求和消费。马克思认为资本为了追求利润,疯狂的扩大生产而完全不顾人民的有限消费能力,最终导致生产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金融危机和金融风险。列宁的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时期:一是国内战争时期,他采取的是特殊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一政策在最大程度上稳定了经济发展,对捍卫新生的政权有着关键作用。二是新經济政策时期,他主张在无产阶级政党已经牢牢掌握国家政权的形势下,国家可以适当发展商品经济,要善于学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和管理经济的能力,利用资本主义的先进技术和有益成果来巩固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基础并且要超过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者的文化和军事安全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安全思想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的,他们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社会意识,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尤其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讲,文化是血脉、是保障,文化安全问题直接牵扯到这个国家的安全与生存。尤其是意识形态,它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就是在维护这个国家的文化安全,进而也是在保障这个国家的整体安全。马克思恩格斯的军事安全思想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战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坚持认为,战争是为阶级统治服务的手段,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其实质是两个对立阶级之间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斗争。二是军事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取得革命胜利和捍卫无产阶级政权离不开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马克思指出:“必须先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可能实现这种变革,而无产阶级专政的首要条件就是无产阶级的军队。”

2、对中国传统治国安邦思想的吸收和借鉴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思想,这些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根”之所在。

一是中国古代的安不忘危、有备无患的思想。在国家安全问题上,古人一直就明白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的重要性。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是告诉人们要有一个冷静的头脑,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这些中国先哲提出的著名论断都体现了历代对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等观念的重视。

二是中国古代的以民为本思想。在维护国家安全的目的问题上,古代很早就强调民本思想,要亲民、爱民。《尚书·五子之歌》中指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的就是人民只能亲密接近不能轻看,只有人民幸福安居,国家才能长治安宁。《孟子·尽心下》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里讲的就是百姓是处在首位的,国家和君主属于次位。以上这些体现的都是民为根本的价值取向。

三是中国古代的和谐社会思想。《礼记》中描写了一个“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社会。这一古代称之为大同思想的社会,其实质上是一个贤才和能人治理国家,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和睦相处,人人为公的和谐理想社会。

四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思想。以“天人合一”为中心的古代生态哲学思想内容丰富,价值深厚。《管子·禁藏第五十三》中写道农民要按“春仁、夏忠、秋急、冬闭”规律来农作,意思就是顺应自然、因地制宜,才能够实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达到内无忧虑,外无侵犯,实现国富兵强民安。《吕氏春秋·义尝》写道的“竭泽而渔、焚薮而田”思想,讲的就是人要顺应自然规律。

五是中国古代的以和为贵、唇亡齿寒思想。《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指出“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强调国与国之间应该和谐共处,正如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晋书·王导传》中指出人和人的关系是休戚与共的,这里用在国与国之间指的就是各国之间的命运是唇亡齿寒、风雨同舟的。

3、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思想的继承和升华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一直都重视国家安全问题,依据国内环境和时代主题变化,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国家安全思想,这些思想成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基础,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脉”之所在。

通过研究,了解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背景、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背景下提出的,同时它的形成还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需要理解它所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和形成的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了解清楚它的核心内涵。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内涵

(一)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作为新提法,主要是因为人民是国家的核心组成部分,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应有之义,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党的宗旨的具体表现,同时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维护国家安全必须依靠人民。

1、国家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了人民安全

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注重国家的整体安全,最主要的是它强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以维护人民的各方面安全为根本目的。习近平指出:“国家安全工作归根结底是保障人民利益,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强保障。”做好国家安全工作,首先要保障好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在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安全事故中,比如安全生产、重大交通事故、抗震救灾等工作中,习近平始终强调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是最重要的,要加强防范安全风险意识。除了保障国内人民的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也非常重视海外国民的安全。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是人民各方面安全的核心。其次,要使人民群众的生活过得更加安全放心。党和国家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安全底线和安全条件,从党的十八大开始的几次重要的中央全会都强调事关千家万户生命財产安全的公共安全,不断加强了公共安全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了涉及群众生活的安全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健全了管用的安全制度,打造出了尽职尽责的安全队伍。除此之外还从立法方面保障公共安全,例如根据近年来恐怖主义事件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严重侵害,国家专门成立了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小组,并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放心的生活环境。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和充实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提出的举措。

2、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彰显了党执政为民的政治底色

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诉求,表现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就是党以人民对自身安全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新时代人民为主体、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国家安全方面得到了新的诠释,习近平提出的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底色在国家安全目的上的深刻体现,是党的宗旨的深刻体现,是党的先进性质的本质要求,既集中体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安全理念,同时也表明了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的为民情怀。党的群众工作原则表明党的执政基础和力量源于人民,因此维护人民群众的安全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的要求。党的人民至上思想一直贯穿于党初心为民的工作导向中,在对总体国家安全的核心内涵与价值追求的认识上,要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方方面面安全,就是要把人民安全作为首要目标,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维护好群众的利益,保持以民为本的执政底色和价值诉求,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安全问题,把实现和维护人民安全作为实现和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最核心目标来追求。

3、人民群众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不竭动力

人民群众是党执政力量的源泉,这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上就充分表明了人民群众是国家安全工作的主体力量。一个国家是由人民组成的集合体,人民作为我国的主人,其在历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发挥的积极作用直接决定了他们是保卫国家安全的主力军,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参与和支持为实现和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不竭力量。用历史思维看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历代更替到近现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立新中国的事实,这一再表明人民群众直接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命运。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只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有效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展现他们的聪明智慧,不断充实安全力量,才能构建起实现国家安全的“大格局”;反之,国家安全工作脱离人民群众,没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广泛支持,安全稳定的国家局面就不会得以实现。依据人民在我国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既要把维护人民的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直接目的,也要把人民群众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中坚力量,最大限度发挥人民群众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的实践力量,为实现和维护国家的自身安全提供动力支持。人民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力量,他们在实现自身安全的同时也就维护了国家安全。也就是说,人民的安全和国家的安全是一致的,人民群众越感觉到安全,国家的依靠力就越强,反过来国家越稳定,人民群众就越能感受到安全。同时,国家安全维护的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不是单个人的利益,维护国家安全不仅仅需要武装力量的支撑,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

(二)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政治安全事关国家政治体系的安全与稳定,事关党的执政,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途息息相关。维护和实现政治安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政权和主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

政权和主权作为国家政治的核心,国家的政权是否稳定直接决定了党的生死存亡,主权是否遭到破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两者是国家政治安全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从外部挑战来看,政权安全主要受到西方“颜色革命”的威胁,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非政府组织采用各种非武力手段对中国进行渗透,企图否定党的领导,颠覆国家政权,使中国放弃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主权的主要威胁来自于周边国家在南海、西藏等属于我国主权的领土上进行的无端挑事,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主权利益。从内部挑战来看,国家政权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党自身面临的考验和风险,这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领导、执政水平;国家主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外部势力与内部势力相结合,利用民族、宗教矛盾和历史政治问题,对我国进行的渗透与分裂。对于国家政权和主权安全面临的内外双重挑战,第一要始终坚持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确保国家政权的稳固和不变质,在国家和社会治理方面建立健全防范预警的综合机制,坚决防范“颜色革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绝不允许任何国家插手中国的内政。第二党要加强自身建设,坚持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发展,不断提升党的治国理政水平与能力,提高党抵御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能力,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的势力与行径。因此,维护和实现好政权和主权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石。

2、意识形态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核心

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那么意识形态安全就是政治安全的核心和“前哨”,是国家安全的“报警器”。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讲,对于意识形态工作什么时候都不能放松,也不敢放松,因为思想领域的瓦解很容易发生,它关系着一个政权是否稳固与长久。因此,想要牢牢筑好思想这道“防火墙”,必须要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其作为政治安全的“前哨”,如果它的安全得不到保证,那么国家政权安全就一定会受到威胁和冲击,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根据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国内外严重威胁,我们既要抵制西方国家鼓吹的“普世价值观”,又要和国内出现的各种极端错误思想作斗争,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从而更好地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维护和实现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能够有效化解各种巨大风险和挑战,进一步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保证党执政的合法性,从而保证政治安全。

3、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根本

国家安全的根本是政治安全,同时政治安全又以制度安全为根本。制度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作为最根本的政治任务,实现制度安全就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政治安全。习近平指出,要认识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始终坚定制度自信。维护制度安全已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一方面,为了应对个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和对国家政权的颠覆,始终保持党的领导这个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竭力抵制西方国家鼓吹的以民主为幌子的政治制度等其他制度,一直坚持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各方面制度,很好地维护了国家的政治安全;另一方面,为了回应国内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质疑和舆论,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是国家发展的制度保证。因此,从上述来看,制度安全是政治安全的屏障,尤其是政治制度方面的安全是政治安全的最根本体现,维护制度安全就是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

(三)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经济安全是整个国家安全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保证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安全的论述中多次提到经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强调经济安全的重要地位并高度重视维护经济安全。

1、必须维护好基本经济制度安全

由于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所以国家的经济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基础,从而推出基本经济制度对于经济制度的基础作用,它的安全是经济安全的基础。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一方面反映和体现着国家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规定了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又为国家经济运行提供实现形式,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制度化保障;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安全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有力抓手,破坏和否定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在破坏国家的经济基础,使得国家的经济安全得不到保证,因此必须要坚决维护基本经济制度的安全。要想维护和实现基本经济制度安全,一是决不能抛弃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而完全实行私有制,要始终坚持其主体地位,激发国有经济在控制国民经济运行方向上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经济运行安全;二是也不能只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要重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维护经济安全作贡献。

2、经济主权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保障

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过程中维护经济主权安全是保证经济安全的重要方面。目前,开放一定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现在不是说国家要不要实行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范围日益广泛,其中经济交流与合作仍然是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国际大环境总体来说有利因素更多一点,但是深度交融的世界经济会给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每一个国家都带来不确定的风险与挑战,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主权,威胁国家经济安全。一方面只有维护和保持国家经济主权的独立,才能够解决好国际贸易中的复杂情况,进一步提高运用各种规则的本领,在世界经济交流中維护和实现国家经济安全;另一方面经济主权作为国家主权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反映,只有拥有对国家自身发展道路选择的权力,其中包括对国家金融、货币政策等经济政策和活动制定和规范的权力,才能独立自主出台和实施有效应对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和挑战的对策。

3、金融安全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金融作为一个国家经济中的内核部分,它的运转和发展直接事关这个国家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金融安全是我国经济安全中最敏感的部分之一,习近平指出:“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面对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和金融安全带来的巨大挑战,中国必须锤炼好解决金融危机的能力,维护和实现金融安全。首先,维护和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是根据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准确判断金融领域存在的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对于这些风险和隐患,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提高防范意识,增强防范能力,做到有效防范。其次,维护和保障金融安全的抓手是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强化政策支持,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机制。最后,维护和保障金融安全的终极目标是要防范国家发生系统性的金融风险。

(四)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

军事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后底牌,文化安全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是国家安全的灵魂,社会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会的安定有序,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保障。

1、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

军事安全在传统国家安全观中位于最重要的位置,是整个国家安全体系的有力支柱,虽然冷战结束以来非传统安全凭借形式的复杂多样性已经渐渐超过了传统安全所带来的威胁,但是世界局部地区的战争与冲突从未停止,军事安全仍然在国家安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其与国家安全的其他领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为其他各领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又以其他各方面安全为基础。习近平指出:“没有一个巩固的国防,没有一支强大的军队,和平发展就没有保障”,这个论断充分体现了军事安全对于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以军事安全为坚强后盾,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党和国家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就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了强军目标。这一强军目标,是对中国共产党建设人民军队和治理人民军队成功经验基础上的认真总结和高度凝练,其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国际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战略的新要求新变化,是新时代党建军治军的战略总要求,是实现军事安全的保证,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指导战略。其次,习近平强调,必须要深化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一是要坚定不移实施积极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二是要促进军队管理和作战体制方面的历史性改革,三是要实现人民军队在规模上、结构布局上、力量编成上的实质性变革,四是要推进军事政策制度的调整,进一步开创军民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国防和军队改革为维护军事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体制基础,创造了有利条件,是实现军事人员、理论、组织形态和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关键一招。

2、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文化作为文明永续的血脉,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的重要意义和价值。现如今,国家之间的竞争不再是单纯的物质方面的硬实力较量,而是已经变成以文化软实力为基础的软硬实力相结合的综合国力竞争,这就使得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利用文化交流的机会趁机对我国思想文化进行渗透,恶意歪曲中国的党史、国史、民族史,不断向青少年群体传播一些腐朽思想和主义;除了外部因素威胁着文化安全,一个国家的内部也可能潜伏着危害文化发展的因素,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社会正处在关键转型期,国内存在着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维护和实现文化安全不仅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抓手,而且还是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维护国家安全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维护文化安全,一是要建立起维护文化安全的精神支柱,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大红色文化传播,破除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二是要筑牢维护文化安全的坚实根基,一定传承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要为维护文化安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始终重视国际话语权在文化软实力中的重要地位,在文化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四是要牢筑维护文化安全的主阵地。习近平强调必须要提高阵地意识,要牢牢占领和守住意识形态和宣传方面的阵地。

3、社会安全是建设平安中国的前提

在中国发展和稳定相互促进,两者都是硬道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社会安全面临的严重威胁和挑战有明显增多趋势,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经济的发展使得利益格局出现了大变动,人们的思维观念发生了大变化,进而使得各种社会问题与矛盾隐隐出现,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群众生活,阻碍了社会发展,如果得不到有效处理将会最终涉及到整个国家的安全。要推动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营造新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社会安全,一是制度建设是关键,要形成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二是坚持安全至上的理念,始终牢记公共安全是最大的民生,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让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安心;三是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的基本权益;四是对于恐怖主义和暴恐活动,必须坚决打压绝不留情,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五)以网络安全为关键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及人民生活至关重要,因此网络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关键。维护好网络安全必须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实现国家安全必须维护网络安全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作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为人们的衣食住行创造了便利,可以说网络发展正在造福全人类;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性和渗透性,一些别有用心的个人、组织和国家利用网络技术正在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全球范围内的网络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进入新时代中国的网络安全面临着新威胁和新挑战,一些敌对势力利用网络空间大肆宣扬民族分裂思想和宗教极端主义,企图否定党的领导,推翻国家政权,实现“颜色革命”。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一直是网络安全的核心,网络攻击通常会通过跨网入侵、指令篡改、信息窃取等手段给社会发展运行的神经中枢带来巨大的破坏性和杀伤力。除了上述安全威胁之外,经济、文化、生态、国防等领域也是网络攻击的重点目标,可见网络安全事关国家的总体安全和整体发展。习近平指出:“在信息时代,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保证网络领域的安全是实现国家安全的关键。

2、世界各国要共同维护网络安全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网络威胁带来的洗钱、攻击、恐怖主义、黄赌毒等已经成为全球性公害,世界各国的安全局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依法打击各种网络犯罪,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习近平强调,世界各国既要实现好本国的安全,又要共同维护好全球的安全,其本质上就是指无论是维护哪个领域的国家安全都不应该执行双重标准,不能是一国安全而另一国不安全,这一主张同样适用于网络安全领域。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网络强国的伟大目标,中国始终是维护网络安全的坚定者,绝不允许互联网成为犯罪分子的逍遥法外之地,中国一贯坚决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同时,中国作为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始终提倡各国要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呼吁世界各国主动承担起维护网络安全的重大责任。倡导全球各个国家在网络方面的发展要加强沟通,通过平等对话来制定有益于全世界人民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和国际反恐公约,共同化解网络风险,一起维护网络领域的永久安全。

(六)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

国家的发展不仅仅需要一个安稳的国内环境,同时还需要一个重要的外部环境,因此必须要实现国际安全。中国坚持通过走和平的道路来促进世界安全,这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

1、坚持国际安全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国际安全是一个国家存在的重要外部保障,没有安全的外部环境,中国自身安全也难以为继。一方面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來,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中国和世界各国命运相息,世界各国的发展都需要依赖各国彼此之间生产要素的整合;这四十多年以来,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所取得的发展成果需要安全的国际环境来保护。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国社会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国家正在完成的伟大目标和正在实现的伟大梦想迫切需要安全的外部环境作为依托,中国也愿意把自身安全与国际安全相结合,不断推动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与发展。坚持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既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现实需求,又满足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和平心愿。习近平指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有和平国际环境。没有和平,中国和世界都不可能顺利发展;没有发展,中国和世界也不可能有持久和平。”因此,促进国际安全是中国实现自身安全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的现实选择。

2、促进国际安全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促进国际安全,中国一直走的是和平的发展道路,并不断用自身的和平发展来促进世界的和平发展,这一做法赢得了全球各国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人民的欢迎。从古代中国到新时代中国,珍爱和平、崇尚和平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经历了近代以来的磨难,中国人民从内心里更加懂得了和平来之不易,新时期中国的各项事业都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习近平不管是在国内主持会议,还是在国外出席外交活动,都在强调中国有一颗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诚心,坚持让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分享和平发展带来的好处和利益,坚决用自身的力量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中国提出了许多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外交理念和实践做法,不断推动了中美、中俄与中欧关系始终符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外交关系上我国坚持用“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发展,并始终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在各领域的团结与合作。

通过上述研究,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人民安全和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网络安全与国际安全为核心内涵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从国家安全的全部实践和理论出发所提出的新安全思想,它既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又顺应了时代潮流,其思想内容不仅系统丰富,而且还具有鲜明的特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及重大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性,思想内容丰富的创新性,立足现实国情的实践性,紧扣时代脉搏的时代性,它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根据国内外安全形势的变化,而制定和提出的国家安全工作总纲领,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本性

习近平高度重视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他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了治国理政的整个实践过程中。民本性反映在国家安全工作的各个方面,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价值追求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反映,例如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当做人民各方面安全的核心,安全工作实践中以民为本的执政底色,把人民群众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力量等。在政治安全方面,坚决与人民站在同一立场,始终确保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政权的稳固和不变质,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提升人民的思想素质。在经济安全方面,坚持维护和实现基本经济制度安全,坚决维护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的金融安全,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实力。在文化安全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为群众提供坚实的精神支柱,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和产业为群众带来充足的精神食粮。在社会安全方面,为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了安心的社会坏境。还包括网络、军事、生态等方面的安全,这些都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党和国家中的“分量”。

2、思想内容丰富的创新性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创新能力,从根本上影响甚至决定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根据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安全形势,在已有的国家安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艰辛探索,最终形成了思想内容丰富系统的总体国家安全观,给国家安全思想打下了深刻的时代烙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性理论主要包括: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发展,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习近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一概念,并首次提出了涵盖各种安全领域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强调坚持人民立场,把人民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第一位;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非常重视发展与安全两件大事,强调要以维护经济安全为基础;提出要增强国家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加强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力量等等。

上述这些国家安全新思想都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宏观把握和具体部署,为新时代开创国家安全新局面提供了理论指导。

3、立足现实国情的实践性

伟大的思想理论产生于实践,同时其又服务和指导于实践。当前在发展阶段上,我国的社会主义还是在初级阶段,并要长期处在这一阶段;在国际社会中,我国还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都是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基本国情作为我国最大的实际,是党和国家制定一切方针、路线、政策的现实依据。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从社會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现实国情出发而形成的国家安全战略新思想。在国内方面,中国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方位,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主要表现在百姓比较关心的看病难问题、上学问题、工作问题等,脱贫攻坚的任务繁重,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社会矛盾以交织叠加的特点出现。面对国内安全形势存在的潜在风险与困难,总体国家安全观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阶阶段这一最直接的现实国情,按照国家安全工作的具体实践要求,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基本国情的国家安全新理念和新措施,为维护社会和谐安宁,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保障。

4、紧扣时代脉搏的时代性

“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这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以合作与共赢为潮流的时代,这样的时代需要并且产生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它的时代性主要现在两方面:

一是其紧扣住了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最鲜明的时代主题,各国一直怀有追求世界和平安宁与促进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望,和平与发展的关系始终互相影响,密不可分。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在这样的时代主题之下提出与发展的,并始终牢牢把握住时代的脉搏,始终坚持辩证思维方式,既强调安全问题又重视发展问题,并能够有效解决好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达到了安全与发展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效果。

二是其顺应了时代潮流。合作与共赢是这个时代的主要潮流,各国在国际交流中高度重视合作与共赢的理念,合作与共赢成为国与国之间建立关系、深入交流的关键。习近平的国家安全观就是在时代的召唤下产生的,强调国际安全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世界安全,各国才能实现安全;始终坚持以共同安全为目标,坚持在处理国际关系、国际问题上秉持对话协商、平等合作、互利共赢的态度,最终为实现世界持久和平与安宁而努力。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大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全部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有利于深化对国家安全理论的认识

一是深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以往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提出的符合国家实际和紧扣时代脉搏的新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国家安全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是对以往中国国家安全思想的新发展,是对传统世界安全理论的新突破,进一步深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基本问题和基本规律的认识。在具体国家安全工作中,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辩证的安全思维,坚持科学统筹内外安全、国土与国民安全、传统与非传统安全、自身与共同安全以及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超越和突破了以往国家安全观只注重于一方面安全的局限性,一方面反映了目前我国国家安全所面临的国内外的安全形势,另一方面也深化了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对国家安全的内容、领域、范围达到了新的认识高度,而且使得维护国家安全的措施和手段更加多样、具体,维护国家安全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清晰。

二是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党的立场、宗旨决定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侧重把国民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其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的本质特征和价值追求。根据时代特征的转变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总体国家安全观将以往国家安全思想中有关人民安全的理念和原则进行了新的深化和提炼。在国家安全工作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以维护和保障人民利益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具体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工作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标准,这进一步反映了中国特色国家安全观的价值目标与价值追求。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断激发人民群众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进一步充实维护国家安全的社会力量。

2、有利于新时代顺利开展国家安全工作实现伟大梦想

一是有助于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指导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实现建设社会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保证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是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主要表现之一,因此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国家安全能否顺利实现,从而关系到“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顺利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绝对领导,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承担起国家安全工作的重任,这样不仅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还大大提升了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能力,从而提高了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总体国家安全观高度重视安全与发展两件大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科学回答了怎样维护和实现国家安全,为民族复兴的伟业提供了坚实保障。为了创造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建立起了全方位的安全体系,这一措施能够有效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和风险挑战。为了营造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坚持以全球思维谋篇布局牢牢掌握战略主动权,既重视本国的安全,又关注世界安全,这一举措为世界的持久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方案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一是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但是国际上还是存在一些联动性、多样性更加突出的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提出和形成的,其蕴含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思想符合时代潮流,对于解决全球某些领域出现的安全威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跨国性的安全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倡各国应该互相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不是某一两个国家就能够解决的,合作是解决全球性安全问题的唯一出路;世界上没有置身事外而独善其身的绝对安全,那种以牺牲别国安全来换取自身安全的行为最终会害人害己,因为各国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安全利益新格局。只有各国之间平等协商、共同参与全球安全治理,世界才能实现持久安全稳定。只有不断改革完善全球安全治理体系,采取先进的安全理念、科学的安全手段、精细的安全标准,才能够提升安全治理的效率,提高防范各类安全风险的能力。

二是有助于新型国际关系的形成,并以实现世界普遍安全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中相互尊重是前提,公平正义是保障,合作共赢是核心。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倡要尊重和保证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安全,尊重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国家的安全利益和安全诉求,在涉及到共同的安全问题时各国之间应该相互理解、平等协商,通过友好对话解决安全问题。只有实现公道正义的安全格局,才能推动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保障的新型国际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倡要坚持本国安全利益和各国安全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新理念,共同携手应对网络安全、恐怖主义、金融安全、全球气候变化、全球能源资源短缺等日益突出的全球性安全问题。这反映出安全领域的合作共赢是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实现合作共赢的典范。同时,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时代的产物,它的形成和发展也为全球安全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最终有利于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宁。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安全理论生根落地需要践行具体的实践路径。

安全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要想推进国家安全工作取得新进展,必须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应该继续做好这几点要求:第一,要始终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第二,要时刻做到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继续保持多种安全思维;第三,要继续从国家安全战略全局出发,切实维护好各重点领域国家安全,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的保障水平,提升全民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三个维度[J]. 徐步.现代国际关系.2021(07)

[2]加强和改进国家安全工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J]. 高金虎.保密工作.2019(04)

[3]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J]. 骞真.学理论.2018(12)

[4]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特征[J]. 刘跃进,王啸,陈将.甘肃政法大学学报.2021(02)

[5]習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思想探析[J]. 张然,许苏明.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

[6]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探析[J]. 康红蕾,林志香.改革与开放.2017(04)

[7]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J]. 马振清.人民论坛.2021(08)

[8]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与时代意义[J]. 马振清.贵州省党校学报.2021(02)

[9]中国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建构历程及其特征[J]. 齐琳.区域与全球发展.2021(03)

[10]习近平新国家安全观及特点论析[J]. 刘德伦.四川警察学院学报.2016(02)

猜你喜欢

安全观总体国家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用样本估计总体复习点拨
2020年秋粮收购总体进度快于上年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外汇市场运行有望延续总体平稳发展趋势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把国家“租”出去